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一鸿

更新时间:2024-09-27 11:52

刘一鸿(1906-1943),安徽当涂人。1926年考入安徽邮政总局任检信生,1934年调任当涂县采石邮政局局长。全国抗战爆发后,在家乡组织自卫队抗击日军。1939年年初,所部接受新四军改编,为苏皖边区抗日自卫大队,任大队长。后又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特务营,任营长,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任新四军六师十六旅四十六团参谋长、副团长。1943年5月,在一次试炮中负伤遇难。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刘一鸿,原名刘传儒,原当涂县杜塘乡坝头村(今属马鞍山市雨山区向山镇落星村)人,1906年出生于湖北省沔阳县。幼年丧母,父亲刘向焜是私塾教师。刘一鸿自幼随父读书,聪明好学,成绩优异。 1926年,刘一鸿考入安徽邮政总局任检信生,先后在安庆、芜湖、屯溪等地邮局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步步入侵,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刘一鸿对此异常愤怒,与弟弟一起写诗表明心迹:“倭虏压境夜沉沉,东北关山隔暮云。三省大军几十万,为何撤出沈阳城?独夫民贼皆豚犬,祸国殃民媚于人。举国忠良皆拭泪,救亡济溺赖人民。 ”

参加抗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仅仅几个月间,大片国土沦陷,当涂于12月间失守。爱国心切的刘一鸿毅然辞去公职,走上腥风血雨的抗日战场。他回到家乡,变卖了部分家产,购买枪支弹药,组织了一支七八十人的抗日自卫队,并被推选为队长。这支由农民组成的抗日队伍,活跃在坝头、小丹阳、横溪桥、采石一带,割电线,扒铁路,袭击日军,打击土匪,保卫家乡,很快发展到100余人,声势逐渐壮大,成为苏皖两省毗连的江 (宁)、当 (涂)、溧(水)一带最得民心的一支抗日武装。

1938年5月,新四军先遣支队在粟裕、钟期光的率领下挺进江南敌后,途经当涂,与刘一鸿商谈了合作抗日等问题。同年6月,新四军一支队一团来到当涂小丹阳,决定同刘一鸿共同抗日。当时,驻扎在小丹阳的国民党“江南游击队”朱永祥部1000余人准备投降日军。刘一鸿率领自卫队与一团积极配合,一面阻击日伪军,一面截击朱部,取得全歼朱部主力,生擒司令朱永祥、副司令韩吉昌的战绩。一团东进后,刘一鸿继续与前来接防的新四军二支队三团取得联系。不久,新四军将刘一鸿领导的抗日自卫队改编为“苏皖边区抗日自卫大队”,刘一鸿任大队长。 1939年年初,刘一鸿部加入新四军,被改编为新四军二支队特务营,刘一鸿任营长,并于同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1年11月,塘马战斗结束后,刘一鸿任新四军十六旅四十六团参谋长。翌年8月,任该团副团长。他指挥作战以勇猛机智、精明强干深得领导和同志们好评。

不幸牺牲

1942年至1943年间,刘一鸿率46团在溧水、溧阳等地多次粉碎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的 “扫荡”。在连续战斗中,刘一鸿腿部受伤,回到家乡休养。在休养的20 多天时间里,他发动60余名马鞍山矿工和家乡青年加入新四军。伤愈后他立即归队,并率数十人在马鞍山一带开辟根据地。

1943年5月21日,刘一鸿因腿伤复发,不能随军行动,部队命令他回乡养伤。在他准备走时,听到部队分到一门迫击炮,但没有人会用,他自告奋勇担当试炮手。在试射中,炮弹在炮膛内爆炸,刘一鸿躲闪不及,被炮弹炸伤。身负重伤的刘一鸿断断续续地对在场的战友们说:“我的革命任务已算完成,但整个革命事业还未成功。同志们不要因为我的牺牲而难过,要在党的领导下继续努力前进。我相信日本帝国主义一定会打倒,顽固投降派一定会消灭。”同时,他慢慢地从衣袋里取出一块银圆,说:“这是我交的最后一次党费。”因当时团里医疗条件受限,团长决定将刘一鸿送至旅部进行手术治疗。但刘一鸿因失血过多,在途中牺牲,享年37岁。

后世纪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在刘一鸿家乡坝头村建墓立碑,供人们瞻仰凭吊,并将其英名载入史册,以垂不朽。

2020年9月2日,刘一鸿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三批185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