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妨

更新时间:2024-08-06 14:53

何妨(1923年5月23日-2009年6月25日),原名何送金,女,汉族,福建福清人。越南归华华侨,1935年参加中国革命活动,1937年参加“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简称“厦儿团”),194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先修班”,1942年加入中共谍报系统之一的陈昌特工组,至重庆解放。

人物生平

孩提时代

1929年随父何向前、母黄何氏从福清县逃荒到厦门市。其父在厦门市区里拉黄包车、其母到赖姓大财主家当仆人过着简朴的生活,父母将姐妹俩送到厦门英华等学校读书。但因家庭困难,无法同时供养姐妹俩读书,恰好赖家没有孩子,而且特别喜欢妹妹何送银。

1930年,父母不得不将只有5岁多的妹妹何送银送给赖家,并改名为赖雪清。胞妹赖雪清随即移居香港生活、读书,她与胞妹生离死别。

参加革命

1934年,在“五口通商”、灯红酒绿的厦门大都市,因为公园、体育场馆、影剧院等等公共场合的大门口都悬挂这“华人与狗不准入内”,在中国的土地上却不准中国人自由进出;尤其是自己的父亲常常因拉洋鬼子不给钱还遭打骂,没有钱医治只好用刚刚出生的幼鼠泡酒喝来医治创伤,等等这些惨况,使她慢慢憎恨起外国列强和财主恶霸,也开始意识到“反抗”和“斗争”的重要性。

1935年,因能歌善舞,开始参加了中共厦门工委领导的外围社团——鸽翼剧社,通过演艺等等活动,初步接触到张兆汉等等共产党人,也慢慢知晓了一些革命的道理,初步走上革命道路。

厦儿团时期

1937年金门沦陷于日军,她毅然参加由中共厦门工委领导的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的第九工作队(“第九工作队”对外称为“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简称“厦儿团”),担任主要演员之一。

1938年在广州,中共中央南方局妇女委员会书记邓颖超接见了即将赴南洋一带的“厦儿团”的全体孩子们和带队老师,鼓励他们为中国的抗日战争做贡献,邓颖超还称赞:“你们小小年纪,就这么热心爱国,真是我们的国宝”。“厦儿团”先后到了香港、柬埔寨、越南等地区和国家。合影留念时,邓颖超怀抱的正是何妨。

在“厦儿团”党支部书记张兆汉,和党员队长陈轻絮、领队林云涛等老师的悉心培养下,不少团员都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当时就有林平风、沈永时、许岱君等团员被批准入党,她因年龄才14岁,而未获得批准。但“厦儿团”党支部决定:按照党员来使用。

到了香港后,她在义演之余找到赖府,竟然悄悄将胞妹赖雪清,偷偷接了出来,从此带领胞妹赖雪清走上了中国革命的康庄大道。

1939年,因为中国抗日将士急需药品,听从党的指示而改变募捐巡演计划,“厦儿团”提前回国。“厦儿团”回国时,这批平均年龄才15岁的孩子们,为了给中国的抗日将士义演募捐,在海外上演了百场演出,深得华侨的支持而募捐到港币15000元、越币150000元和5大卡车的药品、衣物、棉被等等,为中国的抗日将士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厦儿团”含领队老师和全体团员受到中共中央南方局的表彰。

1940年被“厦儿团”党支部送她到复旦大学读“先修班”,毕业。

1941年在桂林,由于“皖南事变”的缘故,“厦儿团”被迫解散时“厦儿团”党支部决定将最小的团员(10岁以下的孩子)分配给稍微大一些的团员(17岁以上的孩子)看管、带领,照顾其生活。所以,她带着赖雪清、颜萌、洪绍堡、陈友志等人一起开始了新的生活。18岁的她,其实她只是一个大姐姐,但实为年轻的“妈妈”,姐弟、姐妹之间培养了深厚的亲情和革命感情。

