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6 10:11
五朔节是欧洲传统民间节日。用以祭祀树神、谷物神、庆祝农业收获及春天的来临。历史悠久,最早起源于古代东方,后传至欧洲。每年5月1日举行。五朔节前夕,在英国、法国、瑞典的一些地区,人们通常会在家门前插上一根青树枝或栽一棵幼树,并用花冠、花束装饰起来。少女们手持树枝花环,挨家挨户去唱五朔节赞歌,祝福主人。在一些农村,每年5月1日凌晨,青年们便奏着音乐、唱着赞歌,结伴去树林砍树枝,待太阳出来后返回,将树枝插在门窗上。
节日当天,欧洲各地人民都会举行游园会,欢庆在漫长的寒冬之后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开始生长。五朔节的传统内容是五月柱活动。人们先去山林搬回一棵高大的无花果树或杉树,把枝叶和树下部的树皮除去,再用花草、花圈、彩旗和彩带装饰好,将它竖在空旷的场地上。庆祝活动开始后,每人手拿一根与柱顶相连的彩带,围绕五月柱跳祭祀舞蹈,祈祷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子孙繁衍。五朔节中重要的活动还有选举象征春天的五月王后。当选的王后头戴花环,由游行队伍簇拥着穿过街道。
这是庆祝土地丰收,牲畜丰产的时节。五朔节的主要传统要素是火,它贯穿于节日的所有活动中,节日的名称也源于此。节日期间,村落里的所有火都会熄灭,一个新的圣火火种会由村长或精神领袖点燃,再由此生起两堆篝火。然后,村落里的牲畜都会被驱赶着跨过火堆或从两堆火中间穿过.人们认为篝火的烟和火焰可以为牲畜洁身,让它们在来年受庇护,多产崽。接着,村民会把火带回家,重新点燃家里的火炉,再围着篝火按顺时针方向跳舞,以确保自己和家人都顺顺利利。
在英格兰全境,人们会在深夜采摘五月的桦枝,然后把小树枝挂在门上。人们会从马恩岛取来花楸枝做成crosh cuirn--一种用羊毛捆扎花楸枝而制成的十字架。从公元前开始,人们就相信花楸树有魔力,会走很远的路去采集它。它的小枝必须用手折断,而决不能用刀砍。树枝会被放在屋门的上访,这样一来,在有crosh cuirn的地方,邪恶的东西就进不去。另外,crosh cuirn还会被绑在牛的尾巴上或者放在牛舍里,用来庇护牛群不受伤害。渔民也会把crosh cuirn藏在船的某个地方以确保他们一帆风顺。
很久很久以前,在五朔节的前夜,村子里的男人会到树林里区,头戴雄鹿角,身披雄鹿皮,然后与正在发情期
女神在每年的这个时候换上白色衣服,头戴五时令花卉编成的花环挂饰的白色婚纱仍有非同一般的意义。
这两个年轻人(指雄鹿王和五月女王)会被象征性的绑在一起。此举代表着神学意义上男女的结合。红黑金三色带缠绕他们的手和戒指,把他们绑在一起。这象征着生命,死亡和重生的永恒轮回.这个仪式通常是在五月各种花卉凋谢,夏季的第一束阳光照耀大地的时候举行。两个年轻人在以后一年又一天的时间里--或者在他们相爱的全部时间里--被连在一起.到了下一年,他们要向被选中的另外一对年轻人送上他们的祝福,就这样是传统代代相传下去。
5月1日是英国传统的五朔节,它与国际劳动节没有关系,与基督教也没有联系。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在罗马时代即已存在。其最初的起源可能要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随比尔格人传入了英国。
