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3 19:52
顾 问:祝光耀 李文华
主 任:赵树丛
副主任:张建龙 印 红 孙扎根 陈述贤 张永利
陈凤学 杜永胜
委 员:(按拼音排序)
程 红 封加平 郇庆治 金 旻 黎祖交
廖福霖 刘东生 柳学军 谭光明 王国聘
吴 斌 严 耕 余谋昌 张鸿文 赵建军
周宏春
组 长:陈述贤
副组长:谭光明 程 红(常务) 柳学军 黎祖交
成 员:丁立新 郝育军 樊喜斌 李玉峰
主 编:黎祖交
撰稿:(按拼音排序)
郇庆治 黎祖交 廖福霖 王国聘 吴 斌
余谋昌 张秀芹 赵建军 周宏春
统稿:黎祖交 余谋昌 廖福霖
审稿:程 红 柳学军
综合组:周霄羽 杨玉芳 徐小英 刘先银 杨 轩 沈登峰
编辑组:徐小英 刘先银 沈登峰 何 鹏 赵 芳
刘香瑞 曹 慧 王若凡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日前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在全国公开发行。全书分上、下两册,共46.3万字,插图约260幅,全彩印刷。主要读者对象: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教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者。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选题策划:刘先银,主编:黎祖交。由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等权威机构专家教授共同撰稿,由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姜春云作序。全书着眼于党政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立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以全面解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精神为主线,以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体系为目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系统阐述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时代背景、目标指向、理念创新、实现路径和制度保障,科学诠释了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深刻内涵,具有较强的理论性、指导性、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本难得的辅助读物和参考教材。
《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目录
序(姜春云)
第一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嘹亮号角
——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
一、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
(一)“生态”与“文明”释义
(二)“生态文明”的多义性
(三)生态文明的定义
(四)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
二、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深化与发展
(一)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新提升
(二)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的新认识
(三)生态文明理念的新概括
(四)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新指向
(五)生态文明建设在总体布局的新定位
(六)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本质一致性的新提法
(七)生态文明建设理论创新的新概念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方针、原则、任务与实现路径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方针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任务
(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
第二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潮流
——当代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必然性
一、历史的回望: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
(一)原始文明
(二)农业文明
(三)工业文明
二、全球性生态危机:工业文明的毒瘤
(一)生态危机的表现
(二)生态危机的特点
(三)生态危机的深层根源
三、摆脱危机的出路:当今世界的文明转型
(一)全球生态运动的兴起
(二)科学家的探索
(三)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努力
四、生态文明的道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一)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
(二)各部门各地方的努力
(三)学术理论界的贡献
(四)社会公众的参与
第三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一、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缘起
(一)近代中国人对于理想中国的憧憬
(二)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国内背景
(三)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国际视野
二、美丽中国的涵义
(一)美丽的释义:美丽的表层与深层含义
(二)美丽中国的界定:狭义与广义的美丽中国
(三)美丽中国的涵义
三、确定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意义
(一)有利于满足全国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
(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三)有利于增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四)有利于提升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
第四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理念创新
——生态文明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
一、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意义
(一)理念的内涵
(二)理念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意义
二、确立生态文明新理念的基本要求
(一)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误区
(三)树立生态文明的核心理念
三、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基本内容
(一)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
(二)树立生态文明的开发理念
(三)树立生态文明的制度理念
(四)树立生态文明的财富理念
(五)树立生态文明的道德理念
(六)树立生态文明的政绩理念
第五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自然路径
——加强资源、生态和环境保护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
一、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及其相互关系
(一)人类生活的两个世界
(二)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关系
(三)加强自然保护是迈向生态文明的必然选择
二、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一)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
(三)重点加强对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
(四)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三、加大自然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一)加强林业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
(二)加强水利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
(三)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三、强化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
(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面临的环境污染形势相当严峻
(二)必须重点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第六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经济路径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
(二)全面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任务的需要
(三)确保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
