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4-19 14:49
五磊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慈溪五磊山,周围重峦叠嶂,危峰参差,溪谷幽深,与山麓平湖相映衬,风景秀丽独特,有浙东第一古寺之称。据记载,五磊寺创始于三国赤乌年间,后屡有兴废,至文革,几无遗迹。现建筑重建于1995年。
五磊寺位于慈溪市观海卫镇五磊山象王峰南麓,据光绪《慈溪县志》等有关史料记载,五磊寺的雏形崭露于公元3世纪。
五磊寺名胜古迹较多,寺门前有一水池,取名“真明池”,碧水从东面的象眼冢汩汩流出,注入真明池后又经小渠流到月亮湖,常年不枯竭。据说这也是那罗延亲率众弟子日夜开凿成的,其间曾与山中妖魔斗法,死伤多人,故又名“万工池”,池水清洌甜爽,能助人祛病驱邪。池旁有赤松五棵,作为五磊寺的香木,为后世传人所栽。离寺不远的山坡上,有参天古树数株,有些树龄难以估计,需几人才能合抱。寺内以樟树居多,枝叶繁茂,四季常青,与五磊寺的金黄建筑交相辉映。到了唐僖宗文德元年(公元888年),五磊寺的规模得到了极大的扩展。
各种经幢阁楼美不胜收,殿堂亭榭尽浮佳气,真可谓“古寺楼台高避暑,晴天松柏昼生寒”。
相传在2000年前,印度高僧那罗延遍访中国名山胜境,跋山涉水,选中了五磊山上的这块风水宝地,最后在五磊山结庐传经,燃起篝火,招徕信徒。当熊熊大火冲天而起之时,也是中印文化交流的开始之日。然圣火虽炽,应者几无;高山相隔,知音难觅。据说某日孙权母亲坐船经过,发现篝火隐约,遂命人详察,方知原委。于是特意在圣火升起之处修建一座小小寺院,这大概便是五磊寺的前身。有了这个小寺院,这才使那罗延结束了多年来餐风露宿、枕石漱流的生活。
五磊寺初建于三国时期。清雍正《慈溪县志》载:“五磊寺,吴赤乌间有梵僧那罗延结庐修静,唐文德间僧岑建,名灵山禅院。”查康熙年间编成《五磊寺志》,所载与雍正志相同,说明五磊寺三国赤乌年间开山。五磊寺周围,还有不少与那罗延相关的遗迹。内五峰之一的牛角峰顶东南坡上有一石洞,相传为那罗延田石为墙面壁坐禅处,人称“祖师洞”。寺西天峙峰麓“剩口湾”有那罗延尊者塔。塔柱上刻:“开山那罗延尊者之塔”九字。五磊寺自三国开山后至唐中页间兴盛五、六年。
唐僖宗文德年间(888年),寺僧募资建寺,名“灵山禅院”。宋大中祥符初年,敕赐寺额“五磊普济院”。宋仁宗天圣九年(1031年)僧岑继募资修葺,去残布新,殿堂焕然。旋由云间宗六世智环禅师任住持,传讲云门教义,深山古刹,自此渐令人瞩目。五磊山清幽景色,奇丽风光,遂使朝野名士,行吟忘返。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册定全国寺院名称,五磊普济院改名“五磊禅寺”。明万历四十六年(1048年)住僧守智、福顺募资重建寺院。明末,国事多故,载火时起,朝政不修,民生维艰,致佛事衰落,寺院渐废。
顺治四年(1647年),五磊寺达变禅师,在窑房山建普同塔,计三顶三塘,上盖瓦房,并函请其曰“寝息诸缘”,请释真头书联:“一穴共埋千僧骨,四时常覆万松荫。”司后,每逢望,寺僧均于塔诵经超度。同期,建砖窑于普同塔旁,专为寺院修建烧制砖瓦。今存遗址,沿称“窑台”。顺治六年(1649年),达变禅师圆寂,五磊寺由拙岩接任住持,二十余年间,撤旧创新,百废俱举,寺院扩大,佛事兴旺,自顺治六年至康熙十年二十余年间,共修葺、扩建殿堂楼客140间,使寺院规模恢宏,造型庄严,吸引四方信众,一时间香火鼎盛,佛事兴旺,五磊寺遂成为浙东名刹,十方丛林。
咸丰三年(1853年),大殿及其两侧建筑,尽毁于火。后难募资重建,规模已非昔比。同治、光绪两朝,政局动荡,载火频起,佛事渐衰。延至清末,寺院废驰,香火式微。时寺院讲法檀越页鸿年、吴作贤辈图挽残局,乃请鸣鹤场金仙寺住持炳瑞法师兼主寺务,始稍有起色。宣统三年(1911年),天台宗四十三世法司谛闲法师莅寺主持讲席,弘扬天台宗教义,改寺额为“灵山讲寺”,五磊寺遂转为天台宗道场。民国三年,炳瑞法师由金仙寺迁五磊任住持,遂重建大雄宝殿,次年建成。自民国四年至民国十年先后拆造、重建殿堂,修葺已倾圮殿宇,共计大小八十余间,并同时收回典地,翻恳竹山,植树造林,整敕寺规,佛事随之复兴,法宇再护重光。
