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门关镇

更新时间:2024-01-21 08:35

剑门关镇隶属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剑阁县北部,东与张王镇高观镇接壤,南、西与汉阳镇相连,北与下寺镇昭化区毗邻,幅员面积174.43平方公里,辖19个村(社区)、100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563户,总人口26683人。

建置沿革

武周圣历二年(699年),析普安县永归县阴平县新置剑门县,属始州(治普安县,今普安镇)。唐先天二年(713年),始州改为剑州,“取剑阁为名也”,剑门县属剑州。

隋唐时,于剑门关设军事建置,立关令并置大剑镇(治地剑门场)。

北宋乾德五年(967年),永归县(治今店子乡)并入剑门县。景德二年(1005年),剑门县隶属剑门关都监。景德三年(1006年),剑门关直隶京师,以东京兵出戍。熙宁五年(1072年),剑门关、剑门县析而为二,皆还隶剑州。元符中,剑门关隶属剑门县,“敕县令通管关事”。宝祐三年(1255年)蒙军攻蜀,隆庆府(剑州升置)治所移至苦竹寨(今剑门关镇朱家寨)。

元朝至元二十年(1283年)改隆庆府为剑州,剑门县并入普安县(治今普安镇)。

明朝洪武三十一年,废剑门关;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重立剑门关,置百户戍守。

清朝为剑门驿。雍正时,剑州辖3乡,设剑门乡,下设4甲。

同治十一年(1872年)剑州改划为13保,设剑义保(治剑门关)。

宣统二年(1910年),设安仁乡,辖剑义保、广安保,安仁乡、剑义保同治剑门。

民国元年(1912年),设剑门分州。

民国二年(1913年)剑州改为剑阁县,设剑门分县。

民国三年(1914年),废剑门分县及安仁乡,改剑义保为剑义团并为剑阁县佐驻地。

民国十九年(1930年),改团为区,设剑义区。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4月,中国工农红军在剑门设置剑门乡苏维埃。同年(1935年)秋,剑义、体仁、云平区合并为第六区(治剑门),区下设联保,联保下设保。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推行新县制,废除联保,设剑门镇。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重新调整政区,剑门乡属第三区辖。

1950年,成立剑门乡人民政府;

1951年在此设第八区公署,后迁治汉阳铺称汉阳区;

1956年春,成立中共剑门乡委员会,剑门乡人民政府改为剑门乡人民委员会;

1958年,实行政社合一,剑门乡改为剑门人民公社,剑门乡人民委员会改为剑门人民公社人民委员会;

1967年,文化大革命,中共剑门人民公社委员会、剑门人民公社人民委员会停止活动,成立了“剑门人民公社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

1968年5月,成立了剑门人民公社革命委员会。

1984年,汉阳区迁至剑门场。

1985年1月,剑门乡改为剑门镇。

1989年,汉阳区复称剑门区,总面积325.9平方公里,辖剑门镇、汉阳镇2镇和小剑乡抄手乡2乡,共40村,280组。

1992年,拆除剑门区公所,剑门镇改为剑门关镇。

2006年6月,剑阁县撤销“区”督导办公室建制,剑门关镇直属剑阁县。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剑门关镇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山区,剑阁县北部,东与张王镇高观镇接壤,南、西与汉阳镇相连,北与下寺镇昭化区毗邻。幅员面积174.43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剑门关镇属山区丘陵地貌,处于龙门山断裂带边缘,有典型的褶皱地貌。

气候

剑门关镇年平均气温16℃、降雨量1000毫米、日照时间1500小时,无霜期达270天,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剑门关镇辖2个社区、14个行政村,105个村民小组(居民小组)。镇政府驻地位于剑门关镇雄关大道北街129号。

截至2022年5月,剑门关镇辖19个村(社区)、100个村民小组。

人口

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剑门关镇总人口17349人,其中男性8994人,女性8355人,家庭户4539户,家庭户总人口17130人,其中男性8874人,女性8256人,户口本地住在本地16258人。

截至2013年4月,剑门关镇总人口17248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785人,城镇化率达35%以上。

