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12 17:53
俾路支省(Balochistan)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面积34.719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43.6%,为全国最大省份。人口71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为人口最少的省份。整个省区划分29个区,首府奎塔,(又译奎达、基达)主要城市有胡布、瓜达尔、胡兹达、查曼、锡比、喀拉特等。
该省北靠阿富汗,西邻伊朗,南濒阿拉伯海,是东亚通往西亚的必经之路,也是中亚各国和阿富汗国家进行转口贸易的潜在的贸易通道,同时也是中东、中亚通往远东的潜在的能源通道,地理位置相当重要。
俾省的经济总量只占巴整个经济总量的3.5%,2004-05财年巴经济增长率为8.4%,而俾省的经济增长率仅为2%.1972-73财年至2004-05财年旁遮普经济增长达4倍,信德省3.6倍,而俾省仅为2.7倍。该省的人均收入2004财年为400美元,为巴人均收入的2/3。
农业、畜牧业、服务业为俾省的经济命脉,在经济结构中占主要成份,大的基础设施和市政建设主要来自政府开支。
该省没有什么支柱产业,财政入不敷出,基础设施状况不佳,人均收入较低,与西北边境省同为巴最贫困地区。自1998年开始连续8年的旱灾使其农业生产下降7%,令其经济雪上加霜。
俾省社会发展水平很低,教育、卫生、健康等10项指标有9项排在最后,其中教育初等教育入学率不超过40%。
贫困人口从1998-99财年至2004-05财年上升了约29%,达210万人,约占全省整个人口的29%。
劳动生产率不及旁遮普省的1/4,仅为信德省的1/3,劳动力素质圴低于其它省份。
在俾路支地区定居的最早证据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时代,遗址文物代表有狩猎营地和岩屑散射(包括一些岩画和剥落的石制工具)。最早的定居村位于Kachi平原。在随后的铜石并用时代,伴随俾路支先民互动扩增,这些村庄规模扩大。这涉及到产成品和原料,包括chank外壳,青金石,绿松石和陶瓷的运动。公元前2500年(青铜时代),俾路支地区成为哈拉帕文化轨道的一部分,提供关键资源的印度河盆地的东部发展成扩张定居点。
公元前1世纪到3世纪,该地区的Pāratarājas(文献“Pārata王”),一个朝代的印度-西徐亚人或印度-帕提亚国王统治。王朝的Pāratas被认为是相同的Pāradas的“摩诃婆罗多”,往世书和其他吠陀和伊朗的来源。[ 2 ]Parata国王基本上是通过他们的硬币,通常表现出胸围的尺子上的正面(长头发的内头带),和琐罗亚斯德教的火坛上的反向(通常是银硬币)或法卢文(铜钱)。这些硬币主要分布在洛拉莱在巴基斯坦西部。
希罗多德在公元前450年《历史》(Ἱστορίαι)一书中记载,作为一个部落统治Deiokes,波斯王,波斯西北部的历史,描述了Paraitakenoi的雅利安人生活习俗,介绍了亚历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如何在巴克特里亚和索格底亚那遇到了Pareitakai,和他们征服Craterus(假木贼,Alexandrou IV)。(第1个世纪CE)Periplus的Erythraean海介绍境内的跨越Ommanitic地区的Paradon,现代俾路支省的海岸上。[3]
公元8世纪,在阿拉伯征服波斯帝国后,穆斯林的技术官僚,官僚,军人,商人,科学家,建筑师,教师和神学家到其余的穆斯林世界,许多定居在俾路支和它的附庸地区,直到崛起的莫卧儿。
11世纪,许多俾路支部落进入该地区的西部,塞尔柱突厥人逃脱。西部俾路支省在19世纪被伊朗征服了,它的边界固定在1871年。在东部和阿曼的最后的财产,瓜达尔阿曼的影响力减弱,在1958年被巴基斯坦收购。
18世纪时,俾路支人曾建立起松散的俾路支斯坦国,但19世纪初随着英国殖民者的到来,该地区很快就沦为英国的保护国。与此同时,沙俄也开始南下与英国争夺势力范围。为将阿富汗变为阻止沙俄南下的缓冲带,1893年,英属印度当局划定了阿富汗与印度的边界,即“杜兰协议”。根据该协议,俾路支斯坦一部分被划给阿富汗,另外一部分则划给了英属印度。上世纪初期,俾路支的默里部落曾发起反英独立运动,其领导人巴赫希的抗英斗争是俾路支民族引以为荣的历史。俄国十月革命和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曾再度激发起俾路支人的民族独立意识,并发动多次反英斗争,但最终都被英国军队和俾路支的萨达尔镇压。二战后,在英国准备撤出南亚次大陆前夕,俾路支人曾再度提出独立要求。但随着1947年印巴分治,英国当局却将该地区划分给巴基斯坦,他们的愿望再度落空,引发俾路支人的不满。