隐蔽战线

1942年,在广西桂林,有幸参加“陈昌特工组”,成为中共谍报战线的一名新兵。与此同时,断绝了所有的亲情,即使对自己的父母亲和妹妹,包含老战友都得保守秘密,隐姓埋名地为党工作。为此,还被亲人、尤其是“厦儿团”的老战友误解为贪图享乐、背叛革命等。

1943年,由陈昌的出钱出力,先后分别将赖雪清颜萌、洪绍堡、陈友志等人安置在“华侨学校”读书。而后,还将他们与侨中的同学陈立人、邝平等人一起送到延安革命圣地,读书、工作。为党培养了一批有革命觉悟的知识分子。

1945年,经董必武批准,她与陈昌结婚,中国共产党的隐蔽战线上又多了一对《永不消逝的电波》。她作为陈昌的夫人和特别助理,跟随者陈昌在祖国的大江南北,潜伏在敌人的心脏,以“太太”、“夫人”、“老板娘”、“老师”等等身份,默默地为党奉献着青春年华。期间还冒着生命危险,为保护、转移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原配夫人金正淑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946年,在重庆做地下工作时,她再次要求入党,但因为“陈昌特工组”直属中央首长的单线领导,不能与地方党组织发生“横的关系”,另外,因陈昌这时与中央军委只有工作关系、无党的关系,所以她根本无法入党。特由张黎群批准,再一次按党员使用。跟随陈昌到川东一带开展地下工作。

解放初期

1949年,重庆解放后,任重庆市公安局任“精字20号小组”的特工,以各种“老板娘”的身份,配合陈昌破获蒋介石安插在、潜伏在重庆的敌特组织和匪特。

1951年,参与了破获“双中事件”等重大战役,获得重庆市公安局领导好评。

1952年,因受丈夫陈昌的冤案之株连,被重庆市公安局开除。失去工作的她,怀着即将分娩的孩子只好去给人家洗衣服,还让大女儿陈世英到街上捡破烂,才勉强为生。但刚刚分娩的孩子,在出生后不久就患病故去。祸不单行,家父何向前病故(享年78岁),也无钱回老家为家父奔丧,初次体验到不孝之孙的感觉。

白衣战线

1953年,她安葬了还未取名的孩子,以归国华侨的身份参加了3个月的“护士集训班”。从此,在共和国的白衣战线上为党默默地奉献了一辈子。

1954年,调到中国西南水利发电工程局狮子滩水电站职工医院工作。这是他们夫妇最幸福的一段时光:解放前是出生入死,整天担惊受怕地为党工作;解放后是光明正大地、兴高采烈地为党工作。同时,将家母黄何氏接来四川,全家人和和睦睦地团聚在一起,其乐无穷。

1959年调到中国西南水利发电工程局大洪河水电站职工医院工作。

为夫伸冤

1960年,丈夫陈昌在谢世前谆谆告诫她:“小何同志,我的‘问题’一定能搞清楚!我走后你不要埋怨党,最好改嫁吧,但一定要把我们的孩子养大,把他们培养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为了实现丈夫的遗言,水电站是一个经常搬家的单位,拖儿带女实在是无法生活,她坚决要求离开水电站这个伤心的是非之地,最后被组织上安置在重庆轮船公司乐山分公司医务室工作,开始了漫长的、含辛茹苦的、度日如年的、独自抚养着陈昌的三位遗孤(陈世英、陈伟光、陈龙狮),同时为亡夫平反昭雪的战斗生涯。在此期间,也有不少男士爱慕她、关心她、帮助她,但她绝不违背对丈夫的誓言······坚守爱情、绝不改嫁、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包括身体生理的需求,顽强地活下去······

