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2-04-03 13:35
辽太后摄政
辽乾亨四年(982年)九月,辽景宗耶律贤在焦山去世,其长子梁王耶律隆绪即位,即圣宗,其母承天皇太后摄政。承天皇太后是辽景宗的皇后,姓萧,名绰,小字燕燕,通常称为燕燕太后,是辽国著名的有才略、有作为的政治家、军事家。辽景宗在即位后不久便册立燕燕为皇后,景宗体弱多病,常不视朝,朝中军政大事,多由燕燕决定。辽景宗死后,燕燕被尊为皇太后,即位的圣宗耶律隆绪年12岁。燕燕面临母寡子弱、族属雄强、边防未靖的局面,她以超人的胆略摄政,直到统和二十七年(1009年)去世,共掌理朝政27年,使辽国步入鼎盛阶段。燕燕太后当政期间,一方面大力提拔有经国之才的契丹官员,一方面也重用汉族官吏,特别倚重以汉人宰相韩德让为首的汉官集团,对辽国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扭转了穆宗朝以来的中衰之势。燕燕太后善于驾驭左右大臣,群臣竭忠尽职。同时她自己也习知军事,亲自率军驰骋疆场。在澶渊之役中指挥三军,赏罚分明,为辽国的胜利立下汗马功劳。辽圣宗对母亲燕燕太后评价极高,认为辽军之所向披靡,是太后有教训之功。燕燕太后死后谥为圣神宣献皇后,辽兴宗重熙二十一年(1052年),更号为睿智皇后。
辽景宗耶律贤卒
耶律贤:字贤宁,小字明户扆,为辽世宗次子。穆宗应历十九年(969年),穆宗遇弑,即皇帝位,尊称天赞皇帝,改元保宁。在位十三年,重用汉人,任而不疑。保宁二年(970年),南院枢密使高勋派人刺杀北院枢密使萧思温。八年(976年),罢高勋。十年,起用汉臣韩匡嗣、韩德让父子。屡次挫败耶律喜隐的谋叛。乾亨四年(982年),诛杀喜隐。在位初年,支援北汉抵御宋军。宋灭北汉后,于乾亨二年(980年)亲率大军讨伐宋军,在瓦桥关大败宋军。四年,病卒于云州行在,享年三十五岁。谥号孝成皇帝,庙号景宗。
耶律喜隐被诛
耶律喜隐,字完德,辽皇族耶律李胡之长子,封赵王。辽穆宗应历十年(960年),谋反,皇帝亲自审问,将他释放。不久,又谋反,被捕下狱。辽景宗保宁元年(969年),赦其罪,改封宋王。六年(975年),因被告谋反而废。九年(978年),召为西南面招讨使。乾亨二年(980年),复谋叛,被囚于祖州。三年,宋降卒二百人欲劫立喜隐而不得,遂立其子留礼寿,事败,留礼寿被处死。四年(982年),喜隐被赐死。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四月,辽景宗耶律贤亲自率将士越境南侵,双方战于满城(今河北塔院村),辽军大败;宋太尉希达里中流矢死,统军使耶律善布被伏兵所围,枢密使色珍率兵营救,才免于全军覆没。五月辽景宗班师回京。
太宋封王治为高丽国王
太平兴国七年 (982年),高丽国王王伯去世,其弟王治总揽朝政,他遣金全携金银线罽锦袍褥、金银饰刀剑弓矢、名马、香药朝贡宋朝,并要求承袭王位。太宗乃授王治为检校太保、玄菟州都督,充大顺军使,封高丽国王。并特派监察御史李巨源、札记博士孔维奉使赍诏宜谕。
宋置译经院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置译经院,后改为传法院,隶属鸿胪寺,掌翻译佛经,以大臣为译经润文官,润色所译经文。设译主、证梵文、笔受。缀文、参详、证义、译经使翻译佛经,参加译经的有法天、天息灾、施护等人;天禧五年(1021年),以宰相丁谓为译经润文使,此后皆由宰相统领。从成立到天圣五年(1027年),共译百余卷。
王薄卒
王薄宇齐物,并州祁县(今山西祁县)人。后汉乾祐进士。从周太祖郭威征伐,有功,授左谏议大夫、枢密直学士。太祖末,迁中书侍郎、平章事。世宗即位后,加兼礼部尚书、监修国史。显德六年 (959年),参知枢密院事。恭帝即位后,加右仆射。宋初,进位司位,罢参知枢密院。乾德二年(964年),罢为太子太保。五年(967年),加太子太傅。开宝二年(969年),迁太子太师。太平兴国初,封祁国公。七年(982年)八月卒,年六十一岁。赠侍中,谥文献。重要著作有《唐会要》《五代会要》。
王文罕兄弟修双塔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王文罕兄弟于吴县修双塔,一名舍利塔,一名功德舍利塔。双塔的结构、规模完全相同。其形制为八角七层楼阁式塔,通高三十余米。塔身各层四面辟门,另四面隐刻直棂窗。各层腰檐上面是平座,下面有斗拱承托。塔内除第二层为八角形外,余六层为正方形,塔刹为铁制。
王仁赡卒
王仁赡,唐州方城(今河南方城)人。宋初,历任武德使,知秦州、左飞龙使。建隆二年 (961年),任右领军卫将军,充枢密承旨,后出为荆南巡检使。乾德元年(963年)迁左千牛卫大将军,加内客省使。次年,擢为枢密副使,加左卫大将军。同年,以凤州路行营前军都监随王全斌讨蜀,因私纳李廷硅妓女、窃丰德库金钱,黜为右卫大将军。后以王仁赡为判留守司、三司兼知开封府事、东京留守兼大内都部署、判三司、权宜徽北院事。太平兴国初,拜为北院使兼判三司,加检校太保。四年(979年),充大内部署,仍判留守司、三司,总辖里外巡检司公事。王仁赡掌国家计司近十年,特恩擅权,纵吏为奸。七年(982年)为陈恕告发,遂失宠,数月后卒,年三十六岁。
