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镇

更新时间:2024-07-12 13:08

九龙镇,绵竹市九龙镇位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是川西平原与龙门山脉交界地。其地处绵竹西北部,东接剑南街道,南靠麓棠镇,西与广济镇接壤,北与汉旺镇相连,地势为西北高,东南低,山区占三分之二,地形呈条状,山区平均海拨1470米。全镇幅员面积87.7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76万亩,辖9个行政村,2个社区,18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17万人。

名称由来

九龙俗称九龙山。本地西北部为高山,东南部属平坝,地形呈条状,跑马岭横亘其间。九座小峰沿跑马岭耸垒而下,如龙中条起伏,向东南延伸。九龙山是绵竹市之祖山。由于以前建有九龙寺,寺以山取名,山以势得名。九龙山、九龙寺便成为九龙命名的依据。

建制沿革

(一)九龙镇

民国初年至二十四年(一九一一年至一九三五年)绵竹实行团练制。全县化为一城十一乡,所辖七十三团。县设团练总局,乡设团练分局。九龙系遵道所辖,属第五团。

民国二十四年废团练制,整编保甲,即十户一甲,十甲一排,实行联保制。九龙改为九龙联保,下辖六十一个保。联保办事处设在九龙寺下淳化堂。

民国二十九年,废除联保制,实行乡保制,直接由县政府领导乡。九龙联保改为九龙乡。同年八月,县政府转批九龙马尾二乡合并为龙马乡。乡公所设在九龙寺下淳化堂。

民国三十年(一九四一年)五月,龙马乡分为九龙、马尾二乡。九龙乡六十一个保划为八个保,所辖127个甲。

民国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四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九龙乡解放,到一九五零年七月仍保持民国时期建置。一九五零年七月九龙乡农民协会成立,废除保甲制,实行乡村制,改保为村,改甲为组。

1952年7月,经过第一次普选,产生了九龙乡第一节人民代表大会,经过选举成立了九龙乡人民委员会(即九龙乡人民政府)。

1955年9月,县撤销了区的设置,乡直属县人民委员会。

1958年7月26日,九龙人民公社成立。

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开始,1967年2月公社成立临时性的生产办公室,各管区设生产领导小组。1968年4月10日,经县革委会批准,成立了九龙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了生产办公室。

1969年2月,各管区先后成立了批、斗、改领导小组,九月各管区先后成立了生产大队革命委员会,各中队设革命生产领导小组。

1981年1月,经过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九龙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废除了九龙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3月,经过第八届乡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撤销九龙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各生产大队管理委员会、生产队领导小组。成立九龙乡人民政府,各村设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

1993年绵竹市撤乡建镇,成立九龙镇人民政府。

(二)原遵道镇

据《绵竹县志》记载:“南北朝时曾置南武都县于此(当时的绵竹县城就设在此地)”。遵道镇历史悠久,起源于明朝,场址原在福寿桥一带,靠近龙蟒河,场中有一大桂树,取名桂花场(街),清代因场后有观山一座,山足下有一古庙,庙内设有形如菜坛的石头道罐二个,罐上有“登道罐”三个字,所以更名“登道观”。东汉时期,道教创始人张陵在全国创设24个传教点,号曰“二十治”,遵道镇为鹿堂治所在地。清嘉庆二年由绵竹县令贾文台将“登道观”改名“遵道观”,场亦改名为遵道场。1953年设遵道乡,1958年改名为遵道人民公社。1983年复名为遵道乡。1998年撤乡建镇更名为遵道镇。

(三)乡镇合并

2019年12月11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下达《关于同意德阳市调整旌阳区等5个县(市、区)部分乡镇行政区划的批复(川府民政〔2019〕15号)》,撤销遵道镇,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九龙镇管辖,九龙镇人民政府驻玉妃路224号。

行政区划

九龙镇位于绵竹市西北部,东接剑南街道,南靠麓棠镇,西与广济镇接壤,北与汉旺镇相连,幅员面积87.79平方公里。

2007年,原九龙镇面积50.1平方公里,人口1.1万人,辖新龙、白玉、清泉、双同4个行政村和灵官楼社区。原遵道镇幅员面积34.19平方公里,人口2.1万人,辖文风、黄金、双土、保水、双泉、秦家坎、马跪、高安、太平、棚花10个行政村和遵文社区。