1965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为丈夫陈昌第一次平反后(承认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但党籍只承认到“西安事变”,家属享受“革命干部”待遇),在中共四川省委组织部和四川省电力局的有关同志陪同,回到大洪河水电站的荒山中,开了近百个荒坟,终于以“腰带扣”和“黄金假牙”为凭证才找到亡夫的遗骸。带回到重庆火化后,从此陈昌的骨灰盒就一直陪伴着她。为了减少对亡夫的思恋,她强烈要求组织上将其调到工作繁忙的单位,而被安置到乐山地区人民医院(地改市时,更名为乐山市人民医院)工作。同时,将寄养在甘肃省兰州市的大女儿陈世英,从亡夫的老战友汤昭武的家里接回,安置在乐山地区高级中学读书,不久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名为北京口腔医学院);二儿子陈伟光恢复了正常到航运小学上学,小儿子陈龙狮也结束了在外流浪的生活,先安置到乐山地区机关幼儿园读书,不久考入乐山师范附属小学。同时,何妨将自己的老母亲黄何氏接到四川乐山养老,一家人其乐融融,这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家庭(黄何氏、何妨、陈世英、陈伟光、陈龙狮)大团聚。

文革时期

1966年,在“文革”期间,造反派不由分说地说:对陈昌的平反,是中国最大的“走资派”刘少奇邓小平搞的,不算数。刚刚恢复了“革命干部”的荣誉瞬间消失,由此,又惨遭到诸如“叛徒”、“特务”、“右派”、“反革命家属”等等莫须有罪名,而受到严重的冲击。她是乐山地区人民医院各个“学习班”、“改造班”、“牛棚”的老学员。由此患上严重的高血压,最遗憾的事,在关押期间,没有人看管两个儿子(陈伟光和陈龙狮)。幸好有两位从成都中医学院新分配到乐山地区人民医院的大学生陈开国(中医师)、谢守德(药剂师),他俩有幸看了《陈昌同志自传》,深受感动,绝不相信陈昌和何妨是叛徒。小夫妻俩竟然不顾被牵连的危险,毅然决然地担任监管陈伟光、陈龙狮的“任务”,每天下班后,小夫妻就到何大姐的家里看看二位孩子,因为黄何氏不会普通话,一口难懂的闽南语,实在让陈开国、谢守德非常为难。

1967年夏季,何妨的儿子陈伟光和陈龙狮,在陈开国谢守德上班期间(无人看管俩兄弟),悄悄跟他人到大渡河边玩耍,兄弟俩根本不会游泳,陈伟光不幸淹死在大渡河里。在失去孩子的情况下,何妨还将儿子陈伟光的遗体捐给医院,让来实习的大学生学习解剖。在陈伟光安葬时,她也没有允许走出“牛棚”参加安葬,一夜间黑发人成为花白老人。这时她仅是44岁的中年妇女。

1969年,何妨的母亲黄何氏病危时,她也不能从“牛棚”中出来照顾家母,只好请陈开国拍电报请其妹赖雪清专程赶来乐山照顾家母。黄何氏因为怀着不能死在他乡的信念,经抢救后,奇迹般地康复,这里面有张继先等老中医的功劳。黄何氏竟然还绕道来到北京,在外孙女陈世英的陪同下看了看天安门、长城、故宫等名胜,最后安全回到厦门老家,安度余生。

1970年家母谢世时(享年93岁),她也因遭批斗关押而不能赶回厦门为家母奔丧,真正留下了不肖子孙的终生遗憾。

1971年大女儿陈世英大学毕业后,受株连充军到边疆的青海省海西州,与北京农机学院的乐山籍学生余兆春结婚,次年大女儿陈世英生下外孙余磊,给郁闷的家庭带来了新的生机。

晚年生活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全党全国开始了大规模的拨乱反正,为陈昌的申冤,在陈养山陈克寒的帮助下,再次获得中共中央组织部的受理。她的日子开始好转。乐山地区医院党组织上考虑她到了退休的年龄,劝她先办退休,再接着办理落实政策的工作。但她害怕孤独,依然要求坚持在工作第一线---在门诊部大厅---义务为患者服务,绝不退休。获得许多患者的好评。

1980年看到儿子陈龙狮在攻读由中央党校和辽宁省委合办“刊授党校”,竟然不要政审就可以上党校。太好了!一直期盼入党的她,当然希望上党校,提升自己的理论水平。我虽然不能在组织上入党,但我可以实现“理论上入党”嘛。所以,她交了报名费,购买了党校的全体书刊,和儿子陈龙狮一起攻读了《中国共产党党史》、《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十余门学科。

