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05 14:40
书院镇隶属于上海市浦东新区,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之间,东临大海,南接泥城镇,西至万祥镇,北与老港镇隔大治河相望。2003年5月,书院镇由原新港镇、书院镇、东海农场合并而成。2017年,书院镇域面积为66.91平方千米,常住人口56978人。全镇下辖13个村、5个居民区。
清雍正四年(1726年),上海县的长人乡析出大部分地区建立南汇县,其时书院地区还是一片滩涂泽国。
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南汇县领2乡、5保、159图和7团、74甲,书院地区有了石皮泐和书院厂两个地名,石皮泐隶属于当时的一团南下六甲,书院厂隶属于一团北下六甲。
清光绪十年(1884年),王公塘修筑,王公塘以西的书院地区已成陆。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李公塘修筑,书院地区全部成陆。
清宣统元年(1909年),南汇县除城厢镇外,设有2个镇、17个乡,书院地区的大部分属三墩乡管辖,小部分属大团乡管辖。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南汇县设、8个区、22个镇、89个乡。其时,从三墩乡和大团乡划出部分地区建书院乡(洋溢港以北地区)和惠东乡(洋溢港以南地区),书院乡隶属于南汇县第一区管辖,惠东乡隶属于南汇县第八区管辖。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南汇县裁区并乡,撤销原有的区级行政建置,全县58个乡镇并为30个乡镇,书院地区的书院乡和惠东乡(1946年惠东乡改名为云卿乡,1947年,云卿乡与泥城乡合并)隶属南汇县管辖,直至解放。
1949年5月14日,书院地区解放,南汇县划为1个市(周浦市)、1个区(城区)、6个乡镇联合办事处。今书院地区有书院乡和泥城乡的一部分组成,洋溢港以北为书院乡,属南汇县城区管辖;洋溢港以南的泥城乡属南汇县第六乡镇联合办事处管辖。
1950年初,废除了乡镇办事处建置,全县划为1个市、7个区、5个镇、103个乡。当时的书院地区分为书院、新北、北窑、塘石4个小乡。书院、新北2个乡隶属老港区管辖;北窑、塘石2个乡隶属于大团区管辖。
1951年11月,南汇县对行政区划再次作调整,并完成村一级的行政建置。其时书院、新北、北窑、塘石4个小乡都归泥城区管辖。
1956年2月,书院地区的书院和塘石2个小乡合并成书院中乡;北窑和新北2个小乡合并成北窑中乡。两乡仍属泥城区管辖。
1957年9月,南汇县撤区并乡,撤销区一级建置,全县有49个乡并为16个乡,计290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原书院和北窑两个中乡合并成书院大乡,辖14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至此,书院开始独立建置。
1958年9月,南汇县建立书院等10个人民公社。书院人民公社所辖范围包括今书院镇的大部分(书院镇的团结、友谊、良久村属泥城人民公社管辖)、万祥镇的全部、新港镇的部分地区(四灶、黄华、丰产、果园村),实行营、连编制,下设9个营。
1959年6月,南汇县的10个人民公社调整为21个人民公社,书院人民公社所辖地区也作了相应的调整,原划出去的团结、友谊、良久大队重新并入,1958年建立书院人民公社时并入的万祥、新港地区全部析出。
“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8月,书院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成立。1980年12月,书院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撤销,恢复公社管理委员会。1984年4月,撤社建乡,书院人民公社改为书院乡,大队改称村。随着城镇化的发展,1995年9月,撤乡建镇,书院乡改为书院镇,下辖14个行政村、145个村民小组、1个街道居民委员会(含15个居民小组)。2003年5月,原书院镇、新港镇建制撤销,建立新的书院镇,隶属南汇区。
