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1-04-03 09:00
凋瘵,汉语词汇,拼音diāo zhài,解释是(1).衰败;困乏。(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
1、衰败;困乏。2、指困穷之民或衰败之象。
唐·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昔者万人疾疫,神农鞭草而救之;四维凋瘵,夏禹刊木以除之。”
唐·皎然《讲德联句》:恤其凋瘵,剪其荆棘。威怀逋叛,扑灭蝥贼。
宋·李纲《与右相条具事宜札子》:“适当早暵之馀,财用匮乏,民力凋瘵,不取於民,则调度不足,取之过甚,则人心惊疑。”
《明史·忠义传六·陈美》:“兵燹之馀,民生凋瘵。”
梁启超《为国会期间问题敬告国人敬告农民》:“失今不为,更阅数年,则老弱转沟壑,壮者散四方,凋瘵而不可复,虽有善者,无能为矣!”
唐·白居易《忠州刺史谢上表》:“下安凋瘵,上副忧勤,未死之间,斯展微効。”
唐赵嘏《淮信贺滕迈台州》:凋瘵民思太古风,上贤绥辑副宸衷。舟移清镜禹祠北,路转翠屏天姥东。
宋·苏轼《贺提刑马宣德启》:“匪惟凋瘵之获苏,抑亦庸虚之知勉。”
《明史·黄福传》:“永乐初,建北京行部,绥辑凋瘵。”
清·唐孙华《冬日抒怀》诗之二:“虽蠲累岁租,曾未起凋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