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9-21 16:37
六盘山脉,是秦岭山系北端的余脉,由两列近于平行的山地组成,西列是狭义的六盘山,亦称大关山,是六盘山的主体,东列为小关山。北起宁夏固原寺口子,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界,与甘肃的陇山相连,山脉南北狭长,全长130千米,东西宽10—30千米,山区面积1400平方千米。六盘山脉主峰为米缸山,海拔2942米。
在距今17亿—6亿年前的中—上元古界,六盘山地区处于海相沉积环境中。
此后,六盘山主体上升为陆地,只有很少一部分处于浅海中,在泾源县峡口一带出露的寒武统薄层泥灰岩、竹叶状灰岩等,就是这一时期的沉积地层,厚度只有40米。
在距今5亿—4.4亿年的奥陶纪,六盘山的局部地区下陷成海。
奥陶纪后,六盘山地又被抬升为陆地,经历了长达3亿年的剥蚀夷平过程,而未留下任何沉积地层,直至距今1.3亿年的白垩纪,六盘山在新构造运动的冲击下,挣扎于不断的沉沦中,最后终于塌陷成一个长百余里、宽数十公里的内陆湖泊。
白垩纪晚期,六盘山在燕山运动尾声时开始逐渐抬升成陆地。到了距今6000万年的第三纪,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席卷了欧亚大陆,六盘山区在其作用下,伴随着火山运动,又一次抬升,并跃为高山,自此,六盘山的雏形得以形成。
六盘山的主要褶皱造山时期是上新世或更新世早期,距今只有1200万—200万年,在地球46亿年的漫长历程中,200万年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且六盘山地的崛起与人类演化同期,因而它是座非常年轻的山地。
六盘山脉位于北纬35°15'—35°41',东经106°09'—106°30'。其山脉南北狭长,北起宁夏固原寺口子,南至宁夏回族自治区南界,与甘肃的陇山相连,全长130千米,东西宽10—30千米,山区面积1400平方千米,跨宁夏的原州、泾源、隆德三区县,矗立于宁南的黄土高原上。
六盘山脉由两列近于平行的山地组成,西列是狭义的六盘山,亦称大关山,是六盘山的主体,东列为小关山。
按“多旋回学说”,六盘山所在的一级构造单元是“昆仑秦岭地槽褶皱区”,二级构造单元是“走廊过渡带”中的“景兴台拗陷”。中—上元古界发育了一套厚逾7000米的活动型沉积地层,这套地层被地质学家们称为“海原群”,按照岩性可以分为三部分:下部为中基性火山碎屑岩;中部为碳酸岩;上部为碎屑岩夹火山岩。由于形成时代久远,海原群屡经变质作用,已变质成为片麻岩、片岩和大理岩,这也是六盘山发育最早的地层,目前只有断续出露。
奥陶纪六盘山局部地区下陷成海时沉积了厚达243米的海相地层,主要是深灰、青灰色层状灰岩、硅质灰岩,现今这一时代的石灰岩已被广泛开采,是固原地区水泥生产的主要原料来源。
六盘山的新生代地层主要在山麓、盆地、河谷阶地一带出露,有第三系的红色与砖红色砾岩,砂岩,泥砂岩、紫红色泥岩;第四纪的砾石层、砂土层,粘土层等。
六盘山也是各种构造变形强烈的地带,褶皱和断裂特别发育,在六盘山东西麓各自隐伏着一条深大断裂,其中东麓断裂是纵贯宁夏南部的青羊山—烟筒山—小关山东弧形断裂带的一部分,一直深切到奥陶统,破碎带宽达50米;西麓断裂向北西方向延伸至宁夏海原的月亮山,深切至海原群基岩,估计生成时代在加里东期,后期一直有所活动,1920年的海原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断裂带上。除此之外,在大小关山之间,还发育了一系列的断裂,各断裂带之间,是一近于南北延伸的背斜与向斜,这些褶皱与断裂的存在,就是构造运动强烈作用的标志。
按照“地质力学”的观点,六盘山处于巨大的陇西系与祁吕贺山字形的构造脊柱交汇部位,地应力相对集中,构造形迹极其复杂。第三纪以来,由于新构造运动在此作用强烈,因而这里的地震活动频繁而猛烈。
六盘山脉海拔多在2500米以上,主峰米缸山海拔2942米,次高峰六盘山海拔2928米,峰顶浑圆,但山坡陡峻;东列称小关山,山势较低缓,山峰多在海拔2000—2400米之间,山体长约70千米,宽约10千米。在大、小关山之间,夹着一条宽约5千米的断陷盆地。
宁夏南部地区自北往南发育着三列弧形山地,分别是北东列弧形山地、中列弧形山地和南列弧形山地,虽然众山分野,但最终都汇聚于六盘山脉,因而六盘山也是宁夏南部诸山交汇的山结。由于前述构造运动的作用,六盘山脉呈现三级阶梯状地形面,自东向西逐级升高。第一级阶梯发育在原州区蒿店附近,山顶面海拔为2000米;第二级阶梯出现在小关山,山顶面海拔为2300—2400米;第三级阶梯出现在大关山,山顶面海拔为2800—2900米。每个阶梯之间的界限为断层控制,断崖清晰,山体坡度多为20一30°,最陡处可达40°。
