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地理区

更新时间:2023-04-03 11:24

在地球大陆岛屿中,凡是具有区别于别区的独特的动物区系区域,在动物区系地理学中是作为一个动物地理区(或动物区)来看待的。

主要介绍

动物地理区(zoogeographic region. faunalregion)

它的最高单位是界(realm),有北陆界新陆界南陆界,各界再分为区(region)、亚区(subregion)、地方(地区)(province)、分区(subprovince)等较低的几种单元。

动物地理区的确定,以施马达(L.Schmarda, 1853)、斯克莱特(P.L.Sclater,1858)等人为先驱,由华莱士(A.R.Wallace,1876)的《动物的地理分布》2卷而集其大成,以后特劳萨特(E.L.Trousessart,1980)、莱德克(R.Lydekker, 1896)等人作了部分的修订,一直发展到最近的施米特(K. P.Schmidt, 1954)进行的区划。

各动物地理区的动物区系,根据魏格纳(W.Wegener)的大陆漂移说所说的地质年代,由于陆地的联结或分离,致使有或多或少的亲缘关系。另由于分布情况也是随生活型不同的动物群而异,所以要准确地划出动物地理区的界线是很困难的,同时交错带也很多,因而现在制定的区划也是权宜的。此外对于海洋,则形成与陆地不同的区系。

大洋洲界

概况

大洋洲界以澳大利亚大陆和新几内亚岛为中心,二者历史上曾经长期连在一起,具有相当的一致性,但澳大利亚的气候逐渐干燥恶化,而新几内亚仍保持以湿热的热带雨林为主,同时,新几内亚岛虽然面积远小于澳大利亚大陆,但自然条件的多样性却比较高,拥有崇山峻岭,且与东洋界更加接近,物种渗透要强于澳大利亚大陆,所而二者的物种相似而又有区别;新几内亚单代表一个面积较小但是物种非常丰富的动物区系,而澳大利亚大陆虽然面积要大很多,但是物种并不比新几内亚更丰富。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比澳大利亚大陆和新几内亚更加与世隔绝,拥有一些更加独特的物种,物种也远更贫乏,有时候被分别列为新西兰界和波利尼西亚界,新西兰很早前就与大陆分离,长期孤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动物地理区,拥有一些珍贵的活化石。大洋洲界和东洋界的交界地区称为华莱士区,同时拥有二者的部分类型,同时也有本区内的特有类型,在生物地理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鸟类

大洋洲界的鸟类很有特色,多是些独特的类群,有些东洋界有一定联系,另外一些古北界的候鸟在大洋洲界越冬。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界的鸣禽中按照西伯利的分类体系明显以鸦小目的种类占绝对优势,大洋洲界绝大多数鸣禽都属此类,而这里也是鸦小目的起源和分布中心。鸦小目鸟类中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亚特有的琴鸟和主要分布于新几内亚的各种极乐鸟,琴鸟和极乐鸟也分别是澳大利亚和巴布亚新几内的国鸟,这两类鸟均以华丽的羽饰而著名,琴鸟还擅长模仿,而极乐鸟则有优美的炫耀舞姿。大洋洲界比较常见的鸦小目鸟类还包括各种吸蜜鸟园丁鸟、刺嘴莺、细尾鹩莺、鸲鹟、王鹟钟鹊等,这些鸟类为大洋洲界最繁盛的类型,其中有些为大洋洲界所特有,也不少也可见于邻近的东洋界。大洋洲界的攀禽以各种鹦鹉最为名,和新热带界同为鹦鹉的两个分布中心,但新热带界只是种类多,而大洋洲界远更具多样性。澳大利亚的鹦鹉中最有特色的是头上有冠的各种葵花鹦鹉和色彩丰富的各种吸蜜鹦鹉,而虎皮鹦鹉则可能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鹦鹉。大洋洲界另一类有特色的攀禽类翠鸟类,其中新几内亚岛是翡翠的大本营,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几种美丽的极乐翡翠,而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几种笑翠鸟则更加有名。

爬行类

澳大利亚和新几内亚的爬行动物种类繁多,除特有类型外,多与东洋界有一定的联系,而少数则和新热带界相关。其中最著名的是蛇类。澳大利亚是唯一毒蛇种类超过无毒蛇的地方,不少毒蛇毒性剧烈,其中内陆太攀蛇是世界上最毒的陆生蛇类,但是这些巨毒蛇全部属于眼镜蛇类,而没有蝮蛇和蝰蛇类的成员,澳大利亚的那些样子象蝰蛇的成员其实也是属于眼镜蛇类。其它各大陆均占优势的无毒或微毒的游蛇类成员这里却非常少。澳大利亚的蟒蛇类种类比较多,是澳大利亚比较常见的无毒蛇。而新西兰和多数较远的太平洋岛屿则没有原产蛇类分布,在斐济等大陆性岛屿上则有少量蛇类出现,另外一些岛屿有随着人类扩散的钩盲蛇。大洋洲界是巨蜥的分布中心,巨蜥也是澳大利亚最强大的食肉动物之一,在史前还有一些体型非常巨大的成员,是大陆上的顶极食肉动物,而在华莱士区内的科莫多龙是现存体形最大的蜥蜴,也是最著名的巨蜥。

