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

更新时间:2023-06-30 13:18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以下简称“管护局”)位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西坡,地处额尔古纳河下游,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境内。所辖乌玛、奇乾、永安山三个未开发的林业局,生态功能区总面积947702公顷,活立木总蓄积1.2亿立方米,森林面积900343公顷,森林覆盖率95.0%,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未开发的原始林区,是历史遗留给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绿色宝库、基因库,是黑龙江的发源地,也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天然屏障。管护局自1999年4月组建以来,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生态文化建设为核心,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指示精神,生态文化建设成果斐然,生态效益显要地位日益彰显。

管理机构介绍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始建于1999年4月21日,局址驻地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满归镇,隶属内蒙古大兴安岭重点国有林管理局管理,建制级别为县处级,生态功能区总面积947702公顷。北部原始林区管护局主要任务是: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关规定,加强对奇乾、乌玛、永安山3个未开发林业局的封闭管理和看护,消除火灾隐患,制止乱砍盗伐、乱捕乱猎等非法行为,监督进入林区开矿生产活动,实施防火和森林管护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火公路养护,确保北部原始林区的安全。所辖乌玛、奇乾、永安山3个未开发的林业局,是我国唯一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是松嫩平原、呼伦贝尔高原的天然屏障。

生态功能区介绍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以下简称北部原始林区)由奇乾、乌玛、永安山3个未开发林业局组成,地理位置在大兴安岭山脉北部西坡、额尔古纳河下游,是大兴安岭山脉的最北端;东西宽约120km,南北长约140km,行政区划隶属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市,现由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整体管理。北部原始林区的植被以原始兴安落叶松林为主,是欧亚大陆泰加林带东西伯利亚泰加林在中国境内的延伸部分,具有极强的地理地带性,其森林植被依然保存着原始自然状态,是中国目前尚未进行生产性采伐且保存最完好、集中连片面积最大的原始林区。地理坐标:东经120°01′20″~121°48′37″,北纬52°01′42″~53°20′00″。四界范围:南与莫尔道嘎林业局、满归林业局接壤;西、北以额尔古纳河与俄罗斯为界;东与黑龙江省漠河县毗邻。总面积947702hm2,其中:森林面积900343hm2、偃松灌丛面积1145hm2,森林覆盖率95.12%。

该区域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动植物资源种类繁多。目前已知有野生动物188种,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40种,植物已发现497种,属国家级重点保护植物3种。各种生物之间相互依存,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珍稀野生动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里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完全原始状态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林区,是镶嵌在中国版图鸡冠之顶的绿色宝石,被誉为“北国璞玉”。

北部原始林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中国高纬度地区生长着大面积的兴安落叶松林、樟子松林、白桦林、针阔混交林及偃松林等典型寒温带森林植物群落,有大面积的湿地沼泽,是天然的自然博物馆、生物基因库和生态实验室。主要河流有恩和哈达河、托里苏玛河、伊里吉奇河、八道卡河、乌龙干河、乌玛河、阿巴河、毛河等大小400余条河流。森林与湿地这两大生态系统共同维护着公园内物种的多样性,是北部原始林区冷极野生动植物生存和繁衍的天堂。这里的植物群落四季变化明显,春来草木萌生,杜鹃烂漫;夏季苍松翠柏,流光溢彩;秋到野果飘香,层林尽染;冬临银装素裹,冰清玉洁。这里是树的海洋、雪的世界、河的源头、云的故乡、珍禽异兽的天堂。

雄浑苍狼山叙述着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游猎与征战的美丽传说,与白鹿岛遥相眺望,回味着历史的荣光与沧桑;西口子还残留着大清朝慈禧太后采金时代的足迹,与漠河李金庸纪念馆遥相呼应,众多的青楼遗迹记载着当年采金业的繁华和多少妙龄女子的叹息;奇乾乡民俗文化村记录着森林民族鄂温克人与俄罗斯人隔江相望、通婚通商的民族发展史;日本关东军训练营是侵略者驯化和奴役鄂温克人的地方,记录着鄂温克民族心酸的奴役与抗争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北疆阵地;长梁北山火灾遗址是2002年“7·28”森林大火留给世人的深刻烙印,是大自然哀伤的抽泣,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宣教基地。是最北、最美、最具冷极魅力的生态旅游向往地。