韩匡嗣卒
韩匡嗣,辽蓟州玉田(今河北)人。中书令韩知右子。韩匡嗣医术高明,经常为太祖及述律皇后看病,遂得厚遇。应历十年(960年),为太祖庙详稳。景宗即位,拜上京留守。不久,封燕王,改南京留守。保宁末,以留守摄枢密使。乾亨元年(979年),宋灭北汉,乘胜谋取燕云,匡嗣慌忙应战失利。辽发兵大败宋军后,与耶律休哥乘胜侵宋,在满城为宋军所败。景宗大怒,欲斩匡嗣,因皇后求情,遂降封秦王,遥授晋昌军节度使。乾亨三年(981年),改为西南面招讨使。次年卒,追赠尚书令。
侯仁宝捐躯
侯仁宝,汾州平遥(今山西平遥)人,父齐国公侯益,妻赵普之妹。仁宝以父荫迁太子中充。卢多逊与赵普有隙,赵普罢相,仁宝出为知邕州。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太宗以交州大将黎桓废黜丁璿而兴师讨伐,仁宝上书陈取交州之策。太宗令驰驿召归;然为卢多逊所阻,太宗遂以仁宝为交州水陆计度转运使随军征讨。次年,大军在白藤江口大破敌军,斩首千余级,获战舰二百艘,甲胄数万计。仁宝率前锋长驱直入,援兵不继,黎桓以诈降计获仁宝,遂为所害。特赠工部侍郎。
卢多逊失宠
太平兴国六年(981年),太宗用赵普为相,卢多逊因与赵普政见不和,惴惴不安,赵普多次令他引退。然卢多逊贪恋权势,不能激流勇退。七年(982年),秦王廷美谋反获罪,赵普得卢多逊与秦王廷美交结事,上书弹劾。太宗大怒,数其不忠之罪,削夺其官爵,并家属配流崖州(今海南南部)。
李继捧朝宋
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夏主李继筠死,其弟李继捧继位,因不能解决家族内部矛盾,于太平兴国七年(982年),亲率族落首领二百七十余人,民户五万余帐投附宋朝,并献夏、银、绥、宥四州之地,自己表示愿居京师。宋太宗大喜,授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
李继迁叛宋
太平兴国七年(982年),夏主李继捧率族豪二百七十余人入朝太宗时,其族弟定难军管内都知蓍落使李继迁表示反对,他认为李氏居州列郡,独霸一方逾三百年,今宗族尽入京师,生死将操于别人手中,因此诈言乳母死,借出葬之机,率其心腹数十人逃入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在族人面前展示其祖李思忠像,族人归服,李继迁组织武装,不断侵扰宋边。
高怀德卒
高怀德宇藏用,冀定常山(今河北正定)人。其父为后周太平节度齐王郭行周。后周时,多次随父出征,屡建奇功;历任忠州刺史、东西班都指挥使。领吉州刺史、铁骑都指挥使、铁骑右厢都指挥使、果州团练使、知庐州行府事、充招安使、龙捷左厢都指挥使。周恭帝即位后,迁为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领江宁军节度、北面行营马军都指挥使。宋太祖即位后,拜为殿前副都点检。同年率军平定李筠之乱,以功迁忠武军节度、检校太尉,又率军平定李重进之乱。次年,改归德节度。开宝六年(973年),加同干章事。太宗即位后,加侍中、检校太师。太平兴国四年 (979年),随太宗平北汉,改镇曹州,封冀国公。七年 (982年),改任武胜军节度。同年七月卒,时年五十七岁。赠中书令,追封渤海郡王,谥武穆。
窦偁卒
窦偁字日章,蓟州渔阳(今天津市蓟县)人。后汉乾祐进士。仕后周,历任单州军事判官、秘书郎、绛州防御判官。宋初,历任武宁军掌书记、西京留守判官、天雄归德军节度判官。开宝六年(973年),拜右补阙,知宋州。赵光义领开封尹,选为判官,因在太宗宴请诸王的宴会上斥责贾琰而罢为彰义军节度判官。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拜礼部郎中、枢密直学士。六年,迁左谏议大夫。七年,参知政事。同年卒,时年五十八岁,赠工部尚书。
楚昭辅卒
楚昭辅:字拱辰,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后周时,隶赵匡胤麾下,有才干,颇得赵匡胤信任。宋初,为军器库使。太祖亲征泽、潞及淮扬时,以昭辅为京城巡检。建隆四年(963年),权知扬州。开宝四年(971年),拜左骁卫大将军、权判三司。六年 (973年),迁枢密副使。九年(976年),权宜徽南院事。太平兴国初,拜枢密使。三年(978年),加检校太傅。从太宗征北汉,加检校太尉。后以被疾罢为骁骑卫上将军七年(982年)卒,时年六十九岁,赠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