更新时间:2024-10-28 18:08
乌克兰民族是在原基辅公国、佩利亚斯拉夫公国、契尔尼戈夫北方公国、沃伦公国及加利西亚公国的领土上形成的。
12-13世纪出现的“乌克兰”称号最初的含义是“边界之地”,指的是南罗斯加利西亚沃伦地区;这一称谓逐渐扩展,并从地理概念演变成语言概念和民族概念,到15世纪,乌克兰民族已经形成了单独的民族特性——有自己的语言、生活地域并形成经济、政治和宗教特征。
乌克兰女子头扎彩带或花头巾,节日里戴鲜花和树枝编成的花冠,已婚妇女则头戴包发帽或扎花头巾。
现代乌克兰男人除正式场合穿西装或质料考究的呢子和羊绒大衣外,在一般场合都喜欢上身穿夹克衫或高档衬衫,打领带,下身穿西裤或牛仔裤;即使冬季,乌克兰人也习惯只穿一条单裤。
乌克兰族自古居住在原苏联欧洲国土的西南草原地区—乌克兰草原地带和森林低地。
由于历史上乌克兰土地饱经世乱和政治军事变革,乌族侨居世界各地者颇多,平均每3个乌克兰人中就有1人在国外,在美洲和澳大利亚及西欧有500多万,在独联体各国和波罗的海三国的有500万至1000万。
由于诸多原因许多乌克兰人被迫注册为其它民族 ,俄罗斯的“绿楔”、土库曼斯坦的“灰色乌克兰”、白俄罗斯的“别列斯特伊时那”等地都是乌克兰侨民的聚居地。
乌克兰族大都信仰东正教(乌克兰语:Правосла́вна Це́рква),在文化上受欧洲特别是波兰、立陶宛等国的影响较大,乌克兰西部地区在宗教信仰上也与其相近似,信仰天主教。
乌克兰独立后国家制定的宪法宣布在意识形态上实行多元主义,没有哪一种意识形态被国家正式尊奉为必须信仰和尊崇的。
国家实行宗教信仰自由,不干涉宗教活动。过去曾被没收的或占用的宗教设施及财产均予以归还。这些政策和措施有利于各种宗教派别的自由发展。苏联解体后,乌克兰许多人失去了原有正统信仰和观念,同时变得漠视政治,在这种情况下信奉宗教的人数逐渐增加,东正教和天主教有一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