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07 09:20
众志成城(拼音: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该成语最早出自于《国语·周语下》。
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众心成城”后演变为“众志成城”。
春秋时期,周景王命人铸造了大钱币,又想铸造两口大钟。单国国君单穆公劝谏他说:“不行啊,陛下才铸造了钱币,已经劳民伤财了,现在又要铸造大钟,肯定会加重人民的负担。到时候百姓的积蓄都没有了,要怎么活下去呢?钟不过就是用来奏乐的,如果太大就奏不出乐音了。而且乐音是用来让人欣赏的,如果发出来的声音震耳欲聋,那还有什么意义?人的耳朵能听到的声音有限,所以先王在铸造乐钟时,都不会做得太大太重,钟的大小规格都十分慎重。现在陛下所做的钟太大了,已经超出了礼制,钟声也不是乐声。铸造这样的大钟既没有意义又劳民伤财,为什么还要做呢?君王在位时,下达的政令要让百姓心服,这样王位才能坐得安稳。现在陛下要接连做两件让百姓离心的事,国家可就危险了。”
周景王不信单穆公的话,就去问乐官伶州鸠。伶州鸠说:“我不懂单穆公说的那些,我只知道乐音要和谐才会动听。过高或过低的声音都不和谐,所以听来也不悦耳。想来陛下施政也应该像乐音一样,各方面都要和谐才好。至于大钟发出的声音是不是符合法度,会不会有益教化,那我就不知道了。”
周景王最终还是不顾单穆公的劝阻,决定铸造大钟。一年后,大钟铸好了,乐工报告周景王,说大钟发出的乐音非常和谐。周景王高兴极了,就对伶州鸠说:“你看,大钟的声音不是很和谐吗?”伶州鸠却说:“陛下不明白,这钟声算不上和谐。”
周景王忙问:“为什么这么说?”伶州鸠回答:“陛下铸造大钟,要是百姓都很高兴,那才算得上和谐。可现在陛下为了铸造大钟,付出了那么大的代价,老百姓全都怨声载道,这种情况下钟声也变得刺耳了。俗话说:众志成城,众口铄金。只要全国人民团结一心,就能克服所有的困难;而全天下人的责难,连金属都能被销熔。陛下做了这样的事,又怎么能称得上和谐呢?”周景王听了伶州鸠的话很不高兴,还斥责他说:“你真是老糊涂了!”可是大钟造好后没多久,周景王就去世了,周王朝也爆发了内乱。
周景王昏庸无能,不仅不想方设法励精图治,还穷奢极欲,先铸大钱搜刮民脂民膏,又铸大钟,以享受庙堂之乐。大钟铸成之日,也是景王末日来临之时。可见,至高无上的权力是广大人民给予的,如果失去了人民的支持,再大的权力也会化为乌有。“众人拾柴火焰高”“团结就是力量”,多人劲往一处使,产生的力量不容小觑。古代历史上,百姓对于残暴的统治忍无可忍时,联合起来发动起义,可以推翻一个王朝;近代历史上,团结一致的中国人,最终将手持先进武器的日本侵略者从中国的领土上赶了出去;在当代社会中,汶川的大地震牵动了所有中国人的心,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共同帮助四川人民重建家园……所以,只要拥有同一个信念,众志成城,没有什么事情是做不到的。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就能克服困难,得到成功;在句中一般充当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清·赵翼《拟老杜〈诸将〉》诗:“众志成城百战场,直同疏勒守危疆。”
李大钊《告全国父老书》:“智者竭其智,勇者奋其勇,富者输其财,举国一致,众志成城。”
欧阳予倩《梁红玉》第一场:“众志成城谁敢犯,中华的百姓不受人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