书院镇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之间,东临大海,南接泥城镇,西至万祥镇,北与老港镇隔大治河相望。中心位置地理坐标:北纬30°57′,东经121°51′。
书院镇属于长江三角洲,属江海潮汐相互作用而成的冲积平原。境内地势平坦,河港纵横,地面高程在吴淞零点4米~4.5米之间。地势稍有东低西高之态,部分地区出现低中有高,高中有低的凹地形变化。
书院镇地属亚热带气候,是东亚季风盛行地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雨量充沛,严寒和酷暑时间较短,有利于土壤母质的物理、化学、生物风化,对土壤熟化、农作物的多熟、优质高产起了重大作用。因受冷暖空气交替影响,冬夏长,春秋短。春季温凉多雨,以偏南风为主;夏季炎热湿润,多吹东南风;秋季干湿相间,东北风频繁;冬季寒冷干躁,常刮西北风。
书院镇土壤属渗育型水稻土。其剖面自表及里依次分为4层,耕作层,犁底层,斑纹层,母质层。土壤按性状分为僵黄泥,粘心黄夹沙,黄夹沙,砂心黄夹沙,沙底黄夹沙5个土种。土壤水气比较协调,呈中性偏碱。
淡水养殖类青鱼、白鲢、鳊鱼、花鲢、鲤鱼、鲫鱼、卢非鱼、白对虾、沼虾等。
野生类黑鱼、川条鱼、鳑皮鱼、鲈鱼、支鱼、黄鳝、泥鳅、鳗鲡、塘里鱼等。
贝类和甲壳类蚌、螺蛳、田螺、虾、蟹、龟、鳖鳌、黄甲、蟛蜞、蚬、海蛳等。
近海水产黄鱼、刀鱼、梅头鱼、带鱼、鲳鱼、凤尾鱼、白虾、梭子蟹、海鳗、海龙、鳓鱼、墨鱼、鲥鱼、抡头鱼、比目鱼、鲚鱼、赤鱼、马鲛鱼、河豚、弹河等。
家畜黄牛、水牛、奶牛、山羊、胡羊、猪、肉兔、长毛兔、猫、狗等。
家禽鸡、鸭、鹅、鸽。
养殖昆虫蚕、蜜蜂、地鳖虫等。
野生兽、禽野兔、翠鸟、斑九、雁、布谷鸟、喜鹊、乌鸦、麻雀、告天、黄百郎、猫头鹰、麦环鸟、画眉、黄鹂、啄木鸟、燕子、白头翁、伯劳等。
粮棉类粳稻、糯稻、小麦、大麦、元麦、荞麦、棉花、油菜、芝麻、黄豆、花生、赤豆、绿豆、玉米、高粱、蚕豆、豌豆、山芋等。
蔬菜类青菜、卷心菜、茭菜、花菜、大头菜、榨菜、菠菜、雪菜、蓬蒿菜、荠菜、芥菜、塌菜、芹菜等。
瓜果类西瓜、菜瓜、甜瓜、黄金瓜、草莓、无花果、桃、李、杏、梨、白果、橘、橙、葡萄、苹果、枣、枇杷、金橘、柿子、甘蔗、菱。
水生及杂植类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野茭白、浮萍、芦苇、芦粟、茳草、秧草、落帚、秆稞、南京芝麻、杞柳、向日葵。
竹木类护居林、蔑竹、紫竹、桑、槐、梧桐、柳、杨、柏、松、银杏、皂角、洋槐、苦楝、水杉、冬青、香樟。
花卉类牡丹、芍药、大丽花、水仙花、百合花、绣球花、木香花、六月雪、迎春花、茶花、广玉兰等。
野生药材类金丝荷叶、杜瓜、牵牛子、薄荷、车前草、紫苏、艾、夏枯草、泽兰、蓼、仙鹤草、石蒜等。
食用菌类蘑菇、平菇、凤尾菇、银耳、灵芝、猴头菇、金针菇、草菇、滑菇、白木耳等。
2014年,书院镇下辖(塘北村、石南村、中南村、中久村、洋溢村、书院村、里灶村、外灶村、路南村、石北村、新东村、李雪村、新欣一村)13个村、(新舒苑、丽泽荷亭苑、中南苑、丽泽·梅傲苑、革元小区)5个社区;政府驻地浦东新区书院镇新府东路81号。
1950年土地改革时,书院地区总户数已有2732户,总人口为11768人。
2002年,全镇总户数为8956户,总人口有2.38万人,其中男1.17万人,女1.21万人。2012年户籍人口为2.21万人。户籍人口5.2万,来沪人员2.3万人。
2017年,常住人口56978人。
2012年,书院镇完成工业总产值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税收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固定资产投资14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亿元。招商引资势头强劲,新引进注册企业343户,注册资金6.3亿元。注册企业上缴税收4.8亿元,比上年增长20%。引进合同外资300万美元。实现农业总产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7.3%。