民国十六年,谛闲法师复监五磊寺主持讲席,并设坛传戒僧徒,慈溪、象山、镇海、余姚、奉化等地僧徒百余名到寺剃度受戒。
民国二十年春,金仙寺住持亦幻法师,倡办律学道场,并邀弘一法师至五磊寺主持“南山律学院”,弘一法师乃于是年晨历五月至五磊寺,授菩萨戒,发弘律誓愿,开办律学道场。
民国二十一年七月,谛闲法师在宁波观宗寺圆寂。其法徒炳瑞、宝顺等将灵骨迎至五磊山,并于寺东牛角峰下建塔。
民国二十六年,炳瑞迁金仙寺养病。至民国二十八年,炳瑞法师回寺仍任住持。
1995年五磊寺在政府支持下进行大规模重建。重建后的大雄宝殿面宽七间,进深六间,建筑面积四百九十平方米,共耗修建经费150万元,除部分为善信乐助外,大部为寺院积累,至1995年10月,寺院现有殿堂楼阁及各类客舍213间,建筑面积七千八百平方米,寺院围墙内房基及庭院面积43亩,另有余地10亩,竹林30亩,柴山94亩。常住僧众11名,挂单僧人20余名,在各部门服务职工14人,石湫头下院有楼房10间(上下),平房17间,建筑占地面积3亩,而今五磊寺共有230间房,总建筑面积约8000平方米,分三条轴线布置,中轴线上有山门、万工池、大雄宝殿、方丈殿,东轴线上有钟楼、迦蓝殿等,西轴线上有鼓楼、观音殿、三圣殿等。
五磊寺现任方丈宗立法师。按丛林制度结合现代管理开展了各方面法务工作。经省佛协批准,省民宗委备案,于2009年4月16日隆重举行了方丈升座庆典法会。
五磊寺名僧辈出,清有天童寺迁于此的宏觉禅师,近代有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李叔同在此创设“南山律学院”,民国有天台宗名家谛闲大师主持法事,使五磊寺成为宁波地区内最初的一处天台宗道场。五磊寺前的祖师洞,据说就是印度高僧那罗延修炼养性之地,而在寺西侧天峙峰上的祖师塔下,曾出土过一个陶质骨灰罐,是否就是这位远来和尚的遗骸,还有待进一步考证。
历代的文人墨客也为五磊寺留下了数量可观的丽章佳句,如宋代舒亶的游五磊寺诗曰:“五磊峰高笔插天,苍朽合抱数千年,尘氛洒落非人世,风落清明近月边。”为了给香客提供歇脚之所,五磊寺在杜湖边的石湫头设有下院,专供上下山者小憩。到20世纪30年代初,律宗第十一代祖师弘一法师曾在此驻足,创设“南山律学院”,后因分歧未果。但五磊寺还是因此成了宁波一带天台宗的发源地,可见影响之深远。1942年,浙东区党委在宓家埭成立之后,谭启龙、何克希等曾率抗日健儿在此开会、整休、制订领导浙东人民抗日的方略。三北的几次战斗,使敌顽闻风丧胆,解放以后,寺中的僧人每回忆起这段历史,可谓津津乐道。据五磊寺住持真如法师介绍,该寺每年接待客人达20万余人次,而且尽管有逶迤十几里的盘山大路直通宁波,但大多数人还是宁愿以步代车,以表虔诚之心。修复一新的五磊寺如今已正式改名为“五磊讲寺”,这四个苍劲有力的大字是由赵朴初先生亲笔所题,为五磊寺又增添了新景。
大雄宝殿乃琉璃瓦屋面,通高17米,上下檐均置二跳斗拱乃雀替花板,檐下绘花卉、翎毛,恢宏明亮,远非原大殿反能比。“大雄宝殿”匾额,为赵朴初居士所书。大雄宝殿正中,佛祖释迦牟尼像趺坐莲台,金面金身,安详端庄,释尊坐像背后为观世音面北全身立像,观世音左立善财,右立龙女。大雄宝殿后门左历两边,供有文殊、普贤两尊坐像,大殿两侧沿墙列坐十八尊罗汉。伽蓝堂殿内所供之伽蓝神为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樟木精雕,金面金身,凤目长髯,读手于春秋,怀忠义正气。地藏殿在上客堂西墙外,坐北面南,砖木结构单檐硬山五间,中间供有金面金身,手持宝珠之地藏坐像,左侍闵公,右侍道明。
五磊寺主要佛教建筑是:天王殿,原为清末重建之弥勒殿,后因破残,于1986年再行修建后改称“天王殿”。殿为砖木结构单檐硬山式,坐北面南偏东,宽14米,深13米,高10米,建筑面积196平方米,殿内佛会中面南为金面金身弥勒坐像。佛会两侧为泥塑彩绘四天王坐像。佛会中面北为金面金身韦驮坐像。佛会前案下之荷花石板及两房之侧为云霞莲瓣柱,为宋朝遗物。
