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12-24 23:57
《农村股份合作制》是1999年6月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石秀印。本书从经济的角度全面阐释了农村股份合作制的合理性。
石秀印,男,1950年1月生(属牛)。198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获硕士学位。先后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工作,现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任该所工业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学术专长为社会心理学与工业社会学。曾发表的著作主要有:《市场经济与人际关系》(黑龙江人民出版社),《90年代乡镇企业调查》(合著,牛津大学出版社),《中国乡镇企业的发展历史与运行机制》(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新时期阶级阶层报告》(合著,辽宁人民出版社),《走向权利的时代》(合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等。
第一篇 经济――社会制度的两个基本问题
第一章 股份合作的制度结构
一、作为一种制度创新的股份合作制
二、地位、处境与联合形式
三、联合体内关系的基本形态
四、不同制度形式的平等和效率
五、本书的基本假设与结构安排
第二章 制度创新及能力与激励的均衡
一、制度是满足需要的工具
二、制度的目的之一:能力扩张
三、制度的目的之二:激励的增强
四、能力与激励之间的均衡
第三章 农村社会对能力的构建
一、生产资料所有者之间的联合
二、所有者、经营者与劳动者之间的联合
三、劳动者的组织方式与联合
四、行政组织与经济组织的联合
第四章 农村社会对激励问题的解决
一、自耕制的最充分激励
二、奴役制激励的两极性
三、租佃制激励的中上强度
四、雇佣制激励的相对独立化
五、村社共同体的两种激励叠加
六、集体制激励的社会性损耗
七、股份合作制激励的一体性
第二篇 股份合作制 :农民扩张能力的方式
第五章 农民扩张能力的社会联合
一、家庭承包与农民能力的低弱化
二、能力扩张的推动力与路径选择
三、“向上意志”作用下的能力扩张
第六章 制度的选择者与联合的参加者
一、谁发起股份合作
二、收益最大化追求与替代工具
三、强者、中强者和弱者之间
四、找谁联合与谁参加联合
第七章 制度偏爱:集体制、合作制与股份制
一、私有财产权保有和公社制度幻觉灭失
二、生存发展结合部上的目标和制度取向
第八章 创新制度与原有制度间的均衡
一、制度折中与利益调和
二、兼容式生存与浸润式发展
三、社会博弈与力量均衡
第三 篇 合力的 建构 :村社 行政 与村 民之间
第九章 村社行政的动员力与政企合一的联合
一、村社行政与村民之间的联合
二、村社范围联合的唯一发起人
三、村社行政的最大限度权力定向
四、“政企合一”作为首选的制度设计
五、多重标准的收益分配
六、政企合一制度下的农民行为
第十章 村社行政与村民之间的权力互动
一、村社行政权力的渐进式扩张
二、遏制村社行政权力扩张的三种力量
三、村社内部权力制衡机制的弱化
四、村社成员权力行使与村社行政偷懒
五、村民权力行使的成本是高昂的
六、上级政府与村社行政、村民的双重博弈
七、不到危机不见官的村民
八、多重应对策略与合一组织的互涉作用
第十一章 村社财产重组与股份合作
一、村社中酝酿“分”的力量
二、股份合作制作为“分”与“合’的均衡
三、股份合作制作为个人与整体关系的制度安排
四、村社行政与村民再联合的制度工具
五、村社股份合作制对合力的再造
六、村社文化、国家法律与制度选择的相关
第十二章 分解与聚合的不同逻辑
一、村社行政与村民对股权的争夺
二、股权折分遵行的社会公平
三、股份募集中的吸引与拒斥
第十三章 收益分配中的各方关系
一、政府和村社行政对公共积累的不同安排
二、村社行政从经济组织中的收入
三、股权能否激励劳动
四、劳动与资本之间的关系
第十四章 村社行政在经济组织内的再次“克隆”
一、独立经济组织的权力结构设计
二、新制度形式下的政社合一
三、股东权力对村杜行政权力的让位
四、村社行政在股份合作组织中的权力基础
第四 篇 非均势 的力 量: 农民 与政府的 “银 行”
第十五章 村社内部纷争与股份合作“银行”的诞生
一、农民与政府的合作“银行”
二、“争――僵难题”及其破解
三、“制度末行动”与制度创新
四、穷人与富人的合并难题
五、农民高风险的联合应对
六、社会环境变化与功能转向
第十六章 行政权力对经济组织权力的执掌
一、全国同一的“选举’结果
二、什么决定了权力归属
三、权力场上的争雄和社会筛选
四、弱者与强者的社会交换
第十七章 公共权力用于经济组织的保护和运营
一、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三位一体
二、以“民利”抗衡“国法”
三、以行政权力帮经济组织密网捞鱼
第十八章 非均势力量下的资源与收益分配
一、使用者拥挤与政府内均衡
二、是服务,还是逐利?
三、作政府老板,还是管老板的政府?
四、筑墙者、越墙者和钻洞者
五、会员得到了多少红利?
第十九章 “争――僵难题”的重演与再解
一、“争――僵难题”在农村合作基金会的重演
二、“争――僵难题”再解
三“争――僵难题”还会出现吗?
参考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