六盘山的南北两段地形有明显的差异,北段北起寺口子,南止和尚铺,长约70千米,山体海拔多在2000—2500米,相对高度较低,植被覆盖较差,风化剥蚀作用强烈;南段北起和尚铺,南至泾源县南界,长约60千米,海拔多在2500—2900米,山势雄伟,植被茂密。按相对高度与地貌成因,可将六盘山脉划出侵蚀构造中山,低山、剥蚀构造丘陵、堆积侵蚀黄土低山、丘陵与河谷阶地等地貌类型。
侵蚀构造中山是六盘山区面积最大、最基本的地貌类型,它贯穿南北,是六盘山脉高耸的脊梁,也是清水河、葫芦河,泾河的发源地和分水岭,海拔多在2200米以上,相对高差达600—800米,山顶多呈浑圆状,次为尖塔形,峰峦林立,连绵起伏。侵蚀构造中山地的两侧,沟谷纵横,而且多“V”形谷,近分水岭处,沟系呈羽毛状,远离则为树枝状,沟谷切至坚硬岩石处,往往形成峭壁。中山区南宽北窄,最宽处约15千米,山体走向在北段为北北西,中段为南北向,南段又转成南南东,排列成向东突出的弧形。
侵蚀构造低山分布在六盘山地东南缘的秋千架、石娃娃山一带,海拔多在1800—2200米之间,山体向南东连绵而去,与甘肃的陇山浑然一体,平凉市的崆峒山海拔2200米,也属于此。侵蚀构造低山由寒武统、中奥陶统及下白垩统的砾岩、砂岩,粉砂岩、页岩等组成,沟谷稀疏,多呈“V”形,相对高差在400米左右,山顶多呈圆形,山脊线呈波浪状。
剥蚀构造丘陵主要分布在大小关山之间的断陷盆地两侧,海拔在2000米以下,相对高差200—400米,主要由下白垩统泥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组成,岩层倾向北西,倾角5—10°,呈东西向延伸的单斜地形。丘陵顶部多为馒头状,脊线呈波浪状或缓平状,坡度较缓,一般10—20°;山腰坡度较陡,为20—30°。受风化作用的影响,在缓坡处可形成2—6米厚的残积—坡积层。
堆积侵蚀的黄土低山丘陵,主要分布在六盘山地西侧,海拔为1800—2200米,相对高差达200—400米,基底为第三系红色砾岩、砂岩和泥岩等,上部则为厚度不等的黄土所覆盖。黄土低山丘陵也是六盘山周边地区广泛分布的地貌类型,在流水的强烈侵蚀切割下,地表支离破碎,沟壑纵横,螈、梁、昴、川、台、盆相间分布,六盘山脉与其北侧的一些孤立中山,如月亮山、南华山、烟筒山等,昂然挺拔,屹立其上。
堆积侵蚀河谷阶地在六盘山地区广泛分布,主要有清水河河谷阶地、泾河河谷阶地以及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的二三级支流茹河、渝河、沙塘河、香水河、兴盛河、甘渭河﹑新民河等的河谷阶地。泾河阶地主要出现在老龙潭至沙南河一带,长9.5千米,由一、二、三级阶地组成,其中一级阶地不甚发育,二级阶地高出河床4—5米,有典型的二元结构,即是在砾石层上覆有粘砂土;三级阶地以陡坎与二级阶地相连,高40米左右,上覆马兰黄土。清水河河谷阶地在原州区一带发育最为完善,这里河谷展宽,共有四级阶地,总宽度为5—6千米,其中三级阶地最宽,为2—3千米,地势平坦,坡度一般小于3°,原州区就位于其上。
六盘山地区具有暖温带半湿润气候,由于地处内陆,地势高亢,又临近青藏高原,形成冬季漫长寒冷,秋季气温多变、夏季短暂凉爽、秋季降温迅速的四季气温变化特征,年平均温度1.0—5.8℃,最热月(7月)均温11.6—17.4℃,最冷月(1月)均温为-7.0——-11.3℃,年较差22.1—25.4℃,≥10℃的持续日数为184—228天,活动积温在1499.7—2671.2℃,无霜期平均只有104—146天。六盘山地年平均降水量553.3—676.9毫米,蒸发量1214.3—1426.5毫米,干燥度小于1.5,属于森林草原区。这里的太阳总辐射量为124—131千卡/平方厘米·a,年日照时数为2100—2400h。相对于周边黄土高原区,六盘山的降水充足,湿度较大,但光照与温度较低。
六盘山脉的山地地形,对其气候的分异作用非常明显,表现为因海拔高度、地势、地形和坡向等的不同,光热水条件就有差异,尤其是对气温和降水的分异作用最为明显,其中年平均气温随着山地海拔升高而降低,在同一海拔高度上,西坡高于东坡,南坡高于北坡;最冷月均温东坡高于西坡,最热月均温则反之;降水量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升高,且东坡多于西坡,南段多于北段。