两栖类

澳大利亚的两栖动物只有无尾类,其中最繁盛的龟蟾类和雨滨蛙类,二者分别与新热带界最繁盛的细趾蟾和雨蛙相对应,显示出和新热带界的紧密联系。龟蟾类中最奇妙的是在腹中孵化后代的胃育溪蟾,这种蛙在几十年前不知什么原因灭绝了。姬蛙科在大洋洲界北部也非常繁盛,是新几内亚岛的优势两栖动物,那里几乎半数的两栖动物都是姬蛙。滑跖蟾是新西兰唯一的两栖动物,也是无尾类中最原始的成员。其它大陆常见的蛙科在大洋洲界则仅见于北部地区,在一些太平洋岛屿上也能见到。

淡水鱼类

澳大利亚的淡水鱼类特别稀少,在各界中是种类最少的,这一方面和大洋洲界长期与世隔离有关,另一方面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世界上最干旱的大陆,河网不发达有关。大洋洲界真正的淡水鱼多是非常原始的种类,如澳大利亚肺鱼和一些巩鱼。澳大利亚肺鱼和恐龙时代的角齿鱼非常相似,属于同一类群,比非洲和美洲的肺鱼更加原始,相差也比较大。巩鱼属于原始的骨舌鱼类,为大洋洲界和东洋界所共有,产于东洋界的俗称金龙,而澳大利亚的称为喷点金龙。大洋洲界的淡水鱼中还有不少为原本居住于海里后来移居到河流中的。

昆虫

大洋洲界以体型巨大的鸟翼蝶闻名于世。新几内亚是鸟翼蝶的分布中心,其中亚历山大鸟翼蝶是世界上最大的蝴蝶。其它的鸟翼蝶在澳大利亚和东南亚也能见到,大洋洲界和东洋界的蝴蝶等昆虫具有较大一致性,常被合称为印澳界。澳大利亚的无脊椎动物中其它比较著名的有巨型蚯蚓、原始的山虾和各种蜘蛛。澳大利亚有一些毒性很大的蜘蛛,如漏斗网蜘蛛,属于澳大利亚最危险的动物之列,其危险不亚于澳大利亚的毒蛇。

古北界

概况

一个以欧亚大陆为主的动物地理分区。它涵盖整个欧洲、北回归线以北的非洲和阿拉伯、喜马拉雅山脉和秦岭以北的亚洲。世界 6个地理界中最大的一界。

古北界是面积最大的一个动物地理区。古北界面积广阔,生态条件多样,大部分地区过去属于劳亚古陆,与旧热带界接壤的部分则原属冈瓦那古陆,现今算是古北界和旧热带界的过渡区域。作为面积最大且自然环境非常多样的动物区系,现在古北界的范围在史前时期曾经是很多动物类群的演化中心,但在很多地区在冰期受到较大的影响,目前则拥有大面积的寒冷和干旱地区,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动物种类相对贫乏。全北界的面积几乎相当其它各界的总和,但是物种却只占世界上的一小部分。

哺乳类

古北界的偶蹄目中以牛科鹿科两个大科占优势,拥有一些大型种类。 牛科的欧洲野牛和鹿科的驼鹿是古北界体形最大的动物,其中驼鹿为古北界和新北界共有,而欧洲野牛和新北界的美洲野牛是近亲。古北界内陆的高山高原地区是牛科羊亚科的分布中心,盛产一些善于攀爬的野羊。内陆草原地区有一些羚羊亚科的成员,但是种类远不及旧热带界丰富。鹿科中鹿亚科空齿鹿亚科均有代表,它们是森林中的主要有蹄类,在东亚还有原始的麝亚科成员出现。不反刍类只有野猪一种,但是分布广泛,是最常见的大型动物。骈足类有单峰驼双峰驼两种,除了双峰驼尚有少数野生以外,均为家畜。奇蹄目现存主要为亚洲野驴欧洲野马已经灭绝,普氏野马在野外可能也已经灭绝。古北界拥有一些大型食肉动物,其中与东洋界共有的在古北界有单独的亚种,其中东北虎是体形最大的猫科动物,也是最著名的亚种,而里海虎现在已经灭绝。是分布最广泛的大型猫科动物之一,在古北界的亚种目前已经数量稀少。猞猁是古北界比较常见的猫科动物,也是分布最北的猫科动物之一,与新北界所共有。熊科和新北界比较相似,共有北极熊棕熊,只是没有美洲黑熊而拥有亚洲黑熊犬科鼬科是古北界最繁盛的食肉动物,、鼬、等占据着中小型食肉类的地位,而则是与新北界共有的重要的大型食肉动物。兔形目比较繁盛,其中鼠兔亚科以古北界为分布中心,是草原地区的优势动物。兔亚科主要为兔属成员,在西南部则有家兔的祖先穴兔。古北界的灵长目仅有猕猴科,有猕猴日本猕猴地中海猕猴3种。猕猴科是典型的东洋界类型,东亚的古北界出现两种猕猴是古北界与东洋界在东亚没有明显的界限的结果,而地中海猕猴则是唯一分布于亚洲以外的猕猴。

