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8-30 17:22
冈多法勒斯大王,印度-帕提亚王国Indo-Parthian Kingdom崛起的真正开创者。印度-帕提亚国家占据着南亚历史上相当重要的地位,冈多法勒斯大王也拥有承前启后的影响力。他留下的文物,让我们得以探究公元1世纪之初,印度西北历史的大致发展进程。
冈多法勒斯大王,王号全称冈多法勒斯二世“伟大的统帅”,出身于统治锡斯坦的地方王国冈多法勒王室。该国主要分布即现今的阿富汗中南部,由迁徙至当地的帕提亚人、塞种和本地土著居民,共同组成。他们经融合形成了帕拉瓦民族,所以他们的国家又称印度-帕提亚王国Indo-Parthian Kingdom。后世大众大多不曾对上述王族有过基本了解,但它的另一段却广为人知的传奇。
印度-帕提亚王国的王室,正是以帕提亚七大贵族之首自居的苏伦家族。这一著名家族最初因镇压入侵的塞人而被帕提亚国王赐予锡斯坦的封地。但随着时间流逝,留在锡斯坦的苏伦支系逐渐与泰西封中央政府渐行渐远。以至于当赢得卡莱战役的苏伦首领——苏莱纳(苏雷纳),因功高震主而惨遭杀害之后,在封地的苏伦支系选择了揭竿而起。
“冈多法勒斯”一词在古波斯语中有“荣耀获得者”之意。第一位自立为王的苏伦领袖遂在发行的钱币上以该名自号,并被其后的家族继承者相继采纳。人们因此改称这一王室为冈多法勒王朝。
虽然脱离了帕提亚的控制,但印度-帕提亚的首位国王冈多法勒斯一世“米诺斯”(Gondophares I)最初独立时,所辖领地仅有锡斯坦,人口不超过百万。是典型的南亚小国。与之相反,该国东西邻居皆为国力强势之辈:
西部的原宗主国帕提亚自不用提。卡莱之战后正处于中兴状态、实力甚厚。
东部由南下塞人建立的印度-斯基泰王国(消灭印度-希腊王国而建立,后来被冈多法勒斯二世打败,龟缩到印度河口一带,建立了西萨特拉普王朝)。坐拥富庶的印度河流域,国王阿泽斯一世也雄才大略,治国有方。
因此,人少势弱的帕拉瓦人尽管觊觎东邻富裕的土地,但终究不得不暂时蛰伏以待时局变化。
正是冈多法勒斯大王促成了印度-帕提亚王国的真正崛起。我们从著名的塔克提-巴希铭文上得知,这位名副其实的君主在公元20年继承大位。
登基伊始,他就大力发展军事力量,扩充军队实力。锡斯坦一直是古典时代伊朗高原的重要产马地之一,有些推测认为其境内的战马数量,多达80万匹。罗马历史学家普鲁塔克就曾记载,参与卡莱战役的苏莱纳拥有一万之众的私邑骑兵。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卡莱之战结束70年后,经过长期休养生息的帕拉瓦人无疑能够出动一支规模更大的骑兵部队。而冈多法勒斯大王所要做的,就是将上述潜在兵源汇聚在一起,训练成一支精锐的铁甲洪流。
对冈多法勒斯大王而言幸运的是,继承游牧祖先优良传统的帕拉瓦人完全有能力实现国王的期许:
他们的骑兵,大部分拥有娴熟操作弓箭的本领。可以在3至15分钟内,将所携带的30-50支箭,发射完毕。
少数覆甲的具装精锐,则能在行进中以密集阵型高速冲向组织松散的敌军。依靠势不可挡的冲锋,撕裂对方的防御。
由于印度西北地区很少拥有类似罗马军团这样高度纪律化的重步兵密集军阵,因此帕拉瓦骑兵的冲锋几乎是手到擒来的事。
