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31
亚洲艺术公园位于佛山市发展区的中心,占地40公顷,其中水体面积26.6公顷,公园规划设计了以岭南水乡为突出特征的文脉;以水上森林为突出特征的绿脉;以龙舟竞渡为突出特征的水脉,设计理念突出岭南文化特色,同时通过建筑、雕塑、植物、桥梁等设计要素,营造出一个具有亚洲艺术风采的艺术园地。亚洲艺术公园是极具岭南水乡文化特色的市民公园。
该公园地处禅城区文华路东侧、绿景路北侧、湖景路西侧街区,占地40公顷,其中水体面积26.6公顷,此前一直以“调蓄湖公园”为暂用名进行建设。
为把握第七届亚洲艺术节在佛山举办的契机,更好地展现岭南文化以及亚洲各国的地域文化,公园被正式定名为亚洲艺术公园。该公园于2003年年底动工。
规划中的亚洲艺术公园主要分为“主入口景区”、“水上森林景区”和“龙舟竞渡景区”三大景区,以岭南水乡为突出特征的文脉,以水上森林为突出特征的绿脉,以龙舟竞赛为突出特征的水脉为设计理念,突出岭南文化特色,通过建筑、雕塑、植物、桥梁等设计要素,营造出一个具有亚洲艺术风采的公园。
“主入口景区”:景区广场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可容纳3000名游客进行游园活动,包括入口广场、亚洲文化艺术节纪念雕塑、文化展廊、水上舞台、停车场等设施。该景区区域内平整大气,视线开阔且交通顺畅,具有很好的人流集散的功能,将成为亚洲艺术节文化交流活动的主要场地之一。
“水上森林景区”:景观以水松、落羽杉等为主要特色,形成水上植物群落。在种植空间中,设置各种休息空间,同时布置亚洲雕塑艺术家创作的体现各国文化的艺术精品。
“龙舟竞渡景区”:以亚洲艺术公园的大水面为主,设置了一条国际竞赛标准的龙舟赛道,景区驳岸曲折有致,逶迤回绕,沿岸设计了若干水榭、亭廊、码头,作为游人观赏湖光景色和观看龙舟竞赛的平台。
亚洲艺术公园西南角有一座面积约2800平方米的湖中绿岛,选定为本届亚洲艺术节纪念林的栽植地和亚洲文化部长论坛签署的《佛山宣言》的坐落处。纪念林植物景观以阔叶乔木为主,适量配以开花灌木,依托园路、平台及建筑小品组织栽种。
“亚洲艺术林”植树仪式在亚洲艺术公园的时空里留下了一抹年年常新的绿,留下了一笔值得回忆的纪念。它以一种朴实无华的仪式,种下亚洲民族牵手的情谊;以一种对生命的挚爱,划下一笔亚洲文明的永恒。寓意根植于亚洲人民心底的真诚、善良和友谊必将像“亚洲艺术林”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一年一度的亚洲文化艺术节必将充满着蓬勃的生机和美好的前景,同时见证了各国对亚洲文化开放、交流、升华的美好期待。
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纪念雕塑的建造工程是一项艺术与建筑多元结合、多方位综合操作系统协调运作的艺术工程。该工程从2017年3月份启动,到10月15日结束。其中定稿后的“亚洲艺术之门”雕塑主体建造工程于7月16日正式启动,8月24日第一窑入窑试装,8月25日第一窑点火,9月26日第七窑烧制完成,10月15日安装完毕,比原计划提前5天全面完成。其文化含量厚重、艺术形式独特、结构力学达标,烧成率98%,色泽达到预期理想效果。
“亚洲艺术之门”原方案由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副主任、教授陈舒舒和广州美术学院国画系壁画专业老师魏华设计。修正案由佛山市雕塑院的国家二级美术师李敏设计。修正案立体中稿由佛山市雕塑院的国家一级美术师简锡昭、国家二级美术师李敏、国家一级美术师薛里昂、国家二级美术师卓国平、国家二级美术师周炳基、国家三级美术师罗志奇创作完成。佛山市雕塑院具体承担了方案修正和建造工作:包括修正案立体中稿创作、1∶1.13泥稿放大、石膏模翻制、陶塑印坯成型、坯体烘干、表面施釉处理、运输和安装等。其烧制工作则由佛山市禅城区人民政府、佛山市禅城区石湾街道办事处、南风古灶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捐赠完成。
成型的“亚洲艺术之门”由2839块陶板组成,浮雕面积约830多平方米、两扇“门”实际烧成高度分别为17.6米和15.6米。
“亚洲艺术之门”是集体智慧的杰作,是团体协作的结晶,是佛山陶文化的形象标志,是佛山人民献给第七届亚洲艺术节的永恒厚礼。
据佛山市陶塑院介绍,“亚洲艺术之门”是世界上最大的现代陶塑作品,是第一部以陶土锻造的大型亚洲艺术文明史诗,是千年陶都佛山陶艺发展的里程碑。
“亚洲艺术之门”体现了兼收并蓄、融古贯今、博大精深、开明开放的岭南陶艺文化。它是亚洲艺术公园的标志,既是艺术作品,更是文化象征,象征着亚洲文化的交流和开放,寓意开放、交流、融汇、升华。它是一扇“艺术凝聚亚洲,文化沟通世界”,展示“魅力佛山,文化亚洲,艺术世界”的大门;它是一扇亚洲文化交流、开放、升华和中国文化传承、发扬、与世界融合、与亚洲共创辉煌的大门;同时它也是一扇“让世界了解佛山,让佛山走向世界”的大门。
突破与创新:
1,佛山市雕塑院经过现场反复考证龙窑“南灶”窑腔的实际尺度和咨询过多位有经验的南风古灶窑工师傅,按照窑炉空间科学地设计出窑位容量130㎡/窑:模具的分块尺度按每一间隔的窑仓最大系数切割,基本为72㎝×48㎝=0.345㎡/块;叠窑按最大保险系数装坯,间距控制15㎝—20㎝幅度,这两项是决定此次窑容量包确保按时完成任务的关键。