六盘山脉是黄河支流清水河、泾河、葫芦河等的发源地,地表水资源比较丰富,六盘山及其周围地区的地表资源总量为6.9×108立方米,但地下水却比较贫乏,潜水资源总量只有0.58×108立方米。
泾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在六盘山地区的流域面积为4955平方千米,具有非常发达的水系网络,年径流量3.49×108立方米,产水量为每年每平方公里1.3×108—25.7×108立方米,年输沙量2170×104吨,水量大,水质好,落差较大,水能丰富。
葫芦河是渭河的一级支流,黄河的二级支流,源出六盘山以北的月亮山,流域位于六盘山以西,流域面积3281平方千米,年径流量1.69×108立方米,年径流模数5.15米/平方千米·a,年输沙量1470×104吨,水量较小,水质较差。
清水河是黄河一级支流,发源于六盘山北麓,北流汇入黄河,长320千米,历年最大年径流量5.66×108立方米,最小0.9×108立方米,平均2.02×108立方米,年径流模数1.49米/平方千米·a,年输沙量4940×104吨,70%以上补给水源为咸、苦水,河流水量少水质差,泥沙多,变化大,体现了半干旱区河流的特征。
六盘山具有温带半湿润型的森林草原植被组合,分布着落叶阔叶林、温性针叶林、落叶阔叶灌丛、常绿竹类灌丛、草原、草甸、荒漠等植被型。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植被分布有规律地发生变化,构成山地垂直带谱,由下及上可以划出3个垂直带,即海拔为2300米以下的森林草原带;海拔为2300—2700米的山地森林带与海拔为2700米以上的山顶落叶阔叶矮曲林带。六盘山地的植被构成还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相同海拔高度上,阴坡和阳坡的植被类型不同,阴坡植被较之阳坡耐阴喜湿。
六盘山脉在土壤分区上属于灰褐土区,但具体的土壤类型及其性质和特征随着海拔高度与坡向坡度的变化而变化,与植被分布也有着很密切的对应关系。一般来说,在海拔2700米以上的高峰顶部,有亚高山草甸土;在阴坡林下多淋溶灰褐土、山地灰褐土与石灰性灰褐土;在阳坡草原植被下多暗灰褐土;在河谷阶地黄土母质上发育黑步土;在水土流失严重的地方,依土壤侵蚀由轻至重,而为暗灰褐土、粗骨土及石质土等。
六盘山脉是秦岭山系北端的余脉,也即是陇山山脉的北段。秦岭西起甘肃临洮,中贯陕西省南部,东抵河南鲁山,东西长约1600千米,南北宽约300千米,主峰太白山海拔3771.2米。
米缸山为六盘山脉主峰,位于隆德县南部,东经35.5、北纬106.2。海拔2942米。因山体秀美高耸,又名美高山。
狭义的六盘山位于隆德县北部,海拔2928米。
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河流密如织网,是宁夏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其中六盘山主体部分(自然保护区)面积只占宁夏总面积的2.4%,但地表水资源蕴藏量达2.53×108立方米,占全宁夏地表水资源总量的28.5%,产水量达到20.5×104立方米/平方千米;地下水资源为1.42×108立方米,占全宁夏地下水资源总量的5.6%。
六盘山脉是宁夏境内生物资源集中分布的地区,共有高等植物106科、383属、937种,共有维管植物96科,361属,896种,占全国维管植物总科数的28%、总属数的11.2%、总种数的2.6%,其中蕨类植物9科,16属,25种;裸子植物3科,3属,4种;被子植物84科,342属,867种(包括84个变种、8个亚种及6个变型);另有苔藓植物20科、32属、41种;
六盘山的植物区系组成比较复杂,中国种子植物的15个分布区类型在此都有所出现,其中有世界分布的43个属、温带分布的250个属,占地方总属数的82.78%(不包括世界分布属);热带分布的36个属,占总属数的11.92%;古地中海与泛地中海成分11个属,占总属数的3.64%;中国特有属5个,占总属数的1.66%。在种的水平上,六盘山地区种子植物有871种,除去世界成分15种,还有各类温带成分443种,占总种数(不计世界分布种)的51.75%;各类热带成分13种,占总种数的1.52%;古地中海与泛地中海成分9种,占总种数的1.05%;中国特有成分391种,占总种数的45.68%。
总体看来,六盘山地处温带半湿润草原气候区,植物区系组成有突出的温带性质,温带分布的属种在当地植被的组成中居于优势,其中尤以华北成分(193种)、东亚成分(169种)和温带亚洲成分(159种)最为显著,在植物区系分区中划入华北植物区的黄土高原亚地区。
