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克唐阿

更新时间:2024-07-02 17:08

依克唐阿(穆麟德:iktangga;1834年—1899年4月27日),字尧山,扎拉里氏,满洲镶黄旗人,祖籍吉林伊通,出生于今吉林省四平市伊通满族自治县县城东南马家屯。清朝晚期将领。

人物生平

战功起家

依克唐阿性刚毅,喜狩猎,善骑射。

1852年(咸丰二年),20岁的依克唐阿编入满洲八旗“马甲”,后随副都统开隆阿征调入关,转战浙、皖、豫诸地,围剿太平军和捻军。

1858年(咸丰八年)因功赏赐花翎顶戴,晋骁骑校。

1861年(咸丰十一年),依克唐阿效力于钦差大臣僧格林沁麾下。因剿除捻军有功,补防御。

1862年(同治元年),调任三姓(今黑龙江依兰)满洲镶白旗佐领,补三姓镶白旗佐领。当时值吉林柳条边外农民军兴起,依克唐阿奉命率军镇压农民军,于伊通河畔斩杀农民军首领刘果发。

1866年(同治五年),迁协领,赐号“法什尚阿巴图鲁”(意诚勇)。

驻防东北

1869年(同治八年)10月,依克唐阿被派往黑龙江,任墨尔根副都统。赴任后,努力整顿旗务、修缮兵甲,聘请博学开发文化,兴办屯田戍边事宜,巩固边陲,成绩卓著。

1872年(同治十一年),补黑龙江副都统。

1874年(同治十三年)。奉旨署黑龙江,掌管龙江防务,后调任瑷珲副都统。时值沙俄以不平等的《北京条约》为口实,强占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大片中国领土之后,又隔江窥视瑷珲城,不断骚扰沿江屯落。同时强制发行俄贴,强迫中国边民以银易贴,致使“俄贴充溢不下数百万”,并扬言五日内不兑换,逾期银票作废。严重干扰边界正常贸易和人民生活,北疆危在旦夕。依克唐阿“简从渡江”,亲自与沙俄据理交涉,“始获宽限,争回银票一百数十万两”,商票边民无不啧啧称道。

1875年(光绪元年)春,俄军强行占领住有5000余旗户的中国领土苏中阿地区,依克唐阿亲自带兵拒敌,据理力争,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和主权。

1879年(光绪五年),依克唐阿奉命调任新设呼兰副都统,并被黑龙江将军丰绅保奏为协办夷务(俄国事务)交涉人员之一。在呼兰任内,依克唐阿致力奖学、治盗,为呼兰的发展制定了长远规划。此时,由于中俄两国改议新疆条约之事萌生纠纷,乌苏里江边防紧张。清政府为防不测,决定新设珲春副都统。依克唐阿以“谋勇兼优”被保举,任珲春副都统。

1880年(光绪六年),其母去世,依克唐阿回乡丁忧。

1881年(光绪七年)4月,朝廷在珲春设副都统,依克唐阿首任珲春副都统。接任后,他率马步各营和招募的猎户,修城池、设卡伦、筑炮台,择险拒守;率部修筑珲春至吉林和宁古塔两条大路,派员常年维修;招民垦荒3万垧,解决戍边军粮。使荒远的边疆小镇成为经济繁荣,兵强将勇的边陲要塞。

1885年(光绪十一年),依克唐阿会同钦差勘界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澄勘定中俄边界。争回土字界牌和黑顶子地方,并重申中国的图们江航行权,签订了《中俄珲春东界约》和6个勘界议定书,维护了国家的尊严和领土主权。吴大澄敬佩依克唐阿的智勇,乘兴于黑顶子花岗岩上奋笔书成“龙虎”二字,刻石以示纪念。后人称为“龙虎石碑”。

甲午战争

1894年(光绪二十年),甲午战争爆发,依克唐阿请率军自效,议赴汉城迎击日军,朝廷许之。师至奉天平壤已失,乃奉命进驻九连城,与宋庆协守鸭绿江防务。分工依克唐阿率镇边军守长甸河口、蒲石河口、鼓楼子、安平河口一线。10月24日,日军由朝鲜水口镇涉水渡江,依军侍卫倭恒额见敌军至,仓皇逃遁。日军遂占领安平河口,依克唐阿率队退往宽甸。此后,依克唐阿率黑龙江镇边军在赛马集一线与扼守摩天岭之清军聂士成部互为犄角,迎击日军第五师团。先后战于草河岭、崔家房、樊家台、雪里站等地,抗击日军企图打通摩天岭,由东路入侵奉天的图谋。12月14日,依克唐阿令镇边军分统寿山、马队统领永山逆袭凤凰城,遇伏,永山阵亡。依克唐阿保余军退。清廷下诏将依克唐阿革职留营,以图后效。

