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岭生物群

更新时间:2024-03-27 10:50

关岭生物群(Guanling Biota)位于贵州西南部关岭县新铺乡,形成于距今约2.2亿年的晚三叠纪时期,完好保存海生爬行动物海百合等,并伴生有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珍稀生物群。对研究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海洋生物演化和辐射、古海洋动物地理区系以及研究古海洋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历史背景

关岭生物群(Guanling Biota)位于贵州西南部关岭县新铺乡一带,紧邻世界第三大瀑布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生物群产于晚三叠纪地层中,距今约2.2亿年的古海洋生物世界。

关岭生物群是一个以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化石为主要特色,并伴生有多门类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的珍稀生物群。主要包括海生爬行动物鹦鹉螺腕足动物海百合鱼类菊石双壳类牙形石等,此外还有裸子植物和蕨类植物。

关岭生物群海生爬行动物和海百合数量多、保存完好和形态精美乃国外同期地层所罕见。被地质古生物专家誉为“全球三叠纪独一无二的化石宝库”,同时填补了国际研究海生爬行动物进化的空白。2004年1月19日被国土资源部批准成为贵州关岭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

关岭生物群与盘县生物群和罗平生物群处于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绝灭后,经过早三叠世的缓慢复苏后于中三叠世的快速辐射阶段的关键位置,对探讨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三叠纪海洋生物演化和辐射、古海洋动物地理区系以及重塑当时的古海洋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地理位置

关岭生物群位于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面积26平方千米,保护区200平方千米。核心区0.94平方千米。距贵阳市188千米,距黄果树瀑布52千米。

岩性层位

上三叠统小凹组(旧称瓦窑组)黑色泥页岩系,富含生物化石,为其出产层位。化石主要产在新铺乡黄土塘、小凹、毛凹、巴毛林和岗乌乡白岩一带小凹组下段,距底5~11m的地层间隔中,其分布面积约200 km2。

主要岩性为灰、深灰色薄至中厚层泥晶灰岩、生物屑灰岩与薄层泥灰岩、钙质泥岩的不等厚互层,在兴义、贞丰一带为深灰、灰黑色钙质粘土岩夹薄至中厚层瘤状泥晶灰岩、泥灰岩、生物碎屑灰岩及砂质灰岩,厚16~60m;关岭、郎岱地区主要由灰褐色砂质灰岩、钙质粉砂岩及钙质粘土岩组成,厚160~238m。

岩相古地理

关岭地区在晚三叠世为海湾环境,在2.2亿年前的晚三叠世卡尼期,并逐渐由浅海陆棚向局限盆地演化。晚三叠世的印支构造运动使海湾封闭,海水处于缺氧状态,后褶皱抬升为陆地。关岭地区处于一个残留的海盆中,气候温暖湿润,丰富的有机质被河流不断带入海中,为海百合、软体动物腕足类和部分鱼类等初级消费者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物质,并最终为海洋中处于食物链预端的猎食者鱼龙等海生爬行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关岭生物群中的每一分子都是食物链中的一环,它们相互竞争、相互依存,共同维系着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

根据小凹组下段岩石学地球化学和生物群生态特征,关岭新铺乡一带在晚三叠世时为一个三面环陆、一面可能与特提斯大洋相通的局限海湾。关岭生物群中少量完好保存的植物化石的生态特点指示该区当时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雨水充沛。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则显示海湾中的海水可能受间歇性大量淡水注入影响而出现间歇性淡化,并导致生物原来赖以生存的海洋环境出现间歇性缺氧,而发生生物集群死亡和埋藏。

典型的小凹组主要分布在贵州关岭新铺和晴隆凉水一带,以陆棚盆地和陆棚边缘斜坡相黑色薄层灰岩沉积为特点,时代为卡尼期早期;小凹组下段出现有碳同位素的轻微负偏离以及相对较高的V/(V+Ni)和Ni/Co值,中-上段碳、氧同位素值稳定,V/(V+Ni)和Ni/Co值相对较低。关岭生物群主要生活于海底缺氧或富硫化氢的陆棚盆地环境,其表层水温大约在35℃。

生物门类

关岭古生物化石主要包括鱼龙鳍龙、楯齿龙等海生爬行动物,也有海百合菊石双壳牙形石鹦鹉螺腕足动物,此外还有裸子植物蕨类植物

在所发现的海生爬行动物中,以鱼龙类(ichthyosaur)和海龙类(thalattosaur)为主,次为楯齿龙(placodonts)。海百合化石主要为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其它门类的化石以双壳类和菊石动物化石最为丰富,鱼类、腕足类、牙形石、两栖类、古植物等化石数量较少,但同样是关岭生物群不可或缺的—部分。其中,牙形石和菊石为关岭生物群的时代提供了可靠依据,因为,二者均是演化迅速、分布广泛的“标准化石”,是三叠纪时期全球地层划分和对比的重要工具。

海龙类仅生存于三叠纪,化石稀少,对这一神秘类群的认识也非常欠缺。关岭生物群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海龙类化石,是中国首次发现。关岭生物群中已确认的有海龙和齿龙两个海龙属种。

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的大化石和鱼类微体化石Lobaticorona、Saacrisubcorona等,鱼龙类的黔鱼龙(Qianichthyosaurus)和杯椎鱼龙(Cymbospondylus),海龙类的安顺龙(Anshunsaurus)和新铺龙(Xinpusaurus),楯齿龙类的中国豆齿龙(Sinocyamodus)和砾甲龟龙(Psephochelys)等。

无脊椎动物包括海百合类的创孔海百合(Traumatocrinus),菊石类的粗菊石(Trachyceras)和原粗菊石(Protrachyceras)等,双壳类的海燕蛤(Halabia)和鱼鳞蛤(Daonella)等,牙形石类的新舟牙形石(Neogondolella)和后多颚牙形石(Metapolygnathus)等,海参骨片类的泰利参(Theelia)和刺轮参(Acanthotheelia)等。植物化石有篦羽羊齿(Ctenozamites)和似木贼(Equisetites)。

意义

关岭生物群多门类化石构成了一幅奇妙的古海洋动物生态系统,是难得的珍稀化石的璀璨瑰宝。它对于研究晚三叠世的古生物学、古生态学、古海洋系、古地理学、埋藏学和地层学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岭生物群在经历了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事件后,生物圈在早三叠世开始缓慢复苏,进入中三叠世开始迅速辐射、发展,而在晚三叠世生物圈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鼎盛阶段,古海洋生态系统也得到全面恢复,关岭生物群则是证明三叠纪古海洋生态系统全面恢复的重要实证。对探讨三叠纪海洋生物复苏、三叠纪海洋生物演化和辐射、古海洋动物地理区系以及重塑当时的古环境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