六盘山本地特有种仅有3个,即六盘山棘豆、四花早熟禾及紫穗鹅观草,与邻近地区共有的特有成分也比较少,但同时还存在少量的第三纪孑遗植物如沙冬青、圆叶鹿蹄草等,以及较多的较晚期分化出来的植物类群,反映出当地植物组成既有过渡性,也有古老性和年轻性。
六盘山脉有陆栖脊椎动物209种(包括2个亚种),隶属24目、32,60科,其中两栖类5种,隶属1目3科;爬行类4种,隶属2目4科;鸟类158种,隶属15目36科;哺乳类39种,隶属6目17科。另外,已查明的昆虫有11目、76科、486种;浮游动物17种、浮游植物109种、水生大型无脊椎动物109种、鱼类5种。
六盘山及其周边地区的矿产资源相对比较贫乏,种类少且储量比较小,主要是一些非金属矿产资源,现已探明并开发使用的主要有煤矿5处,总储量达9.3×108吨;硫铁矿1处,储量达5.9×104吨;铜矿5处,储量达893×104吨;磷矿1处,储量达13.9×104吨;石英砂矿4处,总储量达16×108吨;石膏矿10处,总储量达30×108吨;石灰石矿4处,储量达1.3×108吨;陶土储量为133×104吨;芒硝储量为200×104吨;白云岩储量为5900×104吨;黄金矿石储量为10×104吨。此外,花岗岩、油页岩、闪长石、盐以及铅、锌等金属矿藏也有一定储量。
【主词条:六盘山红军长征景区】
六盘山长征景区由纪念馆、纪念碑、纪念亭、纪念广场、吟诗台、红军小道、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10余个主要事件的微缩景观组成,先后被命名为:首批中国100个经典景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国防教育基地、全国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全国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宁夏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全区首批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景区年均接待游客120余万人次。
六盘山名称的由来,通常认为是由于其地势险要,曲折盘旋,“经盘道六重,始达其巅,故名。”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古代六盘山区有“略畔道”,后演化为“络盘道”,“六盘”可能是“络盘”的方言转音。
随着六盘山区旅游活动的广泛开展,一种关于六盘山名谓的、颇有神话色彩的解释,广泛地转播开来。说是在古代,六盘山森林茂密,无路可攀,一个和尚有一天在山脚下的小河边提水时,与一只梅花鹿不期而遇,梅花鹿向和尚张望了半晌,然后扭头向山上跑去,和尚会意,跟着梅花鹿,走走停停,曲曲折折,竟然攀到了山顶,极目远望,风景如画,令和尚赞叹不已,便把这大山命名为“鹿攀山”。后来,“鹿攀山”就转音为“六盘山”了。
六盘山与其主脉陇山,位于关中盆地西北端,东扼萧关、西锁陇中,自古以来就是搏击关中的门户,其防御作用十分重要。今天的原州区在唐朝称“原洲”,是关中盆地西北前哨的重要军镇,史称其“外阻河朔,内当陇口,襟带秦凉,拥卫畿辅”,管辖着“原州七关”等诸多关隘要塞,其中著名的如木峡关、瓦亭关、六盘关等,素有“峰高太华三千丈,险居秦关二百重”的气势。大、小关山的名称来源也疑与其关口众多有关。
六盘山留下了不少文人墨客的踪迹。唐大历年间杜甫《近闻》一诗中:“渭水逶迤白日静,陇山萧关秋天高”。诗中“陇山”指六盘山。李白《塞下曲》中:“兵气天下合,鼓声陇底闻,横行负勇气,一战争妖氛。”中的“陇底”也指六盘山。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六盘山,当毛泽东攀上山顶时,但见山势雄伟壮丽、旌旗在西风中招展,队伍在大步挺进,抚今追昔,诗兴澎湃,写下了《清平乐·六盘山》,这首词使六盘山成为35座革命名山之一。
【主词条: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六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2年建立,面积2.6万公顷,主要保护对象为野生动物及水源涵养林,本区的森林植被对黄河中游水土保持,水源涵养起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