鸟类

古北界的鸟类中候鸟比例很大,水禽和世界广布种比例也比较大,而攀禽等种类较少,食虫鸟类比例大,以果实等为食的种类比较少。雀形目鸟类中绝大多数都属于鸣禽类,亚鸣禽只有在东亚有少数从东洋界渗透进来的八色鸫。鸣禽中莺类占有优势,特别是东亚地区种类尤其丰富。鸫和也比较多,内陆地区盛产百灵。食种子的鸟主要有和鹀,在东部人类聚居的地区树麻雀占优势,而西部则是家麻雀占优势。特有类型不多,主要有岩鹨类。鴷形目和新古北界。

北界一样只有啄木鸟科,佛法僧类则远比新北界丰富,除了各种翠鸟以外,还有戴胜佛法僧蜂虎,这些多为与埃塞俄比亚界或者东洋界所共有。古北界的涉禽游禽与新北界非常相似,是很多游禽和涉禽的繁殖地。游禽中以雁形目种类最多,而各种海雀类则可以说是全北界的特有类型。涉禽中最重要的是各种鸻鹬类,而东亚则是鹤科的分布中心。鸡形目除了和新北界共有的松鸡类之外,在东亚还有雉类,旧大陆很多地方都能见到的鹑类也较常见。猛禽中盛产一些大型雕类,以金雕虎头海雕等最为著名,夜行性猛禽中也有些大型种类,如雕鸮、毛脚鱼鸮和褐林鸮等,有些猛禽为与新北界共有,如北极地区的雪鸮和矛隼

爬行类

古北界的爬行动物不丰富,是除南极界之外几个动物区系中最不丰富的。蜥蜴中最有特色的是蜥蜴科,以古北界西南部为分布中心,遍及古北界大部分地区,其中胎生蜥蜴是分布最北的蜥蜴。其它蜥蜴主要是石龙子科鬣蜥科壁虎科几个大科的成员,种类不是很丰富。在古北界西南部临近旧热带的地区种有蚓蜥分布,显示了和旧热带界的一定联系。蛇类中以游蛇科为主,原始蛇类仅有少数种类,毒蛇以管牙蛇类为主,其中蝮蛇是古北界东部最常见的毒蛇,极北蝰是分布最北的毒蛇,也是英国等地区仅有的毒蛇。龟鳖类主要有龟科潮龟科,其中西部有真正的龟科成员)和陆龟科,在东部有和东洋界有一定联系的鳖科,西南部和旧热带界接壤的地区可见到侧颈龟科成员。

两栖类

古北界的两栖动物包括有尾目无尾目两个目。有尾目的种类仅次于新北界,居各大区系的第二位,以蝾螈科小鲵科为为丰富,但是也有部分其它科的成员。无尾目种类不多,蛙科蟾蜍科雨蛙科等几个大科有少数代表,另外还有盘舌蟾科锄足蟾科这两个原始的科。

鱼类

古北界的鱼类种类不多,盛产一些北方特色的类型,如鲑科、狗鱼科等,多与新北界共有。在古北界东部有不少与东洋界有一定联系的类型,其中鲤科的种类最多,鲇科都是东洋界的属。

东洋界

简介

东洋界是东南亚的动物地理分区。它包括印度马来西亚秦岭以南的亚洲、印尼西部、新几内亚附近的岛屿

东洋界和新热带界同为两个以主要为热带森林动物群的动物区系,但二者的动物 对森林生境的适应有个有趣的差别,新热带界有可以缠绕尾巴的动物最为丰富,而东洋界会滑翔的动物则最为丰富。东洋界的大部分原本是劳亚古陆的一部分,历史上与欧亚大陆其它部分联系密切,因此东洋界物种虽然丰富,特有科却很少,而现属东洋界的印度次大陆原本属于南方的冈瓦那古陆,但和欧亚大陆连接之后其物种已经基本上和欧亚大陆的类似,不再有南方大陆的特色。在冰期之前,现在东洋界、古北界旧热带界同属于统一的三趾马动物区系,在冰期中这三大动物区系开始分化。现今古北界的范围受冰期影响较大,物种有很大改观,种类大大减少,而现今东洋界范围内物种相对比较稳定,在我国南方,在三趾马动物区系后从巨猿动物区系经大熊猫——剑齿象动物区系演化成现在的东洋界动物区系,其间的变动远不如我国北方显著,并且现在保留了不少当时的孑遗物种。现今东洋界的物种不少和旧热带界共有,代表着两个北方风格的热带动物区系,也和古北界、大洋洲界有一定的联系,并且和古北界、大洋洲界之间分别形成较大的过渡带,其中和大洋洲界的过渡带被称为华莱士区。华莱士区西面以苏拉威西岛和龙目岛为界,东部接近新几内亚岛,这个区域内既有大洋洲界的动物如有袋类等,又有东洋界的动物如有蹄类等,在生物地理上具有重要意义。东洋界的很多类群虽然并非东洋界所特有,但是却以东洋界为分布中心。

