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消费

更新时间:2023-01-21 16:22

信用消费,主要是指消费者向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的一种消费方式。信用消费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信用消费方式的出现,使消费者在安排消费支出上更加灵活,能够预支未来收入,提前实现消费愿望。

主要形式

消费信贷是信用消费的主要形式。信用消费按贷款支付方式分为直接信用消费和间接信用消费,按还款方式分为一次性还款信用消费、分期还款信用消费、循环额度信用消费等,按期限分为短期信用消费和中长期信用消费。

市场关系

信用消费的市场关系包括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零售商、各种中介机构以及政府等,银行和零售商分别是信贷资金和商品(服务)的供给者,中介机构包括信用调查机构、担保机构和保险公司等,政府对信用消费进行规范和管理,并制定政策促进信用消费发展。

主要特点

信用消费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先消费,后付款,商品买卖和资金借贷相结合,二是以自然人为贷款对象,三是以个人信用为基础,四是以银行资金作支持。

发展信用消费对于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提升居民的消费水平,优化银行信贷结构都具有重要意义。

发展历史

信用消费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进化。早期的信用消费出现在封建社会,以高利贷为主要形式。现代信用消费于18、19世纪在英、美等工业化国家起步,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得到迅速发展,成为重要的消费方式之一。现代信用消费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信用消费,即以商业信用为基础的信用消费,主要有分期付款、赊销等形式;第二阶段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有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媒介的信用消费,即以银行信用为基础的信用消费;第三阶段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信用消费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分别介绍了美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地区)消费信贷的发展。

信用消费产生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是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消费倾向,进而决定消费信贷的市场潜力。

二是供给条件。经济发展己基本完成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从生产导向型向消费导向型的转变,总供给大于总需求成为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

三是需求条件。消费者处于消费结构升级阶段,存在提升消费水平的愿望,但受货币积累的约束,形成了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的时间差,产生了对消费信贷的需求。

四是观念条件。居民具有基本的信用观念和借贷知识,“先消费,后付款”成为消费文化的一部分。

五是市场条件。商品交换的市场运作机制逐渐成熟和规范,具有发展信用消费的良好市场环境。

六是金融条件。银行等金融机构消费信贷的发展提供了比较充足的资金来源和多样化的消费信贷品种。

七是法律条件。建立了关于消费信贷的法律制度,为信用消费的健康发展提供健全的法律环境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