2017年,剑门关镇总人口14872人。剑门关镇人口以汉族为主。

截至2022年5月,剑门关镇总户数9563户,总人口26683人。

经济

综述

剑门关镇产业以旅游、烤烟和畜牧为主,经济由旅游经济和农村产业经济两大块组成,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构成三大支柱产业。2012年国民生产总值达18630.6万元,财政总收入54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614元。

第一产业

剑门关镇第一产业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主要以烤烟为主,盛产水稻、小麦、黄豆、油菜、蔬菜等。

2012年,剑门关镇有626户种烟农户种植烤烟4000亩,规划片区56个,10亩以上种烟大户205户,实现交售商品烟12470担,产值达1346万元,均价22.1元,创税267万元。烟农户均收入达2万元以上,人均仅烤烟增收在1000元以上,烤烟已成为剑门关镇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门路。

2012年,剑门关镇畜牧业以饲养猪、羊、家禽(剑门关森林土鸡)为主。2012年剑门关镇生猪饲养量3万余头、羊饲养量19000只、剑门关森林土鸡为主的小家禽年饲养量40万羽。

第二产业

剑门关镇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建筑业为副,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建材产业为主,著名的有马和尚豆腐制品、剑门关矿泉水等。2007年剑门关镇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29万元,比2006年增长10%。

第三产业

剑门关镇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龙头,主要以餐饮、剑门豆腐干系列产品开发和星级农家乐为主。2007年招商引资达200万元。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13年4月,剑门关镇有中学、小学各1所,社会力量办幼儿园1所,全部实现“普九”达标和“两基”验收,剑门关小学是四川省仅有的一所由总参谋部援建的“八一爱民小学”。

剑门关镇学校

医疗卫生

截至2013年4月,剑门关镇建有国家一级甲等医院——剑门关镇中心卫生院,并被联合国授予“爱心医院”。剑门关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8%,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

文化体育

截至2013年4月,剑门关镇组建了剑门关杂技团、剑门关雄鹰俱乐部、剑门关老年健身队等文艺团体3个,建影剧院1座,电影队1个,乡镇文化站1个,利用农村万村书库丰富城乡居民的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被国家授予“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

社会保障

截至2013年4月,剑门关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8%以上。

广播电视

截至2013年4月,剑门关镇有线电视用户2500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2100户,电视和广播综合覆盖率均达100%。

市政

基础设施

截至2013年末,剑门关镇城镇建成区内有经正式公布命名的街道6条,桥梁11座,广场1处。

交通

108国道纵贯剑门关镇南北,穿越镇域16.6公里,镇区距剑阁县城下寺镇剑门关火车站京昆高速公路西成高速铁路剑门关站12公里,距广元机场35公里,距广元市区42公里。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汉德县(治今汉阳镇)有“大剑至小剑隘束之路三十里,连山绝险”,于此地“凿石架空为飞梁阁道,以通行旅”,又于大剑山峭壁中断两崖相峙处,倚崖砌石为门,置阁尉,设戍守,谓之剑阁,成为军事要隘。

自隋朝以后,陕甘入蜀改道由葭萌县越牛头山,经达摩戍(民间称大木树),直抵剑门关口,小剑至大剑关口的栈阁道渐废,“剑阁”之名亦由剑阁道的简称成为剑门关的别称。因此,自唐至清的许多史籍中使用的“剑阁”、“剑门”之名均指剑门关一地。民国二年(1913年)改剑州剑阁县后,“剑阁”才专指县名。

文物古迹

风景名胜

主要景区

主要景点

剑门关关楼、红军攻克剑门关纪念碑(馆)、平襄侯祠、玻璃景观平台、天梯峡栈道、景区主游线、绝壁观光长廊、剑门关4D电影院、剑门关游客接待中心、古院落、剑门古镇等。

城市荣誉

2020年7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国家卫生城市(区)和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剑门关镇为国家卫生乡镇。

2021年11月17日,入选四川省第二批乡村治理示范乡(镇)拟认定公示名单。

2021年12月22日,被命名为四川省首批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乡(镇)并获授牌。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