1947年巴基斯坦刚刚建国,卡拉特邦(俾路支人最大的部落)末代首领穆罕默德·亚尔·汗宣布独立,随即引发俾路支问题上的第一次军事行动。此后,1958年、1962年和1973年再度发生军事冲突,尤以1973年规模最大,约5.5万部落军队和7万政府军卷入其中,造成双方共计8000多人死亡。1977年平定叛乱之后,上台执政的齐亚·哈克政府在俾路支问题上采取了多种缓和措施,如大赦6000余叛乱分子,包括现今“俾解”领袖马里,增加对俾路支地区投资和基础设施建设等,俾路支分离运动陷入低潮。
俾路支省位于中亚、西南亚、和南亚的分界地区,属于伊朗高原东面边缘。是巴基斯坦四个省份中面积最大的。(构成其领土的48%)。然而由于由于山区地形和水资源的匮乏。人口密度非常低,该省南部地区被称为玛克兰。中部地区的被称为kalat 。苏莱曼山雄踞该省的东北角部分,柏兰通道是进入阿富汗的坎大哈一个很自然的路线。大部分的省,奎达以南地区是沙漠地形,稀疏的小城镇大多位于河流和溪涧附近。
该省首府是奎达,位于该省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东北部。坐落于一个靠近阿富汗边界的河谷,一条道路在坎大哈西北。
在临海城市瓜达尔,巴基斯坦政府正在进行一项大型工程项目,在中国帮助下建立一个港口。以此作为巴基斯坦海军与另一基地,并减少巴基斯坦的对仅有的卡拉奇和qasim 这两个主要港口的依赖。
俾路支省位于巴基斯坦西南部,北接阿富汗,西邻伊朗,南濒阿拉伯海,是巴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一个省,居民主要是俾路支人、帕坦人(在阿富汗称普什图人)和信德人,还有少数布拉灰人和洛西人。
1947年印巴分治时,俾路支省卡拉特土邦曾拒绝加入巴基斯坦,自行宣布建立所谓“俾路支斯坦独立国”,被巴政府镇压下去。此后,一些俾路支人认为本民族在军队、政府和经济领域中毫无地位,受到“旁遮普人占统治地位的”联邦政府的歧视,因而要求实行高度自治。1973年到1976年,俾路支省一些部落发动武装暴动,阿里·布托总理先后派出10万军队平暴,双方展开激战。1977年齐亚·哈克上台后对俾路支人采取安抚政策,宣布实行大赦,增拨发展费用,使矛盾有所缓解,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上世纪80年代以来,俾路支人争取独立的运动时紧时松。
俾路支是巴基斯坦最大、经济最不发达、人口最少的省,但拥有丰富的天然气、煤和铜资源,满足巴基斯坦一半能源需求。
俾路支省人口只有1300万,不足巴基斯坦人口总数的8%。当地居民中,约44%是普什图族人,43%属于俾路支族,另有13%是旁遮普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约5/6的俾路支省土地是俾路支人居住,1/6是普什图人居住。然而,该省首府奎达市的居民大多数是普什图族人,100万人口里大约占了4/5。
农业在俾省经济发展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GDP约30%来自农业,约75%的人口直接或间接依靠农业为生,共有640万公顷可耕种土地,但实际利用率不到27%。
俾省属亚热带气候,几乎所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均可在该省种植。主要出产水果有蜜枣、香蕉、苹果、杏、樱桃、桃、葡萄等,年均总产量 90万吨,略高于信德省排在旁遮普之后列第二。其中蜜枣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41%.该省主要大宗蔬菜品种为番茄、黄瓜、洋葱、茄子、辣椒等,年均产量37余万吨。
由于俾省大部分地区少雨、干旱,农业收成很大程度上靠天气。该省可灌溉面积81.7万公顷,水渠及水井为农业灌溉的主要方式。为改善水利灌溉条件,俾省政府出资兴建了一些渠坝。
俾省有1100公里海岸线,渔业资源非常丰富,有30多种虾类、10余种蟹类、5种龙虾和70多种鱼类,鱼类有金枪鱼、沙丁鱼、鲨鱼、马鲛鱼、鲳鱼、鳗鱼、鲶鱼、加吉鱼和石斑鱼等。沿海大多地区以渔业为生,渔业直接或间接吸收了1百万人就业,其中大多为渔民。瓜达尔地区为主要捕鱼区,占俾省捕鱼量37%,占全国总量23%。
该省年均渔业总产量约12万吨,其中当地消费仅1万余吨,其余皆用于出口。
潜在投资领域:渔业加工、虾捕捞、金枪鱼捕捞、海产品加工和冷藏技术等。
畜牧业约占本省农业比重的36%,对GDP贡献率约10%,对外赚取外汇比率为全国总水平的9%左右。在农村,有超过2/3的村户日作与畜牧业生产有关,即使在城镇也有1/2家庭养殖羊。畜牧产品除满足本省需要外,也在不断增加向信德省和旁遮普输出。
影响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干旱造成的牲畜食料匮乏。1996-2006年十年间,该省的牲畜业增长了2.3%,而需求量却在不断增大。
俾省年产约21万吨牛羊肉,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年产100万吨牛奶,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3%.
