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3-09-07 11:33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Library)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珞瑜路,是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师范大学图书馆,CALIS(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和CASHL(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文献中心)文献传递成员馆,CADAL(大学数字图书馆国际合作计划)二期参建单位。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1903年,美国教育家韦棣华将文华书院东区内被称为“八角亭”的一间“报房”扩大到两大间,并由学生协助整理,定名为文华书院藏书室——即文华公书林的雏形。
1907年,韦棣华在《差会精神》(The Spirit of Mission,1907年1月出版)上发表《华中所需的一座基督教图书馆》(“A Christian Library for Central China”)一文向美国各界人士筹集建馆资金。
1910年5月,文华公书林新舍于武昌昙华林落成开放,韦棣华任馆长,沈祖荣任协理(副馆长)。
1914年,公书林采取了流动服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即巡回文库。公书林挑选各种适用图书,装箱(每箱50~100册)分送到各学校、机关、 工厂、茶肆、医院、兵营、公社、监狱、商店和孤儿院陈列,由公书林定期轮换图书。到1926年巡回文库共设有23处。
1918年,文华公书林有中文图书1012种11771册,西文图书6704册。
1920年,文华大学图书科成立,文华公书林成为该专业的实习图书馆,由学生协助管理。
1921年,文华公书林举行扩充改造奠基,次年1月扩充改造工程竣工,馆舍面积比改造前扩大了三分之一。
1924年,文华大学改组为私立华中大学,依照韦棣华遗嘱,文华公书林不作为该校图书馆。该馆独立运作,面向社会开放。
1929 年,文华公书林成为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的图书馆。
1934年,该馆藏书达48208册,图书均按麦维尔·杜威(Melvil Dewey)十进分类法排列,向公众免费开架开放。
1938年,武汉沦陷后被日寇侵占,文华公书林所藏4万余册书刊损失殆尽,馆内装饰被彻底破坏,设备被掠夺。
1951年,原华中大学、中华大学、中原大学教育学院三校的图书馆合并成为华中高等师范学校图书馆。
1953年,图书馆随校更名为华中师范学院图书馆。
1962年,华中师范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达到9015平方米,共有7个阅览室,可容纳读者2000人。
1981年,根据教育部关于清理图书资料的要求,图书馆工作人员开展了对图书的清点与整理工作,建立了典藏卡,逐步形成典藏管理制度。
1985年,随校正式更名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
1987年, 图书馆设置现代技术部。完成了第一个攻关项目——馆藏西文期刊目录检索。
1989年,由邵逸夫先生捐资修建的科学会堂(逸夫苑)落成,其主体建筑部分作为学校第二图书馆,即逸夫苑东馆,面积有4700平方米。同年,图书馆取得用世界银行贷款进口西文书的资格。
1990年,自行开发了图书馆自动化流通管理系统,于同年5月投入使用。
1991年,湖北省文献资源调查课题组,认定图书馆的中国近现代史、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汉语、中国古代史、哲学、党史、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粒子物理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十个学科的藏书达到了研究级水平。
1996年,图书馆建立了文献信息自动化检索室。
1997年,完成了图书馆自动化集成管理系统,使各文种,各类型的文献采集、整理、流通、参考咨询和检索实现了计算机管理。
1998年,投资建设图书馆馆域网,电子阅览室建成。
2006年,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新馆奠基。
2010年,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新馆竣工落成。次年5月,新馆正式投入使用,面积30357平方米,读者座位数量达到2573个。
2013年,依托日本河田悌一教授捐赠近万册图书,建立东方文库。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有中外文文献(含期刊合订本)累计249万册,电子图书104万册,中文数据库37个,外文数据库43个,建设有6个特色数据库。馆藏古籍图书9105种,111779册,其中有善本书455种、3511册,含明版105种、1777册。所藏(明)何楷撰《古周易订诂》、(清)浦龙渊《周易辨》二十四首四卷为全国孤本。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中国基本古籍库分为4个子库、20个大类、100个细目,涵盖先秦至民国历代重要典籍,包括名著、各学科基本文献和拾遗补缺的特殊著作,各据通行善本,采用数字化技术制成数码全文,另附1到2个珍贵版本的原版影像。总计收书1万种、17万卷,版本12,500个、20万卷,全文17亿字、影像1200万页,数据总量330G。