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4-10-31 19:52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形成了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二十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史研究”、“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启蒙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主要方向的学科研究体系。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是1999年12月首批入选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1年1月,根据教社科司函【2010】328号文件,中心正式更名为“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
本中心的前身为中央大学文学研究室,第一代学者吴梅、陈中凡、方光焘、卢冀野、孙席珍等,和第二代学者陈瘦竹、陈白尘等以及第三代学者叶子铭、董健等为学科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长期以来,南京大学一直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作为重点建设学科给予大力扶持。以陈瘦竹、陈白尘、叶子铭、董健、邹恬、许志英等代表的一批学者对现代文学的历史发展、思潮流变,作家作品,进行了极具独创性的研究,取得了学界所瞩目的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批中青年学者逐渐以其新的研究视野和学术成就成为中心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并形成以“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研究”、“二十世纪中国乡土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中国现当代戏剧史研究”、“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启蒙思潮与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为主要方向的学科研究体系。
1987年成为江苏省重点学科,2002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也是“985”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的支撑学科。
1999年6月,重新组建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它是以当时的江苏省重点学科中国现当代文学(含戏剧学)为主体,整合和吸纳本校及国内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力量重新组建的大型科学研究基地。
1999年12月入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一、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该学科方向是中心研究的传统强项,主要是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的理论建设、创作成就、风格流派以及外来影响和对传统的继承和革新等,形成了小说史的综合研究和小说家的专题研究相结合、现代小说理论的总结和当代小说动态的考察相结合的研究特色。本方向的教学、科研队伍以丁帆教授为带头人。这期间,从现代小说基本资料建设和当代小说前沿课题研究两方面,深化和拓展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疆域:在基本资料建设方面,对中国现当代小说的原始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清理,建设了相关数据库。这期间出版的《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作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成果出版的《中国西部现代文学史》获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该方向出版的重要专著还有丁帆教授的《重回五四起跑线》、倪婷婷教授的《“五四”作家的文化心理》等。丁帆教授新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世纪中国乡土小说转型研究”,该项研究已经启动。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与社团流派研究
对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的研究,是中心科研的传统强项之一。这期间,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本方向主要学术骨干王彬彬教授的专著《文坛三户:金庸·王朔·余秋雨》,把这三个作家放在当代文艺和文化思潮的大背景中考察,取得了较大突破,产生了较大影响;他的《风高放火与振翅洒水》一书,对鲁迅、胡适、陈独秀、瞿秋白、丁玲等人的文艺思想、文化思想乃至政治观念进行了具有新意的考察。王爱松教授长期关注文艺思潮与小说叙事的关系,出版有专著《当代作家的文化立场与叙事艺术》。许志英教授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主潮》出版后受到学术界好评。沈卫威教授也致力于现代文学思潮研究,这期间发表了《文化保守主义的语境错位》、《现代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潮导论》、《文学的古典主义的复活》等数十篇论文。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也是本学科的研究专项之一。本方向主要学术骨干沈卫威教授,长期致力于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对胡适派文人、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以学衡派为代表的文化保守主义,都有深入研究。这期间出版有《无地自由——胡适传》(修订本)、《回眸学衡派》(修订本)等专著。发表了《学衡派与现代中国人文主义思潮》、《学衡派史实与文化立场》等论文,产生了较大影响。这期间,朱寿桐教授出版了《中国现代社团文学史》(该书出版于2004年2月,朱寿桐教授调离时间为2004年11月)。
三、启蒙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该研究方向是中心新开拓的学术空间,现以一个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攻关课题和一个省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为中心,整合戏剧影视研究所与现当代文学研究所的相关研究力量,主要的工作包括三个方面:(1)中外有关启蒙研究资料的整理、汇编与介绍。(2)从现代启蒙文化的视角研究现当代文血现象与作家作品。(3)通过梳理现代启蒙文化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关系探讨中国启蒙思潮发生发展的轨迹和规律。带头人董健教授从80年代以来就致力于启蒙思潮论与百年文学的关系研究,这期间发表的《再论“五四”传统与戏剧现代化问题》、《中国当代戏剧中的反现代倾向》等论文产生了较大影响。该方向坚持对启蒙思潮研究进行不断的理论创新,在此基础上重写文学史。主要骨干张光芒教授,多年来致力于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的文学之关系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也引起了较广泛的注意。这五年,张光芒教授出版了《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论》、《启蒙论》等专著,并发表了《中国近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哲学建构》、《论中国现代启蒙文学思潮的深层文化逻辑》、《“新启蒙主义”:前提、方法与问题》等系列论文。