2019年12月,九龙镇与遵道镇合并设立新的九龙镇,面积87.79平方公里,人口3.17万人。辖文风、黄金、双土、保水、双泉、秦家坎、马跪、高安、太平、棚花、新龙、白玉、清泉、双同14个行政村和遵文、灵官楼2个社区。

2020年5月,实行村级建制调整及社区优化改革工作,全镇所辖村社区进行调整。其中,原新龙村、灵官楼社区合并为新龙集镇社区;太平村、遵文社区合并为遵道社区;黄金村、文风村合并为文风村;白玉村、棚花村合并为棚花村;保水村、双泉村合并为双泉村。其余村社保持不变。现全镇共辖文风、双土、双泉、秦家坎、马跪、高安、棚花、清泉、双同9个行政村和遵道、新龙集镇2个社区。

人口民族

至2019年末,全镇有常住人口31707人,其中,男性16005人、女性15702人。全镇少数民族共83人,其中,羌族38人、藏族8人、布依族6人、苗族6人、壮族5人、黎族4人、景颇族3人、回族3人、彝族2人、土家族2人、傣族2人、哈尼族1人、蒙古族1人、白族1人。

自然资源

(一)植物资源

九龙植被属于四川盆地西北边缘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龙门山小区。因地势气候影响,植物垂直性带谱明显。大体可分:1.平原“四旁”树竹分布带,海拔500--700m,地平土肥,沟渠纵横,气候温和,以人工植被为主。农作物主要为水稻、小麦、油菜。树竹呈散点、带状分布;2.中、低山针阔叶林带,海拔700-1800m,气候温凉,多为山地黄壤及山地黄棕壤,多为次生性植被。主要由樟科、山矾科、山茶科、山毛榉科、木兰科等常绿树种组成;3.中山硬阔叶、暗针叶林带,海拔1800-3000m。气候温凉湿润、多雾、温差大,日照短,植被主要有硬叶常绿阔叶林和暗针叶林;4.亚高山针叶林、灌木林带,海拔在3000-3600m间,生境寒凉。光照较多。本带植被多为针叶混交林,建群树种有冷杉、云杉、高山柏。群落外貌翠绿,林冠整齐,层次简单;5.高山灌丛草甸带,海拔在3600-4405m,气候寒冷、干旱、风大,日照强烈,土壤极薄,裸岩不少。主要以禾本科、莎草科为建群种。另有适应其气候和环境的高山柏、香柏、杜鹃、杨柳等植物,均已矮化为灌木丛。

(二)动物资源

九龙镇地处平原向川西高原过渡地带,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优越的气候条件,这里适合多种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有:大熊猫、川金丝猴、猕猴、黑熊、小熊猫、斑羚、红腹锦鸡等。

(三)森林资源

全镇林业用地面积3533.3公顷(核实数据),占幅员面积的40.2%。森林覆盖率41.6%。

(四)林副产品

镇域内林副产品主要为竹笋、核桃、白果、山野菜、水果(以梨为主),茶叶等。

(五)农业

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杂粮有玉米、红薯、黄豆、胡豆等。

经济作物:以油菜、猕猴桃、葡萄为主。

蔬菜作物:以青笋、萝卜、莲白、辣椒、青菜等为主。

(六)矿产资源

九龙镇矿产资源相对丰富,主要资源有煤、白云矿、石灰矿、矿泉水。

(七)旅游资源

九龙镇有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深厚的历史文化沉淀。鹿堂山逶迤滴翠,九顶山群峰峥嵘,大尖山巍峨雄壮,莲花山萼瓣含秀,元宝山熠熠生辉,古龙沿幽深曲回,罗汉洞神异古朴。玉妃泉清澈荡碧,更兼鹿堂治传说优美,马跪寺暗藏玄机,登仙台氤氲神秘,龙泉寺沧桑造化。同时依托沿山优势和丰富的森林资源,以清泉林下种植经济辐射,扩大竹笋、山药、杜仲、黄连等特色林下农产品的种植、生产、销售,做强做大带观赏、品尝、采摘、购买、体验等功能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打造集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精品农业风景线。

