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7-03 20:39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今是昨非”。
陶渊明是晋代的田园诗人。他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到他这一代家道已经衰落.他少年时代就失去父母,生活非常艰难。但他从小有远大的志向,发奋读书,使自己博学多才。
当时,社会上很讲究一个人门第的高下和财产的多寡。陶渊明胸有大志,才学又很高,但一直没有得到重用。亲友们见他生活没有着落,便劝他去做个小官,但因没有门路,一直未能成功。直到二十九岁起,才经别人推荐,断断续续做过一些小官。因为时常受气,加上他不愿同流合污,所以一再丢官。他想干其他的活,但又没有其他专长,只好再设法去当官。
大约是四十一岁那年,陶渊明经叔父引荐,到彭泽去当县令。但上任没有几天,他就思念起原来的田园生活,产生了辞官归去的念头。不久他的妹妹去世,陶渊明立刻去吊唁,并且自动去职。就这样,他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又回去过田园生活了。又据记载,陶渊明在当彭泽令时,因不能忍受上面派来视察工作的邮督的侮辱,表示不愿为区区五斗米的俸禄而向邮督这样的乡里小人折腰,愤然交出宫印,离开彭泽,隐归田园。
陶渊明归隐后,写了一篇《归去来兮辞》。在这篇文章的序中,他回顾了自己的过去和自动去职的情况,表达了作这篇赋的原委。正文的开头,写下了:“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大意是:“归去了,田园快要荒芜了,为什么还不回去呢?既然已经使自己的心志屈从于形体而出去当官,那又为什么要惆怅而独自悲哀呢!我认识到过去的虽然已经不可挽救,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弥补。自己确实是迷失了道路,好在迷失的路还不远,现在已经觉悟到今天所作的正确而昨天所作的是错了。”
吃一堑,长一智。人往往从自己的错误中学得更快。也正因为此,我们要懂得反省自己,每日三省己身,找出自己的错误,寻找改正的方法,这样学问才会不断长进。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这是智者的行为。人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平时的人际交往中,多与那些品德高尚、多才多艺、聪明睿智的人交往,留心他们身上的优点,督促自己不断向他们靠拢,天长日久,自己就会有很大的进步。人们要懂得反省自己,每日三省己身,找出自己的错误,寻找改正的方法,这样学问才会不断长进。
“今是昨非”指现在做的对,而过去是错的。形容人悔恨以前的错误。联合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定语、分句。
宋·朱熹《答吕伯恭》:“人须是读书讲论,然则自觉其前说之误矣,但不肯翻然说破今是昨非之意,依旧遮前掩后,巧为词说,只此气象,却似不佳耳。”
宋·朱熹《朱子语类·吕伯恭》:“若不读书穷理,主敬存心,而徒切切计较于昨非今是之间,恐亦劳而无补也。”
明·黄淮《自讼还南京赋》诗:“今是昨非须改辙,跋前素后敢辞艰。”
元·李伯瞻(《殿前欢·省悟》曲:“去来兮。黄花烂熳满东篱,田园成趣知闲贵,今是前非。”
清·周广业《再书董氏谱后》:“其据小江谱考定武功非汴人仲真遗墨,亦未致详,昨非今是,理有订正,不嫌专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