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姓

更新时间:2024-05-10 14:05

于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出自炎帝黄帝世系的典型的自黄河流域播迁全国的姓氏。一般认为于姓最早出自姬姓,西周初年,西周姬姓周武王之子邘叔获封于邘国(河南),后邘叔的子孙就以于为氏。春秋战国,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

历史发展

起源始祖

于(Yú)姓主要源出:

1、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西周初年,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二个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名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春秋战国混乱,邘叔有后裔迁山东郯城,为山东于氏。

2、出自古炎帝姜姓齐国公子、文学家淳于髡的后裔淳于氏,在唐代时避讳宪宗李纯改单姓于氏。据《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姓,称为淳于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单姓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也有一部沿袭未改的,形成此支于氏。

3、出自北魏前期的鲜卑万忸于氏,在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为于姓。

4、出自赐姓或少数民族改于姓而来

① 明朝时赐元人巴延达哩姓于名忠,清朝时,南方的部分尼玛哈氏改于姓。

② 又有达斡尔、鄂伦春、土、回、高丽等小数民族有改于姓者。

邘叔,又名姬诞,乃周武王次子。武王灭商后,其被封于邘,建立邘国。此后,姬诞号称邘叔,成为于姓的始祖。

迁徙传播

于姓最早期的繁衍播迁,是在今焦作沁阳北部一带,这里是古邘国所在地,也是于姓的发祥地。邘国灭亡后,于姓族人主要生活在今河南省境内,播迁也以河南境内为主,如方城、午汤、许昌、伏牛山等地。

秦汉时期,于姓人开始以河南为中心缓慢向周边播迁,往北迁的去了山西、河北,往东迁的到了安徽、山东,往西迁的则去了陕西、甘肃。在此期间于姓主要是以中原地区为繁衍播迁的中心,并形成三大郡望,即河南、东海、河内。其中,东迁进入山东的于姓最为兴旺。

魏晋南北朝时期,于姓真正走向全国。由于军阀长期纷争割据,造成“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惨状,很多于姓族人跟随着逃难大军,南迁到东南广大地区。“五胡乱华”期间,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也让中原地区成为兵家必争之地,为躲避战乱,处于河南南部的于姓就近南下湖北,后辗转于四川、湖南。

隋唐时期,由于国家统一,战乱减少,也由于国人根深蒂固的恋家思想,于姓迁徙有等于无,却繁衍昌盛起来,于姓相继在北方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

北宋末年,金兵攻陷东京汴梁(今河南省开封),并掳走徽、钦二宗,有于姓人随往黑龙江。南宋后期,于姓开始由浙入闽,由闽入粤。

元末,农民起义军四起,社会动荡不安,多省人口锐减,山西位置优越,所受影响不大,人丁繁盛。

明王朝建立后,朝廷施行了人口迁移政策,而山西于姓也是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族人分别迁到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苏等地。

清代,河南、河北,尤以山东的于姓人为多,闯关东谋生并定居。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于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5%,姓氏仅居第103位。当时于姓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于姓总人口的21.3%。于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四川、浙江,这四省于姓大约占全国于姓总人口的58%。其次分布于湖南、河北、山西、广西、湖北、江西、江苏等,其他地区缺少资料。全国形成了以鲁豫、四川、浙江为中心的三大块于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于姓大约有2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4%,为明朝第八十五位姓氏。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于姓人口增长高于全国人口增长率。当时于姓在全国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江苏、河北,这三省于姓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63%。其次分布于河南、浙江、江西、四川、山西,这五省的于姓又集中了29%。山东仍为于姓第一大省,约占于姓总人口的40%。宋元明期间,于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较大,其人口主要向东部和东南方地区迁移。全国重新形成了山东为中心,向四周散发的于姓分布特点。

当代,于姓的人口已达到642万,为全国第三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48%。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辽宁、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六省,大约占于姓总人口的71.9%,其次分布于江苏、内蒙古,这两省区又集中了9.1%的于姓人口。山东为当代于姓第一大省,居住了于姓总人口的21.8%,一千年来山东一直是于姓人群的居住中心。全国形成了以山东和辽宁为中心的二大于姓居住区域,于姓人口向四周辐射,逐渐减少,长江以北多于姓,长江以南少于姓。在近600年当中,于姓人口流动的程度和方向与宋元明期间的流动有很大的区别,流动方向由东南部向中原、华北有强劲的回迁,这已经大于由北向东南和南方的迁移。同时,黄河以北的于姓人群出现向东北地区的移民。

2022年1月24日,公安部户政管理研究中心发布2021年全国姓名报告。根据报告,于姓分布最多的省份是山东。

传统文化

郡望堂号

河南郡、东海郡、河内郡、京兆郡、广陵郡

河内堂:以望立堂。

京兆堂:以望立堂。

黎阳堂:以望立堂。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称三川堂。

广陵堂:以望立堂,亦称江都堂。

东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郯郡堂、海州堂。

忠肃堂、救民堂、兴驷总记(大驷堂)

宗祠对联

威隆节钺;德卜门高。

上联典指三国魏名将于禁,字文则,钜平人,曹操名将。武帝时召拜军司马,征战有功,持军严整,累迁左将军,封益寿亭侯,假节钺。谥厉。下联典指汉代廷尉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宣帝时任廷尉,为人谦恭,决疑平法,务在哀鳏,加审慎之心,当时人说:“于定国为廷尉,民自以不冤。”少学法于父。父死,亦为狱吏,后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救时宰相;当代清官。