社会事业

(一)城镇建设

九龙镇以旅游产业闻名,位于九龙山-麓棠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内。2016年底,被省发改委纳入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类目为观光农业型特色小城镇;2017年,被德阳市纳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类目为低空和山地运动特色小镇,后明确为滑翔小镇。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度假区、中国体育旅游精品景区,景区的中国航空飞行营地、九龙滑草场即低空滑翔基地现已授牌为“四川省航空运动协会滑翔伞训练基地”“四川省首批四星级体育服务综合体”。全镇道路交通基础良好,九龙镇镇区框架拉开至87.79平方公里,集聚3.2万余人。交通便利,内畅外通,村道实现全面硬化覆盖,形成了便捷的对外交通;镇内建有卫生院1所,分别有六年义务制九龙学校和九年义务制遵道学校。

(二)生活水平

依托资源优势和主导产业,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实施,全镇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9年,全镇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21953元,其中工资性收入10779元,家庭经营净收入9275元,财产性净收入884元,转移性净收入1014元。

(三)政治建设

全镇共有基层党组织31个,党员1220名,其中机关党支部1个、退休党支部1个、青年人才党支部1个、村(社区)党支部11个、驻镇企事业单位党支部2个、“两新”党支部15个。各村(社区)均建成超300平方米的标准化党员活动室,各村社区均实行书记主任一肩挑,选派9名干部担任村第一书记。

于2020年1月17日召开九龙镇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选举林顺友为九龙镇人大主席,高翔为九龙镇镇长,杜桂琼、徐凯、李国平为九龙镇副镇长。九龙镇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任主任,分管领导、政协委员任副主任,相关办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委员会,切实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工作。经组织推荐、个人自荐,棚花村党支部审核通过,成立了由市政协委员、新乡贤、人大代表、党员代表、退休老干部等35人组成的“有事来协商”村民协商议事会。协商地点定在村民议事厅,致力于把政协履职的触角延伸向基层群众,将其打造成“离群众更近,与群众更亲”的协商平台。

(四)文化事业

文旅结合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利用花宿特色酒店、花棚子精品民宿村的成功运营,加大民宿等的建设力度;以特色农业产业为基础,每年定期举办梨花节、赏果节等节庆、特色小吃制作等活动,不断集聚人气。

(五)社会保险

截止2019年12月30日,全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17454人,2019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21209人。

经济

(一)综述

依托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和优质的自然资源和山区林地,加快推进农旅结合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导产业,融合发展第三产业,其中人均主导产业经营性净收入为1.21万元,人均家庭经营性净收入9275元,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比例75.6%。

(二)第一产业

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九龙镇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7.58亿元。其中,种植业9.96亿元、林业0.084亿元、畜牧业7.6亿元、渔业0.02亿元。粮食产量1.51万吨、油料产量0.12万吨、蔬菜产量1.5万吨。肉类产量0.332万吨。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0.474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0.27万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0.132万公顷,其中,油料作物播种面积0.043万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0.033万公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98%。新建高标准农田1.38万亩。

(三)第二产业

2020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5家,以食品生产为主导产业,以机加工和建材为优势产业。

2019年,九龙镇完成工业总产值23.27亿元。

(四)第三产业

九龙镇以旅游产业闻名,境内有九龙山-麓棠山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6年底,被省发改委纳入四川省“十三五”特色小城镇发展规划,类目为观光农业型特色小城镇;2017年,被德阳市纳入市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类目为低空和山地运动特色小镇,后明确为滑翔小镇。镇域内有画境绵竹·九龙里、绵竹花乡·花宿、花棚子精品民宿村、滑草场、湿地沟、高效农业示范园等景点,被评为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省级旅游度假区等。镇内还有四川最大的滑翔运动基地,是四川航校挂牌的滑翔运动培训基地,吸引着全国热爱山地、滑翔运动者。全镇共有农家乐74家、民宿34家。2019年,全年旅游游客量达2500万余人次,旅游收入实现3422余万元。

