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莫里哀

更新时间:2024-07-26 18:24

保罗·莫里哀(Paul Mauriat),法国轻音乐大师,世界著名三大轻音乐团之一的保罗·莫里哀轻音乐团的创始人和首席指挥。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25年3月4日,保罗·莫里哀诞生于法国南部马思圣街15号旧港尤波而附近。在四兄弟之中,他辈分最小。他的父亲除服务于当时的邮局之外,也从事业余的音乐活动。4岁时,保罗·莫里哀开始弹奏钢琴;5岁时,他的音乐才华受到家人的注意。10岁开始进入马赛国立音乐院研习4年正统音乐,并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

马赛音乐院毕业之后,保罗-莫里哀立志要成为古典音乐会上的钢琴演奏家。

后因迷上当时流行的爵士乐,而改变此雄心大志。

17岁时,其自组乐团开始在欧洲各地巡回演奏,他自己担任钢琴独奏,不久他便前往法国的音乐中心巴黎发展。

才华初现

他的音乐才华被巴克雷(Barca)唱片公司总裁发掘,邀他为该公司旗下的首席歌星,担任录音伴奏。曾分别为法国著名的歌星夏而-亚兹纳弗(C.Aznayour)、米洛依·马缔欧(M.Mathieo)、达莉妲(Dida)及莫利斯·西瓦利耶(M.Chevaier)等作曲、伴奏。

除为歌星伴奏外,他也写过多首当时曾流行的歌曲,如《怀念的约会》(Rendez-Vous Au avandou)、《赌命》(Sur Ma Vir)、《浪漫行程》(a ongue Marche)等。

1963年与法国另两位情调音乐乐团指挥法兰克·波赛而(Frank Pource)及雷蒙·鲁菲而(Raymonf efevre)合写了一首著名的流行曲《天涯海角永相随》(I Wi Follow Him),后来由小莅姬·玛琪(itte Peggy March)唱红,风靡一时。1996年,此歌再度出现在喜剧片《修女也疯狂》中,重燃热门。

闻名世界

1965年离开,同年正式组成了一支象征着他个人的大乐团——保罗·莫里哀乐队(e Grand orchestra De Pau Mauriat)。

1966年,保罗·莫里哀与法国飞利浦唱片公司签订长期合约。此后他的一系列演奏录音正式由飞利浦唱片公司(总公司在荷兰)向全球发行。同时,他最灿烂的音乐生涯也由此展开。

1967年,他将一首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Euovisio Contest)的第四名歌曲《爱情是忧郁的/蓝色的爱》(Love Is Blue/'Amour Est Bue)改编灌录成演奏曲后,收录这首乐曲的该张专集唱片也在全球各地创下了销量六百万张的辉煌纪录。从此,保罗·莫里哀扬名国际。

1968年,保罗亲手改编的《爱情是忧郁的/蓝色的爱》冲出欧洲大陆,在全美国流行并灌制了唱片,连续6周蝉联美国Biboard热门歌曲排行榜第一名,成为该年度的金唱片。2月,保罗·莫里哀应邀参加美国最具权威的电视节目《苏利文剧场》(Ed Suivan Show)的演出。并获法国ACC唱片大奖。

1969年保罗·莫里哀首度率团前往日本公演,他那清新鲜明的瑰丽音色立刻席卷整个日本乐坛。

自1971年起,保罗·莫里哀每年都率团前往日本公演,至1998年止,他已经连续第22次率团赴日公演。

1970年应墨西哥乐迷之请,灌录了《爱琴海的珍珠/penelope》(参见penelope词条),同时也风靡全球。

1975年保罗·莫里哀率团首度前往韩国汉城公演,对亲耳听到的韩国民谣《阿里郎》非常喜爱;1976年在巴黎专属录音室Studio Des Danes完成了这首韩国民谣的演奏录音,题名是(Eastern Love Song)。

