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0-19 11:10
供给冲击是指可能引起生产能力和成本变化的事件。例如,石油进口价格的变化;对大量农作物产生破坏的霜冻、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经济体中劳动力教育水平的变化,或者劳动力愿意参加工作的工资率的变化;甚至于技术的变革与进步等等,都可能引起生产能力和生产成本的变化。
供给冲击(Supply Shock)指对经济产生如下影响的冲击:它改变了生产产品与服务的成本,从而改变了厂商所要求的价格水平(因此也称为价格冲击Price Shocks)。
分析某项事件属不属于供给冲击,应该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去分析。其必须使总供给曲线发生移动,例如对大量农作物产生破坏的霜冻、洪水和干旱等自然灾害造成食品的供给减少,推高了食物的价格,就是一种不利的供给冲击(也有称为逆向供给冲击,Adverse Supply Shock)。
供给冲击通常使总产出与利率或通胀率产生反方向的变动。例如,石油进口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会引发通货膨胀,因为生产成本上升最终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上升。在短期内,通货膨胀率的上升会引起更高的名义利率。在这样的情况下,总产出就会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经济的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中个体的购买力也会随着产品价格的上涨而下降,于是,GDP开始下降。
新凯恩斯主义的观点是,当供给冲击对总供给不利时,总供给曲线左移,会引发滞胀,如1974年和1979年OPEC两次运用其市场势力限制石油出口;若供给冲击对于总供给有利,则可以带来低通货膨胀率和低失业,如上世纪90年代的克林顿“新经济”,就是得益于技术进步对于总供给的有利影响。注意,这里提到的是短期总供给。
而实际上,对于供给冲击提得最多的是新古典宏观,即真实经济周期学派(RBC),该理论的特色是市场持续出清。在RBC理论中,供给冲击是经济波动的最主要因素:如不利的暂时性冲击会导致产出减少,物价上涨,实际利率上升。
菲利普斯曲线
关于菲利普斯曲线,弗里德曼和费尔普斯先后提出其在长期垂直的可能性。一些跨国数据和长期经验证据也并不支持最初的菲利普斯曲线,尤其是70年代的供给冲击。新凯恩斯主义引入理性预期之后的观点是,供给冲击会对短期菲利浦斯曲线造成影响。供给冲击有利于总供给时,菲利普斯曲线左移;当供给冲击不利于总供给时,菲利普斯曲线右移,这时候往往会面临着比原先更高的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短期权衡取舍。这实际采纳了新古典宏观的观点,后者认为只有未意料到的通货膨胀可以影响经济。而供给冲击对于长期总供给曲线和长期菲利普斯曲线是否具有影响则视具体情况而定。
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是—对产出和通货膨胀的动态效应,并据此可以分析经济周期波动。
我国的经验证据表明:
第一,供给冲击会引起产出增长与当期通货膨胀负相关,而需求冲击会引起产出增长与当期通货膨胀正相关。
第二,需求冲击下产出缺口和通货膨胀正相关——这与菲利普斯曲线一致,不过供给冲击下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间关系并不明显。
第三,供给冲击对产出增长的影响力度相对更强,而需求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力度则更强。这解释了经验中经常观测到通货膨胀顺周期特征。这一结果意味着通过总需求管理政策容易调控通货膨胀,却难以调控经济增长速度。
因此,政府和货币当局应慎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谨防其通货膨胀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