2,应用传统龙窑烧成叠窑的“立体叠窑”和“拦火”经验技术,特别是传统特色的“拦火间仓”。但此次攻关技术小组采取了以高温硅板垫底保持中心稳定、以硅板定位牵引分散承重力的新办法,改进了平板坯体的装窑质量和稳固性。
3,突破传统石膏模具印制方法:以平板模具印制主视面坯体,然后空模立四周体积。本方法突破了石湾传统“封闭模具”或“围模模具”的印制方法,对与大型陶塑立体造型的印制备份瓷。该印制方法曾在石湾公园的大型环境陶塑《陶女》(总高8.3米)制作时尝试过,但用于如此大面积的印制还是首次。
4,突破柴窑素烧“火焰红效果”的偶然性:为达到理想的赫红赤铜的柴烧独特的“火焰红”的自然效果,雕塑院大胆采用了以往仅用在小作品上的色料配方。该配方用了近300公斤的工业盐和30公斤的氧化铁色剂,以盐烧的原理配合柴烧效果,在毫无科技仪器辅助的人工看火的情况下,达到相对理想的自然色泽的烧成效果,确保“亚洲艺术之门”表面艺术感染力。
原方案设计者之一陈舒舒取中文繁体“门”字构成雕塑主体造型,其本身为一民族符号语言,象征意义深远;原方案设计者之一魏华将其艺术个性语言融入“门”的造型中,赋予“门”以内容和视觉效果,含义有三:其一,表明地域意义——“中国的南大门”广东佛山;其二,门代表着空间的转换和交接,喻指亚洲各国文化艺术的相互独立而又相互链接依存,任何一方的缺失都将使另一方显得孤立;其三,寓意新世纪的佛山、新世纪的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敞开大门欢迎亚洲各地的艺术文化走进国门,融聚菁华共创辉煌。
修正案设计者李敏。修正案找到了一个与原设计方案造型最佳的结合点:内容与形式高度吻合纪念雕塑主题要求。将亚洲文化遗产宝库中极具代表性的精神创造遗产按照艺术构图规律穿插在“门”的造型上:雕塑本身就像一座无言的丰碑,令人们遐想联篇。站在它的面前,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精神的归属——游离于自身之外、游离于国界之外、游离于民族之外,真正体验一种精神的心灵沟通。
“亚洲艺术之门”以亚洲文化精神遗产为表现对象,旨在穿越历史长河的隧道,沿着亚洲文明发源地的轨迹寻踪,展示苏美尔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印度文明、中华五千年文明及岭南地域文化特色。其浮雕塑造了《汉莫拉比法典》、《苏美亚人与契形文字》、《牛神与宁夫鲁萨谷女神》、《亚述巴尼帕国王手刃狮子》、《叙利亚笛手》、铜像《舞王湿婆像》等东亚文化遗产,着重刻画了五千年华夏文明象征性图例及岭南地域文化特色的“瓦脊公仔”,并融入了抽象、空灵而富有生活气息的中国书法艺术。
“亚洲艺术之门”内在生命力的关键在于凸显亚洲民族文化,以倡扬亚洲民族文化的特色来表证亚洲文化的辉煌,以发掘亚洲古文明精神文化遗产来展示人类辉煌。该“门”还彰显了佛山千年陶都的岭南文化特色,以传统文化元素“陶”为载体,表述了亚洲各国博大精深的文化艺术。
中国在跟世界交融,佛山在跟世界交融。文化是构成现代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佛山力求在传承历史文脉的基础上适应文化建设的现代化要求,努力提升佛山历史文化名城的时代特色。
佛山市雕塑院院长简锡昭说:“将现代陶艺理念纳入佛山城市雕塑建设之中,创建佛山独具特色城市文化形象,是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区域文化的必然。陶塑“亚洲艺术之门”迈开了佛山独具特色城市雕塑的一大步,必将突破国内其它城市雕塑格局,以其鲜明的个性竖立在世人心中。将佛山文化产业中最为璀璨的‘陶文化’运用在佛山城市环境公共艺术之中,营造一个以陶为主体的文化氛围,令人们融入一个陶文化的艺术境界,并令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这就是‘历史文化名城佛山’,而不是其它任何一个城市。“亚洲艺术之门”必将激活传统陶艺机制,推动佛山现代陶艺迈向一片更为广阔的空间。”
“亚洲艺术之门”的建造除使用极具区域特色的陶材质外,另一最大的特色是应用传统的成型手法和烧制方法,陶塑造全过程都为纯手工成形。创现代大型陶塑公共艺术建造的先例,其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有以下六点:
1、突破传统局限;
2、对石湾现存的活“龙窑”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激活了传统柴窑活化石的当代生机;
3、为石湾现代陶艺的研究提供了史实物证;
4、为创建独具特色的佛山城市艺术形象考证了物质基础和提供了科学依据。
5、为中国现代陶艺走向景观艺术领域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6、为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的实用及装饰艺术几千年后再度辉煌揭开了新的篇章,预兆了其潜在的生命力和拓展空间
佛山地铁3号线亚艺公园站下车。
经过“亚洲艺术公园”的公交线路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