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东

更新时间:2024-10-12 20:41

刘东,男,1955年生于江苏徐州,祖籍山东峄县,哲学博士,浙江大学中西书院院长、敦和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最具独立精神的学界“动手派”,以毕生之力为再造传统而奔劳呐喊。

人物经历

1955年,刘东生于江苏徐州,年仅两岁父亲即被错划成右派,小学时代又因文革浩劫而失学。

1970年,升入初中复读。

1971年,被分配到翻砂车间做童工,此后凭自修补习了高中及部分大学课程,也开始尝试文学创作和声乐演唱。

1977年,考入南京大学哲学系

1982年,任教于浙江大学

1984年,任教于南京大学

1985年,考入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师从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思想家李泽厚,专攻中国美学史。

1989年夏季,完成研究宋代美学的学位论文

1990年,取得哲学博士学位

1990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理论室和比较文学室副研究员。

1991年,供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

1999年起,任教授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

2000年,任教于北京大学

2009年起,任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特聘教授、常务副院长,同时兼任清华大学哲学系长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主持复建了国学研究院。

2020年,任教于浙江大学、并主持创办了中西书院。

现任浙江大学敦和讲席教授、中西书院院长。

主要贡献

刘东在治学方面既广博又活跃,正如他为中西书院所拟的院训,是所谓“学究中西之际,思通今古其间”,除了国学领域中的经史子集之外,如果以西学范畴来归类,则横贯了哲学中的美学、文学中的比较文学、历史学中的国际汉学、政治学中的政治哲学、教育学中的高等教育、和社会学中的艺术社会学,此外,他在写作中也经常援引人类学、语言学、人文地理学、心理学乃至脑科学。与此同时,他也把这种触类旁通的研究风格,带到了课堂上来向学生们示范,缘此其授课风格既充满激情,也富于想象。他绝对算得上性情中人,向来对优秀的“读书种子”视同己出,会尽力在各方面为之创造学习、发展和成才的条件;不过与此同时,他对弟子的督导也是出名的严格,要求去恪守立德、立功、立言的修身古训,不光不能任何方面有所背离,也不能在先后次序上有所颠倒。

刘东还积极投身于和推动了国际学术界的双向交流。他先后多次飞赴美国的哈佛大学夏威夷大学、爱默思学院、康涅狄格州立大学、斯坦福大学、伯克利加州大学、洛杉矶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加州大学、尔湾加州大学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罗格斯大学科罗拉多学院佛蒙特大学、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芝加哥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纽约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创价大学,德国的海德堡大学特利尔大学,法国的巴黎高等社会科学学院,加拿大的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京都的国际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丹麦的奥尔胡斯大学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伦敦大学爱丁堡大学以及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等学术机构,进行客座教学或其他形式的访问交流;与此同时,他也先后创办并主持了“中国学术讲坛”、“梁启超纪念讲座”、“王国维纪念讲座”和“陈寅恪纪念讲座”,不断地把像查尔斯·泰勒、瓦格纳、杜维明周锡瑞、柯文、安乐哲、苏源熙、李湛忞、叶维廉、魏安娜、王国斌、杜赞奇、德里克、罗多弼、达德利·安德鲁、巩涛、康丹、萨班、艾琳·凯利、戴维·波特、池田知久、戴福士、温迪·格丽斯沃德、廉亚明、巴斯蒂、梅维恒、狭间直树、艾伦·麦克法兰包华石、薛凤、柯安哲这样的国际名流,邀请到国图、北大、清华和商务涵芬楼的讲台。

主要成就

研究成果

刘东早岁师从思想家李泽厚先生,作为当代最具独立精神的学界“动手派”,刘东教授以毕生之力为再造传统、桥接中西文化而奔劳呐喊,发表了《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长问西东》《我们共通的理性》等三十余部专著或译著,主编“人文与社会译丛”“海外中国研究丛书”“艺术与社会译丛”等,创办了《中国学术》杂志,蜚声国内外。

刘东著有《西方的丑学:感性的多元取向》(1986年)、《审美文化的兴盛与失落》(1989年)、《刘东自选集》(1997年)、《浮世绘》(1997年)、《理论与心智》(2001年)、《用书铺成的路》(2010年)、《道术与天下》(2011年)、《我们的学术生态:被污染与被损害的》(2012年)、《近思与远虑》(2014年)、《思想的浮冰》(2014年)、《再造传统:带着警觉加入全球》(2014年)、《自由与传统》(2015年)、《引子与回旋》(2017年)、《悲剧的文化解析:从古代希腊到现代中国》(2017年)、《谓我心忧》(2018年)、《天边有一块乌云:儒学与存在主义》(2018年)、《咏叹之年》(2018年)、《国学的当代性》(2019年)、《前期与后期:困境中的生命意识》(2020年)、《坚守坐拥的书城》(2020年)、《我们共通的理性》(2021年)、《长问西东》(2021年)、《德教释疑:围绕<德育鉴>的解释与发挥》(2022年);译有《维特根斯坦哲学导论》(1988年)、《卢梭·康德·歌德》(1992年)、《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2008年)、《马克斯·韦伯》(2011年);编有:《中华文明读本》(2009年)、《审问与明辨:晚清民国的国学话语》(2012年)、《伯林与当代中国:自由与多元之间》(2014年)、《融合与突破》(2014年)、《德性与价值》(2014年)、《实践与记忆》(2014年)、《艺术与跨界》(2014年)、《西南联大国文课》(2015年)。

刘东是国内民间学术界最活跃的组织者之一。他不仅在早年积极参加了《走向未来》丛书和《文化:中国与世界》系列丛书的活动,后来还自行创办并主持了《海外中国研究丛书》、《人文与社会译丛》、《艺术与社会译丛》、《西方日本研究丛书》、《西方韩国研究丛书》、《同一颗星球丛书》、《科学和社会译丛》、《台湾国学丛书》、《海外中国专题研究》、《中西讲坛丛书》、《中西丛书》、《中西书院文库》、《地区研究·中东系列》、《地区研究·拉美系列》、《地区理论丛书》、《社会思想》丛书、《大学之思》丛书;此外,受到哈佛燕京学社的邀请和赞助,他也创办并主持了《中国学术》杂志,该刊目前为浙江大学中西书院的院刊。

主要论著

专著

主编

翻译

人才培养

2021学年春夏学期,在浙江大学哲学学院开设有《艺术哲学专题研究:上》及《艺术哲学专题研究:下》两门博士生课。这项专题研究,分三个单元分段讨论“悲剧在希腊的起源”、“从悲剧到悲剧文化”和“悲剧在中国的诞生”。因此,这项研究既可以说是哲学的,也可以说是历史学的,因为它企图在不断诠释的进程中,去理解柏拉图对于诗人的驱逐,和亚里士多德对于悲剧的回护。同时,它也既可以说是“比较美学”的,又可以说是“比较戏剧学”的,因为它把比较文学最擅长的方法,不光带进了传统的美学研究,而且带进了传统的戏剧研究。进一步说,它更调动了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心理学的方法,来综合地考察与破解“悲剧”的千古之谜。

预计在2022学年秋冬学期还将在哲学学院及竺可桢学院面向本科生开设课程,课程主题内容为“文化哲学专题”及“艺术哲学专题”。

出版图书

人物评价

刘东在治学方面既广博又活跃。(浙江大学中西书院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