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体制

更新时间:2024-04-14 21:00

企业管理体制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总称。经济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受一定社会生产关系制约,也受生产力发展水平,思想文化水平,政治体制的影响。管理机制是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社会动力和约束力,它包括赋予什么样的动力、利用什么样的方法或手段来推动企业运动和协调企业各方面,各层次的关系,管理机构及其设置方式包括按什么原则设置企业管理机构,设置那些层次的机构,规定各层次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责任,并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管理体制问题归根结底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内部各方面的物质利益关系问题。也就是社会 (国家)、企业、职工个人的物质利益关系问题。中国现阶段企业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国营企业,国营企业管理体制的关键是如何正确处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定义

主要有以下解释:

1. 指划分国家与企业及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活动的责、权、利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2. 国家对企业以及企业内部进行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和组织形式的总称。

3. 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机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的总称。

完善步骤

企业管理体制完善的规则步骤

企业管理体制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内部控制实施与否的更为关键的因素。确定企业管理体制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也是保证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

内部控制制度产生的基础是管理生产和经营的需要。其目的在于帮助企业管理体制的经营活动更具合理化,具有经济性、效率性以及效果性;保证管理决策的贯彻;维护资产和资源的安全;保证会计记录的准确和完整,并提供及时的、可靠的财务和管理信息。因此,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对各级管理部门保护本单位财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会计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证国家财经纪律和本单位所定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产业已经发达的当今社会,不断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制度,可以防范舞弊,减少损失,提高资本的再生能力。因此,本文就如何完善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制度谈以下几点看法:

一、应加强立法及法律责任的研究,注重政府对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

从西方国家内部控制发展的历史看,除了企业管理体制内部管理自身因素外,政府的推动作用是关键因素。我国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起,开始加大对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的推动作用。1997年5月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加强金融企业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是我国第一个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行政规定。我国相关付率制度都对内部控制制度提出了相关的规定或要求。如,2001年实施的《会计法》、《公司法》、《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化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等等法律法规,都明确要求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本单位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为内部控制制度体系的建立健全打下了法制基础;为了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中国证监会于2000年11月份,发布了《公开发行证券公司信息披露编报细则》,财政部于2001年6月份,发布了《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基本规范(试行)》和《内部会计控制规范——货币资金(试行)》,这些规范的发布和实施,对于强化企业管理体制内部监督,整顿和规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走向规范内部控制的开端,必将有力的推动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的发展。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内部环境的建设

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企业管理体制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应该设置的内部控制都已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自终的控制。完整性是内部控制评价一般标准中首要的一条,也是其他一般标准的基础。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应规范各部门、各环节、各岗位的职责权限

明确规定处理各种经济业务的职责和程序方法,并对处理各项业务的全过程或重要环节都规定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员分工负责;明确资产记录与保管的分工,内部规定管钱、管物、管帐人员的相互制约关系;明确规定保证会计凭证会计记录完整性和正确性;明确规定建立财产清查盘点制度和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操作。

(二)突出企业内部控制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

根据国际惯例和我国审计准则的规定,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序三个构成要素。控制环境是指一个单位对内部控制的一种氛围,即管理当局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控制环境作为内部控制的组成部分,扩大了控制范围,尤其是把管理当局对控制的态度和认识作为内部控制环境的首要内容,更加突出了人的因素在内部控制中的重要地位。作为活因素,一方面,内部控制成败的关键取决于员工素质的高低。企业管理体制必须重视对管理人员的选用,制定良好的用人政策,严格招聘程序,吸收有较高能力的人员执行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企业管理体制管理体制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控制意识和行为是内部控制实施与否的更为关键的因素。还有,确定企业管理体制与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制约关系,也是保证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的关键因素。只有这样,才可能建立企业内部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部控制机制。

(三)企业必须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体制强化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项基本措施,内部审计工作的职责不仅包括审核会计账目,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及审核企业管理体制内部组织机构执行职能的效率,由企业管理体制最高管理部门提出报告,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更加完善、严密。

三、建立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内部会计控制因制度本身及人为因素的制约,存在固有的局限,企业管理体制能否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并切实予以实施,还必须依赖于外部的监督。单位内部的会计监督、政府部门监督、社会监督构成了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其中社会审计监督和政府部门监督就属对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约束机制。

(一)加大社会监督的鉴证、服务功能

注册会计师审计是社会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评价企业管理体制信誉高低的标志,这就督促会计主体从自身利益和社会形象出发,自觉实施内部控制。会计事务所也要积极开展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咨询工作,为企业管理体制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提供人力、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从而促进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实施。

(二)加强政府的监督力度,严格执法机制

政府部门监督在会计监督中具有权威性,而财政部门作为会计工作的主管部门,应依法推动内部控制的建设与实施。一方面,要正确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责,依靠政府监督的权威性,综合利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加大惩治力度,对因内部控制失控导致的各种问题,依法追究管理者的责任;另一方面,财政部门应协调审计、税务、银行、证券监管保险监管等部门依法对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实施监督检查,共同营造一个促进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良好环境。

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依靠国家企业管理体制和社会三方面的努力,营造一个内部控制氛围,一方面由政府或权威部门制定内部控制标准体系,另一方面要对企业管理体制内部控制审计做出强制安排,从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着手,切实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

意义

企业管理制度具有以下重要意义:

1.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应该保持财产物资的安全,它涉及到企业所有者、企业经营者、以及企业职工的切身利益。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堵塞漏洞,防止或减少贪污盗窃行为的发生。

2.保证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的真实可靠。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可靠不论是对于组织内部,还是对于组织外部的有关方面都是至关重要的。就组织外部而言,国家对于组织的管理、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组织间进行联营、投资,社会集团和个人购买股票或债券等都要建立在正确的会计信息的基础上。就组织内部而言,组织进行业绩评价、预算、决策时更离不开正确的会计信息。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将可能发生的会计信息的差错、失误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3.有利于实现组织的方针和目标。企业在其经营活动中必然会制定各种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作为处理日常经营活动的准绳。健全的内部的控制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管理功能,会计信息可以在企业的会计系统中畅通无阻地传递,并及时提供反馈信息,对于偏离企业经营防止和经营目标的经济行为,可以立即予以发现并即使反馈到各级管理机构,采取纠正行动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按照即定的方针进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4.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内部控制制度要求组织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工作相互协调和制约。通过业务处理的授权,使组织的各个职能部门明确工作的范围和职权、职责,使各个职能部门能各司其职。业务发生以后,各管理部门根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及时做出处理,减少不必要的请示和报告的环节,也可以避免相互推委的情况。当业务呈现出不正常的迹象时,根据控制的要求及时处理,或者立即向有关领导报告。组织通过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

5.有利于实现国家对企业的宏观控制。组织在其运转过程中必须自觉地接受国家的宏观指导和控制。作为宏观控制的手段,国家制订和颁布了一整套的财经法规和财经纪律,制定和颁布了会计准则会计制度财务制度,企业必须自觉遵循各项财经法规,按国家统一要求提供会计信息。企业内部控制的强弱会直接增强或削弱国家对组织的宏观控制的实现。组织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自我约束,保证组织提供正确的会计信息,遵循国家的财经法纪,合法经营,从而保证国家的宏观控制得以实现。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