1894年底,奉旨督军前往辽阳、海城会同吉林将军长顺严防,以杜日军北犯。12月24日,依克唐阿与长顺在辽阳举行会议,协商反攻海城,保卫辽阳作战事宜。从1895年1月17日开始至2月底,依克唐阿会同长顺徐邦道李光久宋庆、吴大澄 、魏光焘等部,五次反攻海城,但均无功而返。

正当清军集中数万大军反攻海城时,日本第一军第五师团由凤凰城西下进犯辽阳鞍山。3月2日,清廷电令依克唐阿、长顺即日统带全军,迅速赴援辽阳。于是,依、长两军先后由海城北撤,驰援辽阳。海城围解。3月5日至9日,日军集中在东北战场的第一、第三、五师团主力,发动辽河下游战役。先后攻占了牛庄营口田庄台。清军在东北战场彻底失败。

晚年经历

甲午战争结束后,依克唐阿曾上疏奏请练兵队、筑炮台、造铁路、制枪炮、开矿产、治团练等六事。清廷以矿政尤为重要,谕令妥筹开办。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3月赐头品顶戴,五月授镶黄旗汉军都统,同年八月出任盛京将军

1899年4月27日(光绪二十五年三月十八日)去世,享年67岁,谥诚勇,予建祠。

轶事典故

依克唐阿虽然胆识过人,但是很邋遢。平日,依克唐阿吃完饭不爱刷锅,总是现用现刷。依克唐阿在任骁骑校时,一次行军打仗前,军营将士都已经吃完饭挂灶了,依克唐阿还没吃完,这时候,军号响了,众将士纷纷上马,依克唐阿连忙把锅端起来,直接搭在马屁股后面,这一搭不要紧,马受不了烫,一溜烟冲到敌营后方,依克唐阿就势从后方杀起来,敌军乱了阵脚。军队前后夹击,大败敌军。之后,依克唐阿率军多次击退沙俄入侵,战功显赫。从此,依克唐阿威振四方,深得慈禧太后的赏识,被认作干儿子。慈禧下旨,依克唐阿可以自由出入大殿。

历史评价

《清史稿》:依克唐阿勇而有谋,性仁厚,不嗜杀,每有俘获,不妄戮一人。转战吴、皖、鲁、豫,先后救出难民以十数万计,至今人尸祝之。初与长顺订兄弟交,长顺兄事之。及议辽阳战守,语不协。依克唐阿毅然独任其难,曰:“孰使我为兄也者?”其雅量如此。

东三省练军自成军后,终未当大敌,而依克唐阿、长顺一奋其气,遂保辽阳而无失,中外称之。丧师辱国者数矣,此固差强人意者哉。

后世纪念

依克唐阿碑,位于中国吉林省敦化市大石头镇哈尔巴岭村东北,为一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类型为石刻,公布时间为1987年10月20日。该文物保护单位由敦化市文管所管理。

墓葬发现

2012年6月21日,依克唐阿墓在吉林市船营区欢喜乡下洼子村被村民发现。墓地的四周用水泥方柱和铁丝环绕着,南北长约20米,东西宽约15米。依克唐阿将军被埋葬在墓地的东南角,其坟直径约有6米,高为1米,坟的周边用红砖砌成。在坟的北侧立有一块石碑,其正面写着醒目的“先祖依克唐阿墓”几个大字。碑的背面刻有碑文,上面写道:“公讳依克唐阿,字尧山,吉林伊通,满镶黄旗人,生于一八三二年,卒于一八九九年。公自青年从戎南征北战,戎马一生,特别是一八七五年对俄作战及一八九四年甲午战争时,英勇善战,打败了敌人的侵略,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因其战功显赫,清政府赏头品顶戴擢升盛京将军。公病故后,清廷御赐墓碑及墓志,以记其功。文革时期,墓地被炸,墓碑亦不知去向,后为纪念先祖,玄孙辈重修墓地,以慰在天之灵。”石碑周围长满杂草,虽然岁月沧桑,石碑已显老旧,但是上面的字迹仍清晰可见。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