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信用

更新时间:2023-01-05 13:27

区域信用是维系区域一切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正常进行的纽带,它首先表现为人的信用。就某个区域而言,区域信用主要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具体表现为区域的行政的、经济的、社会的各部门或行业的信用,包括政府信用(官员信用)、商业信用金融信用商品信用、科学技术信用、个人的日常生活信用等。

基本介绍

广义的信用是指二元主体或多元主体之间,以某种经济生活需要为目的建立的、在诚实守信基础上的心理承诺与契约实践相结合的意志和能力。简单地说,它是一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能力,不用立即付费就可以获取资金物资和服务的能力。信用是从属于商品货币关系的一个经济范畴,不是任何特定社会形态的专利。它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西周时期和西方的古希腊时期,当时原始的信用销售关系已经存在。在中国周朝就有“”、“”等信用销售的记载。古人云:人之道德,有诚笃不欺,有约必践,夙为人所信任者,为之信用

因此信用不单是商业运行的原则,更是一种人的品质。而现在所讲的信用,属于现代市场经济的范畴,发源于1830年的英国和1937年的美国,其标志是征信公司和服务的出现。区域信用是维系区域一切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正常进行的纽带,它首先表现为人的信用。就某个区域而言,区域信用主要的行为主体是政府、企业和个人,具体表现为区域的行政的、经济的、社会的各部门或行业的信用,包括政府信用(官员信用)、商业信用金融信用、商品信用、科学技术信用、个人的日常生活信用等。由于经济转型时期的现实社会中,区域的重大经济活动在很大程度上还是政府主导的,因而政府的信用在整个区域信用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突显。在现实的经济活动中,比如招商引资、投资考察等等,人们都格外注重政府部门或政府某个官员的态度,格外倚重于行动过程中的政府关系密切程度。这种社会心理以及这种心理驱动下的行为的结局,可能是皆大欢喜的喜剧,也可能是悲剧,而悲剧之最悲者大多是投资商

20世纪90年代初因为政府失信而导致经济活动悲剧收场的例子是不少的。因此,政府的形象曾一度受到很大的削弱。当然,毕竟经济活动不是政府单方面的行为,活动的实际主体很多不是政府部门,把这种悲剧的责任全部推给政府也是不负责任的。正是针对中国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经济秩序混乱、假冒伪劣盛行、企业和个人失信严重、信贷消费无法顺利启动等严重“信用危机”,全国政协委员周晋峰、北京市政协委员纪世瀛等人发起了“中国信用日”活动,建议将每年的9月19日确定为“中国信用日”。他们指出,信用市场经济的基础和生命线,一个城市、一个地区市场经济能否健康发展,信用起着决定作用。

作用

区域信用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比较说明。

正面

首先,从其对消费者、企业(供给者)、市场、政府的积极作用来分析。对于消费者个人来说,区域信用具有提高其生活水平、处理紧急事件和提供便利的作用。由于市场竞争的压力,在区域信用良好的环境中,企业和商家会大力推行信用消费,特别是在对价格昂贵的商品房、汽车、装修、家用电器等耐用消费品的营销中,使消费者提前享受物质生活的便利和舒适。当消费者遇到突发事件时,信用安排可以提供一种应付这种紧急开支的手段。此外,消费者使用各种信用工具具有携带方便的好处。

对于企业而言,如果所处区域的信用良好,那么当地企业就可以运用信用交易手段扩大企业的市场。企业可以建立信用管理功能,帮助企业安全地进行信用销售。一方面,消费者可以先消费后付款;另一方面,企业在扩大业务时使用信用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获得短期融资。信用是市场经济运行的前提。交换的双方首先必须相信对方所提供的商品物有所值,市场才能运行。如果仅仅使用现金支付手段进行交易,所能够周转的交易额就十分有限。所以,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区域就需要扩大信用交易总额来扩大市场规模,扩大了市场规模也就间接提高了就业水平。同时,便利快捷的交易加快了资金的周转速度,这不仅提升资金的使用效率,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相应增加政府税收,而且减少了政府的管理成本,提高政府效能,从而带动地区的良性发展。

负面

其次,从汕头案例说明信用丧失后的负面作用。中国广东省汕头市因为虚开增值税发票而严重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案例,进一步说明了区域信用对于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据报道,汕头市千亿元偷骗税款案暴光后,整个汕头地区的社会形象和信用状况急剧恶化,全国各地的企业、税务和海关等单位都对从汕头流出的增值税发票怀有戒心,有些地方甚至干脆拒绝接受汕头地区开具的税票,再加上汕头地区企业历来假冒伪劣成风,走私情况严重,致使汕头的社会声誉几近彻底破产的边缘,市场秩序极度混乱,商业信用极度匮乏,一些知名的大企业纷纷外迁,城乡经济严重受挫并由此引发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汕头的发展陷入了困境,汕头变成了科特勒所说的“Place in Trouble”。由此可见,区域失信将通过对区域形象区域市场区域产品、区域商业、区域金融等在内的各种因素的影响,直接危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绩效

管理方法

既然区域信用如此重要,通过怎样的途径能够提升区域信用呢?有关分析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中国青年报》一篇《政府失信怎么办》的文章指出,政府的政策随机性越大,老百姓对政府的信任也就越低,当政府的信用资信严重缺失时,整个会的发展积极性就会丧失。现实生活中,政府天然地占据与民间对话的优势地位,这就需要有相应的政治团体为民间说话。而人民代表大会的机构,只有当其真正发挥作用时,也就是政府的自律和他律两只手一样硬时,政府的信用体系才能够顺畅地运转。

同样以汕头市为例,可以发现,信用丧失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在于地方政府的失责:地方政府缺乏对于企业和市场的监管,一些政府官员甚至直接参与企业偷税骗税的活动。同时,政府和市场的失灵又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急功近利、过分注重短期效益、不讲商业信用和不守法经营等行为,最终导致区域信用的丧失,给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造成难以估量的恶果。

如果一个地区建立了很好的区域信用,那么区内企业可以享受无偿的广告带来的巨大效应,就像以前全国人民都相信上海产品的质量一样。当然,信用这东西是易碎品,打造起来很费工夫,毁坏它却不费吹灰之力。很大程度上,中国商业文明发展的最大阻滞,不是资金,不是人才,而是信用的缺乏 。加强信用建设是中国区域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

区域信用建立需要长时间的投入,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中介机构与企业、个人等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方面,应健全信用管理的国家体系和行业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和区域政府在信用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加强信用管理协会、行业沙龙、专业基金等专业社团的组织与管理工作。另一方面,在区域营销的组织中,加强民间结构和其他社团组织对各级地方政府行为和各类企业商业行为的监督作用,形成官、产、学、民、媒相互协作的区域信用监督与推进体系。

合作与发展

为推动长三角区域信用联动向纵深发展,促进长三角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浙江省信用浙江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上海市征信管理办公室、江苏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共同主办,杭州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信用长三角”第二届高层研讨会,将于2008年10月14日-15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

研讨会主题是“区域信用——合作与发展”,并围绕:长三角区域信用体系建设模式和合作机制,金融领域信用评价和风险防范,信用服务业的培育和发展,在电子商务领域的信用评价,中小企业的信用管理和信用风险,在国际贸易中信用服务合作等专题展开研讨。

两省一市分管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省市领导、信用体系建设的相关部门和市、县(市、区)的有关负责人,部分其他省市级信用主管部门负责人,在国际征信领域享有声誉的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国内知名经济学家,两省一市的企业、银行、保险等单位的代表、信用服务机构的代表等将出席会议。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