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义学习

更新时间:2024-09-25 10:18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有意义学习的发生需要具备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释义

奥苏贝尔的解释

奥苏贝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知识的关系,将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指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概念建立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的过程。

非人为的定义

非人为的,是指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的联系不是任意的,而是建立在合乎逻辑的基础上。

实质性定义

实质性联系,是指非字面上的联系,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用的表达词语可能不同,但二者是等值的。如“等边三角形”与“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先决条件

(1)表征学习:符号代表的意义,建立等值关系。(词汇学习)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特征。(三角形)

(3)命题学习:a 非概念性命题:事物之间的关系。(北京是中国的首都);b 概念性命题:几个概念构成的 复合意义。(数学定理的学习)

必备条件

1.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具备与新知识相联系的知识准备;

3.学生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①、客观条件: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

②、主观条件:A、学习者必须有适当的能够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B、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的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C、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的使这种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

意义学习的目的就是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同化机制

同化产生的条件

教是为了学,教法必须以学法为依据,教法改革应回归到学习理论中去寻找心理学依据。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认为,有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是同化,其产生的条件,在客观上,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在主观上,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应具有可以用来同化新知识的适当观念(包括有关的概念、命题、表象和已经有意义的符号),同时,学习者还必须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表现为积极主动地把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这样,新旧知识才能建立起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据此,奥苏贝尔把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概括为:语言文字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人为性和实质性的联系(即同化)。

同化实现的过程

新旧知识的同化又是怎样实现的呢?一般说来,人们学习效果的好坏,主要取决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有没有与当前新学习内容相似的原有观念,以及相似的角度和程度如何,同化过程就是借助于新旧知识相同点的“混合”,而联接或固定住了相异点。这样,通过同化,新知识被纳入到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去,丰富了原有认知结构,而原有的认知结构经过吸收新知识,自身也得到了改造和重新组织。正因为如此,奥苏贝尔也把有意义学习看成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同化的观点深化了我们对学生学习主体性的认识。

同化所涉及的方面

一方面,教学中的认识活动无论如何特殊,总是需要在学生头脑里进行建构和组织的,这一点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自主性是学生学习的主体性的本质体现,教师的教学活动应建立在学生对学习的自觉的、主动的、自我追求的基础上。

另一方面,认识作为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是以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为基础并受其制约的,超越认知结构的“学习能力范畴”,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丧失了交接点和基础,此时不管学生有多大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也是启而不发,不可能产生有意义学习。奥苏贝尔说得好:“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要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状况进行教学。

同化在教学中的应用

教学中,必须以基础性为前提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作用,以主动性为指导发挥学生基础性的作用,这样,学生才能既学得主动,又学得扎实。实践证明,建立在同化机制上的有意义学习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知识,这种知识是有心理意义的,它融进了学生的知识结构,是自己的知识,学生可以自由提取,灵活运用,这种知识有机地镶嵌进学生业已形成的认知序列之中,使学生的认知结构像滚雪球似地不断组织和重新组织。

有意义学习才是科学的、生动活泼的、积极思维的、高质高效的学习,教学最终必须落实到学生的有意义学习上,检验教学是不是科学,其实际标准就在于看它是否使学生产生了有意义的学习,这一点,我们在教学方法改革中必须予以重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