1976年将他每年访日公演时的印象化作音符,由他自己谱曲、编曲兼指挥,在巴黎完成了一张《日本纪行》(ove Sounds Journey)的录音专辑。

1979年保罗·莫里哀将日本的一些流行歌曲改编灌录成一张《日本流行歌曲演奏专集》(Message D' Amour)。

1981年保罗·莫里哀亲自担任日本版画家池田满寿夫所执导的电影(Roma Daa Finestra)的全片配乐工作。

1982年在巴黎专属录音室灌录了一首台湾校园民谣《龙的传人》,除首张华语乐曲世界级大乐团演奏之外,更在华人世界掀起了一阵“保罗·莫里哀”的狂飙。除此之外,保罗·莫里哀也为香港女歌星雷安娜谱写了一首港剧的主题歌痴情劫》。

1982年该团钢琴手杰拉而·冈比斯(Gerard Gambus)离开乐团,另寻独立。从此编曲工作完全落入保罗·莫里哀一个人的手中。

1983年12月11日及12日保罗·莫里哀首度率团赴台湾地区公演。

旅行公演

保罗·莫里哀旅行公演的足迹已经遍及全球五大洲,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热烈的欢迎。

1984年他演奏了齐豫的《橄榄树》。

1985年再次赴台访问,带来了黄莺莺的《只有分离》。

1986年他为台湾乐迷写了一首创作曲《台北之歌》(Song For Taipei/Thinking Of You)。

1987年他推出三部不同主题的专集《小夜曲》(Serenade),《伊比利亚》(Iberia)、《长记我心》(Remember)。

1988年推出《法国金曲集》(Best Of France)。

1990年,台湾当红歌星童安格演唱了保罗·莫里哀的创作曲《爱的主题曲》成为当时热门话题,此曲仍在中国东方航空公司班机上作为安全须知安全短片的背景音乐使用,估与原曲名称(PM Eastern ove Song)有关。同年还推出一张保罗·莫里哀乐团自身的名曲回顾专集(Retrospective),用全新的编曲手法改编演奏了过往二十年乐团的招牌曲目。

1991年出版了保罗·莫里哀乐团生涯纪念的音乐会集锦《金色音乐会》(God Concert)以及一张收录改编12首台湾地区流行曲的专辑《其实你不懂我的心》,包括标题曲及《大约在冬季》、《我的未来不是梦》等等,91年起,他暂停对日本的巡回演出,专心录音工作和享受晚年。

1992年爵士乐名曲改编集(Nostaiazz)。

1993年为飞利浦灌录最后一张唱片《激情》(Emotion)。正式告别当时宝丽金集团。签约日本玻丽佳音(Poy Canyon)。此时正值保罗·莫里哀灌录了第1000首曲目。

1994-1996年陆续出版《电影金曲集》(Soundtracks)与《恰克与飞鸟名曲改编集》。

1996年2月美国(Biboard杂志)出版特刊《保罗·莫里哀30年乐坛成就特辑》。保罗·莫里哀乐团于96年两度访日演出,回馈乐迷三十年的支持。

1997年,保罗·莫里哀再度访日。在28个城市作了36场公演,这也是他三十年间第21次在日本公演。访华事宜在继续洽谈中。

告别舞台

1998年,保罗·莫里哀宣布正式告别演出舞台,并与乐团接班人Gies Gambus同台指挥。音乐会定名为《再见音乐会之旅》(SAYONARA Concert Tour)。在横滨东京,保罗·莫里哀见到了邀他访华的中国乐迷徐毅,再商访华行程。

1999年,保罗·莫里哀开始了退休生活,而乐团也暂休一年准备新世纪的出发。保罗·莫里哀亲笔题写——“将在21世纪继续为您演出,我很高兴我的乐队将在全世界的舞台上继续发挥光大轻音乐的传统。虽然我已决定自己不再到各地演出,但我将继续担任乐团的艺术指导,经我改编的音乐是保罗·莫里哀所独有的。我的长期助手吉尔·冈比将接过我的工作,率领乐团将保罗·莫里哀的音乐奉献给全世界爱好音乐的朋友”。

2000年12月8日,在结束日本巡回之后,乐团首度巡回出访中国内地。

2006年11月3日,保罗·莫里哀在法国南部城市佩皮尼昂去世,享年81岁。

主要作品

love is blue(爱情是忧郁的):作于1968年,原型是一首并不成功的流行歌曲,经保罗-莫里哀改编为轻音乐后竟然脱胎换骨,立即风靡全世界。本曲风格流畅,曲调和节奏都洋溢着全新的感觉,仍是保罗-莫里哀最著名的乐曲。保罗-莫里哀在1977年曾创作过迪斯科风格的乐曲。

