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07 09:58
二七街是二七大罢工的发源地,因纪念二七大罢工而得名。地处江岸区东面,东临长江,西抵赵家条与后湖街接壤,南沿黄浦大街武汉长江二桥头与永清街、劳动街相邻,北到二七路与新村街相接,辖区面积3.9平方公里。二七街是全区人口最多的街道之一,也是全市少数民族聚居的重点街道,现有19个社区,居民26444户,常住人口66391人。辖区各民族和睦相处,有12个少数民族1386人,曾荣获国务院“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军民关系融洽,与驻军二炮、雷院、空医、161医院、广空武汉房管局、三部六局、广空修配厂等单位和谐相处,相互支持,是武汉市“双拥”模范街。宗教文化特色明显,坐拥“二寺”——清真寺和古德寺,一个是伊斯兰教圣地,一个是佛教圣地。居住环境优美,拥有全市最长的靓丽江滩和滨江苑、东立国际、锦苑公寓、航天·双城等大型高尚小区,辖区民风纯朴。
江岸区人民政府二七街办事处(简称二七街办事处)是为纪念“二七大罢工”而得名。地处江岸区东面。东临长江,西抵赵家条与后湖乡接壤,南沿黄浦大街武汉长江二桥头与永清街办事处、劳动街办事处相邻,北到二七路与新村街办事处相接。街辖面积3.9平方公里。常住户26444户,常住人口66391人。居民中有(回、满、土、侗、蒙古、壮、苗、朝鲜、白、锡伯、布依和水族)12种少数民族454户1386人。其中回族398户1290人。
二七街办事处是全区人口最多的街道之一,也是全市少数民族聚居的重点街道。1987年,全街划分为31个居民委员会,357个居民小组。2000年分划为2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华工与韦桑两个社区合并,现有19个社区居委会。有后湖乡二七、永红、黄浦、中胜、胜华5个村的部分村民与辖区居民混居。街办事处驻操场街二村128号。
1952年10月在现解放大道以东操场街成立福建街人民政府。1954年5月福建街人民政府撤销改称福建街办事处。1958年永清街办事处的部分居委会合并到福建街办事处。1959年5月新村街办事处也并入福建街办事处。1960年5月改为二七分社,1961年5月分社撤销,分为福建街、黄浦街和新村街三个街办事处。1966年文化大革命初期,福建街办事处改称二七街办事处、黄浦街办事处改称抗大街办事处。1968年9月分别成立二七街和抗大街革命领导小组。1971年1月抗大街并入,同年5月改建二七街革命委员会,1978年9月撤销二七街革命委员会恢复二七街办事处。
19世纪中叶英、俄、法、德、日五国租界建立后,比利时欲在辖区建立租界,后未实现。1906年修建京汉(芦汉)铁路时,为便于水运筑路器材,在江岸一带兴建码头,设立江岸火车站和江岸铁路机器厂,广招民工,自此居民渐多,在今解放大道以东地带形成多处密集的居民点;同年,河南周口地区连年旱灾,加上黄河泛滥成灾,大量回族灾民来到汉口刘家庙一带荒草地上搭棚居住,以拉人力车、扛码头为生,形成回民聚集的社区;20世纪三十年代,福建、安徽、河南等地被招雇的大批工人携家带口在这里定居下来,相继形成了福建街、河南街、上正街、下正街、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四道街,居民多铁路工人家庭。以西地区还是大片的菜地和水塘,仅新建街、黄家墩、韦家桑园和操场街有少量的农民居住。码头和铁路的兴建使这里聚集了大量产业工人,他们为了争自由、争人权,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进行了长期不屈不饶的斗争。辖区铁路工人参加了1923年2月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震撼世界的反对封建军阀统治的“二七”大罢工,充分显示了工人阶级团结的力量。
1951年7月16日,人民政府在现二七纪念馆的地方公审了“二七惨案”的主要凶手之一赵继贤,并在江岸火车站林祥谦烈士就义的地方对其执行枪决。为了继承和发扬二七革命斗争的光荣传统,在这个地区以“二七”命名了一些地名和学校。
武汉解放后,这里发生了巨大变化,长航、铁路、长办(长江水利委员会)在这里兴建了大批办公大楼和职工宿舍。解放大道、黄浦大街、二七路的延伸和拓宽,科技馆路的兴建,特别是1995年6月武汉长江二桥的建成通车。使该地区成为南来北往、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长江二桥的市政配套工程——黄浦路三层立交桥造型别致,是当时武汉市功能比较齐全的大型立交。随着旧城改造步伐的加快,从2003年开始,街辖区操场、长建、昌盛、黄家墩4个社区和市商业储运公司仓库实行了拆迁,总拆迁面积700多亩。共拆迁居民(农民)4000余户。经过若干年的建设后,将形成一个集商贸、居住于一体的环境优美的小区。
辖区内铁路、港口运输和机械制造等产业大量聚集。武汉铁路分局(20世纪八十年代前驻街辖区)、江岸火车站、江岸工务段、江岸水电段(20世纪九十年代迁走)、江岸列车段、江岸电务段、江岸列检所、江岸材料厂都长期驻在街道辖。1991年10月金家墩新汉口火车站投入使用之前,江岸火车站的铁路达27股道,车站的货场为全国铁路十大货场之一。有12对列车通过,月客流量达2万多人,月货运量8.7万吨。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一直承担着向香港运送鲜活食品专列发送任务至今。沿长江1.8公里的堤段上共有12个装卸码头,20世纪九十年代之前,共有近2000名码头工人,近百台大型机械设备,年综合通过能力达377万吨。与江岸车站组成水陆联运。