哺乳动物

东洋界的猫科动物很有名,狮和这两种体型最大最著名的猫科动物都在东洋界出现,只是均已经数量稀少,而狮仅在印度的一个地区尚有分布。其它的大猫除了美洲虎以外也都出现与东洋界或者东洋界和古北界交界的山区,而东洋界特有的云豹则是体形最小的大型猫科动物。中小型的猫科动物种类也很丰富,其中豹猫等是最常见的小型猫科动物。东洋界也是熊类的分布中心,其中马来熊懒熊是东洋界的特产,而亚洲黑熊是东洋界和邻近的古北界东部所共有。大熊猫是中国南方更新世动物群的代表物种,现在则仅在东洋界和古北界的过渡地区有少量幸存。小熊猫则是浣熊科唯一分布于美洲以外的成员。东洋界的灵长目和旧热带界非常相似,均为从原始类型到高等类型均有,且多数是科是共有的。东洋界的原始猴类包括懒猴科眼镜猴科,其中懒猴科为与非洲大陆共有,而眼镜猴科是东洋界的特产。眼镜猴与其它原始猴类区别较大,可视为高等灵长类和低等灵长类之间的过渡类型。猴科疣猴亚科的种类远比旧热带界丰富,类形也非常多样,其中以叶猴属种类最多。猴亚科的猕猴属也是东洋界常见的猴子,在东洋界分布很广,并可见于临近的古北界地区,是分布最北的灵长类。猴亚科的其它成原则仅限于就热带界而不出现于东洋界。东洋界的类人猿包括猩猩和各种长臂猿,种类比非洲的类人猿多,但是没有非洲大猿和人类的关系密切。猩猩现在仅分布于加里曼丹岛苏门答腊岛两个大岛上,数量不多,长臂猿分布比较广泛,但有些种类也处于濒危状态。树鼩是东洋界特有的一类小动物,接近于灵长目的祖先类型,曾经被置于灵长目或者食虫目,现在被单列为独立的目。东洋界另外还有一个特有的皮翼目,即鼯猴,也和灵长目有一定的亲缘关系。东洋界的翼手目非常丰富,大蝙蝠亚目小蝙蝠亚目中都有一些著名的种类。东洋界是大蝙蝠亚目的分布中心,不仅种类多,还包括一些世界上体型最大的蝙蝠。世界上最小的蝙蝠也同样分布于东洋界,即泰国猪鼻蝠。这也是体型最小的哺乳动物,在小蝙蝠亚目中自成一科。东洋界的食虫目以白齿鼩类和鼠猬类为代表,白齿鼩类和就热带界所共有,种类较多,鼠猬是东洋界特有,其中包括体型最大的食虫目成员。东洋界特别是南洋群岛鼠科的分布中心,种类繁多且具有相当的多样性,有些类型则为与大洋洲界所共有。除了鼠科之外,东洋界比较有特色的啮齿目成员还有松鼠科,其中鼯鼠亚科的大多数种类都是限于东洋界的。豪猪亚目的种类则比较少,只有几种豪猪,没有形成旧热带界和新热带界那样多样化的类群。

鸟类

东洋界的鸟类种类繁多,但是特有的类群却很少,虽然有不少类群是以东洋界为分 布中心,但是常有一些种类分布到其它地区。另外,东洋界也是古北界东部候鸟的越冬地。在新热带界以外的地区,东洋界的亚鸣禽种类是最多的,其中八色鸫科是旧大陆亚鸣禽的最大科,虽然也可见于旧热带界、大洋洲界以及和东洋界相邻的古北界地区,但是以东洋界的种类最多。阔嘴鸟科是东洋界的另一科亚鸣禽,主要分布在东洋界,也有少数分布于旧热带界。东洋界的鸣禽中以鹛类最有特色,种类非常多,在东洋界鸟类中占有相当高的比例,但也有少数种类分布在其它地区。鹎类也是东洋界的优势鸣禽,虽然是与旧热带界共有,但是在东洋界的鸟类中占有重要地位。和平鸟和叶鹎是东洋界真正特有的鸟类,羽毛常有金属闪光。东洋界食花蜜的鸟很多,除了和旧热带界共有的太阳鸟以外,还有习性类似的啄花鸟。啄花鸟属于旧大陆体型最小的鸟类之列,分布基本上限于东洋界,少数可见于大洋洲界。绣眼鸟是另一类主要分布于东洋界的小型鸟类,也有少数种类可见于大洋洲界和旧热带界。其它非东洋界特有但是以东洋界为分布 中心的鸣禽还有山椒鸟类、王鹟类和扇尾鹟类等,这几类以南洋群岛种类最为丰富。东洋界的攀禽类以佛法僧目最具代表性,其中东洋界和大洋洲界交界的地方是翡翠类的分布中心。犀鸟为东洋界和旧热带界共有,东洋界主要是树栖犀鸟。雨燕目在东洋界有独特的凤头雨燕科,种类不多。夜鹰目毛腿夜鹰和蟆口鸱、裸鼻鸱为代表,它们为与大洋洲界所共有。鸠鸽目的种类非常丰富,富有美丽的食果实类型,包括种类繁多的绿鸠果鸠皇鸠,其中绿鸠为与旧热带界共有,而果鸠和皇鸠可见于大洋洲界。雉鸡类是东洋界的特色鸟类,其中羽色艳丽的各种雉类大部分分布于东洋界,只有少数分布于邻近的古北界,另有一种分布于非洲。东洋界的猛禽中大型和小型猛禽均很有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菲律宾的食猿雕,属于最强有力的猛禽之列,而各种小隼则是体形最小的日行性猛禽。