二、关键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实现价值观和技术工艺方向的转变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目标是实现“三个转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途径是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是促进节能减排
(五)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是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三、落脚点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一)大力发展生态经济
(二)加快发展循环经济
(三)努力发展低碳经济
四、目的是发展绿色消费
(一)绿色消费是生态文明的生活方式
(二)绿色消费的主要特征
(三)绿色消费是一种更高级的生活结构
第七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政治路径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二)新时期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
(三)社会主义的本质与生态文明的本质一致性的体现
二、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
(一)正确认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必须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
(三)必须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
(四)必须把政治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
三、着力点是以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宗旨努力做到“三个注重”
(一)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
(二)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
(三)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八章 走向生态文明的文化路径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走向生态文明的重要路径
(二)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二、关键是确立文化建设的生态导向
(一)伦理道德建设的生态导向
(二)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导向
(三)文学艺术发展的生态导向
三、落脚点是大力发展生态文化
(一)发展生态文化的意义
(二)建设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
第九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路径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一、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二)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二、高度重视和解决好人民生活的生态环境需求
(一)公民拥有享受良好生态环境的权利
(二)维护公民对环境信息的知情权
(三)保证公民对环境管理的参与权
(四)着力解决好生态建设中的公平性问题
三、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的落脚点
(一)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二)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在创新社会管理过程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十讲 走向生态文明的可靠保障
——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刻不容缓
(一)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靠保障
(二)加强制度建设是应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客观需要
二、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一)基本原则
(二)基本思路
三、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
(一)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
(二)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
(三)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资源资产管理制度建设
(四)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补偿制度
(五)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
(六)建立健全法律惩罚制度
(七)加强绿色教育制度建设
后记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中,一本标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字样、被列入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的著作——《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2014年一月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引起社会各界的瞩目。这是一本什么样的著作?它有着怎样的出版背景?为了确保书稿质量,该书作者秉承了什么样的撰稿原则?该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是什么?该书主编对于读者的寄语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该书主编、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理事、国家林业局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黎祖交教授进行了专访。黎教授尽管工作很忙,但听说我们是为采访《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的相关情况而来的,仍然十分高兴地接待了我们,并认真地回答了我们的提问。
《绿色中国》: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由您主编的《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一书已经正式出版。我们注意到,在该书的封面上特别标注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字样。请问:在这行标注的后面有着怎样的编撰出版背景?
黎祖交:这本书的编撰出版是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一部署下进行的。其主要背景是: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原新闻出版总署于2013年2月下旬下发了《关于制订和报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重点选题的通知》,要求各省新闻出版局和主管部门组织所辖、所属出版单位紧紧围绕党的十八大主题主线,安排一批重点选题。为了贯彻落实这个通知精神,中国林业出版社派出专人与我联系,希望我按照该通知要求拟定一个重点选题,并撰写一个详细的包含章、节、目内容的撰写提纲上报。提纲拟定后,经出版社研究,就形成了《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这一重点选题,正式报送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后经了解,这个通知下发后,全国380余家出版单位报送了1500余种选题。经专家评审论证,最终确定了115种重点选题。《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就是最终确定的这115种重点选题之一。
本选题被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评审确定后,还经历了申报国家出版基金的过程,就是根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由本书出版单位中国林业出版社向相关部门正式申报了国家出版基金,经评审通过,并报经国家出版基金管理委员会批准,被正式确定为2013年度国家出版基金主题出版项目。
还要特别指出的是,2013年5月下旬,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办公厅还下发了《关于做好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工作的通知》,要求获得国家出版基金项目资助的出版单位切实抓好书稿的审读、编辑、加工、印刷和发行等环节的工作,确保出版导向和出版质量,并在封面上标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字样,同时做好重点出版物的宣传、发行工作,充分利用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等多种媒体、多种途径对重点出版物进行宣传,扩大主题重点出版物的社会影响,把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
这就是我们这本书特别标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的缘由,也可以说是本书出版的主要背景,同时也是我愿意接受媒体记者专访的主要原因。
《绿色中国》:这本书的封面和扉页上还标明“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这是否意味着这本书是由林业部门的作者写给林业系统的领导干部看的?