自然资源

地形、地貌

该区在地质构造上属于新华夏隆起带,为亚洲大陆古地质层的组成部分,其地质结构主要由结晶母岩构成,境内大小山峰1743座。

气候

该区域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严寒而漫长,夏季凉爽且多雨,年平均气温-5.5℃,极端最低气温-53℃,极端最高气温35.4℃,无霜期88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450-550毫米。

河流

境内河流属于额尔古纳河水系,由额尔古纳河干流与支流组合形成。额尔古纳河是北部原始林区最主要河流,也是中俄的天然的分界线,额尔古纳河水系主要支流有恩和哈达河、乌玛河、阿巴河等大小河流400余条。

动植物资源

现有资料显示,北部原始林区已知野生植物有144科、430属、1025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钻天柳、乌苏里狐尾藻2种。有脊椎动物25目57科287种,其中国家Ⅰ级保护哺乳类2种:原麝、紫貂,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金雕、东方白鹳、黑鹳、黑嘴松鸡、丹顶鹤等9种。

依法治局

依法治林、依法行政是现代林业高效管理的要求,更是依法治国原则在生态建设中的体现。多年来,管护局高度重视法制宣传和贯彻工作,结合原始林区实际,开展了《森林法》、《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等大量的法制建设、宣传、教育和落实工作。

发展基础

管护局在加强领导、健全组织、精心规划、明确目标上找准切入点,在制度保障、规范推进、严格考核上层层落实,在分类指导、覆盖全员上夯实基础,在拓宽渠道、创新形式、广泛宣传等,依法治林成效显著,有力地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发展,确保了北部原始林区生态安全。建局十余年来,北部原始林区未发生一起刑事林政案件,未发生一件安全事故,未发生一起群体越级上访事件,社会管理、维稳工作多次受到上级表彰,法制建设成效显著。

文化理念

北部原始林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美,自然风光秀丽,山川河流密布,人文地理条件优越,具备健全的生态环境体系。在年初的全国厅局长会议上,国家林业局领导定位林业在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地位时说,“发展林业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推进生态文化建设的载体和平台。”管护局所确立的“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生态价值观即是生态文化理念的具体体现。实现大兴安岭生态功能区的美丽与发展,就必须唱响生态文化这个主旋律,用生态建设、生态文明、生态道德统领林区科学发展的全过程。面向林业背景,面向生态建设,面向林区实际是当前林区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管护局用文化的力量增强林业的生命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用先进的文化,教育、启发和提升员工的觉悟,去实现目标与理想,推动林业走向振兴。

生态价值观

生态文化是林业在它的发展过程中,要经过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交替,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管护局成立之初即制订“了保护生态、依法治林、高效求实、团结奋进”的管护局精神和富有行业特色的局标、局旗,积极倡导和塑造和谐向上的“务林人”精神。用生态文化作为塑造林区和谐发展的重点,用先进的理念培育人、提高人,用先进典型启发人、鼓励人。完整地从内涵和外延等方面丰富“生态文化”底蕴。经过十余年管护局人的拼搏奋斗,已经展现出生态文明核心价值观的美好愿景和人文追求。重点培育生态文化精品。2013年为生态文化创新年,重点打造生态文化精品。2014年为生态文化提高年,重点塑造生态文化精品。2015为年生态文化提升年,重点提升生态文化精品。

2016年为生态文化成果推广年,重点推广生态文化精品。在全国林业战线广泛推广的生态文明,彰显原始林区独特的风采和魅力。

从新确立了“忠诚、务实、创新、争先”的企业精神;“主业兴,产业精,保护生态倡文明;建和谐,促民生,先进文化做引领”的发展理念;“远见卓识,向往未来,诚实守信,充满活力,安定有序,自然和谐,协调发展,生活富裕”的共同愿景;实施了以先进文化做引领的“五年三步走”发展战略。