爬行动物

东洋界的爬行动物中有不少和大洋洲界比较相似,有些和旧热带界也有一定的共性。东洋界和大洋洲界是爬行动物最大的科石龙子科的分布中心,种类非常繁多。东洋界有很多具滑翔 能力的蜥蜴,其中以鬣蜥科的飞蜥最为有名,这是爬行动物中滑翔能力最强的类型,除了飞蜥外,东洋界的壁虎科中也有能滑翔的成员。东洋界的巨蜥也比较有名,其中分布在大洋洲界和东洋界的过渡区域的科摩多巨蜥是现存体型最大的蜥蜴,也可以说是巨蜥中最著名最凶猛的成员,而东洋界广泛分布的泽巨蜥则是分布于我国境内的最大的蜥蜴。拟毒蜥科是巨蜥科的近亲,为东洋界所特有。东洋界另外一个特有的科是双足蜥科,体型似蚯蚓分类地位不定。特产于广西鳄蜥分类地位也有争议,有人认为是独立的科,也有人认为和美洲的异蜥同科。东洋界拥有一些体型最大的蟒蛇,其中网蟒是身体最长的蛇,但是不及新热带界的森蚺重。见于我国的最大蛇类缅甸蟒也属于体型最大的几种蟒蛇之一。游蛇科中最著名的种类是金花蛇,可以在空中滑翔一段距离,有飞蛇之称。毒蛇中眼镜蛇类和蝰蛇类都有代表,其中眼镜王蛇是体型最大的毒蛇,也是著名的危险蛇类。罕见的白头蝰是东洋界的特产,可能也是蝰蛇类最原始的成员。东洋界的鳄科中三个亚科的成员均有代表。其中长吻鳄亚科是东洋界所特有,这是一类大型的以食鱼为主 的鳄类。鳄亚科种类比较多,其中以与大洋洲界所共有的湾鳄最有名,这也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爬行动物,以凶猛著称。扬子鳄是短吻鳄亚科中唯一分布于美洲以外的成员,特产于东洋界和古北界交接的长江流域一带,也是鳄类现存分布最北,最耐寒的成员。东洋界的龟鳖目成员均属曲颈龟亚目,其中以潮龟科陆龟科鳖科种类比较多,而大头龟科则是东洋界特产。

两栖动物

东洋界的两栖动物中三个目的成员都有代表。无足目的代表是东洋界特有的鱼螈科,这也是我国仅有的无足目代表。盲尾蚓科也是东洋界所特有,分布于印度。分布广泛的真蚓科在印度等地也有分布。东洋界有尾目的成员比较稀少,且主要分布于北部地区,多数地方没有分布,以蝾螈科的疣螈为代表。东洋界的无尾目比较繁盛,其中角蟾类是东洋界的特有类型,其中在我国的横断山区特别丰富。 和非洲共有的树蛙科也是东洋界的代表类型,其中一些种类如黑掌树蛙有发达的脚蹼,具有滑翔能力,有飞蛙之称。无尾类中蛙科蟾蜍科姬蛙科几个比较大的科在东洋界种类都比较丰富,但在东洋界没有特有的科。

鱼类

东洋界的鱼类中以鲤形目最具特色,是这个大目的分布中心。其它不少鱼类的类群为与旧热带界所共有,如攀鲈类等。也有少数于澳大利亚届共有的鱼类,如原始的巩鱼,即著名的金龙、青龙或红龙。东洋界拥有一些比较著名的热带鱼类,除了巩鱼外,斗鱼、射水鱼等也都是世界闻名的种类。

其他物种

东洋界拥有仅次于新热带界的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热带雨林,因此无脊椎动物的丰富 程度也仅次于新热带界,是不少著名的无脊椎动物的产地。东洋界的蝴蝶昆虫与大洋洲界有一定的共性,比如著名的鸟翼蝶就为二者共有。东洋界其他比较著名的昆虫还有巨大的竹节虫等。

旧热带界

简介

包括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及阿拉伯南部和马达加斯加岛,是面积最大的热带动物区系,而气候比新热带界和东洋界要干旱,以适应干湿交替气候的萨王纳(热带稀树草原)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也有一定面积的热带雨林。

