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1-13 22:44
兰陵书院是台儿庄作为“运河古城”所承载下来的一份历史文化遗产。据考证:“兰陵书院”创建于清乾隆四十八年,即1783年,时任峄县县令张玉树是主持倡建者。书院坐落在台儿庄古城的东门里(今为枣庄二中所在地)。次年树立的《兰陵书院董事碑记》说:“台庄新建兰陵书院,为教育人才之地”。
“运河古城”,是山东省枣庄市“举全市之力”打造的黄金名片。随着重建“运河古城”这一战略性动作在台儿庄的逐步实施,人们对其文化内涵倍加关注起来。于是,“兰陵书院”被拂去浮尘,款款地从历史走进了今人的视野。
“兰陵书院”得到了来自官方与民间的高度关注,实行正规化的管理,设置董事十数人,明确职责,各司其事。在嘉庆、道光、咸丰三代,都有大工程量的维修,每次大修,都勒石记载。其中道光四年(1842年)为书院的文昌阁“公建”字纸炉事宜,也有“立石”。到了光绪二十八年,“兰陵书院”改为校士馆,并增设小学堂,延续至抗战爆发。
台儿庄大战期间,校馆建筑遭到毁灭性破坏。抗战胜利,建胜利中学于“兰陵书院”原址。新中国建立后,建立山东兰陵中学,随后按照行政区划的沿革,顺延为山东峄县第二中学、枣庄市第二中学至今。
峄县县令张玉树决定将“兰陵书院”建在台儿庄,绝对和运河关系密切。京杭大运河自明末改道经微山湖东流过台儿庄,台儿庄作为一个远离县城的偏僻村野,一时间“商贾辐辏,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成为峄县的巨镇”,俗称“天下第一庄”。运河兴,经济兴,文化教育水平也随之显著提高。台儿庄学子中,先后有黄和在明万历庚子年科举进士及第,黄图昌万历乙卯年科举进士及第,周宗旦清康熙辛卯年科武进士及第。另据《峄县志》录《翰林院编修李克敬墓碑》载:“岁丁亥(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圣祖仁皇帝(康熙)南巡,进诗台庄水次,时献诗赋者六七百人,进呈二十一卷,钦拔(李克敬)第一。”可见台儿庄地区文化之盛与文人之众。若不是有此底蕴奠基,“兰陵书院”作为峄县的重要文化载体与教育基地,怎会舍近求远设在台儿庄呢?
“兰陵书院”一直是“运河古城”台儿庄的文化摇篮。然而,最早的“兰陵书院”却不在台儿庄。顾名思义,“兰陵书院”应该属于兰陵。它始建于春秋末期,创建者为鲁国高柴。
考《孔子家语》知,高柴是孔子著名的弟子之一。他出生于公元前521年,小孔子39岁;卒于前393年,128岁,字子羔,亦称子皋、子高、季高。出生于齐国,学习于鲁国孔子门下,做官于鲁国、卫国,教书于陈国的太康、商水、杞县,鲁国的兰陵以及楚国。有《子羔》、《孔子诗论》等著作。高柴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对中国儒教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据说,他貌相猥琐,但恪守孝道,他为父母守丧三年,从未笑过。任卫国狱吏时,为官清廉,执法公平,有仁爱心,受到孔子的称赞和民众的赞扬。高柴为人性格直爽,与子路是好友。子路认为他忠厚纯正,能守孝道,并善为吏,20岁就被派去当“费宰”。孔子周游列国时,柴高“为卫之士师”,执掌刑狱,封共城侯。
高柴弃官从教期间,在兰陵郡创办了“兰陵书院”并定居于此。高柴的第五子高魁为兰陵书院的副院长。“兰陵书院”传承不衰,高柴逝后80年诞生于兰陵的荀子(约前313—前238),晚年曾任兰陵令,是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著有《荀子》12卷,其中《劝学》名篇,千古传颂。他的成就是否与“兰陵书院”有关,没有考证,未敢妄言。但是高柴在死后留有的巨大影响,史册均有记载:高柴在死后465年的东汉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72)受到祭祀;在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被封为“共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被改封为“共城侯”;度宗咸淳三年(1267),以“共城侯”从祀孔子。明嘉靖九年(1530年)改称“先贤高子”。
据传高柴死后葬衣冠冢于兰陵。墓葬位于兰陵镇东北5公里的刘堡后村,墓后有石碑1座,高1.9米,宽0.72米。碑阳中间篆额“孔子弟子”,下刻“先贤高子柴字子羔之墓”,右刻“唐封共城伯”。左刻“宋封共城侯”,“大清嘉庆乙亥孟夏吉日”立。琅琊故地除了高柴墓,还有荀子墓、萧望之墓。作字沟村曾有中国历史上造字第一人仓颉庙,造律条村曾有我国法律条文创始人邱颖纪念亭。高柴后裔、北齐高祖神武皇帝高欢之孙高肃在北齐乾明元年被封为徐州兰陵郡王,故名兰陵王。如今高柴后裔遍布全国各地,其中山西平阳柴氏有人专门研究高柴家世。
兰陵镇旧属台庄(台儿庄),台儿庄为峄南重镇,故时峄县县令张玉树复建兰陵书院时择址台儿庄城内。
1947年,兰陵县从峄县析置,治台儿庄。
1953年,兰陵镇由兰陵县(台儿庄)划到新成立的临沂苍山县(卞庄)。2014年苍山县改名兰陵县,这就是兰陵书院不在今“兰陵县”(卞庄)的原因
“兰陵书院”在运河古城台儿庄,一直是重要的教育基地甚至是教育衍生的母体。它带来了教育的繁荣,至光绪年间,仅知名私塾就达32处,加上周边乡村私塾共有70余处。还有义学与教会学堂十多处。启蒙教育、学识教育、学历教育自成一体,台儿庄文化名人辈出。辛亥革命志士尤民,抗日战争日期运河支队创始人孙伯英、赵静波,著名诗人贺敬之,著名戏剧导演郑亦秋,历史学家胡绳武、张玉法,军旅作家贺茂之,台湾美术教育家金哲夫,台湾儿童文学作家郁化清,江苏著名画家贺成等知名人士,都是直接的受益者。
“兰陵书院”的深远身世与高位身价,是历史留给台儿庄的宝贵财富。兴建“运河古城”,为其寻求文化积淀与载体,“兰陵书院”应该成为最大资源之一。在“运河古城”建设规划中,若能给“兰陵书院”留有一席之地,以此为平台,“借壳上市”,“旧瓶新酒”,将鲁南地区丰厚的文化渊源与资源兼容并蓄,创建一个集思想文化学术艺术发掘、研究、传播、经营于一体的产业链条,说不定真能打造出一个崭新的文化高地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