辖区内有湖北省液压机械厂、武汉照相机总厂、武汉市第四机床厂等工厂和一批小型企业,主要产品有液压机械、照相机和船用仪表、万能工具、洗床、塑料制品、汽车附件等,武汉供电局汉口分局于20世纪九十年代迁入后担负汉口地区江岸、江汉、桥口、东西湖四个区的电力保障和线路维修任务。中国联通湖北省武汉市分公司担负着中国联通武汉地区移动通讯业务的管理任务。
辖区有地方高等职业院校1所:武汉职业软件学院,该校为武汉地区培养计算机软件系列的高级职业技术人才;部队院校2所:为第二炮兵系统培养军事指挥军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和为空军培养雷达指挥军官及科技人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雷达学院;中等专业学校有为武汉铁路系统培养站、段级领导干部和技术人才的郑州铁路局武汉中等专业学校;有4所中学和5所小学。部队医院有担负武汉地区驻军医疗任务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中心医院和空军第十五军的野战医院空军四五七医院,地方医院为九洲医院和武汉现代泌尿外科医院;小型医院有二七医院,担负着社区医疗保障任务。20世纪七十年代建起的武汉科学技术馆,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展览和科普活动,为武汉地区的科技普及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华云大酒店、国宾大酒店等大型的宾馆饭店和江岸图书馆为人民群众提供了饮食和文化娱乐场所。
辖区沿江为江岸地区防汛重要堤段。二七街防汛堤段由武汉长江二桥中心线至江岸港埠公司三十九码头下八字墙,全长1.8公里,通道阐口13座,泵站2座,排水出口2处。1998年防汛中,全街直接参加防汛工作的人员609人,封闸出动劳力2286人次。原市委书记钱运禄、市长王守海、区委、区政府领导等分别多次到街分指挥部亲临指挥、参与防汛抢险工作。
1998年防汛共用黄土596.2立方,编织袋19700条,土工布685米,分口石14立方,瓜米石38.6立方,黄沙42立方,直按投入资金35.5万元。7月30日丹水池空军油库处发生重大险情时,市、区防汛指挥部先后从本街调走瓜米石、黄沙等防汛物质,组织民兵150人4次到丹水池地区参加抢险活动。
街道是全市驻军单位最多的街道。驻军单位7个,其中军级单位2个(二炮指挥学院、空军雷达学院)。团级单位5个(一六一中心医院、空军四五七医院、广州空军直属库、广州空军修配厂)军属近600户,烈属30余户。街办事处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双拥”工作多次被中共武汉市委、市人民政府、武汉警备区授予“双拥模范街”。街道与驻军共建了“双拥文明大道”——黄浦路。修建军民共建园二处。二炮指挥学院三系十学员队,20多年如一日结对帮扶支农社区“盲人村”的孤残老人,从生活助残、文化助残,发展到科技助残,成为“全国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街道辖区少数民族居住相对集中,宗教活动场所多,街办事处把民族宗教工作作为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繁荣街道,加强两个文明建设,巩固安定团结政治局面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网络、尊重民族习俗和各民族共建精神文明、帮助少数民族群众发展经济、促进各民族进步和繁荣三个方面认真抓紧抓好。1986年4月,街道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2年、1994年、1998年三次被武汉市人民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1998年、2000被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管理局授予《促进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辖区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是一座仿缅甸“阿难陀寺”的佛教艺术建筑。1912年4月13日孙中山曾到此凭吊阳夏保卫战的烈士,解放初期周恩来总理曾陪同印度总理尼赫鲁前往参观。“文化大革命”中,古德寺建筑设施大部分被拆毁,寺内建起了工厂。1996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街办事处争取有关部门加紧了对古德寺的修复,重建面积近3000平方米,现有比丘尼40余人生活于此,重新恢复宗教活动,对外开放。
街道形成了党政领导重视,基层党支部、居委会、民族联谊小组、民族调解小组都积极投入做民族工作的工作格局。全街专兼职的民族工作队伍达100余人。辖区宗教活动场所二七清真寺在“文化大革命”中,活动被中断,寺庙破旧不堪。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二七街办事处积极与有关方面对清真寺进行了修葺,翻修了通往清真寺的道路,保证了宗教活动的正常进行,受到穆斯林群众的拥护,一年一度的开斋节,街道党政领导都要亲临祝贺。促进了民族团结,“二七清真寺”也被国务院授于“模范清真寺”。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办事处从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民族经济入手,帮助少数民族办起了清真食品厂,清真副食品商店,清真餐馆和伊光建材经营部,穆斯林皮革经营部等10个经济实体。年收入近320万元。为了解决少数民族特别是回族少儿入托的问题,还兴办了回民幼儿园。