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原属于冈瓦那大陆的一部分,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隔离后与北方大陆相连,而历史上撒哈拉沙漠与阿拉伯半岛曾经比较湿润,没有阻挡非洲与北方大陆的物种交流,这样非洲大陆的生物就除了包括冈瓦那类型和非洲土生类型以外又包括有大量的来自北方大陆的类型,不少北方类型在非洲形成了次生的演化中心,而冰期时北方大陆气候恶化,非洲就成了很多物种特别是大型动物的避难所,非洲现存的大型动物无论从种类还是数量上都是别的地方无法比拟的。旧热带界和古北界之间有很长的边界,有些旧热带界物种可以渗入古北界,但是由于这个边界是世界最大的沙漠地带,阻碍了南北的动物交流,所以不如东洋界和古北界之间过渡地带的物种混杂和丰富,而现在古北界拥有的一些旧热带界物种可能不是通过沙漠渗入的结果而是史前时期古北界环境较好时物种的残遗或者是在沙漠形成之前物种交流的结果。旧热带界和东洋界基本上在陆地上并不直接交界,但两地自然条件类似,在历史上也有一定的交流,二者具有相当的一致性。马达加斯加岛比较早就和非洲大陆分离,岛上的动物和非洲大陆既有一定的渊源,又有很大的不同,而有些类型还与新热带界有一定的联系,常有人将其从旧热带界独立出来单置马达加斯加界。

哺乳动物

旧热带界的大型哺乳动物远比他任何地区更加丰富,特别是有大量的热带稀树草原有蹄动物群。现存

半数以上种类的有蹄类均分布于非洲,而现存有蹄类的最大一科牛科可以说是以非洲为分布中心,牛科中除了牛亚科、羊亚科和羚羊亚科见于其它地区以外,其它亚科均为非洲所特有。羚羊亚科的跳羚和各种瞪羚,狷羚亚科的牛羚等是非洲最常见的有蹄类,也可是说是世界现存数量最多的大型动物,可以形成大规模的兽群。长颈鹿科和河马科在历史上也曾经分布到别的地区,而现在是非洲特有的偶蹄目成员,也是非洲的象征之一。而其它大陆常见的鹿科这个有蹄类的第二大科,却并不出现于旧热带界。旧热带界的奇蹄目包括犀科和马科,其中普通斑马是世界上现存唯一数量尚多的野生奇蹄目成员,而其他奇蹄目成员均数量稀少,尤其是犀科的成员,是著名的濒危物种。旧热带界哺乳动物的特有目数量超过任何其它地区,现存的特有目有管齿目、象鼩目和蹄兔目三个目,均是些外形有点奇特的动物。管齿目即土豚,是一类相貌非常奇特的动物,以白蚁为主食。非洲还有另外一类食蚁的动物,即鳞甲目,也就是穿山甲,这是和东洋界共有的类型。象鼩目原本被置于食虫目,但后来认为和兔形目、啮齿目的亲缘关系可能更加接近。蹄兔目形状似兔,但却和象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蹄兔、象、海牛和非洲史前特有的重脚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它们的最早代表都是在埃及发现的,后来蹄兔、象和海牛到达了世界其它地区。蹄兔现在的种类不多,都是小型动物,但史前时期曾经非常繁盛,是非洲史前时期的主要小型有蹄类,分布比现在广泛,而曾经拥有一些体型较大的成员,其中不少类型的外形和现在的蹄兔有很大差异。蹄兔体形巨大的近亲非洲象可以说是非洲最著名的动物之一,这种陆地上现存体形最大的动物对非洲的生态环境有巨大的影响,可惜因为人类的偷猎活动而日益稀有。旧热带界的食肉目也非常有名,不仅种类多,也拥有一些著名的大型种类。非洲最著名的猛兽当属有百兽之王之称的狮子,狮子并非非洲的特产,现在在东洋界也有少量分布,但绝大多数都在非洲。非洲的另一种著名猛兽猎豹也并非非洲所特有,但同样是以非洲为主要分布区。非洲其它比较有名的猫科动物还有豹、狞猫和薮猫等。鬣狗科基本上是非洲的特有科,现在除了缟鬣狗也可见于亚洲,其它的均只限于非洲。灵猫科是非洲食肉目的最大一科,其中獴类的种类特别丰富。灵猫科也是马达加斯加岛仅有的食肉目,在马达加斯加岛灵猫类和獴类均有,而所有种类均为特有。犬科种类也非常丰富,其中最著名的是非洲野犬,这种群体捕猎的动物可以和任何其它猛兽匹敌。其它有特色的犬科动物包括大耳狐等。鼬科是食肉目的大科,在旧热带界种类也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和响蜜鴷合作攻击蜂巢的蜜獾。响蜜鴷发现蜂巢后蜜獾则负责捣毁。除了有蹄类和食肉目之外,灵长目也是非洲最吸引人的动物,非洲是灵长目的演化中心,从最原始的原猴亚目到最先进的猿类都能见到,并且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非洲的原猴亚目包括非洲大陆的懒猴下目和马达加斯加岛的狐猴下目,其中懒猴下目为旧热带界和东洋界共有,而狐猴下目为马达加斯加岛的特产。狐猴下目是马达加斯加岛仅有的灵长目,也是岛上最繁盛的哺乳动物。非洲的猴科成员中猴亚科种类较多而疣猴亚科种类较少。猴亚科的长尾猴类是非洲种类最多,最常见的灵长类,但猴亚科的各种狒狒才是非洲最著名的猴子,狒狒中也包括了体型最大的猴子。非洲可能是人类的发源地,现存与人类最接近的动物也分布于非洲,即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这些人类的近亲现在的生存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非洲食虫目的种类比其它地区都丰富,也最具多样性,其中有不少特有的类型。金鼹总科是旧热带界所特有,外形习性似鼹鼠,但亲缘关系并不近,而真正的鼹鼠并不出现于旧热带界。在马达加斯加岛的食虫目都属于马岛猬科,这是一类最原始食虫目,种类繁多,也非常多样,有些类似刺猬,有些类似鼩鼱,还有些水栖和穴居。马岛猬的近亲是非洲中部特有的獭鼩,獭鼩为水栖食虫目,外形很象水獭。非洲的鼩鼱和刺猬种类也不少,其中白齿鼩的种类有其丰富。非洲及马达加斯加岛和其它旧大陆热带地区一样,既有大蝙蝠亚目又有小蝙蝠亚目,非洲的蝙蝠种类较多,马达加斯加岛则种类较少,但有特有的吸盘足蝠科。非洲的啮齿目非常丰富,这里可能是豪猪亚目的发源地,虽然现在旧热带界的豪猪亚目不及新热带界丰富,但仍然算是第二个分布中心,而其它地区很少能见到豪猪亚目的成员。非洲的松鼠亚目有一些特有的类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跳兔和鳞尾鼯鼠,跳兔体型似跳鼠而要大很多,在非洲比较常见。非洲没有真正的鼯鼠,而鳞尾鼯鼠就起到了鼯鼠的生态地位。非洲的鼠亚目以鼠科为主,另有沙鼠和笔尾睡鼠等。马达加斯加岛的啮齿类种类很少,只有几种马岛鼠,但是非常多样,有树栖也有陆栖,还有跳跃行走的成员,其食性也从植物到昆虫均有。

