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篇

更新时间:2022-04-14 18:10

国家形象宣传片项目中的《角度篇》未来将在我国外事场合播放;另一个已基本拍摄完成的 《人物篇》,于2010年10月1日在国际主流媒体面向海外观众播放。

简介

2010年国庆节前,国新办在国际主流媒体,面向世界观众,播放中国的国家形象宣传片,片长30秒,由50多位中国各界名人来诠释中国形象。这是国家形象宣传片项目总策划人朱幼光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的。

从2009年11月开始,国新办召集国内多家知名广告公司,就国家形象宣传片的制作征集方案。最终上海灵狮广告有限公司中标。

国家形象宣传片项目总策划人朱幼光表示,考虑到国家形象广告的受众是国外观众,因此在制作过程中,创作团队分别与英、法、德等国家的朋友进行交流,发现他们对中国历史、传统的四大发明等很熟悉,但都希望更了解当代的中国是什么样子。此外,创作团队还参考了不少外媒拍摄的中国资料片以及我国国家领导人、国新办官员的讲话和文章。

此次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主要包括时长30秒的广告短片和15分钟的专题长片。

参与名人

“30秒的短片如何具备冲击力和震撼力?首先还是会选择有影响力的面孔。”朱幼光说,因此,在《人物篇》的创意架构中,是由约50人的中国科技界、体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业界等领域名人,按一组组的群像出现,来诠释祖国形象。

“当看到神五、神六、神七的6名宇航员,第一次身着训练服站在一起时,即便没有任何台词,那种气势就能(让人)感到很激动。”朱幼光说,30秒的短片大部分已拍摄完成,进入后期制作阶段。

朱幼光介绍,宣传片没有刻意

追求幽默,“可能姚明与丁俊晖站一起,身高差距带来的视觉会有一些幽默感”。

《角度篇》:走遍全国取景

15分钟的长片《角度篇》制作规模大,多个拍摄小组要走遍全国各地,通过800多个画面,以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我国发展而能持续、多元而能共荣等的和谐。

《角度篇》的创意中,有一个桂林鱼鹰捕鱼的画面,旁白引用孟子的“不涸泽而渔,不焚林而猎”,以此来说明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

朱幼光说,国家形象宣传片在国庆之前全部完工。国新办在国际主流媒体播放30秒的《人物篇》;15分钟的长片则用于外事活动展示,如:使、领馆节庆,外交性质的酒会、茶会等播放。国家形象宣传片以英语为主。

意义

中国更自信地主动展示“软实力”

“中国到了需要来树立国家形象的阶段。”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李向阳表示,随着综合实力的日益增强,中国融入全球化的程度越来越深,对全球政治、外交、金融等方面影响越来越大。而中国此前在塑造自身形象方面,无论是政府和民间都做得还不够。

中国在金融危机中一枝独秀,某些国家又开始妖魔化中国,从过去的“中国崩溃论”到“中国责任论”,出现“G2共治”恭维和讨论“中国模式”的捧杀,汇率战、贸易战、气候问题频频向中国发难。

自北京奥运以来,中国展示“软实力”的工作开始加强:放宽外国记者在境内采访的限制,借助国际媒体的影响力来客观报道中国。而国家形象广告也成为展现“软实力”的另一渠道。时长30秒的“中国制造”形象广告在CNN亚洲频道滚动播出,被外界看成是中国向世界展示“软实力”的开始。正式启动的国家形象宣传片,在中国传媒大学研究员李未柠等专家看来,标志着中国开始更加自信、主动地展示自己的“软实力”,争夺国际话语权,中国国家公关时代已经来临。

在依靠国际主流媒体“发声”的同时,中国国家公关还希望由“内”而“外”发力,通过打造自身的强势媒体,向海外发出中国声音。央视开播阿拉伯语、俄语国际频道

外国看中国

这次调查由GlobeScan公司代表BBC国际台进行,参加这次调查的国家和地区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中美、智利、英国、德国、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埃及、加纳、尼日利亚、土耳其、俄罗斯、印度、中国、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

这项调查在对21个国家的1.3万人进行访问后发现,认为中国是积极影响的人占总数39%,少了6%。认为中国是负面影响的人的比例则上升到40%,增加7%。

在除中国以外接受这项调查的20个国家中,有10个国家对中国主要持积极看法,另外10主要持负面态度。而在一年前的调查中,国民对中国看法积极的国家有16个。

从地域看,欧洲的法国、德国、西班牙、意大利和英国、日本、菲律宾、土耳其以及埃及对中国的看法都有大幅恶化趋势。拉丁美洲和非洲国家对中国的看法仍以积极为主。美国人对中国的看法基本持平(正面32%,负面52%)。

中国看世界

与此同时,中国人对欧洲国家以及美国的看法也呈恶化趋势。

调查发现,认为美国对世界是负面影响的中国人比例从2008年的46%上升到58%,认为欧盟是负面影响的人的比例从16%增加到28%。在欧洲国家中,中国人对法国的看法恶化幅度最大,对法国持积极看法的人从64%下降到44%。中国对英国以及德国的感觉则相应转暖,对英国看法积极的人占67%,增加11%;对德国看法积极的人占65%,增加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