五磊山“孤标秀出,罩络群山之表,下视千峰,云升霞举,夜半月出,吞吐红涛。”这里岩壑幽深,胜景棋布,因此五磊寺及五磊山历来为群众的游览和朝拜胜地,文人吟咏流连之所。宋人曾经题诗云:“五磊峰高笔插天,苍松合抱数千年。尘氛洒落非人世,风落清明近月边。”在寺东的望海峰上,有亭翼然,远望如色调别致的一块鸡血石,为苍翠深黛的山峦抹上了一笔淡黄的亮色,真是“万山丛中云如海,一望空天上有亭。”亭下飞瀑垂虹,一匹白练凌空而下,气势非凡。瀑布下面有潭如玉杯,飞瀑下注潭中,泠泠如奏古琴。此潭终年不竭,清凉甘冽,水色澄碧,如翡翠流动。
寺北是象王峰,下有一清澈小泉,名象眼泉,深约数尺,纵横不过两尺,据说在“在夏则泠,涉冬而温,阳燥不耗,阴霖不溢”,也算是奇迹,故为之一记。水经象鼻湾流入寺前的“真明池”,今称“万公池”,池水清明,游鱼可数。池西百步,有一湖,绿萍浮动,水色如竹叶青,其形如月亮,因名月亮湖。两岸似绿似黛的岩、岫、岭、峦和草木以及湖岸,静静地把影子投入水中;有风吹动草木,轻微地摇动的影子在轻微地摇动着湖水。五磊寺周遭的胜景还有濯锦溪、九曲岭、三石门以及狮子岩、祖印岩、鹁鸪岩、鹰巢石、砥柱石等奇峰怪石数十处,西边是“风月双湖闲画舫”的杜湖,而山北面的石缝隙和石径小道,更是情人说悄悄话的理想幽境。
五磊寺是一个古木参天、名木冠宁波各风景区的地方。寺院内外,有百年以上树龄的古木54棵。其中最古老的是寺院前岗坡的迎客松,栽于北年间,山门前的2棵沙朴树,系明代万历年间所栽,主干粗2.5米,天王殿前这3棵20-30米高的金钱松,树龄200年以上,其他还有银杏、罗汉松等名贵树木。五磊寺正门就有大树三棵,高耸入云,据说是树龄已逾千年的香木。这里的古树以古松、古枫和古樟居多。一株千年树龄的古枫香,可四人合抱,高数十丈,干、枝、叶均给人以旺盛蓬勃之感。还有树龄800年的金钱松和树龄300年的黄檀,都参天挺立,高可摩云,后者在全省也属罕见。据1993年慈溪市园林处对五磊寺古木的普查,共发现名木48株,仅百年以上的金钱松就达16株之多,还有银杏、乌桕、糙叶树、白叶子、侧柏等,共计14个科属。
五磊寺塔林位于寺西天峙峰剩日弯,这里翠篁幽深,云气缥缈,是五磊寺历代高僧安息之处。
走近印度来华高僧、三国时梵僧那罗延尊者塔座,但见莲瓣雕饰千姿百态,整个外形自上而下略呈抛物线型,显得既稳重又流畅,碑铭“吴开山那罗延尊者之塔”古朴粗犷,显出神秘的气氛。相传那罗延圆寂后,五磊山天峙峰祥光烛天,钟梵隐然,赤脚观音,手执净瓶,向五磊山诸峰倾倒“净水”。现虎洞坑西坡绝壁尚有线条画形式莲花一朵,造型逼真,莲花右上方岩壁中,嵌一巨型佛脚,佛脚北端上方,又有立体形宝石莲一朵,瓣厚实,栩栩如生。三处佛迹在美丽的神话故事和大自然的巧妙组合中,为五磊寺旅游胜地又添一多彩景观。
塔林思古意悠悠,五磊寺僧塔林那罗延尊者、谛闲大师、月西法师三墓塔,均镌塔铭,追塔主前世功德。据《五磊寺志》载:天台宗第四十三世谛闲大师二度在五磊寺主讲天台宗教义,并设坛传学,僧百余名受具足戒,传为浙东佛教界盛事。大师圆寂后,其法徒炳瑞、宝静等将其灵龛迎至五磊山,建墓塔于牛角峰,后移筑剩日弯僧塔林。据传,大师墓塔移筑时,寺中一株苍虬多姿的老梅,忽生机勃勃,萌发新枝繁花,剩日弯风声、水声、梵呗声三日不绝。
“坐逝莲龛空溟中,夕阳无限映山红。”僧塔林静静地耸立在奇石修篁之中,伴随着晨钟暮鼓为五磊寺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自驾交通:从杭州汽车东站出发至宁波汽车站再坐车到慈溪观海卫镇转公交车到五磊车站下车即可,为表虔诚与尊重,旅客多自此下车步行上山入寺。
门票:40元/人
开放时间:7:30-16:30
预计在五年内可建成“鸣鹤古镇”,其时,在慈溪境内可直接乘公交车到达,2元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