鸟类

旧热带界的鸟类与东洋界有很大的相似性,双方共有很多类群,非洲特有的类型也有不少,此外,这里也是很多古北界候鸟的越冬地。马达加斯加岛的鸟种和非洲大陆既有一定的联系,又有很大的区别。作为热带地区的大岛,马达加斯加岛的鸟种是非常贫乏的,但是特有程度很高。旧热带界的鸣禽中以种子为食的鸟类从种类和数量上均非常丰富。这些食种子鸟中最著名的是各种织布鸟和维达鸟,织布鸟中的红嘴奎利亚雀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鸟,另有些织布鸟可以修建宏伟的群巢。维达鸟和杜鹃一样有巢寄生的现象,有些种类有很长的尾羽。其它比较有特色的鸣禽有百灵、伯劳和扇尾莺等,其中伯劳中除了典型的伯劳外,还有非洲特有的丛林伯劳类和盔鵙类。马达加斯加岛的雀型目鸟类种类不多,但是有钩嘴鵙科和裸眉鸫科两个特有科,这两科鸟类种类不多,但是具有很大的多样性。太阳鸟科是和东洋界共有的科,它们中有不少以花蜜为食,此外在南非还有两种食蜜鸟,共同占据新热带界蜂鸟的生态地位。非洲的攀禽中以佛法僧目最具代表性,其中林戴胜科为非洲大陆特有,地三宝鸟科和娟鴗科为马达加斯加岛特产。佛法僧科、犀鸟科和蜂虎科虽然不是非洲特有,但是在非洲的种类特别丰富,其中非洲除了树栖犀鸟之外还有独特的地犀鸟。鼠鸟目是非洲特有的目,这也是除了走禽类以外唯一分布范围限于一个大陆的鸟类的目。旧热带界的鹃型目中蕉鹃科是非洲大陆所特有,而杜鹃科的马岛鹃亚科是马达加斯加岛的特产,这两类攀禽均是非常美丽的鸟类。旧热带界的鹳形目和鹤形目很有特色,其中鹳形目的锤头鹳科和鲸头鹳科均为非洲大陆特有,这两个科均只有单一的种,其中鲸头鹳是现存鸟类中头部比例最大的成员。鹤形目拟鹑科为马达加斯加岛特有,鸨科的绝大多数种类也限于非洲,其中包括体形最大的飞禽,鹤科虽然不及亚洲种类丰富,但是拥有更多的属,其中最著名的是独特的冕鹤。就热带界的鸡形目鸟类有雉科和珠鸡科,雉科主要是各种鹑类,仅刚果孔雀属于雉类,与亚洲的孔雀有一定联系,这也是仅有的分布于亚洲以外的雉类。珠鸡科是旧热带界的特产,是非洲很常见的鸟类。非洲的猛禽很有名,其中鹭鹰科(蛇鹫科,秘书鸟科)为非洲特产,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鸟类之一,仅鹭鹰一种。捕食性猛禽中盛产一些强有力的大型种类,比如猛雕、冕雕和草原雕等。各种兀鹫也是非洲的代表性鸟类,在非洲的食物链中起到重要作用。非洲的走禽虽然仅存鸵鸟一种,但因为是现存体形最大的鸟类所以是最有名的走禽,也是非洲最有名的鸟类之一。在几百年前,马达加斯加岛则生存着一类比鸵鸟体形更大的隆鸟,隆鸟的卵也是已知最大的卵。