黎祖交:“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并不意味着是由林业部门的作者写给林业系统的领导干部看的。这在本书《后记》第一段话中已经说得十分清楚:“本书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旨在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为我国党政领导干部提供一本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论述的辅助读物”。既然是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而且是为我国党政领导干部提供的辅助读物,当然就不是仅限于林业系统,而是面向全国党政领导干部的。
事实上,我们从策划选题、拟定写作提纲,到挑选撰稿作者、召开编写会议,再到撰稿、统稿、配图、审读,直至评审、修改、定稿、送出版社编辑出版,始终都秉承这一宗旨。就以撰稿组成员的组成来说,您看看各讲撰稿人的所在单位就会知道,他们都是分别来自于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的相关专家学者,根本不存在仅由林业部门写给本系统领导干部看的问题。
《绿色中国》:那又为什么还要标明“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呢?
黎祖交:至于标明“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缘由:
第一,当时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向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上报这个重点选题时是作为音像电子出版物的(纸质图书是其配套出版物),其填写的制作单位就是“国家林业局”,而且本选题被正式确定后,国家林业局还专门成立了以局长、党组书记赵树丛为主任的编辑委员会和以中纪委驻国家林业局纪检组组长、国家林业局党组成员陈述贤为组长的编撰工作领导小组,正是国家林业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为本书的编写和成功问世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和政治保障;
第二,本书编写大纲和撰稿组成员名单虽然是由我先提出初步建议,但也是在与中国林业出版社商量后,经报请国家林业局党组会议研究确定的,其中有两名撰稿组成员还是由国家林业局领导亲自指定的,这自然也体现了“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的含义;
第三,从全书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读本”的内容来说,也体现了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的合理性和可行性,正如中央一再强调的,林业在生态建设中居于首要地位、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居于重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居于基础地位、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居于特殊地位,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本书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也从一定意义上体现出国家新闻出版行政主管部门对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同。
《绿色中国》:您说中央一再强调的这些观点,依据是什么?
黎祖交:依据是中央的正式文件,其中最主要的依据是经权威专家文献检索显示在我们党的历史文献中第一次将生态文明概念写入其中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即中共中央〔2003〕9号文件。正是在这个文件中,我们党首次明确提出了“确立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林草结合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的指导思想。在一个专为加快林业发展做出的中央决定中,如此明确地将林业同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这“三生态”紧密联结在一起,并将其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足以说明中央对于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由此也可以看出,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社会相关单位、部门的专家学者共同撰写生态文明建设的读本是合适的。
据我所知,当年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姜春云同志发起筹建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初期,也曾考虑挂靠在国家林业局。我理解,姜春云同志当初之所以有这种考虑,很可能也是出于同样的原因。也正因为如此,在本书正式出版前夕,当姜春云同志听说根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统一安排由国家林业局组织编写本书时,也欣然应邀作序。
《绿色中国》:据我们所知,编写《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在我国尚属首次,没有先例可循。在这种情况下,为了确保书稿质量,你们秉承的撰稿原则是什么?
黎祖交:坚持正确的撰稿原则是确保书稿质量的根本保证。对此我们从一开始就十分重视这个问题,在撰稿组首次编写会议上,除了讨论编写大纲、确定人员分工外,主要就是围绕撰稿原则统一大家的认识,并要求大家严格遵循这些原则。现在看来,这些原则还确实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概括起来说,我们秉承的撰稿原则主要有以下四条:一是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原则,二是理论观点的一致性原则,三是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原则,四是讲述知识的科学性原则。
《绿色中国》:请您分别说说,就从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原则说起好了。
黎祖交:“读者对象的特殊性原则”是从读者对象定位的角度对撰稿人员提出的要求,指的是本书与其他一般性读物不同,它不是写给普通读者看的,也不是写给个别行业或个别部门的党政领导干部看的,而是面向全国,写给全国的党政领导干部看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每一位作者一定要切实做到这样三点:
一是在思想上要引起高度重视。这是因为,建设生态文明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的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要写好生态文明建设读本既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也是一件很难的事情。而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写好专为党政领导干部阅读的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就更是一件重中之重、难上加难的事情了。更何况,其他类型的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尚有先例可循,而撰写《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在我国还是首次!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我们都深感责任重大,决不敢掉以轻心。
