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二中学

更新时间:2024-03-31 23:12

北京第十二中学,是丰台区唯一的一所市级重点中学,是北京市首批十四所高中示范校之一。学校前身是“宛平简师”始建于一九三四年,1949年改名为北京市立丰台简易师范学校,1951年7月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01年9月,学校高中部搬迁到科丰校区。

历史沿革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创建于1934年,由当地士绅季惠之、巴小泉等在卢沟桥畔龙王庙组织筹建,命名为宛平简师,由宛平县教育局长崔以均兼任校长,中共干部申伯纯等曾为该校捐资助学。校址位于宛平城西门外卢沟桥南 永定河东岸龙王庙内,是一座古式庙堂建筑。(据《日下旧闻考》所载,该庙建于明正统年间,清康熙三十七年重修,乾隆十六年、三十九年又两次重修。据说乾隆皇帝视察卢沟桥时曾在此休息。龙王庙的前殿及其附属建筑被宛平县教育科占用,后殿及其附属建筑被简师占用)

1937年7月发生了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中,部分简师学生参加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宛平简师的校舍遭到日军炮火的轰击,毁坏严重。

抗日战争胜利后,宛平简师迁至丰台镇东安街。1948年12月14日丰台解放 ,1949年1 月宛平简师开始复课。1949年9月简师建立团支部,第一任团支部书记为梁树勋。1949年10月1日,全校师生去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从1949年11月起,简师改名为北京市立丰台简易师范学校。北京解放后,军管会柴泽民代表任命郑伯平担任首位简易师范校长 (也是简师最后一任校长)。1951年7月正式更名为北京市第十二中学,郑伯平继任校长,也就是更名为十二中后的首任校长。

七十年代,在全国率先提出“办学要办厂,办厂为办学”的办学思路,校办厂解决了办学资金难的问题。

八十年代,又提出了“校长负责制”的理念,掀起风潮。

九十年代,提出“让教育充满思想,让思想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引发了一场教育大讨论。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学校在继承中谋发展,在改革中求创新,前进的步伐不断加快。

2002年成为北京市首批高中示范校。创办全国第一所校办工厂,建立全国第一个中学心理教研室,在全国率先开设形体课、心理课和综合实验课。十二中曾被称为了教育界的“小岗村”。

2006年,在继承传统文化基础上,学校提出了“求真、崇善、唯美”的教育理念。鼓励师生做真的追寻者、善的传播者和美的创造者,努力塑造大写的人。

在2009年举办的丰台区名校工程“北京十二中办学实践研讨会”上,学校进一步提出了“一个目标、两个重点、三个突破”科学发展战略。

办学条件

硬件设施

截至2015年,科丰校区建成了主干为10000M到桌面的局域网,全校近600台计算机互连互通,都能享受校内、外的优质资源。每间教室都是多媒体教室。学校建有全市领先的现代化生物数字互动实验室、物理数字互动实验室、生态展示园、生态实验室、天文馆、标准400米操场、游泳馆、体育馆、健身房、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

办学规模

截至2015年,北京市十二中学高中部共有8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500余名。

师资力量

据官网2015年数据显示,学校共有教职员工400余名。其中有3名教育部国培计划专家库专家,3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名在职特级教师,24名北京市学科带头人和北京市骨干教师,54名区级骨干教师,30多名北京市“十佳”班主任和“紫禁杯”优秀班主任。高级教师占62.3%,博士及硕士占32.6%。

以上表格信息来自北京第十二中学官网

办学成果

教师成绩

学校荣誉

文化传统

办学理念

求真、崇善、唯美

校训

同心同德、兢兢业业、求实创新

教风

敬业乐群、论学创新、明志笃行、方正和谐

培养目标

素质全面、学有所长、勇于创造、和谐发展、有国际视野

校特色项目

金帆民乐团

金帆民乐团成立于1984年,由著名教育家陶西平先生亲手创建。1986年该乐团被北京市教委命名为学生艺术团最高荣誉“北京市学生金帆艺术团”;2013年2月,代表北京市参加在厦门举行的全国第四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比赛,夺得全国一等奖,为北京市和十二中夺得荣誉。

青少年科技俱乐部

学校环境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位于丰台区西三环边,交通便利,设计规划中的地铁9号线和地铁10号线可以到达北京市第十二中学。距离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约45公里。从不同方向坐公交车到十二中,可选择在丽泽桥南站、丰益桥西站、西管头站及丽泽桥西站下车,步行500米左右抵达学校。学校周边2公里之内有医院、商场超市,便于学生和家长就医购物,学校紧邻丰益花园等设施完善的居住小区,便于外籍学生家长租住房屋。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根据北京市第十二中学官网2015年显示如下:

历任校长

知名校友

地理位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