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

更新时间:2022-12-29 11:47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针对作物品质改良的特殊需要,于1998年组建了作物品质改良实验室,2000年由重庆市教委批准成为重庆市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2002年依托于原西南农业大学生物技术中心和原西南农业大学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获准成立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依托该实验室,申请到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重庆市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学科。

建设目标

通过十五以来的建设,使该实验室成为西部一流、全国先进、具有一定的参与国际科研竞争能力的重点开放实验室,同时建设成为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领域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基地,为早日成为国家重点实验室创造条件。

运行机制

“立足重庆,服务全国,面向世界,开展先进的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研究”是本实验室的根本宗旨。根据国家和重庆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针对农业科技和产业化进步急需的重大基础、关键及共性技术,承担国家和重庆市各类重大科研项目和企业委托项目,开展基础、应用和开发研究,提供可产业化的高新技术成果。同时,实验室还通过设立开放课题和对外服务,提高设备运转率,为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改良研究培育高层次人才。

研究条件

现有标准化的试验地450亩,温、网室9000多平米,室内面积5000平米,主要仪器设备350多台(件),各类仪器设备和设施总值约1300万元,其中单价在10万元以上的大型精密仪器设备22台件。基础研究实验室下设有品质分析室、生理生化室、蛋白研究室、分子克隆室、分子标记室、组培转化室、色谱室、细胞研究室等部门。可以满足以多种作物的生物技术、品质改良及相关方向的科学研究。

研究方向

1、作物品质性状形成的机理和调控研究;2、作物品质相关基因的定位、克隆与功能验证;3、作物转基因技术研究及作物优质新材料的创造;4、作物品质等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研究;5、作物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的选育。

研究成就

2002年以来,共申请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项目等各类研究课题95项,科研总经费1800多万元,其中国家863、国家94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任务经费比例占55%左右。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4项。

基础研究方面,“2002年以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其中32篇被SCI或国际学术会议论文集收录,编著出版专著10部、教材10余部。近年来在油菜优质性状分子标记与QTL定位、黄籽性状的生理生化与分子机理、油菜脂肪酸和黄籽性状转基因研究、水稻杂种优势QTL定位、水稻花器官发育突变体相关功能基因精细定位、水稻抗病虫转基因研究、棉花以高强力为特色的优质和丰产性状QTL定位、小麦不育性和高抗白粉病分子研究、玉米氮磷高效利用的生理生化机理及分子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系统研究进展,在油菜、水稻、棉花等作物上定位了一批数量性状的QTL位点,水稻一些突变体性状的功能基因完成了精细定位,克隆了油菜类黄酮色素与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十多个功能位点的基因或基因家族,正在进行它们的深层机理研究和基因工程操作。油菜、水稻、薯类等作物建立成熟的组织培养、快速繁殖、单倍体植株培养和转基因的成熟技术体系。

应用研究方面,2002年来油菜、水稻、玉米、薯类、小麦、棉花、大豆等作物审定各类优质、高产、多抗新品种18个,其中,高产优质高效油菜新品种“渝黄1号”、“渝黄2号”、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富优1号”、“西农优1号”、“西农优30”5个品种通过国家级审定;申请发明专利12项。各种新品种在重庆及全国各省市的应用面积超过3000多万亩,增产增收25亿元以上。甘蓝型黄籽油菜、高产优质水稻、玉米新品种、脱毒马铃薯原种、专业型甘薯高淀粉高产新品种等科研成果已通过企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同时,还选育和创造了一批作物特异遗传育种资源材料。

学术队伍

采用引进和自己培养的两种方式建立了一支以中青年博士为骨干的老、中、青人才梯队。实验室现有固定研究与管理人员38人,其中有国家级专家1人,部省级专家3人,博士生导师7人,高级职称研究人员超过70%;博士学位人员16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比例超过80%,45岁以下人员比例占80%。实验室拥有一支由国内著名农学界与生命科学界专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和5名国内外客座教授,一批优秀的中青年人才也在“十五”以来迅速成长起来。

2002年以来,依托本重点实验室共培养毕业了硕士研究生135人,博士研究生21人。目前有在读硕士研究生175人,博士研究生41人。

开放与交流

实验室实行了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2002年以来实验室共发布开放课题20余项,先后接受了国内众多单位35人次来实验室进行开放课题研究。实验室固定研究人员先后15人次到日本、加拿大、美国、泰国等国家的知名研究机构进行开展交流或合作研究。先后邀请加拿大科学院植物生物技术研究所、美国孟山都公司、泰国宋卡拉王子大学等15家国际知名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共计45人次到实验室开展学术交流与使用研究。

负责人简介

实验室主任裴炎:男,出生于1948年9月,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生物技术与作物品质遗传改良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所从事的专业:作物遗传育种学与分子生物学。1985年西南农业大学遗传育种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西南农业大学昆虫学专业毕业,获博士学位。1993-1994年受国家教委委派,赴瑞典农业科学大学植物育种系DNA实验室进修植物分子生物学,2000-2001赴美国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植物遗传工程实验室高访,从事植物激素合成酶的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以及植物基因工程的安全性技术等方面的合作研究。目前主要进行棉花纤维发育的分子机理、植物的基因克隆与基因工程、以及重组杀虫微生物等方面的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3项,省部级项目10项。近年来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90余篇。获1995年度农业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和1997年度国家劳动人事部“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获得者。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八和第九届学科组评审专家。

实验室副主任李加纳:男,1957年生,四川大学生物系植物学博士。现为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和作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学术带头人,中国作物学会油料专委会常务理事、中国农技推广协会油料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市作物学会和遗传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承担了国家和省市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和面上项目3项、国家948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6项、农业部948项目1项。先后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5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110余篇、主持育成9个油菜新品种。先后获得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专家、教育部优秀骨干教师、重庆市“争光贡献”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称号。先后指导博士、硕士研究生60余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