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11-10 19:56
元宝坑一号东汉墓(下文简称“元I墓”)是曹氏家族墓群中元宝坑汉墓群的一部分。1976 年在亳县城南郊元宝坑一号东汉墓出土。
元宝坑一号墓是曹氏宗族墓群中发掘较早、出土文物及字砖最多的一座墓,位于亳州城南元宝坑村内。墓主没记载,很可能是会稽曹君(具体是谁不知)。
墓室受破坏较严重,墓内文物凌乱,多混杂在填土中。出土的文物主要包括象牙、玻璃、玉石器、铜器、铁器、瓷器片、货币以及字砖等。其中字砖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对了解曹氏宗族的家世和东汉末年的社会状况均有重要意义。
参见:毫州曹操宗族墓字砖图录文释、会稽曹君(疑曹鼎)
元宝坑一号墓共出土字砖145块,包括阴文刻字砖 139 块,朱书字砖 6 块。这些字砖在墓内放置无固定位置,大都集中在前室、中室、后室的墙与券上面。
字砖上铭文记录的信息多样,其中记年号1件;记数量 37 件;记曹氏家族与其他官吏姓名及记哀悼之辞者 29件;记名、月日,记砖块堆积方向等15件;随笔语句 50件;无法识读者9件;绘花纹者4件。
参考资料:
除了写有曹氏宗族成员姓名的字砖外,还有一些字砖的铭文上所记为年号或日期,如元I 9号:建宁三□四月四□;元79 号:七月二日张永□作壁等关于字砖铭文上的日期,有两种说法,一种为建墓的日期,另一种为制砖的日期。
30 号字砖,为楔形墓砖,长38.5 厘米,上宽19厘米,下宽15.5厘米,厚7 厘米,小头朝上。绳纹面刻4 直行隶书体五言诗形式一段辞:“岁不得。人为壁作乐,作壁正独苦, 来行壁,反是怒皇天’。壁长契。”“岁不得”是说收成不好。“壁长”可能是领工,“契”乃刻写之意。是说在这样歉收年景,墓主为造地下天堂,不管人民死活,即是严冬酷暑也要为其作壁,是要触怒天皇的,不会有好的结果。
从这段刻词中,不仅透露出了作壁人的仇和恨,而且表现了他们强烈的反抗意识。此字砖的发现,对研究汉代社会阶级关系有着重要意义。
32号字砖为楔形墓砖,长37.5 厘米,上宽19.2 厘米,下宽15厘米,厚7厘米。绳纹面有刻辞:“王复汝使作此大壁人不知也搏汝属仓天乃死(或葬)当亩?□”直行,字在隶篆之间。砖文内容很明显,指人含冤不白,要和欺压他们的人作斗争。刻辞“仓天乃死”是东汉末黄巾农民大起义的口号。
灵帝时,正值“太平道”(又称“黄老道”)盛行,其首领张角的8 个弟子分别在豫、青、徐、幽、冀、荆、兖、扬8 州传道活动,长达10 余年,教徒数十万。亳在汉时称谯,是豫州刺史治所。说明当时谯地道徒之众,在作壁人中亦有之。此砖是太平道农民起义的一件珍贵文物。
39 号字砖为墓砖,长30.9 厘米,宽15 厘米,厚6 厘米。绳纹面竖书两行“为将奈何,吾真愁怀”8个字刻词。书体为大草,有狂草之势。字体简练,结构新颖,挥洒自如,笔力苍劲,气势跌宕,实为东汉稀有之大草真迹,书法艺术之瑰宝。该砖的发现,对研究汉代书法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同时也反映了作砖人的辛酸愤恨。