公元初年的国际局势对冈多法勒斯大王的扩张也十分有利。原宗主国帕提亚正因内部王权与臣权的倾轧而无暇东顾。而盛极一时的印度-塞西亚人(消灭印度-希腊王国而建立,后来被冈多法勒斯二世打败,龟缩到印度河口一带,建立了西萨特拉普王朝),在阿泽斯一世(Azes I)死后也迅速衰弱。整个国家,分崩离析为无数希腊人、希腊化土著和塞人的小国。这些国家包括帕罗帕米萨达伊(Paropamisade)和东旁遮普的希腊或希腊化土著政权,以及从犍陀罗经中旁遮普至信德的新独立的诸塞人总督。
显然,以上地方军阀因为占据所辖地区时日尚短和互相间的勾心斗角,根本不可能形成合力抵御入侵者。这就为早就对印度西北垂涎三尺的帕拉瓦人提供了东进的好机遇。
根据考古文物方面的佐证,我们能够推测冈多法勒斯大王的征服行动大致发生在公元 1世纪的20年代。原犍陀罗的塞人统治者,总督阿斯帕瓦尔马(Aspavarma),就是在此时向新入侵者俯首称臣的。
由佚名作者撰写的古代著名航海游记《厄立特里亚行航海记》也写道:明纳伽拉是斯基提亚的重要城市,掌握在帕提亚人手中。他们驱逐每一个异邦人离开。这就表明帕拉瓦人的兵锋已经抵达了印度河口。
因此,在继位的短短的十几年内。冈多法勒斯大王就将印度-帕提亚国家的版图扩张到东起恒河上游,西至锡斯坦,北界兴都库什山,南邻印度洋的广大领地内。成为当时首屈一指的南亚强权。
印度-帕提亚王国,之所以能如此轻易地继承塞人的遗产,与冈多法勒斯大王有效的治国手腕是分不开的。
由于帕拉瓦人的人数处于劣势,这位国王遂沿袭了希腊人和塞人委派总督的政治统治政策,对新征服地的臣民分而治之。他也没有过度干涉地方势力的存在,许多世袭的地方领主只要对国王表示效忠,就依然可以保持自己在地方的统治。虽然这一政策从长远看不可避免地带有裂土分疆的潜在隐患,但在当时确实得以让帕拉瓦人迅速地赢得了诸多地方势力的支持。
冈多法勒斯大王的外交政策同样高超。终其一生,他都与其原宗主国帕提亚保持着良好往来。两国合作,一起垄断了丝绸之路在西南亚的中介贸易,从而获取了来自罗马的大量财富。
他设在塔克西拉的宫廷名扬四方,不少小国君主自愿来此觐见强势的国王陛下。我们甚至从中发现了日后以四大帝国之一著称的贵霜人的身影。塔克提-巴希铭文提到了一位名叫erjhuna Kapa的王公。此人显然就是贵霜帝国创建者,当时尚为月氏五部翕侯之一的丘就却。此事充分证明了冈多法勒斯大王的影响力。
帕拉瓦国王的武功确实让人印象深刻。但作为一位能够扬名于数千公里以远的地中海世界的南亚君主,他绝不可能仅仅依靠那支铁骑从马背上治理天下。实际上,冈多法勒斯大王的文学素养同样出类拔萃。公元43-44年间,有一位来自小亚细亚提亚纳的希腊术士--阿波罗尼乌斯,不远万里的来到印度西北,与当地哲人志士探讨文学和哲学。此人曾造访过塔克西拉的王宫,与国王进行了深刻的哲学、神学等学术讨论。
按其回忆所述,冈多法勒斯大王有一个叫弗拉奥特斯的典型帕提亚人名,早在孩提时代就开始接受哲学大家的指导。他能说流利的希腊语,而且时常用希腊语和陪同在身边的贤人辩论哲学教义。以上桥段说明国王具备十分优秀的文学语言修辞等诸多方面的人文修养。
此外,从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当地文物分析,冈多法勒斯大王发行的钱币具有十分明显的诸如希腊神祗形象等希腊特征。这恰恰与前朝印度-斯基泰王国诸王币面上铸刻的佛教三宝印记和印度神祗形成鲜明对比。显然,这也从侧面证实阿波罗尼乌斯所言非虚。因此,随着阿波罗尼乌斯从东方游历归来,冈多法勒斯的大名也逐渐被当时的地中海世界所熟知。