二是在撰稿时要着眼于党政领导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的工作需要。要从党政领导干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决策者、组织者、推动者的社会角色、职责要求和工作特点出发,想他们之所想,写他们之所需,着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说明问题,着力为他们在领导工作中经常碰到的实际问题释疑解惑,着力从全局、战略的高度和全球的视野努力开阔他们的眼界,着力突出对其实际工作的理论指导性和现实针对性。
三是在涉及相关学科知识的选取推介时要立足于党政领导干部现有的知识结构。诚然,党政领导干部的文化程度和学科背景各不相同,我们在同一本书中不可能都照顾到,但是从干部队伍的知识结构看,有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就是相对缺乏生态学方面的知识。而生态学知识又正是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基础知识。因此,我们特别在书中有意介绍了一些生态学知识,尤其是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及的一些生态学基本概念,如生态系统、生态平衡、生态安全、生态产品、生态价值、生态空间、生态补偿等。这也正是《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含有较多生态学知识的一个重要原因,相信也会受到党政领导干部读者的欢迎。
《绿色中国》:“理论观点的一致性原则”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黎祖交:“理论观点的一致性原则” 主要指的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基本理论观点上同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部署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重要论述保持高度一致。凡是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已有明确表述的观点,均以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为准;对于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没有明确表述的内容发挥自己看法时,不能与报告和决定精神相违背。此外,我们还要求全书各讲使用的同一概念、命题要保持其涵义的一致性,不能有歧义,更不能前后矛盾;在对某一观点进行论证时,使用的论据要与所持的论点相一致。
《绿色中国》:“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原则”是什么含义?
黎祖交:提出“框架结构的完整性原则”,是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明确,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已经形成一个十分完整的理论体系,我们既然要撰写党政领导干部的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就有责任尽自己最大努力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进行完整的解读和阐发,而不能仅仅停留在对其中某个或某些观点的解读,也不应是简单的文章汇编。这就要求我们在撰稿时,尤其在研究落实全书编写大纲时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两个性:
一是全面性。就是要把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方方面面的论述都囊括进来,不能有遗漏,至少不能有重要遗漏。在此前提下,还要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论述的理论基础、科学依据、决策背景、重大意义等加以必要的阐述和拓展,同时注意吸收、借鉴国内外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的优秀成果。
二是系统性。就是全书的内容架构要系统集成、逻辑严密,我们的目标是要努力构建一个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完整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此,要求全书结构完整、合理,所讲内容要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讲之间,各讲中的节与节之间,以及节与目之间,目与目之间,要有序展开、相辅相成、合乎逻辑。
《绿色中国》:您前面还讲到“知识讲述的科学性原则”,这又是什么意思?这本书里面是否还涉及到不少学科的知识?
黎祖交:是的。撰稿中确实涉及到不少学科的知识,包括哲学、伦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生态学、环境科学,以及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经济学、生态政治学、环境政治学等。其中不少学科我们的党政领导干部都不同程度地学习过,有些学科则很少涉猎,有的学科,如我们前面提及的生态学,就有不少党政领导干部没有学习过,这就要求我们根据行文的需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讲述。这里的关键是要准确把握其科学涵义并将其正确运用于相关内容。为此,我们要求各位作者对有关原理的表述和名词术语的使用一定要科学、恰当,避免术语滥用,更要杜绝常识性错误。
《绿色中国》:你们提出的这几条撰稿原则确实不错。相信这本书一定会受到读者的好评。
黎祖交:受到读者好评还为时过早,因为这本书才刚刚印出一小部分,看到的人还不多。况且我刚才说的只是一个撰稿原则,实际效果究竟如何,还有待实践的检验。
《绿色中国》:您说这本书才刚刚印出一小部分,看到的人还不多,那您能否先给我们的读者介绍一下该书的基本框架?
黎祖交:没问题。但因时间关系,而且我知道《绿色中国》杂志的篇幅也有限,在这里我只能简单地勾勒一下。
本书共分十讲,以“走向生态文明”为主题、主线贯通全书,目的在于全面系统诠释、解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论述,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体系,为党政领导干部提供一本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辅助读物。全书内容大体可分为总论和分论两个大的板块,其中第一讲、第二讲为总论,讲的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嘹亮号角(即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 )和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潮流;第三讲至第十讲为分论,讲的是走向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走向生态文明的理念创新、走向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和走向生态文明的制度保障。其中,走向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共有五讲,占了全书一半的篇幅,分别是走向生态文明的自然路径、走向生态文明的经济路径、走向生态文明的政治路径、走向生态文明的文化路径、走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路径,主要是为了回答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问题。
《绿色中国》:书中还链接了很多插图,这是否也是本书的组成部分?