蛇类

非洲的蛇类中无毒蛇和毒蛇都包括一些著名的种类,并且有些特有的类群。非洲岩蟒是非洲最大的蛇类,虽然体型不及东洋界的网蟒和新热带界的森蚺,但仍属于巨型蛇类之列,可以捕食羚羊这样的较大型动物。马达加斯加没有蟒亚科的蛇类,却有蚺亚科的蛇类,和新热带界的蚺蛇关系非常密切,蚺和盾尾蜥一样表示马达加斯加岛曾经和新热带界有过一定的联系。世界上的游蛇科大多数是无毒或者微毒的,而非洲则有仅有的几种剧毒的游蛇。穴蝰是非洲及附近地区特有的毒蛇,与游蛇可能有一定的亲缘关系。非洲的眼镜蛇科最著名的有各种曼巴蛇和眼镜蛇,其中黑曼巴蛇是攻击速度最快的毒蛇。蝰蛇科以加蓬咝蝰最为著名,这种大型毒蛇也是毒牙最长的毒蛇,和黑曼巴蛇同为最危险的蛇类。而马达加斯加岛则没有毒蛇,只有无毒蛇。

鳄类

非洲的鳄类种类不多,仅有鳄亚科的几种,但有些很有特色的种类,如尼罗鳄是著名的大型凶猛鳄类,而非洲侏鳄则是鳄亚科体型最小的成员。

龟类

非洲的龟类中侧颈龟亚目和曲颈龟亚目的成员均有,侧颈龟亚目为侧颈龟科,为旧热带姐和新热带界所共有,曲颈龟亚目中最著名的是陆龟科,在非洲大陆和马达加斯加岛以及一些印度洋的岛屿均有些著名的陆龟,其中包括陆地上体形最大的象龟。

两栖动物

旧热带界的两栖动物中包括无足目和无尾目。无足目中主要是些比较进步的蚓螈,包括特有的

蠕蚓科和分布比较广泛的真蚓科成员。无尾目的多样性仅次于新热带界,这些无尾类中有些和新热带界、大洋洲界这些南方动物区系有一定联系,有些和东洋界共有,还有一些非洲特有的类型。爪蟾是有尾目中比较原始的成员,和新热带界的负子蟾有亲缘关系。旧大陆无尾目的两个大科蛙科和蟾蜍科在非洲都比较繁盛,其中蛙科的巨蛙是世界上体形最大的无尾类。蛙科在马达加斯加岛也有分布,但是蟾蜍科不出现在马达加斯加岛。无尾目的另外一个大科姬蛙科在旧热带界也非常繁盛,其中在马达加斯加岛为优势科,很多姬蛙生活在比较干旱的地区,如短头蛙,平时很难见到,只在短暂的降雨期开始活跃。树蛙科为东洋界和旧热带界共有,习性接近繁盛于新热带界的雨蛙科,但亲缘关系接近蛙科。非洲还有另一类近似的非洲树蛙科,种类比较多,为旧热带界所特有。旧热带界还有另外几个特有的科,它们中包括可能和大洋洲界的龟蟾有一定关系的塞舌蛙科和沼蟾科,和蛙科关系密切的节蛙科。

鱼类

旧热带界的鱼类和东洋界与新热带界均有一定的联系,有不少共有的类群。旧热带界和东洋界共有的类型包括鲤形目和攀鲈科等,和新热带界共有的类型包括肺鱼、鲑鲤目和丽鱼科、鳉科等。非洲是肺鱼种类最多的地区,有3~4种,而南美洲和澳大利亚均只有一种,非洲肺鱼美洲肺鱼亲缘关系比较近,均有两个肺,而和只有一个肺的澳大利亚肺鱼亲缘关系比较远。非洲还有一些特有的鱼类,如多鳍鱼目,这是一类非常独特的原始硬骨鱼类,与其它的硬骨鱼类亲缘关系均很远。马达加斯加岛缺少淡水鱼类,与新热带界南部和大洋洲界一样,马达加斯加岛的多数淡水鱼原本是海洋鱼类

无脊椎动物

由于比新热带界和东洋界干燥,旧热带界的无脊椎动物特别是适合热带雨林的种类不及新热带界和东洋界丰富,比如蝴蝶的种类就远不及新热带界和东洋界丰富。非洲有些无脊椎动物的名声还是比较大的,比如一些大型的蝎子和大型甲虫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