社会事务

(一)基础设施

九龙镇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为镇域内的居民提供生活、生产(不含农业生产)用水。镇域范围内的污水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镇区采用设置集中处理方式处理污水,各村的居民聚居点采用小型或埋地式的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聚居点污水,各散居的居民点通过设置沼气池或生化池处理污水。已完成农村电网的改造建设工程,沿镇区向四围推进,实现了电力村村通、户户通。不断完善镇区天然气管网设施建设的同时,扩大镇区管网的延伸范围,在距镇区较近、用户集中的居民点,统一纳入镇区燃气管网系统,依托镇区供气管网实现供气;对于无法实现镇区管网统一供气的集中式社区居民,建立共用沼气池,并配以罐装气、电等清洁能源;散居农户推广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的应用,结合垃圾、粪便、桔杆等有机废物的生化处理,因地制宜的搞好分散式或相对集中式的沼气池建设,变废为宝,综合利用。不断完善光缆网、传输网、接入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数据多媒体以及宽带网和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实现全镇范围的光纤网络。

(二)社会保障

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43户7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59户983人,农村特困供养人员366人,均实现应保尽保,达到全覆盖。精准落实各项社会救助,2019年全年发放43户城镇低保资金共计23.45万余元,559户农村低保资金159.85万余元,348人特困供养资金180.82万余元,残疾人两项补贴共发放76.4万余元。

(三)教育事业

九龙镇辖区内有两所学校,分别为九龙学校、遵道学校。九龙学校属9年义务制学校,包含幼儿园、小学,创建于1921年,占地41亩,建筑总面积9053㎡。学校现有17个班,学生共计499人,教职工58人。遵道学校属九年义务制学校,包含幼儿园、小学、初中,创建于1919年,占地53.5亩,建筑总面积11793.00㎡。学校现有34个班,学生共计1291人,教职工148人。

截止2019年年底,九龙镇适龄儿童共2568人,其中7-12周岁适龄儿童895人,13-15周岁适龄儿童447人,入学率达99.5%;残疾儿童13人,入学率为92.3%。

(四)医疗事业

九龙镇辖区内有两所卫生院,分别为九龙卫生院、遵道卫生院。九龙卫生院占地面积3882.9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568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40张,开放床位60张,职工23人。遵道镇卫生院占地面积10584.93平方米,建筑面积约4750平方米,现有编制床位72张,开放床位100张,职工62人,医疗设备先进,功能科室分布齐全合理。

风景名胜

(一)画境绵竹·九龙里

建设乡村绿道体系,包含服务综合体、杨家院子·田园社区、花厢·九龙山院子、绵竹绿地①号营地、九龙山农业产业园、农业采摘体验园等多个子项目,构建起“特色小镇+农业产业园区+绿道系统+田园社区”的发展格局。

(二)花棚子精品民宿村

棚花村依托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农业旅游资源、浓厚的乡风农韵,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每年坚持举办梨花节、赏果节、猕猴桃节等特色节庆活动,培育猕猴桃、棚花百年米枣、年画刺绣等特色产品品牌,引导发展特色农家乐、民宿40余家。

(三)九龙低空运动特色小镇

运动小镇以中国航空飞行营地为核心,以航空模型运动、热气球运动培训和体验基地、滑翔伞运动基地为项目支撑,以帐篷客酒店、运动主题度假酒店、自驾车和房车营地为配套,做足低空运动品牌和特色。

(四)熊猫生态小镇

围绕提高大熊猫保护公众意识,开展大熊猫及生态保护宣传展示、中小学及幼儿园文化教育等公益事业建设,逐步发展建设成为大熊猫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社区协调发展的典型示范和生态文明建设的窗口。熊猫生态小镇将按照“三九大”大熊猫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要求,突出地域优势和特色,挖掘盘活大熊猫文旅资源,科学培育大熊猫文化创意、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森林康养、民宿、熊猫生态型认证农林产品、电子商务等新业态。

