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宗书院

更新时间:2023-10-17 12:54

九宗书院 ,位今四川遂宁船山区书台山。始建于唐贞元九年(793年),距今有1230多年的历史。《遂宁市志》云“遂宁文学,自九宗倡焉。”据志书记载,岳麓书院创办于公元976年,距今1030多年。世界建立最早的大学是埃及的“爱资哈尔大学”,创办于公元983年,比岳麓书院创立晚了7年。

史料记载

书院这个名称始于唐代,既有官办也有私办。开元六年(718)设立官办的丽正书院,13年后改称集贤书院。《全唐诗》中提到书院11所,见于地方志的有17所,据记载,九宗书院“在(四川)遂宁县,唐贞观九年(公元635年)建”,比官办的集贤书院早90多年。

开善寺在遂宁城西南,唐贞观九年(635年),遂宁张九宗的“九宗书院”就建在那里,最早名为“九思山房”。“九”在中国传统文化里,表示“最大”的含义,“九思”也可理解为“思考到极限”。而这,孕育着中国书院作为聚徒讲学的教学机构特质:以私人讲学为主,学子读书求学,自由研究学问,传播学术主张及思想观点。

据史书记载,张九宗在任遂州刺史时,见学宫废祀,便致力恢复,在遂宁城南原废祀学宫就基建书院,讲学其中。他开创了文化育人、环境育人的先进办学理念,倡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除注重办学方式、理念的创新外,张九宗还在办学环境、学习气氛的营造上要求很高。他亲自动手在学校周围种植柏树香樟,在周围养花鸟小鱼,使得书院内“岚光翠柏、蔚然深秀”,校园环境十分清幽,让九宗书院一度成为“优美育人”的求学圣地。正德《四川志》誉为:“蜀之教化始于文翁,遂之教化始于九宗”。

九宗书院毁于孟知祥之乱后,经历了数次重建、损毁的变迁:宋庆历四年(1044),太守廖询复建九宗书院于郡城东,后被江水冲毁。嘉泰二年(1202)转运史王勋、知州赵善宣迁建于书台山麓,易名“书台”。嘉定间书台山附近有二雁塔,刻录唐、宋以来科甲名士。殿廊有石刻《考经》,传为宗徽宗亲书。有宋一代,培养弟子800余名。唐、宋迄元,擢第者为蜀书院之冠。明洪武四年(1371),松江儒士钱恕知遂宁,与州同陈善授捐俸重修。“新绘七十二贤及历代道学宗儒”奉祀其中。嘉靖九年(1530),知县郑重威重建,二十一年扩大规模。崇祯末毁于兵火。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举人席有源、李晋阳集资呈准知府汪世椿,仍于书台山旧址重建。讲堂名“撷秀”,厅堂匾“学生”,书斋7间东名“明志”,西为“致远”。嘉庆、道光年间三次重修、补修,院内“岚光翠柏,蔚然深秀”“历代鸿儒各臣,蝉联辈出”。清末改为天台寺初级小学。

历史沿革

唐朝末年,群雄并起,中国历史进入有名的“五代十国”时期。唐天成四年(929),东川节度使董璋、西川节度使孟知祥于蜀中叛乱。遂宁设武信节度使,名将夏鲁奇坐镇,节制遂、昌、合、渝、泸五州(当时遂宁级别真高)。长兴元年(930)十月,孟知祥、董璋起精兵三万围攻遂州,夏鲁奇率军民守城奋战。“二年(931)正月,援兵不到,城中断粮,城陷。”最后时刻,夏鲁奇将妻、子沉于衙署后井,后自刎殉城,时年49岁。九宗书院也毁于这场惨烈的兵祸。九宗书院历经沧桑变迁,最后落址在与梵云山相邻的书台山下,但天生丽质的梵云山一直翰墨留香,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乡试解元、后曾任兴平县令的章评,建“梵云山书院”并在此讲学。清一代名臣张鹏翮曾站在梵云山上迎风吟诵:“浪暖桃花照紫袍,春风两两送轻舠(dāo小船:“白波若卷雪,侧石不容舠。”古书上说的一种大酒杯。)。酒醒画栋珠帘卷,月满清溪夜笛高。树尚栖鸾思往事,文余吐凤忆鸣皋。雨香云淡无寻处,林下琴书雅自操。”

现在,梵云山上却不留书院一丝痕迹,但道圆大师建的碧游寺(即开善寺),晨钟暮鼓、僧侣颂经却延续至遂宁破“四旧”时方寂灭无声。张九宗在任遂州刺史时,见遂宁学宫废祀,便致力恢复,在遂宁城南原废祀学宫就基建书院,讲学其中,亲植柏樟,成为众学子向往的求学之地。《通志》称:“遂宁文学,自九宗倡焉。”

此后,“九宗书院”随沧海桑田而变迁:宋庆历四年(1044)太守廖询复建九宗书院于郡城东,后被江水冲毁。嘉泰二年(1202)转运史王勋、知州赵善宣迁建于书台山麓,易名“书台”。嘉定间书台山附近有二雁塔,刻录唐、宋以来科甲名士。殿廊有石刻《考经》,传为宋徽宗亲书。有宋一代,培养弟子约800余名。唐、宋迄元,擢第者为蜀书院之冠。明洪武四年(1371)松江儒士钱恕知遂宁,与州同陈善授捐俸重修。“新绘七十二贤及历代道学宗儒”奉祀其中。嘉靖九年(1530)知县郑重威重建,二十一年扩大规模。崇祯末毁于兵火。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举人席有源,李晋阳集资呈准知府汪世椿,仍于书台山旧址重建。讲堂名“撷秀”,厅堂匾“学生”,书斋7间东名“明志”,西为“致远”。嘉庆道光年间三次重修、补修,院内“岚光翠柏,蔚然深秀”“历代鸿儒各臣,蝉联辈出”。清末改为天台寺初级小学。

历代山长

张九宗

张九宗,生卒年不祥,遂宁人,自幼聪颖好学,文思过人,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先出任戎州(今四川宜宾)刺史,注意民风,着重教化,治理有方,政绩显著。后历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县等地)、华州(今陕西华县)、普州(今四川安岳)、遂州(今四川遂宁)、邛州(今四川邛崃)等五州刺史,兼御史大夫。后持节封侯,归曲乡郡。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