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体

更新时间:2023-04-29 21:58

二聚体、二聚物在不同领域中有不同意义,但基本涵义都表示相同或同一种类的物质,以成双的型态出现,可能具有单一状态时没有的性质或功能。

二聚体介绍

化学上,凡是两个分子结合成一个新的物质,无论是物理作用还是化学变化,都可以将生成的物质称为二聚体。常见的例子包括二聚氯化亚铜、二聚氯化铝、二乙烯酮、气态的二聚羧酸二聚环戊二烯、二聚环丁二烯等等。它可以是聚合物中的一种特例,例如蔗糖由葡萄糖和果糖单元缩合组成,则蔗糖虽为一个分子,仍归属为一种二聚体。

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所探讨的双体通常是如同蛋白质、核酸等可观察的高分子,在形成的过程中,若两个次单元(subunit)相同称为同源二聚体(homo-),若是不完全相同的单体组合而成,则称为异源二聚体(hetero-)。生化所探讨的双体若以共价键方式连结,则通常使用双硫键连结单体,而绝大多数却不是以共价键的方式组合而成,例如核糖体。再例如嘧啶二聚体,通过紫外线照射,DNA或RNA上相邻的嘧啶以共价键相互结合,为紫外线的生物学作用为主要原因。通过光,恢复酶的催化作用,吸收光后再恢复为单体。

临床意义

增高或阳性见于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如高凝状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肾脏疾病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溶栓治疗等。

只要机体血管内有活化的血栓形成及纤维溶解活动,二聚体就会升高。心肌梗死脑梗死肺栓塞静脉血栓形成、手术、肿瘤、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感染及组织坏死等均可导致二聚体升高。特别对老年人及住院患者,因患菌血症等病易引起凝血异常而导致二聚体升高。

临床应用

对于诊断与治疗纤溶系统疾病(如DIC, 各种血栓)及与纤溶系统有关疾病(如肿瘤, 妊娠综合症), 以及溶栓治疗监测, 有着重要的意义。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D的水平升高,表明体内存在着频繁的纤维蛋白降解过程。因此,纤维二聚体是深静脉血栓(DVT),肺栓塞(PE),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关键指标。

临床应用:

深静脉血栓(DVT)诊断

比较研究表明, NycoCard D-Dimer和ELISA D-Dimer在诊断深静脉血栓的阴性判断上与静脉造影法相比, 结果一致性与灵敏度接近100%。而胶乳法灵敏度仅为73%,结果一致性为78%。

NycoCard D-Dimer,是DVT早期诊断与阳性排除的重要工具。简便、快速,节约费用。

□ 肺栓塞(PE)和动脉血栓塞的诊断

□ 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诊断

纤溶作用机制的早期测验-血栓前危险评价

□ 妊娠高危症与先兆子痫

□ 血栓形成过程及溶栓治疗的监测

□ 肿瘤辅助诊断

优点

二聚体可作为溶栓效果的定量监测指标,而FDP(纤溶蛋白/原降解产物)可来自纤维蛋白原,且在原发性纤溶中也升高。 因此后者不能作为溶栓效果的定量指标。但是,金乳胶显色的二聚体免疫过滤法由于对各种复合有二聚体的片断,如来自纤溶蛋白的 X 碎片复合二聚体均敏感,因此使试验的特异性降低。该测定法在定量检测中的实际临床意义尚有待更多临床实践资料的证明。

二聚体或FDP测定都可作为溶活性增强的某些疾病的辅助诊断,例如DVT、DIC肾功能、衰竭及溶栓疗效判断。理论上, DIC说明纤溶形成的小碎片对FDP检测法不敏感,而二聚体试验较之敏感。因此某一具体测定方法在疾病后中的敏感性尚有待临床资料的结论。

二聚体可采用血凝标本(血浆), 而FDP是能采用血清标本。后者受血清制备是否完全的影响。

FDP乳胶颗粒法3分钟完成试验, 二聚体胶体金免疫过滤法2分钟完成试验。前者为半定量测定, 后者若采用读数仪可与ELISA法比美。

测定方法

乳胶凝集法

原理: 被检血浆中二聚体与包被在乳胶颗粒上的单抗相作用, 产生絮状沉淀反应

优点: 快速

缺点: 定性实验; 半定量测定须多次倍比稀释测定费试剂, 且结果重复性差。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原理: 采用2 个针对二聚体的单抗建立的抗原为中心,两种抗体夹心法,并加入辣根过氧化酶的底物以作显色反应

缺点:  (1) 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D片断有部分反应。一般情况下D片断吸有一个抗体结合部位,因此不再与带显色物的抗体结合,但有时挂钩现象干涉实验结果。

(2) 操作步骤复杂、费时,抗原抗体反应受温度时间影响。

(3)每次实验需带标准曲线,因此需留一批标本同时测定,不适用于临床病人及时诊断及治疗的需要。

NycoCard 二聚体测定

原理: 免疫过滤胶体金显色反应法采用同种抗体夹心,即以包被的抗体捕获血浆中抗原(二聚体),加入偶联有胶体金的同种抗体显色。 因此也是以抗原为中心,抗体为三明治两侧,但为同种抗体。因抗体特异性高,可与含二聚体的 多种片断结合使试验灵敏度增高。虽偶可与D片断结合,但不发生挂钩现象。

优点: 快速(2min) 定量检测,灵敏度高

无挂钩,不高温溶

缺点: 特异性不强

受脂质颗粒干扰

肉眼比色 不可信影响,但阅读仪结果与ETISA结果可比美。

二聚体在深静脉血栓中的诊断价值,其实二聚体不仅在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很大价值,在其他疾病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当然,对这意义的理解是和对二聚体的了解分不开的。

二聚体的形成

在凝血过程中,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水解,释放出纤维蛋白FPA和FPB,然后形成纤维蛋白单体(SFM),SFMY链之间形成ε(—γ谷氨酰胺)—赖氨酸交联,然后形成纤维蛋白。这种γ链之间的共价交联是形成DD的结构基础。交联纤维蛋白在溶解过程中,释放出X’、Y’、D’、E’等碎片,并形成DD、DD/E、YD/YD、YY/DD等复合物。这些碎片进一步降解为最小的片段DD和DD/E复合物,DD分子量约62000D,在体内半衰期>3h,主要经肾脏排泄(1,2)。因此可以作为铰链的纤维蛋白溶解的一个标志,而单链的D可以来源于纤维蛋白原和没有铰链的纤维蛋白。有许多单克隆抗体能够区分二聚体和单体的D,可以在纤维蛋白原存在的情况下,监测纤维蛋白降解产物。这些抗二聚体的抗体不仅可以检测游离的二聚体,而且可以检测大的纤维蛋白复合物中聚合的D域,包括在凝血过程早期形成的铰链的纤维蛋白复合体。对二聚体抗原的测定因此可以早期发现血管内凝血。很多的试验说明低水平的二聚体可以排除静脉血栓形成或者肺动脉栓塞。升高的二聚体可能是静脉血栓性疾病,也有可能是其他一些原因,造成血管内外的纤维蛋白的形成。

应用较多的检测主要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乳胶颗粒凝集试验(LATEX)、免疫过滤胶体金染色法、双抗体RBC凝集法和放免法。临床最常用是:ELISA、LATEX和免疫过滤胶体金染色法,其中LATEX法测定速度快,但敏感度不如ELISA法;ELISA法敏感度高,但检测时耗时较长(3,4)。由于不同的检测方法其灵敏度不同,其正常参考值随检测方法的不同而不同,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所增高(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