74号字砖为楔形墓砖,残存长19 厘米,上宽16 厘米,下宽12厘米,厚7.5 厘米。刻辞仅存:“……有倭人以时盟不(否)”7 字。竖书一行,隶书体。“倭”是古代日本国名,或称“倭奴国”。《后汉书·东夷列传》云:“倭在韩(朝鲜)东南大海中,依山岛为居,凡百余国。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国皆称王,世世传统。其大倭王居邪(耶)马台国”。东汉灵帝时,正值倭国大乱,这块字砖即反映了结盟之事结束的事实。倭人与曹氏家族有密切关系。
该墓主人很可能为会稽郡曹君,会稽郡是倭人通往中国的港口,谒者曹胤被疑为会稽郡守。曹操父曹嵩,灵帝时官大鸿胪,掌四夷诸王,所以谯城倭人有可能是通过他们内迁的。该字砖亦可能为倭人手迹。此字砖的发现,对研究古代中日关系有重要的价值。
2009年,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李辉率队来亳,唯元宝坑会稽曹君墓内好像出土一颗头骨,记不清了。经反复回忆,记得这头骨属男性,年龄五十岁左右。李灿曾经叫两位助手,侯香亭和谢书璧把头骨带回博物馆保存。侯香亭同志已去世多年,谢书璧回忆好像放库房有牙慧,记不得那墓出土的了。亳州市博物馆文物库房保管部主任马艳茹查遍库房,保存无头骨。
据当时参与发掘元宝坑一号墓的考古人员回忆说曾在元宝坑一号墓中发现过牙齿,并放一信封中,但由于当时知识所限,没有把牙齿当做文物入库,故牙齿可能在杂物堆中。得知这一消息,我们立即前往亳州博物馆,经库房人员多日的努力,马艳茹找到了一枚不显眼的陈旧小信封,内有一颗牙齿,封面有注标。并经当时组织发掘的前馆长李灿先生确认属元宝坑一号墓。
1、建墓时间:应该建于170 年甚至183年之后。
2、死亡时间:元宝坑一号墓的墓主死于公元170 年甚至183年之后。
推断墓主身份的依据主要有墓碑、印章、墓葬规格、随葬品、字砖铭文等。依《水经注》记载,当时的曹氏宗族墓都有墓碑,可是经过近两千年风雨的侵蚀,加之政治的破坏,现在墓碑均已消失。并且墓葬都曾多次被盗。表征墓主身份的凭证多已消失。所幸元I墓仍存有字砖,给我们提供了推断墓主身份的线索。
亳州博物馆在发掘报告中提出这座墓的主人很可能是会稽曹君(具体是谁不知),而非曹褒父子;田昌五和殷涤非两位先生对会稽曹君进行了推断,前者认为是曹胤,后者则认为非曹褒莫属。而来自日本的关尾史郎先生曾撰文提到前面两位先生的推断只是尽可能以《水经注》记载对号入座,依据不充分,他并不赞同两位的推断。
复旦大学历史学和人类学课题组带回一颗保存较好的牙齿回到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开展古DNA测试。对那颗牙齿进行分析后,发现这是一颗臼齿,第二臼齿的可能性最大。齿冠基本磨蚀,齿质暴露,并有部分齿腔暴露。根据吴汝康等编写的《人体测量手册》中的分类等级法,磨损度为Ⅴ级,确定该牙齿的主人年龄应该在50岁以上,甚至可能在55岁以上。
可见人们对元I墓的归属是存在争议的。
参见:曹操家族DNA
根据现代基因和古DNA的双重验证,课题组得出最终结论——100%确定曹操家族DNA。通过比对,安徽亳州的曹操祖辈墓葬元宝坑1号墓的遗骨与现代曹操后人紧密关联;夏侯氏、曹参后人都不是该类型。故此,课题组认为曹操之父来自家族内部过继,该家族并非曹参本族。
记者了解到,目前找到的曹操后人有9支,分别来自安徽绩溪、安徽舒城、安徽亳州、江苏海门、广东徐闻、江苏盐城、山东乳山、辽宁东港、辽宁铁岭,“这一课题研究第一次从基因层面验证了许多同姓人群在千百年前确实是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