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文化

更新时间:2023-08-02 21:44

兰陵,中国古代著名城邑,是今临沂市苍山县所辖的中心镇。在中国先秦时期,夏、商、周奴隶时代,兰陵为鄫国属地。春秋时,为鲁国所辖,鲁国大夫季文子在此设次室邑。公元前487年左右,楚越争霸,成为楚国边陲重镇,楚国是最早实行县邑制的国家,为此在兰陵初设县邑。秦以后,几乎历代都一直保持着“兰陵县”的历史建制。在魏晋时期,还设立兰陵郡。在楚国争霸时期,还做过短时期的楚国都城。因此兰陵是山东省境内古代最早设立县治的地方,被誉为“山东第一县”。

荀子文化

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文化和先秦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在历史上被称为“后圣”的荀子,先后两次任兰陵令近二十年,后居家兰陵,著书讲学,去世后葬于兰陵,其墓地陵园保存完好,为历代所景仰。

荀子是古代思想史上的一座高峰,他的贡献是划时代的: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在思想信仰上,反鬼神,反天命,这在科学不发达的时代,是语破惊天之论。荀子的“人本观”,主张人最为天下贵,水能载舟,水能覆舟,这种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的思想弥足珍贵;荀子的“和谐观”,他“明于天人之分”,“制天道而用之”,主张“群居和一”的和谐理论;他的荣辱观,反对孔子的“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把义利对立起来,主张“先义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是荣辱之大分也”。只要道义为先,明荣知耻,就会“万物皆得其宜,六畜皆得其长,群生皆得其命”,就进入了“群居和一”的和谐社会;他坚持“隆礼重法”的治国观,把以德治国和依法治国结合起来;在经济发展观上,荀子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省工贾,众农夫”,“轻徭薄赋,计利而益民”的富民强国政策;在人性分析上,孔孟认为“人之初,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之初,性本恶”,强调人性中丑恶的一面必须加强修为才能克服。

由于荀子思想揭示了世间万物发展的规律,不能作为历代统治者愚弄人民的工具,所以没有被其采用。纵观两千年的历史,历代统治者对内治理国家全部用的是荀子治国思想,对外统治愚弄人民全部用的是孔孟学说。因此荀子是在批判吸收诸子百家观点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论推向新的高度,更具有现实价值,因而更应该受到肯定和赞扬。冯友兰有诗赞曰:“荀卿唯物贯天人,一鸣压倒百家音。俱为新朝开道路,商君新书兰陵文。”(《咏史二十五首》)。谭嗣同评价说“两千年之政,秦政也;两千年之学,荀学也。”毛泽东也在这个意义上评价道:两千年来,办实事的是秦始皇,他间接地运用了荀子的思想。荀子30岁开始游学,59岁任兰陵令,62岁遭诬陷被辞,65岁再任兰陵令,76辞,以其余生著书立说,84岁去世。一生四国游历,三领学宫,两令兰陵,一代宗师。

同时兰陵历史上所有的名人都与荀子的思想分不开,荀子的《劝学篇》成为历代学子的精神利器,因而以荀子文化为代表,兰陵地区人才辈出,法家学派代表韩非与秦朝开国丞相李斯“俱事荀卿”,从其“学帝王之术”;汉代学者刘向曾云“兰陵多善为学,盖以荀卿也。”汉代“凿壁偷光”的匡衡、传说中造字的仓颉、造律条的邱颖、秦汉时期的疏广、疏受、孟喜、萧望之、王良等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缪袭、何承天、鲍照、鲍令晖、徐勉、何逊、颜之推,隋唐以后的颜师古、萧颖士、贾仲明、《金瓶梅》的作者笑笑生等都身出兰陵,都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因此我们探索荀子思想的当代价值,提高对荀子思想文化的认识,对于我们今天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可持续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更具有现实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美酒文化