上联典指明代钱塘人于谦,字廷益,七岁时,有异僧称他为“救时宰相”。历官监察御史、兵部侍郎、河南巡抚、兵部尚书。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族瓦剌部首领也先南犯,他猝亲征的英宗在土木堡被俘。于谦率军击退进攻北京的也先,保卫了京师,迎回英宗。下联典指清代山西永宁人于成龙,字北溪,历官罗城知县、黄州同知、两江总督,所到之处,以清廉著称,时称“天下清官第一”。

勤劳土木;妙选瀛州。

上联典指明代杰出和政治家于谦,字廷益,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永乐进士。历官御史、兵部右侍郎。正统十三年(1448年),迁左侍郎。次年秋,瓦剌也先大举寇边,宦官王振挟英宗亲征,兵部尚书邝埜从征,留他理部事。未几,发生“土木之变”,英宗被俘,京师震恐。监国成王擢之为兵部尚书,全权经划京师防御。他拥立成王即位,是为景帝。十月,也先挟英宗破紫荆关入窥京师,他分遣诸将列阵九门外迎敌。而身自督战,也先挟英宗北逃。景泰元年(1450年),也先乞和,请归英宗。及迎还英宗,安置南宫,称上皇。后以所谓“谋逆罪”被杀害。下联典指唐初大臣于志宁,字仲谧,京兆高陵(今陕西省高陵)人。贞观中为太子右庶子。高宗时拜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并封燕国公。以华州刺史致仕。

瀛洲望重;廷尉门高。

上联典指唐初洛阳人于志宁,字仲谧,文学馆学士,为瀛洲十八学士之一,历官太子右庶子、太子太师、华州刺史,封燕国公。下联典指西汉东海人于公,曾官廷尉,执法公平。其闾门坏,地方父老共同为他重修,他让修得高大些,能容驷马车盖出入,并说:“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发达的。”后来,其子于定国官至丞相,孙于永官至御史大夫

廉让世泽;大傅家声。

全联典指唐·于义,北周闵帝时为安武太守。以家财分郡人之争讼者,讼者耻愧,移居他州。

长歌昭日月;大笔撼乾坤。

此联为台湾政治大学挽于佑任联语节录。于佑任,原名伯循。陕西泾阳人。光绪举人。工诗词,精书法。有《佑任文存》、《佑任诗书》等。亦擅联语。

帆影清江水;铃声碧草山。

此联为唐代诗人(唐末进士)于邺《过百牢关贻舟中者》诗句联。

慎行大学士;曼倩西平侯。

上联典指明代礼部尚书于慎行,字可远,东阿人。隆庆进士。万历初历修撰,后诏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以疾归。慎行学有原委,贯穿百家。神宗时,词馆中以慎竹及冯琦文学为一时冠。有《谷城山馆诗文集》。下联典指汉代廷尉于定国,字曼倩,东海郯人。少学法于父。父死,亦为狱吏,后为廷尉,民自以不冤,擢为丞相,封西平侯。

青晚标广德;红叶作良媒。

上联典指于志宁五世孙于琮,娶广德公主,后被害,公主亦自缢室中。下联典指于佑题诗红叶,宫女韩氏得之,后结为夫妻,“方知红叶是良媒”。

红叶作良媒合;青史标广德贞。

上联典指唐僖宗时学士于佑,在御沟行一红叶,上有诗句,于佑也题一叶,放在上流,被宫女韩夫人得到。后来,僖宗放宫女,于佑娶了韩夫人,二人分别取出红叶相示,说:“可以答谢良媒了。”原来,韩夫人诗中有“方知红叶是良媒”的句子。下联典指唐代于琮,字礼用,于志宁六世孙,宣宗时擢进士第,历官左拾遗、尚书右仆射。娶广德公主。黄巢攻入京师长安,于琮被杀,公主自缢而死。

德及子孙,崇门容驷马;功高家国,泰代出贤臣。

上联典指汉代县狱吏于元公。决狱平。东海有孝妇,为太守冤杀,公争之不得,辞疾去。孝妇死。东海旱三年,后太守至。因公言致祭立雨。公闾门坏,父老方共治之。公谓曰:“少高大,令容驷马车盖,我治狱多阴德,子孙必有兴者。”后其子定国为丞相,孙永为御史大夫。皆封侯。下联典指明代杰出和政治家于谦。

砥柱中流,独揽朱明残祚;庙容永奂,长赢史笔芳名。

此联为魏源题明代杰出和政治家于谦祠联。

家谱文献

字辈排序

图腾文化

说文解字》“于,於也,象气之舒于。而“於”为“乌”的古文,古时呼与吁、乎与于,形同义也同,与於一样,都为助字或语气词。古文中乌、乎、於、于相通。古代于氏族是於氏族,以乌鸟为原始图腾,为东夷族鸟夷的一分支。于氏族因为发明一种陶器饭盂又称盂氏族,居住的地方称为于地,因筑起了城墙而称为邘,最终出现了姓氏。

姓氏名望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于姓历代名人85名,占总名人数的0.19%,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零一位;于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24%,排在并列第八十八位;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11%,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三位;于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25%,排在并列第八十一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