潜在投资领域:牛奶生产和包装,牛羊养殖,奶制品,屠宰站,羊毛处理,制革,腊肠生产等。
由于长期封闭和缺乏投资,俾省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几乎没有什么大型制造业,主要为大理石、花岗岩及煤炭加工、面粉加工、渔产品加工及食用油、饮料、水泥、轧钢、医药、园艺、手工艺品生产和拆船业,除工艺品为该省一大亮点外,其它制造业在全国所占比重微不足道。
俾省地广人稀,但资源相对较为丰富,尤以盛产天然气为名。巴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俾省和西北边省,其中以俾省为多,占全国总矿产资源的50%左右。铜金矿、大理石、宝石、铬矿等矿产储量比较大,铅、锌、钛、锑等也有一定储量(其中铜矿资源约占全国总产量的80%以上),天然气、铬和大理石的开采最多,铜矿也逐渐开始进入开采阶段。
俾省矿产资源虽然在全国占比较大,但开采量严重不足,矿产生产在全国矿产生产中所占比重不到7%。
天然气在巴基斯坦能源消费中约占50%,俾省天然气资源在全国占比较大,已发现的气田约占全国总数的35%,但潜在的储量很大,尚待进一步勘探。已开采的天然气绝对数量在近10几年来占全国比重最高,1995年为全国总产的56%,达3550亿立方英尺。其中苏伊天然气田开采量最大,接近全国总产量的25%。该气田亦为世界十大天然气田之一。由于地质、安全、社会发展等一系列问题,该领域缺乏投资,造成对新气田的勘探不足,而现有气田的储量有限。至2005年,俾省燃气开采量为3360亿立方英尺,在全国的比重下降到25%。
俾省有色及非有色金属有一定储量。已探明铜矿主要在俾省查盖地区的雷克迪克(Reko Diq)和山达克(Saindak),其中雷克迪克铜矿储量较大,已列入世界7大铜矿之一。山达克铜矿已由中国冶金集团公司于2003年开始开采,年产粗铜约18000吨。雷克迪克铜矿则已被澳大利亚公司所拥有并一再推迟开采,主要原因是具有矿产开采权的公司在进行资产运作及作战略储备(2002年国际铜价不到2000美元一吨,如今最高已接近9000美元一吨)。
煤在全国总储量占比并不高,但开采最早,开采率也较高。俾省自1877年就开始有煤炭开采,其煤质较好,广泛用于水泥、制糖、化肥、制砖等产业中,对俾省经济发展有很大贡献。有Khost-Sharigh-Harani, Duki-Sorrange, Mach Abegum, Pir Ismail-Ziarat和Chamalong 5个较大煤田在开采。
潜在投资领域:洗煤及煤加工,大理石、花岗石、缟玛瑙开采加工,大理石、花岗石、缟玛瑙手工艺制品,铁矿石开采及冶炼,钢铁厂,铜、锌、铅开采及冶炼,铬矿开采、选矿、冶炼,大理石、花岗石、缟玛瑙及制品出口,重晶石开采,石灰石开采,水泥厂,宝石开采加等。
(1)道路:总长4,605公里(包括3002公里国道),19,853公里单行公路。道路密度每平方公里0.07公里。
主要国道及长度:
来亚里(Liari) -瓜达尔(Gawadar) -– 嘎巴德(Gabad),653公里。
奎塔(Quetta) - 锡比(Sibi) -达罗阿拉亚(Dera Allah Yar) ,295公里。
奇拉萨富拉(Qila Saifullah)–-罗拉莱(Loralai) – -拉克尼(Rakhni) ,256公里。
卡拉奇(Karachi)-瓜达尔(Gawadar) ,450公里
(2)铁路:俾省铁路建自英殖民时期,其首府奎塔铁路通至各省。第一条铁路由奎塔通过锡比(Sibi)至信德省的雅各布阿巴德(Jacobabad),再由雅各布阿巴德到拉合尔(Lahore)经拉尔瓦品第(Rawalpindi)终点到白沙瓦(Peshawar)。通过锡比(Sibi)至信德省的雅各布阿巴德(Jacobabad);第二条铁路奎塔通过锡比(Sibi)至信德省的雅各布阿巴德(Jacobabad),另两条分别为途径努什基(Nushki)通往伊朗东南部城市扎黑丹(Zahidan)和通往靠近阿富汗边境的查曼(Chaman)。正在计划修通通往伊朗和阿富汗的铁路,另达尔班丁至瓜达尔的铁路也已纳入兴建计划。