1952年街道开始大办工厂,广大妇女从锅台边解放出来,先后办起了15个厂组。1971年贯彻城市工作为生产、为人民经济生活服务的方针,大力发展集体服务事业。到1979年底全街共有街办工厂6个,职工612人,“五七”厂组42个,“三代店”(代营、代购、代销)25个,总人数达2100多人。街办工厂总产值达121万元,利润19.3万元,五七厂组收入和“三代店”的销售总共184万元,利润17万元。1984年在三代店的基础上成立了风华商业中心。1987年街办企业7个,职工397人,年总产值358万元;“五七”厂(组)58个,职工2156人,年总产值1800万元。1988年又发展成立了风华商业中心第二商场,总营业面积达3000平方米,正式职工、合同制职工及退休职工达330人,最高年零售总额达1084万元。至2004年底,全街共有企业26家,职工总数656人,资产总额2203万元,社会总收入7176万元,总产值4169万元,国内生产总值1138万元,利税总额255万元,其中利润总额116万元,税金总额139万元,企业实际入库税金完成341.6万元。从1995年开始,实行一级财政,2OO4年底财政入库金额达3350万元。
一九二三年二月,京汉铁路工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为争取成立总工会的自由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罢工斗争,二月一日,总工会在郑州召开成立大会时,遭到军阀吴佩孚的干涉和破坏。当晚议决举行全路总同盟大罢工表示反抗,提出了“为自由战,为人权战”的口号。同时决定总工会迁移汉口江岸办公。二月四日,大罢工实现,京汉全线工人一致行动,全线所有车辆一律停驶,长达一千二百多公里的京汉铁路顿时瘫痪。二月七日,吴佩孚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在汉口江岸、郑州、长辛店等地对罢工工人进行了血腥镇压,铁路工人同敌人展开了英勇搏斗。江岸分工会委员长林祥谦、总工会法律顾问施洋等五十二人,先后惨遭杀害,数百人受伤,造成历史上有名的“二七”惨案。
这次罢工斗争,得到全国人民和世界无产者的有力声援,大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威望,充分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伟大的团结与战斗力量,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谱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二月七日,已成为中国工人阶级英勇斗争的纪念日。
位于汉口黄浦路上滑坡74号的古德寺创建于清光绪三年(1877年)。1921年始建现有的大雄宝殿。后来发展成为占地两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达3600多平方米的“古德禅寺”。“文革”前古德寺与归元寺、宝通寺、莲溪寺并称为武汉地区四大佛教丛林。古德寺建筑风格独具一格,是依照缅甸阿兰陀寺的艺术形式建造的。其艺术风格在内地汉传佛寺庙建筑中独一无二。在东南亚一带佛教信徒有较大影响。“文革”中古德寺的房屋和土地划给武汉照相机厂使用。80年代以来,市佛协就多次呼吁要求照相机厂退出古德寺。经市政府协调决定,市照相机厂将原古德寺5000余平米面积归还给市佛协。
热干面与山西刀削面、两广伊府面、四川担担面、北方炸酱面并称为中国五大名面。它既不同于凉面,又不同于汤面,制作的方法是先招面条基本煮熟,然后携起来排油摊凉,吃时再在开水内滚烫几下,沥水,加上芝麻酱、虾米、葱花、酱萝卜丁、小麻油和醋等性料拌匀。上口时香气扑鼻,耐嚼有味。源于三十年代初期汉口长堤街卖汤面的李包,他怕未卖完的汤面发馊变质,便把它捞起来晾在案上,不小心撞倒油壶,他就把流出来的麻油拌到面条里。第二天,他把这些面条放在沸水里滚烫几下,捞起来拌上佐料,热气腾腾,香气扑鼻,使人争相购食。有人间他这是什么面,他脱口而出,说是“热干面”。人们说热干面好,他从此就专卖此面。有些饮食摊贩看他生意兴隆,便向他学艺,也卖起热干而来。现在武汉的大街小巷到处都有热干面馆和摊点,是武汉人早晨爱吃的早点小吃之一。蔡林记一度是武汉最有特点、最有名气、最受武汉人欢迎的一家。但由于经营和管理问题,蔡林记热干面馆在武汉已逐渐没落,很多分店已经消失于街头。
面窝和热干面一样,也是武汉人爱吃的早点之一,制作简单,遍及武汉三镇的大街小巷,多为摊点经营,或由饮食店兼管,没有代表性店铺。面窝是武汉特有的,创始于清光绪年间(公元1875——1909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稼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干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作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流传一百多年,成为一种价廉物美的特色早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