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08-19 18:49
共产主义信仰即对共产主义学说和理论的信服、尊敬和崇拜。
共产主义包括两个范畴:
一,共产主义制度。
二,共产主义思想。
共产主义学说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人类历史最进步、最革命、最合理的科学学说。
这一学说,在正确认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固有矛盾,证明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不可逆转的历史发展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性质、条件和在全世界建立共产主义制度的美好前景。
共产主义学说不是脱离实际的空想,而是经过一百多年无产阶级革命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不是代表少数人的利益,而是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长远利益的集中体现。
因此,共产主义信仰是一种科学信仰,是有史以来最崇高的信仰。共产主义信仰体现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向往和追求,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强大的精神支柱。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就要把在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理想;就要用共产主义思想体系观察世界、观察社会、观察人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要用共产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来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与他人的关系,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共产主义信仰是无产阶级革命者行动的指南。
(英语:Communism,拉丁语:communismus)是一种思想,主张消灭私有产权,并建立一个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生产资料公有制(进行集体生产),而且没有阶级制度、国家和政府的社会。
其主张劳动的差别并不会导致占有和消费的任何不平等,并反对任何特权。在科学共产主义(马克思主义以及其各流派)的理论中,它在发展上分两个阶段,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高级阶段是共产主义。通常所说的共产主义,指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按照马克思主义理论(历史唯物主义),资本主义必将为共产主义所取代,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共产主义思想在实行上,需要人人有高度发达的集体主义精神,而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达到充分的发展和极度的发达。
共产主义社会,不会随着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社会财富的迅猛增加而自动地到来。共产主义社会的建立,不仅要改造私有制以及与此相适应的经济关系,而且还要全面改造人类的生存环境及人本身,造就一代共产主义新人。人不仅要突破话语关系的束缚, 还要突破肉体生命的束缚, 从而彻底地掌握自己。这种进展也符合共产主义的基本设想, 因为共产主义不仅仅是物质和社会环境的进步, 最终的共产主义真正要实现的是人的自由和解放,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被称作双重解放, 即物质的解放和人自身的解放。根据历史唯物主义,共产主义要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高度成熟后才能实现。根据马克思的理论,实现共产主义是会经过数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就是无产阶级专政(列宁把这个阶段称为社会主义),作用是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把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并阻止资本主义的复辟。在这段时期,商品生产和货币经济仍然存在。
当社会主义建设完成后,国家、政府、政党、货币经济会完全消失。最后,人类的社会就进入共产主义的阶段。这个时候,在生产者自由平等的联合体的基础上按新方式来组织生产的社会,将把全部国家机器放到它应该去的地方,即放到古物陈列馆去,同纺车和青铜斧陈列在一起。国家的社会服务和发展职能将由社会彻底收回,社会的人民大众将掌握社会的公共权利并平等参与社会的管理,社会真正实现人民主权,从而国家实现和社会的重新融合。仍然需要有一定的社会机构来对社会进行组织和管理。但这种社会组织管理机构只具有人们自我管理的性质,而不再具有政治压迫和暴力镇压的功能。社会成员通过加入自由人联合体管理社会,并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社会管理的最终目标。自由人联合体作为社会的组织机构又管理、控制着每个人自由发展的社会条件,而不是让盲目的力量控制自己。社会化的个人作为个体加入联合体,在联合体的统一组织管理下,个人获得自由全面发展的条件,已经脱离了政治权力的自由人联合体是社会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机构,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再次回归于社会。战争现象随之消失。私有制的消失使性别分工不具有任何社会意义,公私领域不复存在,妇女获得私有制所禁锢着的人的本质。两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平等,男女之间的敌对状态被和谐状态所取代,各个阶层的权利将会实现前所未有的平等,这个权利平等是真实的,而且是普遍的。人们精神生活极大丰富,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极大提高,人人具有大公无私、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推己及人、爱人如己成为人们相互交往的自觉遵循;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以及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之间的三大差别彻底消灭,旧式分工最终被新式分工形式取代,但新式分工不再是生产者全面发展限制。高度自动化,要求人们的劳动和行动更准确,人们作为社会的主体,其社会主体性的地位得到了充分发挥,人们开始能够调节和控制自然和社会力量的规律,调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进行这种物质变换。个人会在艺术、科学等等方面得到发展。技术进步始终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助力和推动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所有的财产归全人类所有,自由平等的劳动者联合体共同占有和使用生产资料。所有的人平等地享受社会经济权利,社会调节着整个生产,人们以一种生产监督者和调节者的身份参与到整个社会生产中与社会生产发生着关系,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任何人都不会被局限在特定的劳动分工领域内,而可以在任何部门内发展。在联合体中已经取得自由发展条件的社会化的个人,随着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差别的消失,随着自主活动的增加,在劳动成为第一需要的同时,又获得了全面发展的条件。个人消费品的分配方式随着社会生产的充分发展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从而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主条目:空想社会主义
早期的共产主义包括原始共产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根据马克思理论,人类的原始社会也是共产主义社会。因为原始社会中,财产是共有的,每一人都为一个平等的贡献者,为共同利益工作,并分享所有东西。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继承人类学家摩尔根的发现,系统地论述了人类历史早期的情况、私有制的起源和原始共产主义的消亡。
事实上,在十九世纪前,欧洲已经开始有构建平等社会的思想的萌生。也有不少描述理想社会的文学作品(太阳城、柏拉图的《理想国》、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等)。但由于这段时期的共产主义思想比较纯粹是对理想国度的追求而缺乏充分的科学性、且缺乏唯物主义元素,因此亦被称为空想社会主义(或称乌托邦主义)。与空想社会主义相对的则是科学共产主义,后者发生在近代。