I like chopin(我爱肖邦):这是1984年上半年,在英国和西德占流行榜首位的、受到欧洲各国的广泛欢迎的曲子。是意大利作曲家戈塞伯的人气之作。在这里保罗-莫里哀乐队的流畅、明快的演奏,将使你心旷神怡。

el bimbo(橄榄的项链):这是比伯杰特乐团“伤感的宾伯”的原作曲目,保罗-莫里哀采用了这种罗曼蒂克的标题,于1975年先于原曲发行了唱片,使该唱片顿时走红,但作为与之竞争的宾伯原作唱片,却严重受损。改编曲竟然抢了原作的风头,这在音乐史上也是不多的。

pearl fisher(采珍珠者):这是乔治-比才(georges bizet)的歌剧《采珍珠者》(les pecheurs de perles)第一幕中的咏叹调,保罗-莫里哀将“耳边回响着你的歌声”这首古典乐曲赋与了现代韵味。此乃保罗-莫里哀的保留曲目。比才 (1838--1875)是法国最优秀的歌剧大师之一。其代表作是著名的歌剧《卡门》(carmen),此外还有《采珍珠者》、《伯斯美人》(la jolie fille de perth)、《扎米蕾》(djamileh)等。

penelope(爱琴海的珍珠):该曲作者是西班牙的辛格松和奥古斯特。但由于保罗-莫里哀乐队非常出色的演奏而闻名。贝尔罗塔是神话中女主人公的名字。本曲是保罗-莫里哀最受欢迎的曲目之一。

i will follow him——chario(天涯海角永相随):词作者夏库-佛朗特,曲作者为富朗克-布尔杰和保罗-莫里哀。

toccata托卡塔(泪的即兴曲):与“love is blue”、“爱琴海的珍珠”一样,这是保罗-莫里哀最畅销的唱片。取材于古典题材,是戈思登·罗兰1973年的作品。

chanson pour anna (天使小夜曲):这是andre popp,受夏威夷第二代日裔人吉他手哈巴特·欧塔的委托,于1972年创作的乐曲。保罗·莫里哀于1973年一将唱片问市,便备受欢迎。

mamy blue(忧郁的母亲):该曲在1971年流行于欧洲,不久便流传于世界。该唱片一发行便走红,随后大量与之竞争的唱片纷纷上市。菲鲁特·利姆作词,艾贝鲁作曲。

minuetto(蔷薇色的圆舞曲):保罗·莫里哀的本人创作的作品,1975年风靡一时。

brasilia carnaval(清晨的狂欢):在巴西保罗·莫里哀的追星族也很多,1977年以巴西人为对象出版了专辑,该曲是此专辑的标题曲,编制、录音均于1975年在法国制作。

nocturne(苍茫小夜曲):如标题的幻想曲,1966年保罗·莫里哀作曲。这是音乐会上极受欢迎的曲目。唱片于1969年上市,当然十分畅销。

reine de saba(萨巴女王):佛尔斯·鲍库斯的代表作,是非常受大众欢迎的曲目。作者是辛格松·古拉依达的米吉鲁·罗兰。萨巴是旧圣约书中女王的名字。

siffier sur la bolline(回荡口哨的山丘):电影制作杰鲁·斯塔辛的儿子,尚且年轻便已辞世的很有人气的歌手杰塔在1968年的走红曲目。但原作为与帕卡、巴泽利和巴朗多的合作之作,意大利制作。

tombe la neige(下雪了):著名歌手萨鲁·巴特勒的代表作,当时极为畅销。该曲为1964年自己创作的走红曲目。

godfather(教父):1972年这部描写意大利黑手党的同名电影上演后,导演科波拉的名声大振,还诞生了新影星阿尔帕西诺。因此,这首由尼诺罗塔作曲的主题曲在世界广为流传。当然,各唱片公司竞相出版专辑,保罗·莫里哀的唱片与桑得拉唱片相比,更胜一筹