(五)美丽竹林风景线

“绵竹美丽竹林风景线”竹林景观带规划南起成绵复线新市出口,沿成青路、月季大道经省道216线往北至大熊猫创新示范区入口止,全长15.6公里,其中九龙段共计3.5公里。该项目结合大熊猫国家公园创新示范区入口“会客厅”建设和绵竹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特色,促进大熊猫文化与竹产业融合发展,集大熊猫国家公园、竹文化景观、年画文化、酒文化、川西林盘为一体,突显大熊猫国家公园主干线引导性竹林景观。景观带将集中展示大熊猫公园、竹文化景观、绵竹市的年画文化、酒文化、玫瑰文化、熊猫文化和川西民居风格,串联玫瑰和大熊猫两大国家公园,开辟竹林休闲、康养新境界,助推绵竹转型发展、融合发展和美丽家园建设实现新跨越。

主要名人

张栻(1133年9月15日——1180年3月22日)字敬夫,后避讳改字钦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学者称南轩先生,谥曰宣,后世又称张宣公。南宋汉州绵竹(今四川绵竹市)人,右相张浚之子。南宋初期学者、教育家。

刘宇亮,字季龙,号蓬玄。绵竹(今属四川德阳市)人。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屡迁吏部右侍郎。崇祯十年(1637年)八月,擢礼部尚书,与傅冠、薛国观同入阁。

秦顺全,男,1963年7月出生,四川绵竹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劳动模范,第十、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桥梁、隧道及结构工程专业,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3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2项,发明专利50项。

张敏,1987年12月出生于绵竹市九龙镇,2010年入伍,现在92950部队任参谋长,一级飞行员。

主要名迹

(一)将军庙:此庙建于大清年间,庙内塑着将军斩蟒的十二幅影璧画,庙的两边有武显、水府天宫等数十尊,在解放前此庙一年四季香火不断,这座庙又叫水府庙,庙内有杨将军斩蟒的事迹和建庙的经过,可惜这些名胜古迹已毁,旧迹尚存。

(二)遵道观:原遵道乡明代叫桂花街,根据当地有株大桂花树而起的,清初名叫登道观,因为场镇背后有观山一座,观山的西北面有一岩石名叫登仙台,加之遵道场镇古庙内有一石头状的道观,所以就改名登道观。

(三)马跪寺:马跪寺历史悠久,远近驰名,历朝历代都有名士的诗词楹联遗迹。由于战乱,很多珍贵的文物与文本已经失却,然而,幸好还有清代绵竹诗人赵敦彝和清代四川戏曲理论家、诗人李调元的诗句尚存。赵敦彝诗云:“蜀主求贤急,西峰访惠能。人来黄叶寺,马跪白头僧……”。李调元诗曰:“神境清如此,灵山实在斯,王来惊马跪,佛去化鱼池……”虽然古刹已经不在,但仍有遗址可寻。法净禅师不畏王权,慈悲为怀的德行在佛俗之间都受到尊崇,蜀王求贤马跪寺的故事也被乡人讲得津津乐道。

(四)鹿堂山:位于绵竹西北部,离县城约十五公里,据绵竹县志民国八年版记载有这样一段话:鹿堂山,城西北三十里,下有神泉,祷者诚恳,则泉流奔溢,相传蜀玉妃生、鹿母乳之即此山。

(五)鹿堂寺:在明朝天启年间,人们在鹿堂山立庙祭祀,给鹿母娘取名为鹿堂寺,此山取名鹿堂山,寺中塑有鹿母和南鹤老人,北鹤老人神像,还有其它神像,在明末清初时,张献忠征剿四川将此庙烧毁,直到清乾隆年间,人们又在鹿堂山上重建鹿堂寺。

(六)玉妃泉(古龙洞):玉妃泉位于绵竹市西北部,在九龙镇(原遵道)境内离城区约九公里,在那娇艳的莲花山下,天公巧造了一个活淋淋的龙头,这龙头由玉花斑烂的癞巴石长成,龙口大张,峥狞恐怖。清如碧油的玉妃泉就从龙口中汩汩而出。此泉水凉似玉液,清烈而芳香。

