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行组织者策略

更新时间:2023-11-17 22:57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是奥苏伯尔针对有意义学习内部条件中的认知维度的。具体指学习新知识材料时呈现一种起组织作用的、概括抽象化程度较高的材料,把新的内容与学生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组织要想学习的材料。

类型

奥苏贝尔区分四种不同类型的学习:机械学习与有意义学习、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是他所主张的主要学习形式。他特别强调个体的认知结构对学习的重要影响,而先行组织者是改进认知结构和促进新知识保持的主要手段。

先行组织者: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安排在学习任务之前呈示给学习者的引导性材料,它比学习任务具有更高一层的抽象性和包摄性。提供先行组织者的目的就在于用先前学过的材料去解释、整合和联系当前学习任务中的材料(并帮助学习者区分新材料和以前学过的材料)

由于原有观念和新观念(即当前学习内容)之间,如前所述,可以有“类属关系”(又分“派生类属”和“相关类属”)、“总括关系”和“并列组合关系”等三种不同关系,所以先行组织者也可以分成三类:

(1)上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高于当前所学的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上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类属于组织者,二者存在类属关系。

(2)下位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均低于当前所学新内容,即组织者为下位观念,新学习内容为上位观念。组织者类属于新学习内容,二者存在总括关系。

(3)并列组织者——组织者在包容性和抽象概括程度上既不高于、也不低于新学习内容,但二者之间具有某种或某些相关的甚至是共同的属性,这时在组织者与新学习内容之间存在的不是类属或总括关系而是并列组合关系。

先行组织者有三种类型,即定义、概括和类推。当学生学习新的或不熟悉的内容时,可以用定义作为先行组织者。当信息比较多,学生难以把握时,可以使用概括作为先行组织者。当新知识与学生认知结构中某类知识具有结构、功能、性质上的相似时可以使用类推,即比较性组织者

步骤和方法

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步骤

在奥苏泊尔先行组织者的理论指导下,乔伊斯(B.Joice)等人在教学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的基本实施步骤和方法:

(1)呈现先行组织者

教学活动:

阐明本课的目的。

呈现作为先行组织者的概念:确认正在阐明的属性;给出例子;提供上下文。

使学习者意识到相关知识和经验。

(2)呈现学习任务和材料

教学活动:

使知识的结构显而易见;

使学习材料的逻辑顺序外显化;

保持注意;

呈示材料;

演讲、讨论、放电影、做实验和阅读有关的材料。

(3)扩充与完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使用整合协调的原则;

促进积极的接受学习;

提示新、旧概念(或新、旧知识)之间的关联

教学条件

运用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需要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它们是:

1. 教师起呈现者、教授者和解释者的作用

2.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教材,教师直接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概念和原理

3.教师需要深刻理解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先行组织者策略

4.学生的主要任务是掌握观念和信息

5.个人的原有认知结构是决定新学习材料是否有意义、是否能够很好地获得并保持的最重要因素

6. 学习材料必须加以组织以便于同化

7. 需要预先准备的先行组织者

评价

在实践过程中,先行组织者策略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促进学生知识的学习与保持,并且该教学策略能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更利于差生的学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