I love breeze(我爱微风):保罗·莫里哀专辑的标题都很有魅力,这就是例证。原曲的标题是“爱的旋律”,这是保罗·莫里哀自己创作的曲目。

piano ballade(哀愁的肖邦):钢琴诗人肖邦(1810·1849)的作品叙事诗第3号短小调第1音阶作品23号,经保罗·莫里哀改编,成为广受欢迎的古典流行曲目。

UN BANC, UN ARBRE, UNE RUE:该曲已成为香港小姐竞选主题音乐

参考资料来源

外界评价

有机结合

保罗·莫里哀(Paul Mauriat)十分注重将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紧密有机相结合,形成了他那将优美的旋律,生动活泼的节奏和明朗的气氛结合起来的独特风格。

从严格的意义来看,保罗·莫里哀灌录的诸多轻音乐唱片横跨古典与流行两界,没有古典音乐具有的深刻、内在,也没有流行音乐对时代心绪的抒发、表达。保罗·莫里哀的轻音乐和谐、优美,对位的是中产阶级的生活格调。

年轻一代的听众大约很难从保罗·莫里哀的音乐中体会那种与欧洲浪漫派艺术相通的情致,他们更愿选择摇滚与时尚歌星的唱片;而对另一批具有知识与文化背景的听众而言,他们要找的是纯粹的、没有电声乐器古典乐器发出的声音。

保罗·莫里哀在轻音乐里完成的跨界工作,试图把古典音乐普及化、通俗化,甚至表层化,音乐作品表现出抒情歌曲与古典结构的嫁接效果。电声乐器的运用,古典乐队的编制,显示出时尚与古典混杂的特色。

音乐使者

20世纪60年代后期,法国的音乐舞台在悄悄地进行一场革命,1965年莫里哀组织了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乐团。

保罗·莫里哀乐团以一曲《蓝色的爱情》征服了世界,在此后30年中,唱片《蓝色的爱情》共销售了3000万张。保罗·莫里哀乐团也成为法国人家喻户晓的最通俗最著名的轻音乐团,从此保罗在世界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情调音乐的使者”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法国音乐之神”。

尽管他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但他给人们的印象是温文高雅,风趣幽默与平易近人而成为世界级明星之一,在世界30多个国家进行了数百场的演出。

保罗·莫里哀于1998年告别舞台,但是他的乐队仍是派往各国的音乐使者。莫里哀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举办过音乐会,在日本和韩国举办的音乐会最多,在这两个国家共举办过1200场音乐会。莫里哀在日本有大批的追捧者,他的作品在那里被视为音乐的最高标准。

浪漫风情

尽管缺乏内涵,莫里哀的音乐还是有一种特殊的浪漫气质,被誉为“情调音乐使者”、“法国音乐之神”。

莫里哀的乐队组建伊始,轻音乐没有古典乐的凝重,也没有流行曲的张扬,他完美地将二者融合,创立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所写的音乐中具有那种独特、新鲜、浪漫的弦乐音响,明晰、活泼的节奏和铜管、打击乐器的音色,具有特有的保罗·莫里哀乐队轻音乐风格

乐队拥有包罗万象的曲目,著名的电影主题音乐、各国民谣、古典音乐、欧美流行音乐、拉丁美州爱情歌曲、亚州风情乐曲、圣诞歌曲乃至甲壳虫乐队的歌曲、夏威夷的吉他曲等等,如此众多的曲目,历经了岁月的流逝而愈加醇厚,并享有极高的声誉。

如果想从头领略保罗.莫里哀的浪漫风情,这张《蓝色的爱情》是个好选择。其中的旋律有一种潜滋暗长的怀旧情绪,浪漫的情调永不会过时,带有一种泼洒的浓艳的蓝。事实上,这首《蓝色的爱情》开始名不见经传,经过莫里哀的编写后,才得以风靡一时,又被填上歌词,众口传唱:“没有你,我的世界是蓝色(忧郁),我的生活是灰色,我的眼睛是红色(哭的),我嫉妒的心是惨绿,孤独的夜是漆黑。”

罢了,别的颜色我不要,给我一点纯净的蓝色吧——人生的烦恼多如牛毛,与其为金钱苦闷,为权位烦恼,倒不如为爱情忧郁,为音乐伤感,那总是一件美好的事。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