(七)纸厂沟:在绵竹九龙镇遵道社区(原太平村),这里是有一千多年历史造纸工业基地。绵竹以产竹而得名,山区所产白痂竹、笼竹、荆竹、苦竹、慈竹、山慈竹、百日早竹是造纸上好的原材料。鹿堂山竹子密林,纸厂沟水源丰富,造就了这块造纸工业最佳地。绵竹造纸起源于北宋,在明代就享有盛名,清康熙时期遵道“玉妃泉”下有手工造纸作坊120余家,有造纸工匠1万余人,全年产量达10万余驮,以生产黄大纸、中大纸、白大纸、粉笺纸为主。白大纸又称“画脸纸”,是川剧变脸用纸,其色洁白,纸质细润,张力和吸水性强,用途十分广泛,粉笺纸为绵竹木版年画专用纸。

(八)跑马岭:天官刘宇亮在任崇祯皇帝首辅期间,看上了九龙这块宝地,决定以神马背作为跑马场,以演练兵马,此山是刘天官的跑马场地,天官死后,被埋葬在跑马的那片林海中,48架丧,埋了48座坟墓,其中只有一座坟墓是刘天官,此迷也难以解开,从此以后,这长2000米,宽20米的平川的九座山峰,所以才被命名为“跑马岭”。

(九)冒石井:冒石井处于九龙镇新龙村境内,宝镜庵的山门前(原是放生池),井侧有一根1.5米高的石条方,斜对井口,水位有7.5米深。是刘天官在九龙一带大修“庵、观、庙、院、寺”时的取石地。

(十)无隐寺:始建于宋淳熙年间(公元1174—1189年),这里,山峦起伏,九峰耸垒,林木葱翠,背靠清泉村5000亩林海地。昔日,庙内有僧385人。该寺由于自然环境清幽,故自宋代以来承袭至今,香火长盛不衰。尽管朝代变迁,僧去道来,道去僧来,无隐寺仍在僧众的护法中,殿宇巍峨,神像庄严,给广大信众提供了正常的佛事活动场所。

(十一)洋房子:遗址在今九龙镇红岩村八组。相传英国卢教士来中国传教,并建立仁泽医院(现绵竹市人民医院)。英国的卢教士在绵竹游览期间,被九龙这奇特的山水所吸引,便在此修建了洋房子。洋房子全是混凝土木结构,是休闲、渡假的好地方。每年农历五月,英国人带着妻子儿女前来这依山傍水的洋房子避暑,秋凉的农历八月,他们就回英国,距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了。如今,有4家农户在此修建了规模成形的农家乐,在洋房子旧址处,修洋房子所建筑的毛拱桥、平桥均还存在,以便留于后人。凡友人在此浏览,均深感“旧洋房子伴青山,盛世佳宾喜开颜,昔日石门临仙境,今朝一笑天地宽。”

(十二)张南轩读书台:无为山又名紫岩山(即紫云岩),位置在九龙场镇北面跑马岭以东,清泉寺以北的紫岩山,因此张拭之父张凌以紫岩为号。九龙无为山的紫岩书院始建于元延牯(1314—1320)占地约20亩,房屋200多间,规模宏敝,为蜀中末所有,台臣图之以闻,诏赐额曰:“紫岩书院”明永乐年间始迁于县地城东月波井附近,无为山旧址目前仍可寻。

获得荣誉

2010年4月九龙镇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镇;

2014年6月九龙镇被评为国家级生态乡镇;

2015年1月九龙镇被评为国家级“宜居小镇”;

2015年7月九龙镇被评为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2016年3月九龙镇被授予“国家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工程”称号;

2016年10月九龙镇成功创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2017年3月九龙镇被评为“四川省特色小城镇”;

2017年12月九龙镇被列入四川省旅游度假区推荐名单;

2018年9月九龙镇被授予“四川省省级森林小镇”称号;

2019年3月九龙镇被命名为“中国航空运动协会航空飞行营地”;

2020年7月29日,全国爱卫会决定命名九龙镇为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4月,九龙镇入选“四川省首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