5月1日在英国的祖先——克尔特人的历法中是夏季的第一天,它原是春末祭祀“花果女神”的日子。在渡过漫长的寒冬后,当“五一”这天到来,英国古人就要庆祝太阳终于又普照大地,并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们用老牛拉绳,在村庄的草地上树起高高的“五月柱”,上面饰以绿叶,象征生命与丰收。所有的村民尤其是青年男女都围着“五月柱”翩翩起舞。姑娘们更是一早起来到村外林中采集花朵与朝露,并用露水洗脸。她们认为这样可使皮肤白嫩。小女孩还把拾来的花草编成大花环,抬到街上去游行。17世纪的清教徒认为这种欢乐不合教义,曾一度禁止这项活动,还砍倒了“五月柱”。到了1660年王政复辟后,这项活动才又恢复过来。
1989年英国有些村庄还有“五月柱”。它是用挺拔的树干如杉树等做成,上面漆成五颜六色,顶上挂着花环,花环上拴着长长的各色彩带。孩子们在这一天手持彩带围着柱子欢跳,有时带子缠在一起,难解难分。有的村庄还按照古老的风俗,在五朔节这一天选出一个少女做“五月皇后”。中世纪时此风盛行,并且都是选男孩做“皇后”,后来逐渐改为选女孩。为“五月皇后”举行加冕仪式,也是五朔节的活动之一。
以下选自著名童话小说《尼尔斯骑鹅旅行记》第31章--五朔节之夜。《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或译为《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是世界文学史上第一部,也是唯一一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童话作品。作者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
欧洲传统节日之一,时间在4月30日,也可以称为迎春节。有那么一个节日,达拉那省的孩子几乎像盼望圣诞节一样盼望它来临。那就是五朔节,因为在那一天他们可以在露天野外点火烧东西。
节日前的几个星期里,无论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心里想的全是为五朔节烧篝火收集木柴。他们到森林里去拣拾枯树枝和松果,到木匠家里去收集刨花,到砍柴人家里去收集树皮、木头疙瘩和枝条。他们每天都去向商人乞讨装货的旧箱子,要是有人弄到一个空沥青桶,就把它当做宝贝藏起来,直到点篝火的时候才肯拿出来。那些搭豌豆架和青豆架的细竿子转眼间就会不翼而飞。那些被风刮倒的篱笆和用坏的农具,还有忘记在田野里的晒干草木棒,也同样随时都会被孩子们拿走。当那个欢乐的夜晚来临之际,每个村里的孩子们把树枝荆条和所有能够燃烧的东西统统拿来,在小丘上或者湖岸上堆起一个大堆。有些村庄不但堆一个堆,而且还堆两大堆、三大堆。那往往是因为男孩子和女孩子在收集篝火燃料时大家意见不一致。也有时因为住在村南端的孩子想要在自己这一端堆起一堆篝火,而住在村北端的孩子却想要自己在北端堆起一堆篝火。
篝火堆往往在下午很早的时候就安排就绪了。然后大大小小的孩子们一个个口袋里装着火柴,围在篝火堆周围转来转去,眼巴巴地等待着夜幕降临。这个季节里,达拉那省白天很长,直到晚上八点钟,天色还没有昏暗下来。由于春寒料峭,在空旷的野外转来转去叫人等待得既寒冷又心焦。在没有树木的开阔地上积雪早已融化完,中午时分太阳当顶的时候,还有一丝暖意。可是在森林里仍旧有深深的积雪未化,湖面上还盖着厚厚的冰层。到了夜里,气温会陡然降低好几度。所以天还没有黑下来,往往一堆堆篝火就已经点燃起来。但是,那只是最幼小的和没有耐心的孩子才这么做。稍为大一点的孩子都宁可等到天色完全黑下来,熊熊的篝火会明亮好看的时候才点起火来。大家盼望的时刻终于来到了。哪怕是拣拾细木棍的人都来了。那些大孩子点燃一把干草,塞到木柴堆底下。篝火立即熊熊燃烧起来,枯枝发出劈啪的爆裂声,细枝条烧得通红,一团团浓烟冉冉升起,烟雾黑沉沉的颇有咄咄逼人之势。过了一会儿,火苗终于从柴堆顶上窜了出来,火势烧得旺盛,火光十分明亮,火头可以达几米高,整个地区都能够看得见。