有趣的是,伴随着帕拉瓦国王的名声日渐大噪,他也被当时一种新兴的宗教势力当成了宣传自己,吸纳教徒的传奇招牌。
基督圣典《新约》曾对耶稣十二门徒之一圣托马斯的东行作过详细实录,并以伪经《托马斯行记》的形式流传。按照行记的夸耀,托马斯早年因擅长木工等建筑工作,遂被其主人以三磅白银的价格卖于受命到叙利亚寻找木匠的印度商人阿班。后者将其带回印度交给国王冈达法尔。
国王原指望托马斯能够为他建造一座豪华美观的宫殿,但托马斯却将专用的建筑拨款资助赠送给穷人。因此他和奴隶商人阿班一起被判处先鞭笞后烧死的刑罚。就在判决令下达的当天夜里,国王的兄弟伽德重病。临终之际在天堂亲眼看到了托马斯为国王修建的美轮美奂的王宫,并在复活后将其见闻告诉给了国王。于是,在以上事件的影响下,不仅托马斯和阿班因此获释,就连国王兄弟也成了耶稣的信徒。圣托马斯终于为基督教在印度的传播打开了一扇大门。
尽管以上故事完全可以定性为后世宣扬基督教而故意炮制出来的文学作品,但该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有趣的细节。文中的冈达法尔国王就是冈多法勒斯大王。而伽德则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此后印度-帕提亚王国的一位僭君冈多法勒斯三世“伽达纳”。
或许当时确实有少数传教士历经千辛万苦来到印度西北,但他们肯定无法在当地打开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名声赫赫的冈多法勒斯大王就自然而然地被教士选为吸纳教徒而树立的目标。
冈多法勒斯大王的执政时期是印度-帕提亚国家历史上最繁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这一时期的印度-帕提亚就像后来的贵霜一样,足以跻身世界二流强国的行列。倘若他能够活得更长久,或者选择一个更好的继承人。也许印度-帕提亚王国能够更长久地延续以上荣耀。
但很遗憾的是,历史没有给冈多法勒斯这样的抉择。塔克提-巴希铭文显示,冈多法勒斯大王大约在公元46年之后不久去世。由于没有确立继承人序列,王朝立即爆发了大规模的长期内战。内战轻易地摧毁了冈多法勒斯大王为子孙打下的国家基础,随之而来的地方割据则毁掉了帕拉瓦人应对外来入侵者的防御机制。
于是,在冈多法勒斯大王去世仅仅十几年后,致命的威胁就从北方降临。如同过去的帕拉瓦人一样,曾亲自到塔克西拉拜谒过国王的贵霜翕侯丘就却摧枯拉朽地击败了冈多法勒斯大王的子孙。贵霜人吞并了后者的所有扩张所得,并将他们赶回了锡斯坦老家。苟延残喘的印度-帕提亚,最终在公元3世纪,被新生的萨珊波斯彻底歼灭。
由于缺乏文字记载,衰亡中的印度-帕提亚历史很快就变得模糊难辨。这更反衬出冈多法勒斯大王时代深入人心的荣耀功勋。他的文治武功和治国理念都让帕拉瓦人享受到与其宗主国帕提亚一样的大国地位。
他给王朝留下的威名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在其去世几乎一个世纪后,印度-帕提亚国家早已衰微以后,帕拉瓦人的名字仍然被印度中部的地区强国安度罗王朝当作强大入侵者中的一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