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体重

更新时间:2023-07-06 12:13

刘体重(1770-1842)字子厚,号梅坪,又号青溪,清山西赵城(今属洪洞县)人。

人物简介

刘体重(1770-1842)字子厚,号梅坪,又号青溪,清山西赵城(今属洪洞县)人。宦居抚州,政绩卓著。 乾隆三十五年出生。其父刘诚,因孝敬何太夫人而闻名。他博通五经,数十年教授乡里,堪称楷模,为当地培养了不少人才。刘体重小时聪明过人,读书过目不忘。他性格爽朗,声音洪亮,议论风发,常使座中听众赞叹折服。读书用功,成绩优异。15岁应童子试,一举夺魁,考取第一名秀才。16岁补弟子员。乾隆五十四年(1789)又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考取举人。嘉庆辛酉(1801)大挑一等以知县分发湖南试用,先后任石门、新化、衡阳、临武、衡山、湘阳等县知县。继往江西之九江、袁州、饶州、南昌等府任同知。又补袁州府同知,再升南康临江府知府。道光四年(1823)授广信府知府,吉安府知府。道光十二年(1831)以督催民久未完被降级,此年经大吏保举又委任抚州府知府。道光十五年(1835)三月,调任河北道管理修浚河事。离抚时,民众夹道送行。十九年(1839),擢升江西按察使。二十年再擢升湖北布政使。

刘体重为官四十余年,其间东奔西颠、南迁北调十余处,但他不管到了那里,都以爱民养士为已任。他在抚州当知府时,巡视所属各县,问民疾苦,对有德行的士民给予奖励;对贪赃枉法,不遵职守的属吏革职查办;对包揽诉讼的师爷和属员,严加痛斥惩处。他将36宗大案公布于众,下令各县将案犯、人证押解到府候审。审讯前,他对案情均要事先调查研究,理清脉络;审讯中,允许案犯、人证进行辩解,使案犯心悦诚服,即便受到笞责也自惭形秽。旁听的百姓,对判决结果无不叹服。

道光十二、十三年,抚州连遭水旱灾害,庄稼损毁,灾民困苦。刘体重到任后,率先捐出俸银,并号召乡绅富户捐出谷物二万石,建立义仓,用以赈济,减轻灾患,抚州百姓欢呼说:“这是刘公义仓啊!”。又捐钱在邻乡购得禾苗,分发给农户,秋后获得丰收,深得抚郡士民拥戴。

刘体重每到一地,尤其重视教育,重视人才培养。他在江西之南康广信、吉安、抚州,湖北之武昌,都建有精美的校舍,以供学子读书。从政之余亲临府学讲课,对生童总是以礼相待,谆谆教诲,一扫师生对立情绪。道光十四年(1834)七月乡试,兴鲁书院6名考生录取4名,声名渐起。此外,他还创建义塾一所,吸收家境贫困的童生入学。

刘体重虽身居高位,生活却十分俭朴,自贱至贵,从不奢侈。待人宽厚,乐善好施,但对家人要求十分严格,尤其注重对子孙的培养教育。并训以做人做官的道理。他的儿子刘煦,考取功名,后来做了道台。

刘体重二十二年(1842)四月因病请假归里,十二月卒于赵城家中,享年74岁。同治二年(1863),经抚州等地奏请,刘体重被列为“循吏”载入清国史。

《清史稿·列传二百六十五·循吏三》

刘体重,山西赵城人。乾隆五十四年举人。嘉庆初,以知县发湖南,历署石门、新化、衡阳、宁武、衡山、湘阴。晋秩同知,改江西。道光中,补袁州同知,擢广信知府。调吉安,又调抚州,所至有声。在抚州治绩最著,巡历属县,问民疾苦,集父老子弟勉以孝弟力田。属吏不职,参劾无徇。胥吏揽讼,痛惩之。厚书院廪饩,课士以经,动绳以礼法。遇大水,尽心赈恤,灾不为害。建义仓,积谷五万石。十四年,擢河南彰卫怀道,筦河事,修防有法。终任,黄流安澜。沁水堤由民筑,多单薄,择其要区加筑子埝,筹岁修费垂永久。漳河无堤防,勤疏濬,水患并息。创建河朔书院,仿朱子白鹿洞规条,以课三郡之士。十九年,擢江西按察使,迁湖北布政使。二十二年,乞病归,卒於家。

体重廉平不苛,尤长治狱。所居,吏畏民怀,讼狱日简。河北士民尤感之,殁祀名宦祠。

子煦,由拔贡授直隶知县,历权繁剧。咸丰初,迁开州知州。河决,赈灾,全活数万。治团练有功,署大名知府。十一年春,直隶、山东匪迭起,守城四十日,乘间出奇击贼,城获安。既而东匪西窜,势甚张,畿辅震动。煦督师破清丰贼垒,乘胜进攻濮州老巢。遇大雨,贼决河自卫,煦激励兵团,坚持不懈,贼穷蹙乞降,遂复濮州。开、濮之间,积水多沮洳,土人谓之水套,匪辄凭匿。至冬,复竖旗起事。煦率乡团八千人,追贼於冰天泥淖之中,三战皆捷,水套底定。同治元年,擢大顺广道,命偕副都统摭克敦布办理直、东交界防剿事宜,以劳卒於官。优诏赐恤,大名及原籍并建专祠。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