苏联革命时,推翻贵族和资本家的海报《列宁同志清扫地球》
现代共产主义运动起源于十九世纪西欧的工人运动,以德国籍犹太裔学者卡尔·马克思的理论为基础,以各国共产党或类似名称的共产主义政党为组织基础,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滞后国家内部贫穷阶层以暴力反抗不合理政治秩序的社会运动的主流,深刻地影响了人类社会在20世纪的内部冲突、动荡以及大范围的社会秩序重建。
巴黎公社被认为是最早的共产主义运动,标志当代世界政治左翼运动崛起光辉起始里程碑。但有人认为它是无政府主义,也有人认为它是社会主义的早期实验。马克思认为它是对他的共产主义理论的一个有力证明,而俄罗斯无政府主义之父巴枯宁则主张是无政府主义,因为它既没有依赖于一个先锋队,也没有掌控国家或者企图建立一个新的革命政府。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
1917年11月7日(俄儒略历10月25日),十月革命爆发,由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引起了西方社会极度的恐慌,并支持俄国的反革命势力,以阻止共产主义革命的扩张,之后由布尔什维克领导的红军战胜了反革命势力的白军及来自各个资本主义国的侵略军。1922年12月30日,由布尔什维克所控制的俄罗斯与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成立。这次的革命被认为是共产主义的一次重大胜利,是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的序幕,触发了此后各国社会主义运动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许多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解放运动也因此得到了更多支持。也造成了共产主义国家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长达大半个世纪的对立。
共产主义的标志锤子与镰刀。
共产主义在世界各地因各个国家的具体国情不同而形式多样,个别对生产关系及上层建筑进行改革的国家被过“左”思想或国家视为修正主义。在部分国家,一些共产主义政党仍然采用议会制方式获取政权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共产主义改革。以下是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及其建设与改革:
多数共产主义国家都是一党专政的国家,因为多党制表现了自由资本主义的竞争思维,而一党专政则打上了苏联式计划经济的烙印,影响了后来众多共产党国家。
列宁主义
列宁主义是列宁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主义者一般将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并称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被广泛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列宁认为并非只有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共产主义,其他社会形态也可能实现共产主义。他提出了社会主义这一夹在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之间的社会形态,并认为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早期阶段。列宁主义是布朗基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布朗基是十九世纪法国秘密社团领导人,第一国际内的暴力革命派,巴黎公社的军事领袖。布朗基主义的要义是:坚信不管生产力的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只凭革命暴力就可以创造出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新世界。20世纪初发展的列宁主义,主张通过暴力革命的手段,武装夺取政权。
托洛茨基主义
托洛茨基(或译为托洛斯基)主义是托洛斯基提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托洛斯基自视为布尔什维克列宁主义者、正统马克思主义的拥护者,主张建立先锋队政党。托洛茨基的政治信条与斯大林主义、毛泽东主义有很大的不同,认为有必要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永久革命。托洛斯基主义因为对国际主义等原则的坚持而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的左翼。全世界有数目众多的团体仍将自己描述为托洛斯基主义者,并自视为坚持了托派的传统(尽管他们对托派有着许多不同的解释)。
斯大林主义
斯大林主义是指控制苏联和受苏联影响的共产主义国家, 在约瑟夫·斯大林统治下及其之后的共产主义理论。但在事实上,斯大林自己并不承认自己创立了什么主义同马克思列宁主义并列,一直以来斯大林都认为自己是列宁的学生, “斯大林主义”一词是西方反共势力强加给斯大林的。它成功地在二十年代透过五年计划使苏联工业产业化。有些时候政治历史学者会用复合名词”马克思列宁斯大林主义“或“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教导”来表明它的历史继承性。但是很多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者们认为斯大林主义扭曲了共产主义;特别是反斯大林的托洛茨基主义者们认为斯大林主义是冒用了马克思主义作为借口的一个反革命政策。
欧洲主要流行的学派是德国的卢森堡主义、意大利的葛兰西主义、以及南斯拉夫的铁托主义。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共产主义革命和建设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列宁主义重视工人阶级相比,其第一代领导人毛泽东思想更重视发动农民,比如农村包围城市、进行人民战争和自力更生。由于对共产主义实现有错误预判,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接连发动大跃进、人民公社和文化大革命,使经济及民生遭到严重破坏。此后,邓小平则对毛泽东的一些政策及思想进行修正,由此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其中包括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理论,并明确中国“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此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以提出共产党需要在实现共产主义的过程中占有领导地位,强调稳定与控制。此后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使政策进一步接近现实社会发展阶段。
主体思想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执政党朝鲜劳动党的思想体系和理论基础,由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开国领袖、朝鲜劳动党前主席金日成创立,由朝鲜劳动党前书记黄长烨加以体系化。
在拉丁美洲(主要是古巴)则诞生格瓦拉主义。此外还有新马克思主义等。此外还有一些部分吸收共产主义的非马克思主义流派,其中包括基督教共产主义、无政府共产主义等。
当前在哥伦比亚、菲律宾和印度等地仍有共产主义的革命活动。当前2008年,共产党人(包括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和尼泊尔共产党(马克思主义))成功在尼泊尔议会取得了大多数的议席,而其中尼泊尔共产党(毛主义)成为了尼泊尔的执政党。在委内瑞拉,乌戈·查韦斯亦开始推行社会主义的改革。
当前由社会主义政党执政的国家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古巴共和国。这些国家当前大部分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在实践中,有的国家部分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般西方国家认为其本质接近资本主义的经济体制,如中国;而有的国家依然持续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如朝鲜。
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仍然是初级阶段,其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共产主义。他们大都还存在着阶级、政党、警察和军队,以保证生产资料的生产、使用、收益和处分,并保证由全社会占有。在部分共产主义国家,其社会还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