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国涌

更新时间:2023-11-17 09:26

傅国涌,历史学者,自由撰稿人,当代中国著名知识分子。196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现居杭州。主要关注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言论史和知识分子问题等。人民网、共识网、天益思想库均有专栏。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金庸传》《百年寻梦》《叶公超传》《追寻失去的传统》《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发现廿八都》《开门见山》等。

人物生平

曾做过乡村中学教师,1999年开始写作,2008年冬受洗成为基督徒。

在《书屋》《随笔》《东方》《老照片》《炎黄春秋》《南方周末》《文汇读书周报》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近200万字。作品曾多次被《报刊文摘》《读书文摘》《杂文选刊》《中华读书报》《中外文摘》《书摘》等报刊转载,并入选《大学人文读本》等多种选本及山东版高中语文教材。

个人生活

舅舅:李邦河,数学家,院士

出版图书

学术方向

中国近代史,特别是百年中国言论史、知识分子命运史、近代中国社会转型和近代企业家的本土传统,善于以客观全面的视角解读历史。

人物论著

发表文章

《一代报人林白水之死》,光明网,2004年09月20日

《傅国涌:<读书>还能走多远》,新华网,2007年07月20日,凤凰网转载

《傅国涌:真正的“五四”究竟是什么》,《北京日报》,2008年4月7日

《【往事】读林昭十四万言书》,《南方周末》,2008年04月30日

《傅国涌:1912年荣德生的三个提案》,《中国经营报》,2008年7月7日

《傅国涌:司徒雷登:属于中国属于世界》,南方网,2008年11月24日

《傅国涌:国民党失意元老写就<革命逸史>》,凤凰网,2009年02月27日

《傅国涌:回到真实的“五四”》,中国新闻网,2009年04月27日

《傅国涌:五四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金羊网,2009年05月04日

《傅国涌:辛亥革命中的演员》,财新网,2011年4月12日

《傅国涌:重建辛亥叙事》,经济观察报,2011年7月22日

《傅国涌:我去很多地方,都是去看坟墓》,《潇湘晨报》,2012年11月27日,凤凰网转载

《傅国涌:“堵国” 往何处去?》,财新网,2013年1月10日

《傅国涌:没写完的民主思想》,《中国青年报》,2013年02月04日,凤凰网转载

出版著作

【1】《脊梁:中国三代自由知识分子评传》(香港:开放杂志社,傅国涌、樊百华等著,2001年)

【2】《金庸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3年)

【3】《百年寻梦:傅国涌历史随笔》(福建人民出版社,2004年)

本书收入了《中国记者笔下的巴黎和会》《鲁迅逝世之后》《傅斯年的泪为何而洒?》《蔡锷与袁世凯》《从胡适与胡政之的通信说起》等历史随笔。

【4】《追寻失去的传统》(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年)

【5】《叶公超传》(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6】《1949年: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本书选取新中国成立时不同年龄、不同倾向并作出不同选择而各有重要影响力的14位著名知识分子,包括梁漱溟胡适宋云彬夏承焘浦江清陈光甫竺可桢沈从文胡风张元济柳亚子夏衍等,通过他们这一年的日记、书信、回忆等,真实记录地记录了五十五年前那个大变动时代的脉搏。

【7】《主角与配角:近代中国大转型的台前幕后》(长江文艺出版社,2005年)

本书从角色意识这一新视角观察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社会第一次大转型过程中最具典型性和影响力的代表人物,通过其台前幕后的诛多细节,展现出一幅幅历史的真实图景和演变轨迹。

【8】《发现廿八都》(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年)

【9】《笔底波澜:百年中国言论史的一种读法》(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本书是一本编年体百年中国言论史,主要介绍了王韬、梁启超、鲁迅、胡适邹韬奋等人言论。

【10】《过去的中学:人生最关键阶段的教育和学习》(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

本书展现了20世纪上半叶,按新兴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需要而创建并取得巨大成功的一批著名中学的历史风貌。

【11】《历史深处的误会:近代史的大人物小细节》(东方出版社,2006年)

【12】《偶像的黄昏》(长江文艺出版社,2006年)

【13】《鲁迅的声音:鲁迅讲演全集(1912~1936)》(珠海出版社,2007年)

【14】《民国年间那人这事:看历史中的历史 听故事中的故事》(珠海出版社,2007年)

【15】《文人的底气:百年中国言论史剪影》(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年)

【16】《大商人: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中信出版社,2008年)

书列举了张謇荣氏兄弟范旭东穆藕初刘鸿生和卢作孚这些影响中国的近代实业家们,介绍其生平并阐述了其历史影响。

【17】《从龚自珍到司徒雷登》(江苏文艺出版社,2010年)

本书描述的是当代社会规则的来龙去脉。作者通过精心梳理大量的一手史料,重新审视了近代史上那些锈迹斑斑的故事,包括龚自珍胡适、徐志摩、竺可桢司徒雷登等20多个推动历史进程的大师。

【18】《遮蔽与记忆:名家文史精品2009》(与向继东合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0年)

本书收录杨天石苏双碧徐庆全、傅国涌、张耀杰等众多名家2009年度文史精品,通过这些“片面”的组合,亦可一窥“全面”的近代史。

【19】《抉择:一九四九,中国知识分子的私人记录》(台北县新店市:八旗文化出版:远足文化发行,2010年)

【20】《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上下册)》(东方出版社,2011年)

本书采用的是亲历者的日记、书信、口述、回忆录等史料,它们来自不同社会阶层,具有不同政治倾向,既有那桐、荣庆、绍英、徐世昌许宝蘅汪荣宝郑孝胥恽毓鼎叶昌炽等官员的日记,也有叶圣陶吴宓徐志摩、陆澹安等学生的日记,还有宗方小太郎、内田顾一、计约翰等外国人的日记,另有大量英、日、法等国外交人员的书信,通过这些私人记录,重现了有关辛亥革命的许多史实,对辛亥革命作出了全新的解读。