其收录范围涵盖全部中国历史与文化,其内容总量相当于3部《四库全书》。该数据库是全球最大的中文古籍数字出版物,也是中国最大的历代典籍总汇。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台湾学术文献数据库》收录85.9%台湾人文学核心期刊(THCI),收录85.6%台湾社会科学核心期刊(TSSCI),共收录期刊1964种及台湾高校硕博士论文13万余篇。收录范围包括:人文学、社会科学、基础与应用科学、医药卫生、生物农学、工程学六大学门,及其下69个学科研究领域。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1833-1911)》共收录了从1833年至1911年间出版的三百余种期刊;《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1911-1949)》收录民国时期(1911-1949)出版的17824种期刊,831万篇文章,内容集中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教育、思想文化、宗教等各方面的情况。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拥有世界上98%以上的古典音乐资源,包括交响乐、室内乐、歌剧、芭蕾、协奏曲、乐器独奏等古典音乐种类,还有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美洲的众多国家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音乐。除此之外,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还提供了爵士音乐、电影音乐、新世纪音乐、轻音乐、儿童音乐等几十类的音乐曲风;库客数字音乐图书馆共汇聚了中世纪时期到近现代的9000多位艺术家、100多种乐器的音乐作品,曲目数量总计70多万首曲目。
2002年2月,图书馆“校园文献网络化管理与服务系统”(ULIS)建成。图书采访、编目、典藏、流通、阅览等业务工作已实现网络化管理。图书馆配置有缩微平片阅读器、复印机、服务器、计算机、光盘刻录机、扫描仪、传真机、投影仪、交换机等先进的现代化工具。图书馆扩建了电子阅览室,建立了用户培训中心。
2011年,新图书馆建成开放,引入(开发)RFID自助借还系统,自助打印复印系统、座位预约系统、研究预览间预约系统、多媒体读报系统、信息发布系统、语音广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电子阅览室收费系统、电子门锁系统、智能门禁系统、自助存包柜系统等。图书馆实现了无线网络全覆盖。
截至2018年12月,图书馆自主开发维护有:校硕博士论文学位系统、文献传递系统、研究室预约系统、座位预约系统、华中师范大学经典阅读平台。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有工作人员25人;馆领导5人,其中馆长1人,副馆长2人,书记、总支干事各1人。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图书馆职能部门有:资源建设部、流通阅览部、参考咨询部、信息技术部、古籍特藏部、办公室。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建设有6个特色数据库——华大文库、桂子文库、中国农村问题研究文献数据库、校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辛亥革命研究文献数据库、中国基础教育人物库。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新馆内设有学校的2个985平台项目——教师教育资源中心和人文艺术教育中心。教师教育资源中心以数字文献资源为支撑,以数字化服务为主要形式,将师范院校的资源优势与现代化的信息共享空间实现了融合。人文艺术教育中心面向师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和人文艺术展示,用以提升学校文化特色,探索高校图书馆参与学校人文素质教育新途径。
《教育动向》是图书馆2006年3月创办的,主要是反映中国国内外教育动向的内部期刊,目的是让学校领导和管理干部了解中国国内外教育的主要信息。期刊分为教育要闻、高等教育探索、基础教育研究、教育争鸣、高考话题等栏目,信息主要来自于中国国内外各种报纸、网站。该期刊每半个月更新一次内容。
《文华公书林》报创办于1985年,原名《读者之友》,1997年3月改名为《桂苑信息》,2012年3月改为现名,每月出版一期。该报刊以反映图书馆改革发展中的新动向、新特点为主,传递图书馆文献信息和服务信息,方便读者利用图书馆。同时还辟专版刊登读者书评及工作人员为读者服务的体会等。
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馆徽设计十分简洁。以青绿为底色,外层同心圆包裹着邓小平同志为学校亲笔题写的校名和学校的英文全称“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内层实心圆形反衬的白色印篆“图”字及英文“Library”,既是图书馆的简称,又寓意图书馆发端自“华中师范大学”。
据2020年6月图书馆官网显示,华中师范大学图书馆参与了华大之悦、三新杯等娱乐竞技类赛事;开办了桂苑名师与读书、唱响中华诗词经典、对图书馆阅读推广和图书馆员科研的建议等系列培训讲座;举办了楹联文化、学术搜索挑战赛、馆员知识技能大赛等知识类活动。
图书馆设有五个借阅室:2楼的借阅室一、借阅室二;3楼的借阅室三;5楼的借阅室四、借阅室五。所有书库均采用全面开架形式,读者可通过检索、浏览,从书架上直接选取需要的图书在自助借书机上办理借阅手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