1981年,因怀疑患有子宫癌才被强制退休,退休金只有46.50元人民币。

1982年,因丈夫陈昌再一次由中共中央组织部彻底平反昭雪,她也被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落实了政策,由退休改为1942年参加革命的“离休干部”,并享受副县团职干部待遇。

1983年,是她最幸福的一年,这年的她“刊授党校”毕业,是乐山市最老的党校毕业生。国庆节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完成了追求一生的---组织上入党---的夙愿。

1983年再次落实政策,参加革命时间由1942年改为1937年,由享受副县团职干部待遇改为享受县团级离休干部的政治待遇。

1987年,回家乡参加“厦儿团”五十周年纪念会时,与胞妹赖雪清一起,将家父家母合葬在福清市东张水库旁的墓地,稍稍弥补了愧对父母的不孝。

1989年最后一次落实政策,由享受县团级改为副地市级的离休干部的政治待遇。

1994年起,她唯一的孙女陈彦宏出生了,奶孙俩的年龄相差竟然有71岁多,这是她的心肝宝贝,也是她和丈夫陈昌生命的延续,自然成为她克服病痛折磨,顽强活下去的原动力。她将自己的余生全部投入到培养孙女陈彦宏的身上,诸如接送幼儿园,给孙女陈彦宏讲爷爷的革命故事等;为了孙女陈彦宏接受更好的教育,再一次牺牲自我,毅然决然放弃自己享受天伦之乐的权益,让孙女陈彦宏“北漂”到北京,与自己的父母团聚。为了让孙女陈彦宏提高写作能力,奶孙俩开始了7年多的“家书传情”的生活,练就了孙女陈彦宏的写作能力;当到了拿不动笔写不动字和听不清电话的暮年之际,也许是酒泉下丈夫的惠顾,孙女陈彦宏竟然先后成为影视小明星、中国教育电视台的“出境小记者”、中央电视台的小主持人等角色,能经常出各大荧幕。所以,几乎每周,她都能通过中国教育电视台《少儿新闻》或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的《影像地带》《宝葫芦俱乐部》《与王子一起保护地球》《大仓库》等等栏目和其他卫视频道的电视剧节目的荧幕上,当看到孙女陈彦宏活蹦乱跳的镜头或表演,此时的她真的心花路放。播放时间、播出频道她绝不会忘记和搞错,一旦有重播时,无论多少次重播,她都会津津乐道的观看、享受。孙女陈彦宏就这样,让奶奶在千里之外的乐山,享受到了幸福的精神生活。享受到了“荧幕式的天伦之乐”,弥补了孙女远离奶奶的遗憾和痛苦。

荣誉评价

家乡奖

1997年,在儿子陈龙狮、儿媳刘若琴的陪同下参加了“厦门儿童救亡剧团成立六十周年”的座谈会,获得中共厦门市委的褒奖,这也是她最后一次回故乡厦门。

党中央奖

2005年,她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颁发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奖章”奖章(据说全国有70多万人获奖)。这是党中国、国家政府、中央军委对老红军老八路们革命一生的最高奖赏,她是其中的一员。

百姓奖

2009年6月25日在乐山市人民医院,因高血压和心脏病恶化形成综合症经抢救无效病故,享年86岁。2009年6月27日,由中共乐山市委组织部老干局和乐山市人民医院,在乐山市殡仪馆告别大厅,举行了《何妨同志遗体告别仪式》。数百位亲朋好友出席了告别仪式。

2009年7月1日,女儿陈世英和儿子陈龙狮两家人,在乐山市人民公墓举行了《陈昌何妨同志合葬仪式》,将何妨和阴阳相隔50年的亡夫陈昌双双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合葬在乐山市人民公墓。乐山市委组织部、乐山市人民医院的领导和数十位亲朋好友出席了《陈昌何妨同志合葬仪式》。她创造的一场67年的革命爱情故事,终于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战友奖