2014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7亿元,同比增长14.2%;各类税收入库7.1亿元,同比增长15.0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3亿元;引进合同外资2033万美元;工业产值万元能耗同比下降10%。
解放前,书院地区的农作物产量很低,好的年成水稻亩产250公斤,棉花亩产35公斤(籽棉),玉米亩产100公斤,黄豆亩产50公斤,花生亩产100公斤,麦子亩产100公斤左右。2002年,书院镇种植业总产值5 234万元,比1987年增长5倍,占农业总产值56.82%。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4.99亿元,比上年增长7.3%。农民人均纯收入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5.2%。新建9个现代农业项目。余姚村、李雪村高标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解放前,书院地区有手工业作坊20余家,这些加工作坊,规模很小,设备陈旧,工艺落后,全靠手工操作。
书院镇的镇村工业起始于1957年,发展于80年代中期。1978年,书院人民公社有社办工业企业8家,实现工业总产值633.66万元;有队办工业企业13家,实现产值281.97万元。
2002年,书院镇工业企业有68家。其中,镇级企业13家,职工1 102人,固定资产3395万元,实现产值8939万元,创利润368.55万元;有村级企业6家,职工206人,固定资产503.28万元,实现产值1634万元,创利润284.48万元;有民营企业47家、“三资”企业2家。职工总数6587人,固定资产1.06亿元;工业企业实现产值4.4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2.92%。
至2012年书院镇域内有工业企业300多家,以机械制造、冶金金属、纺织服装、重型装备等为主。完成工业总产值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1%。税收5.6亿元,比上年增长14.8%。4家企业完成节能技术改造,3家企业分别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商业和服务业在书院地区出现,主要分布在外三灶镇、里三灶镇、石皮泐镇、洋溢港镇、北窑镇,有商店37家。
1952年,里三灶镇设立书院供销站,1958年9月,南迁到书院集镇、改名为书院供销部,下设生产资料商店、棉花收购站。
2002年,书院镇上有较大规模的酒家、饭店16家,有点心店8家、旅馆2家、理发店(包括发廊店)34家、照相馆2家、浴室3家,有五金、食品、自行车、摩托车修理等店数十家。全镇有商业网点368个,注册登记399人,从业人员约500人,商品零售额3 336万元。
书院镇位于浦东国际机场和洋山深水港之间,至2001年,书院镇境内有县级河道5条,全长25.3公里;镇级河7条,全长36.4公里;村级河40余条,全长49.5公里。至2002年,书院镇修筑镇级公路2条,总长5.5公里;修筑村级水泥路27条,全长44.19公里。
清朝末年、民国初年,书院地区有私塾13处。1985年,书院乡有小学11所,(其中中心小学1所,完全小学6所,初级小学4所,)有教职工138人,设68个班级,学生2 236人。2002年,书院镇中心小学有教职工93人,设22个班级,学生980人;有公办中心幼儿园1所,村办、家办幼儿园3所,有教职工31人,入园儿童355人;书院镇初级中学有教职工65人,设17个班级,学生868人;书院镇成人中等文化技术学校有教职工12人,(其中聘用教师8人),有中专广告班4个年级、8个班,学生283人。
解放前,书院地区没有正规医疗机构,境内先后有中医10多人、土医生2人,或坐堂、或走巷串户为病家服务。
解放后,人民政府组织民间医生建立联合诊所。至1954年春,书院地区建联合诊所2家。1958年7月,书院人民医院成立(书院镇卫生院前身)。
2001年,书院镇卫生院有职工48人,其中42名卫生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有14人,中专以上25人,占职工总数88%;有高级职称副主任医师1人,中级技术职称医师4人,主管护师1人,初级职称42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