一个村庄的孩子烧旺了自己的篝火之后,就走到附近的地方去瞧瞧。嗯,那边有一堆在烧,那边还有一堆。小土丘上有一堆点着了,嘿,连山顶上也有一堆篝火在烧!他们人人都希望自己的那堆篝火火势最旺盛,火头最大,惟恐自己的火堆盖不住别人家的。就在这最后时刻,他们还一溜烟奔跑回农庄,向爸爸妈妈央求要几块木疙瘩或者木柴来添点火势。
篝火烧了一会儿以后,成年人和老年人都出来看热闹了。篝火熊熊映亮了四周,还散发出一股温馨暖意,吸引着人们在石头和草丛上坐下来。他们围在篝火旁边,双眼盯住明亮的火焰,于是有人想到火势这么旺盛,他们应该煮点咖啡喝才不辜负这良宵美景。在咖啡壶咕嘟咕嘟熬着的时候,有人开始讲故事了。一个故事刚讲完,另一个就马上接下去讲。
成年人一心想的是喝咖啡和讲故事,而孩子们则一心扑在火堆上,千方百计想让火的火头窜得更高,烧的时间更长。春天解冻时间实在太长了,严冰和积雪迟迟不肯融化。他们想把篝火烧得旺旺的来助春天一臂之力。否则的话就很难想像,草木花卉能够在合适的季节抽芽长叶。
大雁们露宿在锡利延湖的冰层上。北面吹袭过来一阵阵的凛冽寒风,冻得男孩子只好钻到白雄鹅的翅膀底下去睡。但是他没有睡多久就被砰砰枪响惊醒了。他马上从翅膀底下溜出来,颤栗不已,想看个究竟。冰层上大雁四周静谧一片,不论他怎样眯起眼睛来侦察,也未能发现有猎人的踪迹。但是他朝湖岸上一看,却看到奇妙的景致,他觉得仿佛见到了神奇仙境,就像那个海底城市维耐特或者闹鬼的大尤尔屿林园一样。那天下午,大雁们在决定栖息在这里之前曾经绕着大湖来回盘旋过几次。他们一面飞一面让男孩子看看湖岸的教堂和村庄,教堂四周村庄不少,有雷克桑德、雷特维克、莫拉、苏莱乐岛等等,有的村庄就像小城市那样大,男孩子感到很吃惊,不到在这么靠北的地方竟然会有这样密集的村庄。这一带地方天光明亮,地上青翠,生机蓬勃,一派欣欣向荣的农家乐景象,这真是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连一点叫人恐惧可怕的东西都没有见到。夜幕降临以后,湖岸上忽然出现了一个火焰窜得很高的长长的火圈。他看到在湖的北端的莫拉村、苏莱乐岛周围、魏卡宾村。徐尔堡村的高处、雷特维克湾边上那个有教堂的小岬上、莱尔达尔山上和别的岬角和土丘上,一直到雷克桑德村,都有大堆大堆的火在燃烧,他可以数出一百多个火堆。他真弄得摸不着头脑,不知道这些火是哪里来的,倘若不是妖术蛊惑或者魔鬼作祟的话。
大雁们听到劈啪声响,也惊醒过来。阿卡朝向岸上瞅了一眼,就说道:“哦,那是人类的孩子们在玩游戏哪。”她和其他的大雁马上又把脑袋缩到翅膀底下睡起觉来。可是男孩子却站在那里痴呆呆地看着那些火堆,湖岸像是被璀璨闪光的金项链打扮得珠光宝气一样,那些明亮的篝火委实迷人。他就像一只小蚊蚋一被那巨大的光和热强烈地吸引过去。他满心想走近一些去瞧瞧,但是又不敢离开大雁们。他又听到了一声又一声清脆的枪声。他知道这些枪声已经没有什么危险,倒被吸引得好奇心大发,心痒痒地想去看个究竟。这一切似乎是,篝火旁边的人们玩兴太高,单单是欢笑和喊叫还嫌发泄得不够,所以务必要拿出猎枪来放几下才觉得满足。他们还在山顶的篝火旁往空中放了烟火。虽然那堆在高处的篝火已经非常大而且火势十分旺盛了,但是他们却想更让它增光添色,让那晴朗的夜空也分享一下他们的欢乐。
男孩子慢慢地朝着湖岸走去。一阵阵的歌声随风飘来,传进了他的耳朵里。他身不由己地飞奔起来,他说什么也要去听听人们唱的歌。在雷特维克湾最里边有一个供蒸汽船停泊用的很长很长的码头,顺着湖岸伸展向前。有几个歌手站在码头的最边沿,他们悠扬的歌声传到了深夜宁静的湖面上。他们大概以为春之神也像大雁们那样在锡利延湖的严冰上呼呼大睡,所以他们引吭高歌,想用歌声把她唤醒过来。