兰陵是美酒文化的发祥地,自古以来酿酒业发达,以兰陵美酒而著称,酿制历史可上溯到商周时期,距今有3000多年的历史。唐朝诗人李白为兰陵美酒留下了一首《客中行》绝句:“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使兰陵美酒香冠天下,名扬古今,定格了兰陵古镇特有的酒文化。1995年徐州狮子山汉王墓出土的兰陵美酒,仍旧飘香,被列为1995年全国考古之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兰陵美酒荣获金质奖章,更使这一传统美酒名播海外,跻身于国家名酒之列。1954年周总理在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时,亲带“兰陵美酒”招待各国贵宾。随着酿酒技术的不断进步,至今兰陵美酒系列产品以其品牌化、产业化优势,不断占领国内外市场,在地区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氏族文化

兰陵是萧氏家族的郡望地,其后裔在南北朝时期建立的萧齐、萧梁政权统治江南78年,出了11位皇帝,在中国封建文化历史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一章。萧氏祖先墓地在今兰陵小仲村(萧冢村),属海内外萧氏后裔的寻根之地。近年来已有大量的萧氏后人前来祭祖,吸引越来越多的历史爱好者慕名前往探究。“天下曾氏归苍山”,鄫国故城位于兰陵北8公里,历经夏、商、周,直到春秋时期被“莒”国所灭,前后历经2000余年。由于离开故城后去“阝”旁,后人称“曾”氏。鄫国故城虽经4000年的风雨剥蚀,古城墙、古宫殿遗址、古护城河仍旧遗存至今。

运河文化

明朝万历二十二至三十二年(1594~1604),明政府征召民力历时10年,在兰陵西泇河下游开掘泇河运道,长260余里,避开黄河的险要河段330里。此工程使兰陵有了通航之利,沿泇河运道可直达京杭。兰陵古城牌坊高悬的“逵达邹鲁”、“衢通淮徐”匾额,见证了兰陵明清时期的繁荣和辉煌。国家发改委、国家淮委批准立项了西泇河治理、恢复古运河通航的项目,现正在进行实施,届时古镇兰陵将再现当年“商贾天下、货达九州”的繁荣景象。

革命文化

在近现代革命斗争中,兰陵地区留下了许多英雄史诗。上世纪初新文化运动的先驱王思玷,被矛盾先生誉为文坛上的一颗彗星;旧民主主义时期的兰陵红枪会起义;抗战时期国名党反动派制造的横山惨案;从奴隶到将军的罗炳辉,转战兰陵,并且病逝在兰陵;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粟裕在这里指挥华东野战军取得了鲁南战役的胜利。

民俗文化

兰陵美酒以及其他丰富多彩的民间民俗文化。从经济坐标上看,兰陵当时集中了冶铁、丝绸、酿酒、造币等产业,都是当时最高生产力的代表,因而兰陵是那个时代的经济发达地区。从地理坐标上看,兰陵古镇位于齐鲁文化与吴楚文化的融合地,海洋文化与农耕文化的交汇处,因而形成了与山东其他地方显著不同的文化特征。深厚的历史文化必须要有好的物质载体,从三维坐标基础上进行解读,对兰陵历史文化进行规划提升、开发和利用,更能彰显出兰陵古镇旅游开发的重要性。

历史文化

圣人文化——荀子被中国近代文化泰斗章太炎称为“后圣”;帝王文化——兰陵萧氏历史上出了11位皇帝;

总结

综上所述,兰陵古镇历史文化既具有独特性又具有多元性。纵观全国历史名镇文化,重点有三个层面,即帝王文化、圣人文化以及民间民俗文化,在这三个层次的文化中,全国大多数古镇属于第三个层次。有的地方有圣人无帝王;平遥古城有票号,无政界、思想界的代表人物;浙苏皖古镇较多,但多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符号,属于民间民俗文化。而兰陵古镇从文化坐标上看,其文化含量及实质要高于全国其他古镇,既具有帝王文化、圣人文化,又具有民间民俗文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