四、中国现当代戏剧史研究
中心对中国现当代戏剧的研究,长期引人注目。该方向的存在体现了中国现当代文学诸种体裁研究的互补性和全面性,它从戏剧史的角度深化了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和文学史研究。该方向还注重20世纪中国文学与戏剧以及电影电视互相应影响的比较研究,在国内外地位十分突出。目前,在全力进行三项重大的“系统工程”:一是中国现当代戏剧史料整理。重大成果《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500万字)已出版,在此基础上启动的《中国当代戏剧总目提要》的编撰工作已基本结束;二是中国现当代戏剧史论的系统研究。在成功完成《中国现代戏剧史稿》之后,《中国当代戏剧史》亦一完稿正在结项;三是开拓中国现当代戏剧史研究舞台艺术研究,以获国家项目支持。这三项“系统工程”的竣工,将把中国现当代戏剧史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并促成一系列中国现当代戏剧作家研究和专题研究成果出现。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的董健教授在中国现当代戏剧史及戏剧作家等研究领域成果卓著,这期间出版有《戏剧艺术十五讲》(与马俊山合著)、《中国当代文学史新稿》(合作主编)等著作,主编了《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田汉全集》(20卷)等重大项目成果。
五、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
这是中心成立以来新开拓的学术空间。在2003年以前,本学科的汪应果教授已从事台湾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并招收五届博士研究生。现以刘俊教授为骨干的该方向研究人员,结合“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研究”等教育部及江苏省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在白先勇研究、台湾现代主义文学研究、香港作家和期刊研究、北美华文文学研究、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等研究领域获得较丰硕的成果。主要著作有《从台港到海外——跨区域华文文学的多元审视》、《跨界整合——世界华文文学综论》等,还编纂有《跨区域华文女作家精品文库》(10本)、《白先勇精选集》、《从你的美丽的流域——张晓风散文选》等。本方向的学术骨干余斌教授,这期间出版有《张爱玲传》(修订本)、《午后的岁月》、《文人与文坛》等著作。
六、文学传媒研究
文学传媒研究是中心近年来新设的研究方向之一。黄发有教授以其主持的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媒介文化与当代文学生态”,和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新时期文学的传播接受史”为核心,考察了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的文学期刊、文学副刊、文学出版、文学教育,著有《媒体制造》、《文学季风——中国当代文学观察》等专著。这些研究为中心的学术科研带来了新的学术增长点。
1、科学研究
南京大学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心聚集了国内外中国现代文学研究的一流人才。自成立以来,中心获得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现代启蒙思潮与百年中国文学》及其他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20余项。中心设6个研究方向,既涵盖了本学科的研究格局,新的学术生长点也得到了高度关注。
中心研究人员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等一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9篇,有500余篇论文发表被CSSCI收录,出版学术专著71部,其中标志性成果4部(套):①“鸡鸣丛书”一套10种;②“中国现代文学社团史”研究书系(陈思和、丁帆主编)第一辑7种;③《中国现代戏剧总目提要》(董健主编);④《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丁帆、许志英主编)。中心办有学术刊物《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中心科研成果获全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16项,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项及省级各类奖项数十项。
2、人才培养
中心十分重视把科研成果转化为教育成果。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为依托,中心成员在国内多所高校开设“中国新时期小说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社团研究”等课程,取得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项目成果《中国新时期小说主潮》也被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推荐为研究生教学用书。中心通过研究人员带项目进入基地研究等方式,为其他院校培养了一批高级研究人才。研究生培养方面成绩显著,5篇博士论文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优秀博士论文奖或提名,有力地促进了学科的可持续发展。
3、学术交流
中心与海内外大学、科研机构有经常性的学术交流,显示了中心的国际知名度。中心先后与韩国外国语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签署了学术合作交流备忘录,重大攻关项目吸引了美国哈佛大学、德国鲁尔大学等国际著名大学多名教授参加。
4、咨询服务
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中心编订了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十五”、“十一五”科研规划。中心还十分重视与地方作协、文联的合作,为国家的文学发展做出了贡献。
5、不断探索最新科研体制和创新
中心坚持将重点项目与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相匹配,使教学、科研相得益彰;招聘全国一流学者、欧美著名大学教授加入教育部重点基地项目、重大攻关项目研究。自成立以来,南京大学现代文学研究中心在教育部、南京大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探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科研之路:以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为平台,依托重大攻关项目和基地重大项目,融项目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社会服务为一炉。