黎祖交:是的。链接这些插图一是为读者提供一些正文没有提及但有助于读者理解正文内容的必要的知识背景、人物背景和历史背景;二是为读者提供一些与正文内容相关的典型案例;三是以图片的形式对文中提及的观点进行辅助性诠释和印证,同时也在一定意义上起到美化版面的作用,力图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
《绿色中国》:那么,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您稍微展开一点讲,就先从作为总论的第一讲和第二讲说起吧。
黎祖交:总论第一讲讲的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号角,也就是十八大报告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这是全书的总纲。其内容除了系统阐述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外,主要是讲述两部分内容:一是党对生态文明建设认识的深化和发展,包括生态文明建设地位的新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意义的新认识、生态文明理念的新概括、生态文明目标的新指向、生态文明建设在总体布局的新定位、生态文明与社会主义本质一致性的新提法、生态文明理论创新的新概念,其中既吸收了同类著述和相关专家的权威观点,也不乏本书作者的独到见解,譬如对“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的内涵的阐释、对生态文明理论创新出现中的“生态产品”“生态价值”“生态空间”三个概念的涵义和意义的解读等,都是作者潜心研究的成果;二是对十八大报告确定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国策方针、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一一做了简明扼要的讲解,有许多内容都很有新意,譬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现路径分为自然路径、经济路径、政治路径、文化路径、社会路径,其中自然路径较好地回答了如何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这一生态文明建设本体范畴的问题,经济路径、政治路径、文化路径、社会路径则较好地回答了如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些党政领导干部经常思考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这在国内同类著作中还是首次出现。
第二讲讲的是走向生态文明的时代潮流,也就是当代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必然性。这是从世界潮流和时代背景上对第一讲总纲的一个诠释和补充,旨在昭示读者,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部署既是我们党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从我国的国情出发为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准确把握当代人类文明转型的历史必然性、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明智之举。其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历史的回望,讲的是人类文明的发展道路,从原始文明讲起,经历农业文明,再到工业文明,说明工业文明已经走到尽头,人类惟一的出路是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二是全球性生态危机,讲的是作为工业文明毒瘤的生态危机的表现、特点和深层根源,表明在工业文明的机体上滋生的生态危机这颗毒瘤已经无法靠自身的力量摘除;三是摆脱危机的出路,讲的是当今世界文明转型的种种努力,包括全球性生态运动的兴起、科学家的探索、国际组织和各国政府的努力等;四是生态文明的道路,讲的是中国对世界的贡献,包括党和政府的重大决策、各部门各地方的努力、学术理论界的贡献、社会公众的参与等。
《绿色中国》:请您再说说分论部分的主要内容。就按您刚才所说的顺序,先说说目标指向和文明理念好了。
黎祖交:走向生态文明的目标指向,就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其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缘起,既讲了近代中国人对于理想中国的憧憬,也讲了确立建设美丽中国目标的国内背景和国际视野;二是美丽中国的涵义,并对美丽的表层与深层涵义以及狭义美丽中国与广义美丽中国的涵义作了深入诠释;三是从满足人民对于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增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等方面对于确立美丽中国的意义做了有说服力的讲解。
走向生态文明的理念创新,是要表明生态文明理念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灵魂。也包括三个部分:一是在科学阐发“理念”的内涵和理念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对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意义做了深刻解读;二是确立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要求,特别强调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出“人类征服自然”的误区;三是生态文明理念创新的基本内容,包括树立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开发理念、制度理念、财富理念、道德理念、政绩理念等,都是对党政领导干部的实际工作具有指导意义的重要理念。
《绿色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在书中占了一半的篇幅,可见其分量很重。
黎祖交:走向生态文明的实现路径,是对十八大《报告》关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深入解读。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
首先,是自然路径。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其主要内容是加强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其主要路径:一是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着力推动资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转变,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重点加强对水、土地、矿产等自然资源的保护管理;二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大力加强林业建设,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强水利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三是强化环境污染的综合防治,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并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
第二,是经济路径。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保障,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任务、保证经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其主要内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主要路径:一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和出口协同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实现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其突破口是促进节能减排,中心环节是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二是发展循环经济,努力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基本途径和发展循环经济的技术路径;三是发展绿色消费,充分认识绿色消费是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更为高级的生活结构,引导公众努力改变奢侈浪费的消费方式,实行健康适度合理的绿色消费。