(3)机场:巴基斯坦全国共有大小机场42个,其中有5个国际机场,奎塔为其中之一,由巴国内航空公司“巴航”(PIA)、“蓝空”(Air Blue)和沙欣( Shaheen)提供客服。
(4)干港:始建于1987年,2000年扩建,主要为进出口商提供陆路报关和运输服务。由于长期以来俾省无海港,该干港自创建后为俾省商品流通和输出起到积极作用。
该干港位于奎塔劳基特街(Locket Road),面积21英亩,货存仓储可达2000吨,场外250吨,可承运110*70英尺、55*70英尺及70*70英尺货柜货物。
由中国政府援助建设,2006年完工,2007年正式启用,由新加坡港务集团经营。
联邦政府制定了以瓜达尔港为龙头,沟通中亚、阿富汗以及新疆地区陆路交通,开辟新的出、入海口,形成新的贸易和能源通道从而促使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在极具战略地位的瓜达尔建第三大港口。此举对促进俾省的政治和经济变革,推动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联邦政府重视对俾省的经济开发,进行了大量投入。随着瓜达尔港的开通,港口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港口业务的逐步扩大,港口的经济辐射作用会越来越大,会带动俾省的经济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从此方面看,俾省今后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会很多,有很多投资和工程承包机会。
出口加工区:共6个,分别为瓜达尔(Gawadar)、帕斯尼(Pasni)、胡布(Hub)、葛达尼(Gadani)、山达克(Saindak)、杜达(Duddar)。主要为以出口导向型的制造、加工、组装企业提供服务,加工区内提供多项便利和出口激励措施。
工业区:共7个,分别为奎塔(Quetta)、胡布(Hub)、乌塔尔(Uthal)、温德(Winder)、瓜达尔(Gawadar)、葛达尼(大理石城)(Marble City, Gadani)、达若.穆拉德.贾马利(Dera Murad Jamali)。政府还计划建立小型工业区:博斯坦(Bostan)、劳若莱(Loralai)、库自达(Khuzdar)、土尔巴特(Turbat)和帕斯尼(Pasni)。
工业区内经营成本及劳动力价格低廉,生产和加工矿物、水果、海鲜及化工品等有比较优势。
2018年7月26日,外交部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卡拉奇总领馆,发布了近期暂勿前往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的安全提醒,有效期至2019年1月16日。根据当前安全形势,现发布新一期安全提醒,有效期至2019年7月15日,具体如下:
巴基斯坦俾路支省安全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外交部和中国驻卡拉奇总领馆提醒中国公民,近期暂勿前往俾路支省,在信德、俾路支两省的中国公民和机构提高警惕,密切关注当地政府和中国驻巴使领馆发布的安全信息,加强防范和应急准备,外出时采取严密安保措施。如遇紧急情况,请及时报警并与中国驻巴使领馆联系。
鉴于上述地区的特殊情况,如中国公民在暂勿前往提醒发布后仍坚持前往,有可能导致当事人面临极高安全风险,并将严重影响其获得协助的实效,因协助产生的费用由个人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