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3-25 17:48
假声男高音(Countertenor),又称高男高音,是男声演唱音域最高的声部,根据个人条件不同,其音域与音色可接近女高音、女中音或女低音。假声男高音靠特别的声乐训练从中世纪以来的的歌唱型式中就一直存在着。
早在公元367年劳第契阿会议之后,天主教剥夺了人民在宗教集会上歌唱的权利,交由受过训练的唱诗班负责包办,再加上“妇女在教堂必须保持缄默”的禁条,故唱诗班的高音部便以男童演唱。不过当他们声音成熟没几年,又得面临变声期的自然淘汰,因此就有教堂以假声歌手(Falsettist)来代替,然而音质总是有点不太自然,而且也只能达到女中音的音域。但来自西班牙的假声歌手却有秘诀,能够唱到女高音的音域,而后音乐学者发现他们其实就是阉伶(Castrato)。
阉人歌手以他们高超的声乐技巧占据了十六、十七世纪的歌剧舞台,但随着时代的递移,这种不人道方式注定成为历史的灰烬。
意大利盛行阉人歌手,英国则是高男高音嗓音之乡,阉人歌手从歌剧舞台销声匿迹时,英国的假声歌手虽也处于没落时期,但从未消失,一直延续至今。二战后,欧洲盛行一种古乐表演流派,演唱早期的声乐作品,歌唱方法和声音效果力求恢复古乐的原貌,尽可能真实地再现古乐纯正之美。于是高男高音也得以借复古之势重返乐坛,其主要归功于阿尔弗雷德·戴勒(Alfred Deller,1912-1979)的率先倡导及其歌唱艺术。有趣的是,早期的假声歌手采用的是中低声区用真声,高声区用假声的方法,而在阿尔佛雷德·戴勒的影响下,高男高音的演唱方法则变成了上下声区都用假声。
也许你在唱片上看到假声男高音不同的名词,Alto或Countertenor,其实这两种写法都是指假声男高音。
但Alto或Male alto其实是假声男高音的一种类型,其特点是音色与音域接近女中音或女低音,能演唱较低音域的作品。
除此之外,还有一种类型为Male Soprano或Sopranist,可直译为男性女高音,其特点自然是音色与音域接近女高音,可演唱女高音的作品。
假声男高音与所谓的早期音乐(Early music)是分不开的,不过在1600年之前到巴洛克时期,以至十九世纪初都有得研究,格鲁克的歌剧《奥菲欧与尤丽迪斯》中的奥菲欧亦为Alto的角色。一些较早期的牧歌中也不乏此类作品 如英国作曲家道兰、普赛尔等鲁特琴曲,为声乐曲目极重要的一部份。
活跃在歌坛的著名假声男高音有David Daniels,Andreas Scholl,Max Emanuel Cencic,Philippe Jaroussky等。
人们日常说话的声音为真声,与之不同的发声状态所发出的声音(如男作女声)为假声。没有经过训练的嗓音,由自然声区往高处说或唱,到一定的高度就感到困难,若再高,声音就突然改变,失去原有的音色,而变成又虚又弱又无色彩的声音,即所谓“假声”。中国戏曲界称真声与假声为真嗓与假嗓,大嗓与小嗓,大本腔与二本腔等。我国传统说法是男女都有真声与假声;西洋则没有真声之说,仅称之为胸声。男女都有胸声。但假声只限男声。女声只有头声和比头声更高的“哨声”。
人的声带有两种发声机能,即发胸声的重机能与发假声或头声的轻机能。发真声以甲杓肌的作用为主,声带全振,边缘圆纯,声音饱满响亮,声门随音频开合,用气较省,一般在中低声区使用。发假声则以环甲肌的作用为主,声带局部(边缘)振动、边缘薄,声门闭合不严,有一梭形缝隙,费气较多,一般在高声区使用。
天然假声并无表现力,有表现力的是受过训练的、有呼吸支持与有共鸣的艺术假声。中国戏曲中的青衣,古代欧洲一些教堂里(如英国与俄罗斯的教堂)的男性女高音或男性女低音等都是用假声演唱;中国京剧、昆曲中的小生、中国民间的青海民歌花儿和瑞士、奥地利山区的约德尔(一种山歌)的演唱,则是真假声交替使用;中国戏曲中的老生、老旦,中国和世界很多地区的民歌,大都是用真声演唱。
假声是歌唱技巧之一。从声带发声来说,假声主要是声带边缘振动,声带不完全闭合,张力不强,气力不大,带有头腔共鸣泛音,音质有别于真声(Speaking Vioce),声音透明、纤柔、轻盈。这种特殊的发声方法为男声所特有。天然的假声又空又虚又无色彩,受过训练、有表现力的假声是歌唱的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