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4 14:56
1949年,属广灵县第六区。
1953年,属第五区。
1956年,属城关集镇乡。
1958年,属浑源县满天红公社。
1959年7月,属广灵县。
1961年,分属平城公社、作疃公社。
1984年,作疃公社改作疃乡。
2021年4月12日,同意广灵县撤销作疃乡,设立作疃镇。行政区域、政府驻地不变。
2011年末,原作疃乡辖20个行政村:作疃东堡、作疃西堡、作疃南庄、将官庄、大西庄、憨崖洼、唐山口、百疃东堡、百疃西堡、百疃南庄、贺窑、宋窑、邱家滩、平城南堡、平城北堡、杨窑、苑庄、苑西庄、曹窑、井之洼。
截至2020年6月,原作疃乡辖16个行政村:作疃东堡村、作疃西堡村、作疃南庄村、将官庄村、大西庄村、憨崖洼村、唐山口村、百疃东堡村、百疃西堡村、百疃南庄村、宋窑村、邱家滩村、苑西庄村、井之洼村、苑杨村、平城村,乡人民政府驻作疃东堡村十字街。
作疃镇境内河道属海河流域。主要河道壶流河、百疃河、唐山口河、杨窑沟河4条。河道总长度7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壶流河,从南至北流经境内平城北堡、作疃东堡等村,长2.6千米。
作疃镇境内已探明地下矿藏有铁、石灰岩等。
作疃镇有耕地面积59162亩。
2011年末,原作疃乡总人口19889人。总人口中,男性11364人,占57.1%;女性8525人,占42.9%。人口均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6.17‰,人口死亡率5.58‰,人口自然增长率0.5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17人。
2017年末,原作疃乡常住人口为19507人。
截至2018年末,原作疃乡户籍人口为18973人。
2011年,原作疃乡农民人均纯收入5239元。
2018年,原作疃乡有工业企业8个,其中规模以上2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0个。
2011年,原作疃乡完成农业总产值18279万元,比上年增长21%,农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17.4%。
作疃镇粮食作物以玉米、谷子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23152.82吨。
作疃镇主要经济作物有黄花等。2011年,黄花种植面积6800亩,产量1700吨。
作疃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牛、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18054头,年末存栏8224头;羊饲养量29932只,年末存栏19914只;牛饲养量1722头,年末存栏1525头;家禽饲养量47340万羽。2011年,生产肉类1285.7吨,其中猪肉955吨,牛肉27吨,羊肉301吨;禽蛋365吨,鲜奶1630吨;畜牧业总产值1926万元。
截至2011年末,原作疃乡有森林面积17264亩,有林地面积17264亩,其中防护林10630万亩,经济林4765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41.1万株,林木覆盖率10.26%。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95亩,产量482吨,主要品种有杏、苹果、梨,其中杏256吨。
2011年,原作疃乡有大型农业机械214台(辆)。
2011年末,原作疃乡有商业网点37个,职工61人。201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0.9亿元,比上年增长6.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3亿元,比上年增长5.6%。
2011年末,原作疃乡有小学6所,在校生895人,专任教师9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62人,专任教师77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2011年末,原作疃乡有文化站1个,农家书屋20个。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0人。
2011年末,原作疃乡有广播喇叭20只,通响率100%。广播综合覆盖率100%,有央视、省、市、县等电视台29个电视频道在本地落户,电视综合覆盖率100%。
2011年末,原作疃乡100%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60%。
2011年末,原作疃乡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8个,其中卫生院1所;病床45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3张。专业卫生人员43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60万人次。
2011年,原作疃乡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1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8162人,参合率92.23%。
2011年,原作疃乡有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1731户,人数1952人,支出160.44万元,比上年增长11.6%,月人均96元,比上年增长8.9%;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3人,支出16.7万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五保分散供养302人,支出45.3万元,比上年增长8.4.%;农村医疗救助210人次,共支出42万元,比上年增长4.0%。
2011年末,原作疃乡有邮政网点2个,投递路线单程总长度9千米,投递点1个,乡村通邮率100%。电信企业3家,服务网点9个,固定电话用户3870户,移动电话用户13945户。
作疃镇境内有广源高速公路、G239国道(原S303省道洗朔线)经过。
作疃镇因辖区有一清泉,周围形成下湿沼泽地,始名沼疃,因不雅,改名濯疃,后演化为作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