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残牡丹

更新时间:2024-07-03 20:23

《卖残牡丹》是唐代女诗人鱼玄机的诗作。此诗表面是吟咏牡丹花,实则是以牡丹自况,以物喻人,寄托着女诗人的身世之感,表现了诗人因清高不被赏识、因才高不被接纳的处境,道出了诗人衰微不幸的遭际和孤傲清洁的品格。全诗风格清婉,寄托深远,中间二联对牡丹形象的描绘对偶工致而含蕴丰富。

作品原文

卖残牡丹⑴

临风兴叹落花频⑵,芳意潜消又一春。

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⑶。

红英只称生宫里⑷,翠叶那堪染路尘。

及至移根上林苑⑸,王孙方恨买无因⑹。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残:剩下的,未卖出的。牡丹:花名。原产山西一带,唐初移植长安,成为珍品,誉为国花。贞元年间,对牡丹玩赏更成为长安之社会风气。

⑵频:频频不断。潜消:暗暗地消失。

⑶缘:因为。

⑷红英:鲜花。称:配,够格。

⑸上林苑:宫苑名。秦旧苑,汉武帝扩建,周围三百里,有离宫七十所。苑中养禽兽,供皇帝春秋打猎。此指皇家花苑。

⑹王孙:指贵族子弟。

白活译文

频频叹息花被狂风吹落太多,芳香渐消失又要过一个春天。

应是价格太高人们不敢询问,又因香气太浓蝴蝶难以亲近。

只有皇宫才配生长这种鲜花,哪能忍受让她沾染路上灰尘。

等到把花移植到皇宫上林苑,王孙贵族才为没有买而遗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作年代已不可考,但从其反映的内容和心绪来推测,当属女诗人鱼玄机后期作品。在一个暮春的日子,鱼玄机在长安见到一些未卖出的牡丹。她为自己的相似命运而感伤,并思考自我存在的价值,于是写下此诗。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这首诗表面是咏牡丹,实则以物喻人,寄托着女诗人的身世之感,道出了诗人衰微不幸的遭际和孤做清洁的品格,一腔忿限倾泄而出,读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诗题“卖残牡丹”不能理解为“出卖残败的牡丹”,正确解读应为“卖剩下的牡丹”或“未卖出的牡丹”。此类句法在唐宋诗十分常见,例如乔知之的“床积读残书”,这里“读残书”不是指“阅读残破的书”,而是“读了一半的书”或“未读完的书”。再如许棐的诗联“仆温携剩酒,邻送卖残蔬”,邻居并非送来“残败的蔬菜”,而是“卖剩下的蔬菜”或“未卖出的蔬菜”。

首联是总提,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以下皆由此生发开去,一步步引向深入。“临风兴叹落花频”一句写诗人站在狂风之中,看着纷纷而落的杜丹花,连连叹息。“落花”点明题中“残”字。“风”道出了牡丹致残的原因,说明牡丹并非自然意义上的衰败,而是被无情的狂风吹残。为全诗蒙上了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而一“叹”字就明写诗人心情,饱含无限感慨,也是全诗感情字眼。“频”字既可看作落花之多,又可理解为叹息声频。牡丹谷雨前后盛开,暮春而败,等到花落,春天已经过去了。因此,诗人又补足一句:“芳意潜消又一春。”“芳意”指牡丹的国色天香,又指美好的时光及诗人之心绪。又一年美好的时光只在一阵狂风之后就逝去了。如花美眷,似水流年,人们不能不感叹青春不能永驻。又不禁赞美久爱不衰、相伴终年。一“潜”字有暗暗地、不知不觉意,还有不便明言之隐痛。诗人内心的感情难以向人去诉说,只能暗自伤心,泪水自咽,苦痛自受,从而寄托于牡丹而自叹、自悲、自哀、自伤了。

颔联中“价”字扣题中“卖”字。关于牡丹价格,唐人多有记载和吟咏。李肇唐国史补》云:“一本有值数万者。”白居易买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柳浑《牡丹》:“近来无奈牡丹何,数十千钱买一棵。”李商隐《牡丹》:“终销一国破,不啻万金求。”王建同于汝锡赏白牡丹》:“价数千金贵,形相两眼疼。”张又新《牡丹》“牡丹一朵值千金,将谓从来色最深。”由此可见牡丹之昂贵。而这里的残牡丹已失去了它应有的鲜艳和迷人的光彩,也失去了人们对它的青睐和珍视,因此价值大减。本来应因为价格太高才使买主望而却步、不敢问津,但诗人下句偏说“却缘香甚蝶难亲”,以牡丹“香甚标明自己高贵,使那些“蜂蝶”难以亲近。表面咏花,实则在倾诉自己曲高和寡、知音难觅之感慨,衬托出诗人卓荦不群之志。

颈联意为鲜艳娇贵的牡丹只有皇宫里才配得上栽植,它怎么能受得住路尘的摧残、沾污呢?这是从另一角度表现牡丹的纯洁清丽、一尘不染的孤傲品格。“红英”“翠叶”也喻示诗人不同寻常的身世。“红”字渲染其富丽堂皇、雍容华贵;翠”字强调其清净娇柔、明洁典雅。鱼玄机爱衰遭弃后,更加渴求真正的爱情,她曾发出“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赠邻女》)的呼唤,但她始终未能找到真正的知音。

尾联“及至移根上林苑,王孙方恨买无因”二句是更进一步说明牡丹之高贵。提醒人们不要错失良机,因为时不我待,时不再来,应当机立断,不要犹豫彷徨,也即“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无名氏《金缕衣》)之意。表面是批评王孙之无珠,实则饱含诗人更加不幸的命运,以激语出之,将全诗推向顶峰。

这首七律紧紧围绕牡丹。首联是总提,颔联写卖花,颈联写牡丹本身,尾联为设想之语,通过层层渲染,步步推向高峰。透过诗人的不幸遭遇,读者不难想象,一“卖”字正是诗人的殷殷期盼、苦苦追求。诗人将一腔忿恨寄托于牡丹,借咏物而抒怀,真正达到了物我合一、形神俱备的境界,诚为咏物之佳作。

传统诗论对咏物题材诗歌的要求是既生动描绘所咏之物的外在形相和内在精神,又将诗人或其他人的个性或情感投射于所咏之物。此诗完美地达成此两个目标。诗中不仅描绘了牡丹不同寻常的美丽外貌、香味和颜色,而且传达了她们的高尚品性、精神和价值。更为重要的是,诗中字字皆可读为既指牡丹,又指诗人,花即人,人即花,人花合一,不可分离。

名家评论

明代钟惺名媛诗归》:“如此语,岂但寄托,渐说向忿恨上去。千古有情人,所托非偶,便有不能自持以正意,此岂其人之罪哉?亦有使之者矣!”

清代袁枚随园诗话》卷五:“(‘应为价高人不问,却缘香甚蝶难亲’二句)别有寄托。”

作者简介

鱼玄机,唐代女诗人。初名鱼幼微,字蕙兰。长安(今陕西西安)人,生卒年不详。咸通(唐懿宗年号,公元860—874年)中,为补阙李亿为妾,为李妻不能容,出家于长安咸宜观为女道士,改名鱼玄机。后因杀侍婢绿翘,为京兆尹温璋处死。鱼玄机性聪慧,好读书,有才思,尤工诗歌,与李郢温庭筠等有诗篇往来。传世诗作约五十首,《全唐诗》收其诗四十九首。有《鱼玄机集》一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