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12-01 13:08
偏霸,汉语词汇,拼音:piān bà,释义:指割据一方,雄心勃勃不好惹。
指割据一方,但雄心勃勃不好惹的政权。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
1、指偏据一方而称王。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 严公 物故, 蜀 朝册命赠给事中, 窦雍 坚不承命,虽偏霸之世,亦不苟且,士人多之。”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九:“汝有异相,当为百日偏霸之主,何自在此。”
宋 陆友仁 《研北杂志》卷四:“自 唐 更 五代 ,天下大乱, 江南 虽偏霸,然文献独存,得 唐 遗风。”
蒋湘南 《与田叔子论古文第三书》:“自古偏霸之世之文章,断不能盛於一统之世之文章。”
2、偏据一隅之土地而霸也。
《南越志》:秦二世,五星会于南斗牛,南海尉任嚣,知其偏霸之气,遂有志焉。
偏霸,是田余庆先生的说法,我以为精准。这也是蜀汉和历史上其他那些地方割据政权的区别,即“小国而有雄心”,“北定中原,还于旧都” 的想法一直没变(至少口头上没变)。所以是“偏霸”,不是“偏安”。”
最早用该词汇的是宋朝的类书《太平御览》,而易中天误认为此词为历史学家田余庆教授所创。并言田教授用“偏霸”这个词精准的描述了三国时期的蜀汉。易中天说:“众所周知,蜀汉虽以正统自居,实际情况却不过据守一州,偏霸一隅。请注意,不是“偏安一隅”,是“偏霸一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