2012年,书院镇完成新增就业岗位1510个,职业技能培训470人,发放就业补贴199人,集体合同和工资集体协议覆盖率达到90%。全镇新农保缴费人数达6766人。2.3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全年共报销各类医疗费用3561万元。累计发放各类救助帮困金1300多万元。余姚村被命名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全科医生家庭责任制服务工作实现村居全覆盖。成立镇应急分队,结合“12345”市民服务热线受理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012年,书院镇基本完成临港综合区先行区55.13公顷土地的征地和动迁任务,安置动迁户826户。完成东场社区集约化供水和小区楼道改水工程。完成东场社区4条主干道和5条街坊道路路灯安装工程。改建桥梁23座,大中修农村道路4条(段)8公里,改扩建3公里村级道路。岳麓道、丽正路延伸段竣工。全年拆除违法建筑2.26万平方米。3个村纳入村庄改造计划,惠及3700户农户。整治28家不规范畜禽场。
解放前,民间文娱活动很少,主要有“清音班”、“浦东说书”,及难得几次的迎神庙会。解放初,书院地区有“秧歌队”、“腰鼓队”活动,欢庆人民翻身解放。
1983年,文艺工厂排演沪剧小戏《赶不走的媳妇》,曾先后获“南汇县文艺工厂汇演”一等奖、“上海市文艺工厂汇演”一等奖、“上海市业余文艺汇演”一等奖。同年,上海电视台将此剧拍摄成外景电视剧。
民俗
春节:春节在书院地区习惯叫“过年”,时间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九(逢小月二十八)到次年正月初三。“过年”包含辞旧与迎新两个方面,因此在众多民间节日中,“过年”是最隆重的。家家户户在春节前大搞卫生(书院地区称“掸檐尘”),购置年货,做好甜酒酿。
元宵节:元宵节也称“正月半”,家家户户有做高梁圆子、糯米圆子的习惯。解放前,书院地区还有挂红灯、碳茅荡(烧田边茅草,举着用毛竹稻草扎成的火把,绕着自家田头边跑边喊,意思是明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收成),“大沙人”叫“掼连财”。还有“扛三姑娘”习惯,“三姑娘”是传说中的“厕神”,能预示人的凶吉以及年成的好坏。“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这些习俗已绝迹。80年代后,“碳茅荡”、“扛三姑娘”又出现,但多为娱乐而已。
清明节:为农时季节,一般在4月5日左右,春耕春种开始。旧时,书院地区在人死后的第一个清明节,丧家称谓“新清明”。晚辈以及亲属应携带祭品来到丧家,饭后由丧家带领同至墓前或棺前祭扫,并对坟周树木予以修剪,清除杂草,对草包棺材更新稻草,临走焚化草囤等祭品。非新清明人家,预先需邀约近亲,以清明日为准,前七天、后八天,任选一天,相互往来,一则怀念故人,二则相互问好。解放后,此种习俗已不多见。20世纪80年代开始,死者后代同去骨灰堂或去墓地扫墓的较多。机关、工厂职工和学校师生每逢清明祭扫烈士陵墓,敬献花圈,以缅怀先烈,接受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书院地区称“当五”。是日,家家户户裹粽子,粽子形状大多为三角形,用芦叶包制。馅心有咸肉、鲜肉、枣子、赤豆等。煮粽子时加咸蛋或鲜蛋(称白荷蛋),传说食后可消灾灭病。有的人家门口挂粽子、艾蓬,有的还饮雄黄酒,洒雄黄水,据说可驱邪降福,五毒勿进。解放后,过端午节习俗一直保存着,成为民间传统节日。
七月半:农历七月十五,称之“中元节”,俗称七月半,又叫“鬼节”。届时,农家农活比较清闲,于是购置些菜肴果品,祭奠祖宗,顺便约集亲友,特别是嫁出的女儿携带子女回娘家,叙叙家常,小休几天。解放后,七月半这个节庆被人们慢慢淡忘。
唐思义、李雪舟、张锡祚、丁金山、潘伯根、刘祥根、尹冠群、李南屏、陈应时、张献祖、陈银祥等。
2020年5月13日,荣获2018-2019年度上海市文明镇荣誉称号。
2022年11月1日,书院镇(西瓜)被农业农村部公示为第十二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