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继昉

更新时间:2023-12-01 09:03

任继昉,文学博士,三级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个人简介

任继昉,1955年5月1日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1973年春高中毕业,先后任教于村小学、乡中学;1979年秋考入开封师范学校,于1982年夏毕业留校任教;1984年秋考入河南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史,师从于安澜先生,于1987年夏获文学硕士学位;1987年春考入杭州大学中文系攻读汉语史,师从蒋礼鸿先生,于1989年底获文学博士学位。1992年1月聘为副教授,1994年11月聘为教授,现任中南大学文学院三级教授。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员,中国语言学会会员,国际中国语言学会会员。

著作目录

1.《汉语语源学》,专著,重庆出版社科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1992年资助出版,2004年5月再版。

2.《新文化古代汉语》(参编),教材,广西人民出版社,1995年1月。

3.《中国语言学人名大辞典》(参编),岳麓书社,1997年7月。

4.《词语源流考》(合著),中央文献出版社,2004年12月。

5.《释名汇校》,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资金资助出版,齐鲁书社,2006年。

6.《毛泽东学生时期文稿详注》,中央文献出版社,2012年11月。

论文目录

1.《释“隳突”》,《文史知识》1982年第8期。中华书局主办。

2.《〈诗经〉比喻管窥》,《开封师专学报》1985年第1期。

3.《读新编诸子集成本〈商君书锥指〉》,《中国哲学史研究》1987年第2期。

4.《汉语语源研究的方式、方法、阶段论》,《语言研究》1987年第2期。

5.《〈汉语大字典·木部〉指瑕录》,《古汉语研究》1989年增刊。

6.《语源研究的立体式方法》,《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1990年第4期。

7.《观察人脑黑箱奥秘的窗口——〈语言与思维关系新探〉》,《博览群书》1991年第1期。

8.《许慎的语源研究》,《说文解字研究》第一辑,河南大学出版社,1991年。

9.《以“经”“纬”为例说明语源研究对汉语教学的重要性》,香港《词库建设通讯》创刊号,1993年。

10.《“伏羲”考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4年第3期。

11.《“烤鸡”和“烧鸡”》,香港《词库建设通讯》第5期,1994年。

12.《“不律谓之笔”的重新审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5年1.2期合刊。

13.《大学者的一件小事》(回忆蒋礼鸿先生),《光明日报》 1995年6月14日第11版。

14.《黄侃与〈释名〉研究》(部分),《黄侃学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5月。

15.《黄侃与〈释名〉研究》(全文),《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8年第1期。

16.《“华夏”考源》,论文,《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998年第4期。

17.《〈汉语词源词典a-ài〉样稿》,《第二届国际暨第四届全国训诂学研讨会论文集》,台湾师范大学,1998年12月。

18.《“茶烟”“烟草”解》,《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9年第1期。

19.《〈汉语源流大词典〉编纂刍议》(合作),香港《语文建设通讯》总63期,2000年4月。

20.《〈汉语历史大词典〉:21世纪的辞书工程》,《中华新论》第1卷,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6月。

21.《汉语语源研究与词典编纂》,《中华学人理论文献》,2000年12月。

22.《徐复先生的语源研究》,《汉语词源研究》第一辑,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年2月。

23.《温故知新 举一反三——巧用词源知识帮助语文教学的探讨》,《2000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论文选》,香港大学,2001年12月。

24.《王念孙的〈释名〉校语》,《文献》2002年第1期。

25.《“罗锅”理据考》,《辞书研究》2002年第2期。

26.《〈释名·释地〉汇校》,《古籍研究》2002年第3期。

27.《“训诂学”课程创新教育的探索》,《中国教育导刊》,2002年第23期。

28.《从“一马平川”释义看辞书编纂》,《中国世纪英才论著精粹》,2002年。

29.《何来“幸运鸟”》(合作),《翻译与文化论丛》第二辑,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

30.《断港绝航 重开津逮——评新编诸子集成本〈商君书锥指〉》,《姜亮夫 蒋礼鸿 郭在贻先生纪念文集(汉语史学报专辑)》总第三辑,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5月。

31.《唐诗宋词中“茶烟”的统计分析》,《语言科学》第2卷第4期2003年7月。

32.《“转注字也是半形半声的字”——于安澜先生“转注”观的启示》,《说文学研究》,崇文书局,2004年1月。

33.《徐复先生的语源研究》,《朴学之路——徐复教授九十寿辰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1月。

34.《网络文学作品中“东东”的统计分类》,《人文前沿——网络文学与数字文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年3月。

35.《老树开新花 旧学培新知——训诂学课程的改革创新研究》,《中国教育教学文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5月。获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学刊》社大型系列丛书论文评选活动一等奖。

36.《国学》,《光明日报》 2006年1月24日第5版。

37.《说“文”谈“字”》,《光明日报》2006年2月21日第5版。

38.《“和”的源流及其研究的改进》,光明日报2006-02-21-5《中国人从“和”而来》链接(未署名)

39.《说“诗”》,《光明日报》2006年4月5日第5版。

40.《从古籍整理著作排校的困难看“繁简字一一对应”的必要》,香港《语文建设通讯》总83期,2006年4月。

41.《释“崋、华、夏”》,《文字学论丛》第三辑,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7月。

42.《“意象”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新时期文学理论回顾与展望》,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

43.《“胡同”:谱系关系新视野》,《中国语文》2006年第5期。

44.《“不经染”——不耐脏》,《红楼梦学刊》2006第6期。

45.《〈“归去来兮”辨〉献疑》,《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46.《原本〈玉篇〉残卷与〈释名〉的校勘》,《汉语新探》,崇文书局,2007年2月。

47.《“和”文化源流研究构想》,《年度国学2006》,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

48.《让古旧课程焕发青春活力——古代汉语教学改革三部曲》,《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指导全书》,人民日报出版社,2007年10月。

49.《“和以七弦”解》(与许峥合作),《语文学刊》2008年第1期。

50.《“传播”源流考》,《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51.《“染脸”查询记》,《红楼梦学刊》2008第3期。

52.《网络与治学》,《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53.《于安澜先生诔》,《于安澜先生纪念集》,河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

54.《网络与治学》,《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中南大学出版社,2009年12月。

55.《“儒”名源于“濡润”说》,《光明日报》2011年4月4日第3版。

56.《〈易〉,源于“赐予”吗?》,《光明日报》2011年8月1日第15版。

57.《“廉”的词义、词源探索》,《语言科学》2011年第5期。

58.《青年毛泽东的国学观》,《光明日报》2011年12月12日第15版。

59.《“经”论》,《光明日报》2012年6月4日第15版。

60.《释“介”》,《中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61.《“和”文明起源考(文字篇)》,《中南大学学报》2012年第5期。

62.《“和”文明起源考(语音篇)》,《中南大学学报》2013年第5期。

63.《“会当水击三千里,自信人生二百年”的网络考据》,《网络与文学变局》,中国文史出版社2014年5月。

出版图书

书稿目录

1.词汇研究法

2.应用语言学

3.诗律详解

4.古音今用

5.广告语言创意

6.《文中子》今译

7.《中华“和”文明之源》系列

8.《毛泽东文稿详注》系列

9.《毛泽东语言词典》系列

10.《毛泽东用典》系列

主持项目

1. 释名汇校 ,国家古籍整理领导小组项目,1995年。

2. “和”文化源流研究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06年(批准号:06BZX013;结项证书号:20110287)。

3.毛泽东学生时期文稿详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项目,2013年( 批准号:12FDJ004;结项证书号:20135169)

4.释名诂林,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5年(批准号:15BYY1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