【21】《大商人:追寻企业家的本土传统》(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年)

【22】《主角与配角:辛亥革命的台前幕后》(五洲传播出版社,2011年)

本书以独特的“角色意识”审视辛亥前后的典型人物,通过其台前幕后的诸多细节,展现出近代中国的变化轨迹,刻画出生动的角色群像。作者摒弃了“成王败寇”式的传统英雄史观,深入挖掘这场世纪之变的历史渊源,精心剖析辛亥豪杰的境遇与人格。

【23】主编“遗忘的文存系列”,2011年由华龄出版社出版。

(1)《蒋廷黻文存》(蒋廷黻著,傅国涌主编),本书收录了蒋廷黻先生生前已经发表的文稿,包括评论、人物回顾、历史事件等多方面内容。

(2)《毛子水文存》(毛子水著;傅国涌主编;钱阳薇编)

(3)《陈纪滢文存:新闻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票友记者》(陈纪滢著;傅国涌主编;许骥编)

(4)《程沧波文存:是报人还是政客历史自有评判》

【24】《得寸进寸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

【25】《过去的小学》(同心出版社,2012年)

【26】《过去的中学》(同心出版社,2012年)

【27】《追寻律师的传统》(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年)

本书分上中下三编,上编追源溯始,以上海本土律师及律师组织为观察对象,讲述民初律师行业的发端;中编展示民国律师的风采,既有刘崇佑阮性存张耀曾等人办理社会重大案件的经过,也有曹汝霖包天笑吴凯声等律师执业者的亲笔记录和口述;下编则通过第一手资料呈现典型司法案例,如陈独秀案、“七君子”案。

【28】《常识的立场:<书屋>文选(1996~2001)》(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本书收录了《秦桧的史学》《漫话张奚若》《致余开伟先生》《从经济学角度看中国问题》《储安平生死之谜又一说》等文章。

【29】《回到启蒙:<方法>文选(1997~1999)》(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30】《直面转型时代:<东方>文选(1993-1996)》(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年)

本书收录了《中国宗教改革论纲》《中心与边缘的位移:中国知识精英内部结构的变迁》《全球化时代中国人的使命》《谁应当对辛亥革命负责:与李泽厚先生商榷》《财富与贫困:现阶段贫富分层评析》《人文超越与现实生存:与一位青年学生的通信》《民粹主义与五四激进思潮》《沉默的大多数》《农民何以成为农民工》等文章。

【31】《金庸传(修订版)》(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

金庸俨然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有人说他是“文坛侠圣”,有人称他为香港“良知的灯塔”,也有人认为他一钱不值。其实,媒体和大众眼中的金庸都是神坛之上的金庸。这是第一部以平视的眼光写下的《金庸传》,作者以客观、理性的尺度,依据大量翔实可信的史料,写出了一个真实的人,一个出类拔萃的武侠小说家,一个报业巨子,一个备受争议的社会活动家。本书首次利用第一手档案,挖掘出不少鲜为人知的珍贵资料,矫正了有关金庸生平的许多讹误。2003年本书初版问世即曾引起广泛关注。十年后推出的修订本,使用大量原始材料,增补了许多鲜活的细节,不仅可以理解金庸作为报人、作家和商人的一生,并透过这个人物的命运更深地认识二十世纪的跌宕风云和世事变迁。

【32】《给教育燃灯》(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书为“回望民国教育系列”之一,旨在介绍民国教育家们的教育观念、教育实验及对教育症结的探索,这还是国内第一次系统的研读、回望民国教育。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多元而充满人文关怀的教育观,细致再现了民国教育思想的美丽景观,它不仅让我们了解到民国教育的整体风貌,澄清我们可能存在的错误认知,而且有助于我们思考许多当下教育的症结。

【33】《如何培养好公民》(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书为回望民国教育系列之一。公民教育一般是指在现代社会里,培育人们有效地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培育正常公民的各种教育手段的综合体,在本书中,则包括国民教育、民族教育、平民教育、全人教育等概念。本书围绕公民教育的理论、问题、实践及国外的公民教育等几个方面,梳理出了公民教育在中国的特定含义和目标所在。公民教育的意义在于养成明达的公民,从了解自己和社会的关系,启发改良社会的常识,从而养成适于现代生活的习惯。这对于更新整个社会的教育观念,改进民众的思想意识,都有相当的历史性的价值。

【34】《让性回归常识》(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

本书为回望民国教育系列之一,从性教育概论、基本原理、各国实施情况、中国现状、儿童及青年期的特征、新学制课程安排等方面,立体而富有建设性地讨论性教育。良好的性教育强调的是作为一个人的整体性,包括对生命和隐私的尊重,对他人的宽容,以及对自身符合人性的尊严、忠诚和责任心的奠基。因此性教育课程应当是长期而有系统的,正如陈兆蘅先生说的,“性欲卫生教育为至大之事,则亦当就各方面之论点为长期之讨论,使之深彻了解,方为有效。”

【35】《开门见山》(山东画报出版社,2020年11月)

开门见山》是我童年、少年的记忆,我二十岁以前的山中岁月。有人说,山中岁月无古今。在我心中,山中岁月亦古亦今,可古可今。我曾说,雁荡有两个,一个是文言雁荡,一个是白话雁荡。少年赵馨悦写了一篇习作《荡石》,她说“文言是黑的,白话是白的”,“荡来,是文言,荡去,是白话。”我生在一个白话的时代,却也吸收过文言的甘露。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