那几个歌手先唱了一曲《我知道北部高原有一个地方》,接着又唱到“在达拉那省有两条宽阔的河,到了夏天这里是多么美丽,土地和河流都乐呵呵”。接着又唱《图纳进行曲》、《勇敢坚强的男子汉》,最后还唱了一支《世世代代都住在达拉那》。这些都是歌咏达拉那省本地风光和风土人情的乡土歌曲。码头上没有篝火,歌手们看不见远处的景物。但是他们乡土气息浓郁的歌声却把本省的湖光山色一一展现在他们面前,展示在所有听见他们歌声的听众眼前,比白天的景色更加明媚、更加可爱。他们似乎要以真诚来打动春之神的心:“你看,这么广阔的土地都在盼望你早点来到!难道你不想快点来帮帮我们?难道你还忍心让冬天继续对这样美丽的土地肆虐吗?”他们高声唱歌的时候,尼尔斯·豪格尔森便停住脚步,屏息凝神地站在那儿侧耳细听。歌声一停下来,他就赶紧往湖岸边走。港湾最靠里面的冰层已经解冻了,但是泥沙淤积得几乎同湖岸相连,这样他还是可以走过去,朝向湖堤上的一堆篝火悄悄靠拢。他蹑手蹑脚非常小心地走到近处,连坐在篝火旁边的人都能够看得清楚了,还能听清楚他们的讲话。起初他又犯了疑心病,不大信自己的眼睛,总是觉得自己看花了眼。他以前从来没有见到过有人是这样打扮的。女人们头上戴着黑色尖顶帽,身穿白色皮夹克,脖子上系着绣有玫瑰花的围巾,腰间系着绿色绸腰带,黑色长裙前襟打褶,还镶有白色、红色、绿色和黑色的滚边。男人们头戴扁平的圆形帽,蓝色的上衣镶有红色的滚边,下身是齐膝的黄色皮裤,裤腿塞在系着红色小绒球的袜带里。他不晓得是因为穿着打扮还
是什么别的缘故,反正他觉得这里的人模样儿同其他地方不一样,看上去要鲜艳整齐得多。他听到他们在彼此交谈,他谛听了良久,可是连一句话都听不太懂。他忽然想起了妈妈在箱子里收藏着的那几身古色古香的、如今谁也不穿的衣服。说不定他碰巧见到了某个古老的种族,因为这类古老的种族里有的是在好几百年前活在这个世上的。可是这只是他脑海中的一闪念,很快就消失了。因为在他的眼前,的确是活生生的真人。他有这种想法也不奇怪,在锡利延湖居住的人无论在语言、服装和气质上都要比别的地方更多地保留了古老的传统。男孩子很快就注意到,他们是在追忆往昔。他们谈到自己在年轻的时候不得不走很远的路,到别的市镇上去干活,这才能挣回全家吃的面包。男孩子听了好几个人讲的亲身经历,但是深深印在他脑海里的是一个老年妇女的回忆。
英国传统的五朔节,它是庆祝春天来临的节日。这一天,英国各地人民举行游园会,欢庆在漫长的寒冬之后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开始生长。人们期望在这一年获得好收成。
五朔节的重要活动是在游园会选出最佳美女,称为“五月王后”,作为春天的象征。当选的“五月王后”通常头戴花环,由游行队伍簇拥着乘车穿过街道。市民们纷纷拥上街头观看。
五朔节的传统是5月柱活动。过去,凯尔特人在乡村草地的中央,用树叶装饰一根高柱,然后把绳子系在柱子上,再用力拉绳子,使高柱耸立起来,作为万物生长的象征。这时,村民们,特别是男女青年们,都围着5月柱跳起舞来。人们在拂晓时先到树林采花,用露水洗脸。在英国的一些乡村仍有5月柱活动。但是,这些柱子都较短矮,柱顶系有许多彩带。儿童们每人手握一根与柱顶相连的彩带,围绕5月柱载歌载舞。他们把彩带绕在一起,形成五彩缤纷的颜色。
牛津的五朔节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方式。清晨,麦格达兰学院的教堂唱诗班的成员们,沿着通往教堂塔顶的石阶攀登。在整6点时,他们高唱赞歌。这时,在教堂高塔下面的街道上,有些跳莫里期舞的人在等候着。他们头戴用鲜花装饰的帽子,身穿镶有彩色穗带的白色衬衣。当乐师拉起小提琴或手风琴时,舞蹈家们开始跳起莫里斯舞,跺地,跳跃,在空中挥舞白色手帕。跳舞时,他们在腿上系的铃铛随着音乐节拍轻松愉快地丁当作响,十分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