最让陈昌和何妨二位亡者欣慰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军”(前身是“北伐战争”的“叶挺独立团”)师政治部、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老战友双枪老太婆的女婿林向北等等分别在“陈昌何妨同志合葬仪式”前发来了《唁电》,向何妨默哀、致敬。这是党和军队以及老战友,对陈昌和何妨革命一生之最后的褒奖。

唁电

济南军区铁军师政治部唁电

陈龙狮同志并致家人:

惊悉您的母亲何妨同志不幸病故,特致哀悼!

您的父亲陈昌同志是“铁军”先烈,为中国革命立下不朽功勋,“铁军”后代永志不忘。

您的母亲操持家务、克勤克俭、哺育忠烈后代,一生辛劳,懿德长留。今驾鹤西游,长伴忠魂。逝者长辞,惟祈安息!

在此,谨代表“铁军”官兵向二老致以崇高敬意!向您及您的家人致以深切慰问!

深望节哀顺便。自强不息、以慰先辈!

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铁军”师政治部

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唁电

惊悉八一老战士陈昌同志的遗孀何妨同志不幸逝世,谨致哀悼并望家属节哀。

愿陈昌和何妨同志,在分别半个世纪后的“再团圆”幸福、安详、和谐!

愿我们的革命后人,都像革命先烈、革命前辈那样,为了党和人民的利益不懈努力,勇于牺牲自我,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陈昌和何妨同志安息吧!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

2009年6月30日

双枪老太婆女婿林向北同志唁电

惊悉何妨同志去世,不胜悲恸!

何妨同志是我多年的老战友,我们在最困难的时候一起同甘共苦,两家结下了深厚的战斗友谊,必将世代流传,望家属节哀、保重!

九十三岁老人 林向北 率子女林民涛、林雪、林波、林芝、林鹤、林平

二零零九年六月三十日

家庭亲友

亲友组成

胞姐:何送珠(1920.4---1928.5)因饥饿、贫困而亡,而后举家逃荒厦门。

胞妹:赖雪清(1925.3---2007.11)原名何送银。4岁时不得已送给赖家而改姓。1938年参加革命,有两次婚姻。

原配妹夫沈永时(原“厦儿团”成员,由陈昌派往在台湾,不幸牺牲在台湾),育有两子:大侄子沈晓林、二侄子沈晓彪;

第二任妹夫李正福,育有儿女:大侄女李珊珊、二侄女李小燕。

家庭组成

丈夫:陈昌(1907.1---1960.1)老党员,老红军、老特科、无名英雄。

大女儿:陈世英在乐山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主攻肿瘤。女婿余兆春、外孙余磊

二女儿:未起名(1952.8--1952.8,生下来几天就病故,丈夫冤屈在押,也没有见到,更还来不及起名)

大儿子:陈世强(1955.2--1959.12,因为丈夫被划成右派劳改,家中无人照顾孩子,病故)

二儿子:陈伟光(1956.11--1967.8,因为她关入牛棚,无人照看,淹死在大渡河)

三儿子:陈龙狮(在军安投资集团任职,儿媳妇刘若琴,孙女陈彦宏)

革命著作

为了给自己的革命导师、生死战友、亲密爱人陈昌恢复名誉和回到党的怀抱里,何妨从1960年开始就无数次的撰写各种各样的申诉、申报材料,累计达数十万字,惟这些文稿的底稿在文革期间的抄家中遗失。

2007年,为2008年5月11日的《厦门青年战时服务团》成立70周年纪念的聚会,何妨专门撰写了《艰苦的磨难》的回忆文稿。在纪念会上由他人代为宣读。又于2008年10月,由定居香港的许文辛等老战友张罗、出资,将70周年的会刊汇总成为《钢铁的一群》一书,通过香港通行出版有限公司,在香港向全球正式发行。《艰苦的磨难》一文在《钢铁的一群》的317页至319页中刊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