第三,是政治路径。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保障,是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需要和社会主义本质与生态文明本质一致性的体现。其主要内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政治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主要路径:一是把自然资源、环境和生态保护纳入政治建设的重要内容,列入重要议程,加强资源、环境、生态保护立法,维护公民的环境权益,妥善解决环境突发事件;二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把政治制度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三是营造治国理政的良好政治生态,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法和执政方式,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是文化路径。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精神动力和智力保障,也是加强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其主要内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文化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主要路径:一是确立文化建设的生态导向,逐步实现伦理道德建设的生态化、科学技术发展的生态化和文学艺术发展的生态化;二是发展生态文化,提高发展生态文化认识,建设繁荣生态文化体系,加强生态文化产业建设。
第五,是社会路径。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保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其主要内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其主要路径:一是以改善民生为核心,保障公民环境权益,在教育、就业、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医疗等方面全面促进社会公平,加强创新社会管理;二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落脚点,正确认识和处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提倡节约型消费,倡导环境友好行为准则,在全社会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绿色中国》:本书的最后一讲是走向生态文明的可靠保障,讲的是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这是否意味着本书作者对制度建设的特别强调?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黎祖交:强调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是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并不是本书作者的有意为之。这一点,只要看看在十八大报告已经明确将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列为生态文明建设四项重点任务之一后,十八届三中全会又特别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进一步做出明确部署这一基本事实,就十分清楚。如此强调制度建设的目的在于引起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高度重视。这是因为,正如十八大报告所言,“加强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也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绿色中国》: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黎祖交:这一讲的主要内容是对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重要论述的深入解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从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靠保障、制度建设是应对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客观需要的角度,阐释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意义;二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思路,其原则包括:系统性原则、公平性原则、责任原则、补偿与惩罚相统一原则、可操作原则,其思路包括:做好顶层设计、最大限度保障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加强制度贯彻的执行力;三是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改革生态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建立健全法律惩罚制度、加强绿色教育制度建设,可谓内容丰富。透过本讲,读者既可以深入领会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基本精神,又可以较好地领会作者的学习心得和独到见解,还可以了解一些富有说服力的典型案例,可谓一举多得。
《绿色中国》:谢谢您前面的介绍。请问,您还有什么寄语要给读者说的吗?
黎祖交:我最后还想说的有两个意思,可以用两个词来概括:
第一个词是“感谢”。就是感谢为本书编撰出版做出贡献的所有单位和个人,其中要特别感谢的单位主要包括:本书组织编写单位国家林业局,本书作者所在单位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本书出版单位中国林业出版社;其中特别要感谢的个人主要包括:本书编委会名誉顾问和本书序言作者、中共中央原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原副总理、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总顾问姜春云,本书编委会名誉顾问、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本书编委会顾问、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原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祝光耀,本书编委会顾问、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文华等。此外,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对本书的编写给予了诚挚、热情的关心、指导和支持;国家林业局有关司局、直属单位负责人对本书的编辑出版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国内外许多高水平作者有关生态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著述为本书的编撰出版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中国林业出版社的责任编辑为本书的编辑、配图、设计、制作、出版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在此,我作为本书主编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二个词是“恳请”。鉴于编写《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在我国尚属首次,没有先例可循,由于缺乏经验,加之水平有限、时间紧迫,难免有许多不足甚至错误之处,恳请读者严肃认真地给我们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表达意见的形式不限,既可以给我本人和其他作者打电话、写信、发电子邮件,也可以在报纸、杂志、网络、手机等媒体发表意见,还可以采取读者认为合适的其他方式。我们一定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和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的书稿质量高度负责精神,认真听取,充分采纳,及时修订、完善,力求再版时把这本《党政领导干部生态文明建设读本》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不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重点出版物”的称谓和广大读者的厚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