拓展亚文化

管护局在逐步夯实生态文化基础的同时,积极推进亚文化建设,把企业文化向更深更广的领域作了延伸和发展。制订并印发了《管护局职工道德规范》、《管护局职工守则》、《管护局文明单位检查验收管理办法》、《管护局新闻宣传工作及奖励办法》和《管护局党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目标考核办法》等行为规范与规章制度,开展了创建文明单位、创建文明行业、创建文明环境、创建文明小区的“四大创建”活动,设计并开展了“讲文明话、树文明新风;上文明岗、促文明服务;做文明人、建文明环境”的六文明跨越杯竞赛活动。使全体员工充分理解其深刻内涵,全身心融入生态文化建设。热爱林区、艰苦创业、以苦为荣,展现的是生态文化;学习知识、钻研业务、崇尚科学,展现的是生态文化;勤俭节约、珍惜资源展现的是生态文化;安全文明、生态良好展现的是生态文化。漫步管护局,到处都是温馨宜人的感觉,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管护局生态文化建设以其潜移默化独到手笔,感召和鼓舞了全体员工精神面貌,激发出高昂的工作激情。

延伸生态文化

传播先进的生态文化,建设高度的生态文明,不仅要把管护局建成在内蒙甚至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生态产业和优质生态环境,而且要全面提高人们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文化素质,真正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一方面,管护局大力开展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在全局范围内大力弘扬生态文明,教育公众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增强环境意识的透明度,扩大公众环境知情权;积极推进绿色消费,节约能源资源,倡导绿色文明,提高生态道德水平,在环境保护工作的实践中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全局范围内普及生态学原理和基本知识,使人们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们的生态文明意识,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形成全社会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风尚。另一方面,发展和传播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结合北部原始林区发展实际,深化发展森林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生态文化,让广大群众在参与中体验生态文化、发现生态文化、融入生态文化,自觉弘扬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核心价值观,逐步了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设计特色载体

管护局紧紧围绕“坚持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林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的总体发展目标,有效设计和开展了“唱响原始林海科学发展和谐曲”、“生态文明·魅力生态”、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庆祝林区开发建设六十周年“保护生态倡文明”等主题系列活动,结合管护工作实际,精心谋划,突出实践特色,设计活动载体,搭建活动平台,把生态文化建设贯穿科学发展始终。

丰富生态文化

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设计并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开展了“强体魄、提素质、学本领”的岗位技能练兵活动;开展了“管好原始森林,倡导生态文明”的论文交流活动;开展了 “远山的呼唤”征文活动;开展了“展形象、亮风采”的内、外宣活动;开展了“科学发展,喜迎国庆六十周年”等文化体育活动;展庆祝林区开发建设60周年、迎接党的十八大保护生态倡文明主题活动;开展“洁净文明在深山”活动,为打造中国“黄石公园”奠定环境基础。特别是与林海日报社、大兴安岭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沟通、协作,刊发了数十篇新闻报道和其它宣传稿件;并在林区新闻播放前后播出北部原始林区生态建设宣传短片。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营造了强势的舆论氛围,推进了生态文化建设的深层次发展。

员工队伍

管护局在生态文化建设过程中,高度重视文化队伍建设,设置了专业机构,配备了专兼职人员,提供了充足的经费来源,保障了生态文化建设的顺利开展。首先,管护局通过建章立制,规范行政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树立“规范、和谐、高效、廉洁”的行政理念,为员工提供了公开、公平、公正、发展的优化工作环境。其次,加强政治业务学习,建设学习型管护局。建立健全了学习制度,注重林业建设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加强对经济、文化、金融、科技、历史和法律等方面知识的学习,强化对先进文化的吸收与融合,切实提升员工队伍的自身素质。再者,注重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坚强保障

作为生态文化,在具有生态特质的基础上,必然要依托发达的生态产业基础和文化底蕴才能得到更好的宏扬和发展。管护局在以高级企业管理师董振峰局长的带领下,多次前往企业文化建设先进单位考察学习,参加宣传部、报社举办的业务培训和文化交流活动。林海日报整版刊登了北部原始林区生态文化建设宣传专刊,局长所撰写的题为“发展生态文化是实现美丽与发展的主旋律”在2009年呼伦贝尔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有退有进 美丽与发展双赢”高峰论坛上交流,并被收入主题论文选编。李建军书记发表了“如何抓好生态建设中的党建工作”和“文化、文明与百年森工”文章,助推了原始林区生态文化纵深发展。

塑造文明形象

管护局围绕“树立生态文明新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新林区”这一主题,以“唱响原始林海科学发展和谐曲”为活动平台,明确提出了生态文化建设要紧紧抓住科学发展的主线,全面开展了“三同一发挥”活动。三同”即同心、同力、同步。同心是指和谐共事讲境界;同力是指工作到位聚合力;同步是指行为标准求规范。“一发挥”是指党政班子成员、党员和干部、职工队伍整体效能、潜能的有效发挥。

内在追求

这项活动是管护局党委从自身实际出发,认真研究,精心设计,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加强党的建设而提出的一个活动载体,活动紧紧围绕生态建设这个中心,坚持文化建设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考核、同奖罚原则,形成两促进、两提高的发展格局。围绕这项活动的实施,管护局党委组织开展了学习模范干部李伟活动,树立良好形象。学习他勤奋敬业、胸襟坦荡、为政清廉的高尚品格;学习他不畏艰险、顾全大局、求真务实的优良作风;学习他团结同志、乐于助人、关注民生的优秀品行;学习他胸怀大志,投身林区的创业精神;立足本职,热爱林区的敬业精神;追求执着,建设林区的奉献精神;忘我工作,献身林区的牺牲精神,带动全局员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立足本职,进一步加强自身的思想、作风及素质建设,努力加强党建和精神文明建设,全力推进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全面树立管护局人新形象。

统筹发展

北部原始林区生态系统是原生的,完整的,是大兴安岭林区保护最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之一,生态系统价值非常巨大,具有极高的生态效益。根据科学统计,整个北部原始林区1天能吸收90.5吨二氧化碳,释放66.2吨氧气,足够8778.3万人呼吸。另外,1年可吸收尘埃2.7-8.1亿吨,吸收二氧化硫64.8万吨,能分泌990万吨杀菌素,是一座无与伦比的自然宝库。另外,北部原始林区还是一座生物物种基因库。野生植物1025种,隶属于144科,430属,属于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的有豆科的野大豆、杨柳科的钻天柳、泽泻科的浮叶慈菇3种。昆虫种类有1046种,隶属于16目,127科。大型真菌已知204种,隶属于29科,78属。脊椎动物287种,包括圆口类1种,鱼类32种,两栖类7种,爬行类5种,鸟类201种,哺乳类41种。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兽类有紫貂、貂熊、原麝3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有丹顶鹤、东方白鹳、金雕、白尾海雕、黑鹳、白头鹤、细嘴松鸡、白鹤等8种,其生物多样性特征体现出极其重要的生态功能地位。

文明建设

北部原始林区森林管护局在“保护中发展”和在“发展中保护”的进程中,用“CI”系统理论,指导原始林区生态文化实践,展示新形象。“CI”系统理论是“理念识别系统—思想,行为识别系统—行为,视觉识别系统—形象”的总和,可以说企业文化无处不在,任何一个单位发展的怎么样,完全可以用“CI”系统理论给予诊别和定位。比如,突出特色,赋予文化内涵,要达到进入原始林区的人享受到与众不同的视觉盛宴,乐而不返。

生态建设的丰厚回报为生态文化事业提供了强大的源动力,管护局生态地位不断调高。建局10多年来,固定资产由初建时的790万元增加到1亿多元,人与自然和谐成果凸显、基础设施大量增加、防扑火综合能力显著增强、森林火灾受害率较建局前相比明显降低、企业管理水平有很大提高、党建和精神文明工作逐年上台阶成绩喜人。尤其是在2008年度将威胁原始林区生态安全的非法采金活动的顽疾得到了彻底根治;2009年度首次实现了无火警火情的史无前例的好成绩;2012年内蒙古森工集团确立了在北部原始林区打造中国黄石公园的思路等,先进的生态文化建设赢得了社会公众和上级组织的认可,截止目前,管护局荣获了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的“扑火先进集体”等林管局及其以上的集体荣誉10余项,注释了以先进生态文化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华美篇章。2009年管护局被命名为“企业文化建设百佳贡献单位”;2011年董振峰局长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专家委员、百强企业最具影响人物,林志信、杨印刚被评为中国企业文化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管护局在生态文化建设中高起点开局、高标准运行、高质量推进,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荣誉,开创了生态文明大发展的新格局。今后,管护局人将会以更为坚定的信心和勇气,承担起生态文明建设的历史使命,坚持科学发展,继续以先进文化做引领,培育富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文化,为建设祖国北方重要生态屏障作出新的贡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